马尾巴串豆腐一一歇后语
1、歇后语马尾巴串豆腐后面是什么
(1)、万丈悬崖上的鲜桃――没人睬(采);没人尝过
(2)、看见骆驼说是马背肿——少见多怪(跟沙漠地区关系更密切)
(3)、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4)、买了麦子习笼屉――不蒸馒头蒸(争)日气卖水的看大河――尽是钱
(5)、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比喻不能强迫人去做不愿做的`事。)
(6)、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比喻官运享通,连连晋级)
(7)、猫儿捉老鼠狗看门——各守本分(比喻份内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
(8)、他希望这位老同学在科研上能搞出点名堂来,无奈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他缺乏这方面的基本条件。
(9)、看见骆驼说是马背肿——少见多怪(跟沙漠地区关系更密切)
(10)、NO山猪嘴里的龅牙包不住(不可能在平原地区流行)
(11)、卖花的,说花香;卖茶的,说菜鲜——各有一套。
(12)、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13)、骑毛驴不用赶——道熟(肯定不是沿海地区产生的)
(14)、打蛇不死——后患无穷(比喻消灭敌人必须干净彻底,否则后果不堪设)
(15)、牛屁股缝里的牛蛇虫——叉会钻空子,又会吸血(比喻极坏,既会投机钻营,又到处吮别人血)
(16)、老虎身上的虱子——谁敢惹(比喻爪牙、狗腿仗势欺人,没人敢问)
(17)、骑毛驴不用赶——道熟(肯定不是沿海地区产生的)
(18)、小牛架大辕——光蹦得欢拉不上套(比喻只能指手划脚,来真的就不行了)
(19)、羊身上取鸵毛——没法(比喻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20)、长疔疮的癞皮狗——走到哪臭到哪;走一路臭一路
2、马尾巴串豆腐的歇后语是啥
(1)、蛇和蝎子交朋友——毒上加奏(比喻一个比一个毒辣)
(2)、羊群里跑个兔——数它小,数它精(比喻年龄虽小,办事却精灵)
(3)、山猪嘴里的龅牙——包不住(不可能在平原地区流行)
(4)、鸡公头上的肉——大小是个官(冠)(比喻不管怎的是个头头)
(5)、孟获归降――口服心服孟姜女寻夫――不远千里
(6)、09●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谜底)荷花
(7)、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
(8)、(比喻双主旗鼓相当,不分胜负、高下、优劣。)
(9)、老鹞落在猪身上——光瞧见人家黑,瞅不到自个儿黑(比喻只看见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10)、黄鼠狼拉小鸡——有去无回(比喻去了以后,再也回不来了)
(11)、山猪嘴里的龅牙——包不住(不可能在平原地区流行)
(12)、03●人脱衣服,它穿衣服,人脱帽子,它戴帽子。(谜底)衣帽架
(13)、骑毛驴不用赶——道熟(肯定不是沿海地区产生的)
(14)、老虎身上的虱子——谁敢惹(比喻爪牙、狗腿仗势欺人,没人敢问)
(15)、哈巴狗带串铃——充什么大牲口(比喻小人物装作大人物的样子)
(16)、古时卖东西如卖猪肉是用草穿的,让顾客提回家。因此有类比马尾巴穿豆腐的。所以穿上豆腐,是不能提的,也做提不起来,别提了。比喻不好的不高兴的事叫别人不要提等
(17)、马尾巴是指马尾巴上的毛。一般用来做二胡等的弦。它细而坚,就像软钢丝。
(18)、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以及宛平城里做知县——跪着的差使。
(19)、绳子牵羊羔——让它往哪里走,它跟着往哪里走
(20)、鸡叫走路——越走越明(比喻前途越来越光明)
3、马尾巴串豆腐下一句歇后语
(1)、山猪嘴里的龅牙——包不住(不可能在平原地区流行)
(2)、黄鼠狼和鸡结老表——不是好亲(比喻不怀好意)
(3)、笨猪拱蒺藜(jili一年生革本植物。果皮有尖刺)——自找苦吃
(4)、棉花换核桃――吃硬不吃软棉花里藏针――柔中有刚
(5)、猫儿捉老鼠狗看门——各守本分(比喻份内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
(6)、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比喻本事不大,架子却不小)
(7)、裤裆里摸黄泥巴――不是死(屎)也是死(屎)
(8)、牛角上挂稻草——轻巧(比喻说得十分简单,容易)
(9)、偷嘴的狗——见人就逃(比喻做了丑事,见不得人)
(10)、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变化无常;转眼就变
(11)、猫被老虎撵(niǎn)上树——多亏留一手
(12)、北京正阳门外迤东有一条街,名叫“打磨厂”。当年在这条街路南有一位中医师挂牌应诊,此人姓董名德懋,医术一般,故有此歇后语之流传。“懂得帽儿?”乃北京俗语,意即什么都不懂,带有轻蔑的口气。
(13)、怀里揣马勺——盛(成)心(比喻故意那样去做)
(14)、下了山的老虎——不如狗(比喻失去了当年的威势)
(15)、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比喻有计划地发挥作用)
(16)、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17)、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比喻表面上亲热和善,实际上居心险恶)
(18)、打死老鼠喂猫——恼一个,好一个(比喻得罪了一个,交了一个)
(19)、明清两代时,上自皇帝下至朝廷重臣,凡赴西南各省办事者,皆出入宛平城。京官出行,朝廷在此为其饯行,知县须跪迎跪送;外埠封疆大吏进京先在宛平城落脚,知县亦须跪迎跪送,丝毫不敢怠慢,故有“跪着的差使”一说。区区七品芝麻官,为一顶乌纱而常年卑躬屈节,亦良可叹矣!
(20)、王八倒立――上面有个规定(指上级下来的规定)
4、马尾串豆腐的歇后语是啥
(1)、北京西城二龙坑,即前清郑王府附近,辛亥后,府邸售与中国大学为校址。此处旧时是一片荒地,俗名“烂死岗子”。凡清贫人家死了人,无力发送出殡,多将死者尸体用芦苇席卷裹埋葬于此。民间有“二龙坑闹鬼”的传说,有人夜间倘若必须路过此处,须三五成群结伴,又唱又喊以壮胆,其实乃自欺欺人。
(2)、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3)、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比喻在平凡的地方或平凡的工作中出现了有才能的人)
(4)、黄鼠狼和鸡结老表--不是好亲(比喻不怀好意)
(5)、叭拉狗蹲墙头——硬装坐地虎(比喻冒充豪绅)
(6)、大虾炒鸡爪儿——蜷腿带拱腰(比喻插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样子)
(7)、羊群里跑个兔——数它小,数它精(比喻年龄虽小,办事却精灵)
(8)、万丈悬崖上的鲜桃——没人睬(采);没人尝过
(9)、看见骆驼说是马背肿——少见多怪(跟沙漠地区关系更密切)
(10)、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比喻表面上亲热和善,实际上居心险恶)
(11)、跑了羊修圈——防备后来(比喻在事情失败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12)、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
(13)、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比喻有计划地发挥作用)
(14)、铁打的耕牛——动不得力(犁)(比喻不能用力。有时表示气力不足。有时表示无能为力或有力使不出)
(15)、牛角上挂稻草——轻巧(比喻说得十分简单,容易)
(16)、亡羊补卒——为期不晚(比喻在事情失败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17)、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比喻越来越不宽裕)
(18)、这两条歇后语,迄今仍被上年纪的老北京人津津乐道。
(19)、内容来源网络,本平台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
(20)、老鹞落在猪身上——光瞧见人家黑,瞅不到自个儿黑(比喻只看见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5、马尾巴串豆腐歇后语后面是什么
(1)、康熙皇帝为避免皇子争夺帝位而诱致萧墙之祸,一改退位前公布继承人之旧制,而将诏书存放于太和殿匾额后面,直待临死或退位时当众取下宣诏。文武大臣于宣诏前,面对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不知依傍哪位皇于,在诸多激烈竞争帝位的皇子之间,首鼠两端,莫衷一是,虑及将来仕途而深感无依无靠。
(2)、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3)、大虾炒鸡爪儿——蜷腿带拱腰(比喻插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样子)
(4)、看见骆驼说是马背肿——少见多怪(跟沙漠地区关系更密切)
(5)、小脚女人追兔子——越撵越没影儿(比喻怎么撵也跟不上)
(6)、叭拉狗咬月亮——不知天多高(比喻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非常不自量力
(7)、老鸽落在猪背上——个赛过一个黑(比喻一个更比一个坏)
(8)、哈巴狗带串铃——充什么大牲口(比喻小人物装作大人物的样子)
(9)、菜园里长狗尿苔(鬼笔。一种有毒的真菌)——不是好苗头
(10)、01●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谜底)手指
(11)、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比喻自找倒霉)
(12)、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比喻有没有无关大局。)
(13)、骑毛驴不用赶——道熟(肯定不是沿海地区产生的)
(14)、鸡笼里过日子——一身的窟窿(比喻欠债多,到处是债主)
(15)、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比喻越来越不宽裕)
(16)、拿着鸡毛当令箭——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处理)
(17)、牛皮鼓——声大肚子空(比喻声势大,但没有实际内容)
(18)、萤火虫的屁股——歇后语答案:没多大亮(量)
(19)、绳子牵羊羔——让它往哪里走,它跟着往哪里走
(20)、看见骆驼说是马背肿——少见多怪(跟沙漠地区关系更密切)
(1)、羊群里的驴娃子——与众不同(比喻跟一般人不一样)
(2)、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
(3)、跑了羊修圈——防备后来(比喻在事情失败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4)、老鸽落在猪背上——个赛过一个黑(比喻一个更比一个坏)
(5)、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6)、铁打的耕牛——动不得力(犁)(比喻不能用力。有时表示气力不足。有时表示无能为力或有力使不出)
(7)、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8)、猫儿捉老鼠狗看门——各守本分(比喻份内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
(9)、三个钱买猪头——就是一张嘴(比喻嘴好,会说话)
(10)、旧时,北京有轨电车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登车毕,售票员则以铜哨通知司机启行。车将开时,老太太从后面赶来,招呼售票员莫吹哨。此句乃讽刺爱“吹牛皮”者。
(11)、原来,由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而且是从市内去颐和园的必经之路。人们常借用这句歇后语表达儿童排泄粪便而不知预先告诉家长,却以此诙谐之语道出。
(12)、鸡蛋里挑骨头——没碴打碴(比喻故意挑毛病)
(13)、宛平城位于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卫京师之重镇。按明清旧制,京师城区分别划归宛平县和大兴县管辖,中轴线以西,皆属宛平县界,以东皆属以大兴县界。
(14)、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比喻自找倒霉)
(15)、小鸡吃碗碴儿——肚里有词(瓷)(比喻很有说的)
(16)、唱戏的腿抽筋--下不了台 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17)、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比喻官运享通,连连晋级)
(18)、长疔疮的癞皮狗——走到哪臭到哪;走一路臭一路
(19)、笨狗撵(nian追赶)兔子——不沾边;挨不上
(20)、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1)、牛屁股后的苍蝇——一哄而散;盯(叮)上不放
(2)、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3)、02●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谜底)瓜籽
(4)、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5)、鸡蛋里挑骨头——没碴打碴(比喻故意挑毛病)
(6)、山猪嘴里的龅牙——包不住(不可能在平原地区流行)
(7)、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比喻本事不大,架子却不小)
(8)、满身沾油的老鼠往火里钻——哪还有它好过的(比喻日子很不好过或十分不好受)
(9)、打死老鼠喂猫--恼一个,好一个(比喻得罪了一个,交了一个)
(10)、怀里揣马勺——盛(成)心(比喻故意那样去做)
(11)、打磨厂的大夫(医生)——懂得帽(董德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