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农业谚语
1、夏季农业谚语
(1)、一百够不够,三千六(一头牲口一年吃3600斤干草)。
(2)、河北 (张家口)农谚:立夏到小满,种菜都不晚。
(3)、种不好庄稼一季穷,修不好塘堰永远穷。种谷靠埂,种麦靠沟。
(4)、广西 (上思)农谚:立夏刮东风,来年五谷丰。
(5)、其实在立夏的时候刮北风对于农事来说也有影响,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尤其在北方,这刮风就意味着天气转冷,并且一般不会下雨,就像立冬的时候刮北风很少就会出现下雨了,其实在立夏的时候也一样,这对于入伏的时候的农作影响非常大,一般很难看到下雨天,很容易导致干旱,因为一旦干旱还是会对庄稼生长有影响。
(6)、立夏落雨,谷米如雨。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立夏下雨农作物要丰收,如果不下雨的话,接下来的小满和芒种节气,雨水也会很少。
(7)、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8)、俗语:朋友之妻不可欺,其实还有下半句,因太过直接没有流传!
(9)、春天干得强,秋后有余粮,春天多刨点,秋后多收点。
(10)、每年的五一前后正是小麦扬花授粉时,小麦扬花一般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在扬花结束后小麦便进入到最重要的阶段-灌浆,小麦的灌浆时也正好是立夏过后,小麦在灌浆时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这句”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在立夏后天气特别干燥不下雨,那么就会影响到小麦的灌浆,小麦灌浆不好,在小满节气时麦穗就会不饱满,到了芒种小麦收获时小麦粒因为特别的不饱满,就会影响到人们夏收的热情。
(11)、当然,这句俗语(谚语)的意思并不是指的立夏这一天必须下雨,而是指的立夏这个事件内必须下雨。如果超过这个时节才下雨,秋播作物就会延迟播种,延迟播种就会影响秋播作物的产量甚至绝收。所以,在立夏的时节内,雨水是非常重要的。
(12)、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
(13)、江苏 (高邮)农谚:立夏三天忙锄田。
(14)、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15)、河南农谚:立夏十天布谷叫,各样庄稼都收到。
(16)、挂羊头,买狗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后汉书·光武帝记》:“悬羊头,卖马脯。”
(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吕语集萃·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朝看释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水浒传》四十五回)
(18)、俗语:“家庭有四项,家败人也亡”,四项一定要避免,十有九准
(19)、在我们山东老家农村,一到节气时,老人们就会说些有关节气的俗语,就如“立夏”:有俗语说“立夏不下,高挂犁耙”。那这句话啥意思,准吗?下面咱们就聊一下。
(20)、一百蝼蛄危害呈丝线,金针虫害有孔眼,蛴螬齐茬根茎断。
2、夏天农业谚语
(1)、陕西 (安康)农谚:立夏至小满,种啥也不晚。
(2)、山东地区的春天一向都是干旱的,今年倒是没有太旱,该下春雨的时候下了场,水分算是补给上了,随着立夏之后夏天到来,不管南方还是北方,降雨量都会明显增多,只要水肥充足了,啥啥都爱长,就等着到了秋天之后大丰收就可以了。
(3)、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4)、在我们这边老人常说的一句话,“东风雨,西风干”,这句话在我们这边就是刮东风,那么就会下雨,比天气预报都准时,这句话的含义基本与,“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意思差不多。
(5)、这句话放在古代来说,以前草木较少,刮风容易引起沙尘,立夏以后,刮风的天气不会像春季那么多,沙尘天气逐渐减少,如果立夏遇到了沙尘天气,则代表后续沙尘天气会增多,或者会遇到更强的沙尘暴天气,“活埋人”形容风大,尘土大。
(6)、正月有粪挑,麦子压弯腰;正月无粪挑,麦子如牛毛。田里缺肥料,扁担两头翘。
(7)、一百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
(8)、野草中已见到野生的王瓜长大成熟,可以采摘食用了。
(9)、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燥和土壤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农作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起尘”可以理解为刮风,也可以理解为沙尘天气,后面半句有夸张的说法,大概可以理解为,立夏以后,刮风的天气逐渐变少,如果出现了刮风,则后续刮风天气比较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11)、"立夏天气凉,麦子收的强"!在端午节左右立夏前后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放眼望去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实现了农民甜蜜的梦想。早前还没有机械化收麦子全凭人工。农民弯着腰迎着骄毒的太阳收小麦,他们用镰刀把小麦割倒,再把麦穗单独割下来,运到场院用石碾碾压成麦粒。"庄稼不等人""抢庄稼"形象的展现了农民收获的势在必得和争分夺秒!如果赶上下雨天可能会将希望"泡汤";如果天气热正赶上麦收,那麦芒刺扎在身上汗水侵蚀将又痛又疼钻心的难受。没有收过麦子的人根本体会不到。农民非常希望麦收能天气凉爽有利于干活。"立夏天气凉,麦子收的强"展现了一副农民正干劲十足的收割麦子的丰收景。
(12)、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您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立夏节气和我国部分地区的立夏农谚。
(13)、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但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合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此时,温度逐渐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入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14)、茬口换好,米面吃饱;茬口不换,丰年变歉。种地不倒茬,十年九抓瞎。
(15)、春锄深,夏锄浅,秋天锄地似刮脸(指早春作物)。
(16)、下面选读的是中国农业博物馆编写的里我国部分地区的一些农谚,如:
(17)、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俗编·俚语集对》:“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8)、河南 (三门峡)农谚:立夏种花生,准有好收成。
(19)、至于说“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无雨,犁耙高挂”说法的是否有道理,很难用科学的解释证明,但这是老辈人在长期的农耕文化中总结出的经验,对于那种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来说,还有一定价值的。
(20)、上海、湖北 (荆门)农谚:立夏前,好种棉。
3、夏至农业谚语
(1)、“立夏不下,高挂犁耙”。这句俗语意思是说:如果立夏节气不下雨的话,可能预示今年雨水少而比较干旱,则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自然容易造成歉收减产,因而农民也就没必要再下地从事犁地、耙地等农业生产活动了。
(2)、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3)、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4)、谷雨时节,作物生长需要大量水分,时雨降下,利生百谷。人们常以谷雨的降水情况来判断一年的丰歉。
(5)、谷雨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这个时期,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为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等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份,对它们的苗期生长十分有利。
(6)、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至此时皆假大也”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7)、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8)、一百一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
(9)、二十四节气是我国指导农事生产的历法,千百年来农民就是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事生产,即使是到了农业机械化很健全的现在,二十四节气仍然对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10)、但是中部地区,温度还是以10几度为主,还处于春季,而东北的一些地区,可能刚进入春季。
(11)、民间还有:立夏起东风,田禾收割丰;立夏刮东风,药铺把门封的说法,东风也意味着风调雨顺,并且促进小麦快速成熟,也是一个丰收之年。
(12)、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公历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太阳到达黄经45 °为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但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至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 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 的仲春和暮春季节。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 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13)、按照民间的说法,在立夏节气来临的前后几天时间,如果出现了降雨,那么也就预示着今年的夏天气温不会那么的高,自然也就不会很热,如果要是没有出现降雨,那么持续的高温加上干旱,会伴随着我们整个夏天、三伏天,天气会相当的热,气温高升,而且干旱,这样的天气自然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大家都很关心立夏节气期间,是否能够出现降雨。这对于以后的天气走向,有一定的影响力。
(14)、立夏日晴,必有旱情。立夏不热,五谷不结。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立夏天气晴朗要有旱情,如果天热要下大雨,天气不热的话自然没有雨,农作物要减产。
(15)、头八(正月初八)晴,好年成;二八(二月初八)晴,好收成。
(16)、虽然这句俗语正好是根据立夏、小满和芒种这三个节气时小麦的生长情况总结出来的,但是个人觉得这句俗语也适应很多农作物和蔬菜的生长。我们常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每年的清明是我们播种的季节,在清明节气到立夏节气这段期间,正是农作物和蔬菜营养生长时期,到了立夏后便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万物的开花结果都离不开水分,如果在农作物和蔬菜的开花结果时水分匮乏,便会影响到农作物和蔬菜的开花结果,等到了快速膨大的小满节气时,因为前期的营养积累很匮乏,便会造成农作物和蔬菜的果实不饱满,等到了收获的芒种季节时,农作物和蔬菜的收成便会很差。
(17)、按照全国各地的综合情况来说,立夏时节是种植秋粮作物的重要时节。在这个时节,冬小麦即将或已经成熟,农民朋友需要备播各种秋粮作物,是需要雨水滋润大地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不下雨,土地就没有墒情,没有墒情就没办法播种,没办法播种,还干吗要耕地?还不如把犁耙高高地挂起来,让梨耙继续“歇着”吧!
(18)、各位朋友,这些农村流传的俗语有道理吗?你们当地有类似的俗语欢迎一起说说。
(19)、 广西 (全州)农谚:早稻不过立夏,晚稻不过立秋。
(20)、这位《山海情》里的“凌教授”,把菌草技术出成了书
4、夏季的农业谚语有哪些
(1)、一百狠锄行间,细锄行边,匀搂株间,保墒保暖。
(2)、吉林、河南 (郑州)、河北 (石家庄)农谚: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3)、烂“落苏”(即茄子)多,烂铃(指棉花)也多。
(4)、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5)、据悉,这句俗语主要在西北地区流传,那边山多,人少,比较荒芜,容易出现大风沙尘天气,人们根据往年的经验总结出,如果立夏以后还持续刮风的话,后续的大风天气比较多。
(6)、就譬如老胡所在的村子吧!基本上都是山岭薄地,土层只有一尺左右,土层下面全是石头,又不能灌溉,就是雨水足,也打不了多少粮食。更别说立夏时节不下雨了,不高挂犁耙才怪呢!
(7)、福建农谚:立夏前,好锄田,立夏后,好种豆。
(8)、"立夏不摇扇,急煞庄稼汉"农民种庄稼风调雨顺才能收获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农民辛勤的耕耘把希望的种子种在了肥沃的土地里,如果没有适宜的温度,种子发芽后肯定会长的慢,进而耽误了收成,那么之前的辛苦就白费了。"立夏不摇扇,急煞庄稼汉"是农民盼望着庄稼能在适宜的温度茁壮成长,也是期盼丰收的希望!
(9)、麦子垄里跑开狗,一亩收不了一斗。棉花伸开拳,一棵摘一篮。
(10)、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11)、深耕密植得珠宝,浅耕密植得稻草。稀植多草,密植多稻。
(12)、此外,立夏这天也有很多关于天气和农业上的俗语,非常的神奇,都是我国农民在数千年的生活中总结而来。
(13)、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14)、冬至来年节,粮食斗价看冬至,冬至长来年降。属九属暖,入伏入寒。一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四关门闭手,五九六九冻破石头,七九八老婆子出来咵口,一九一阳生,九九遍地生。
(15)、湖南、湖北农谚:立夏插秧日比日,小满插秧时比时。
(16)、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17)、另外,5月份的小麦长势已高,刮风也会容易导致小麦发生倒伏,尤其是下过雨之后的麦田,或者是由于干旱灌溉浇水的麦田,风力不大还好一些,如果遇到大风,发生倒伏的几率大大增加,一方面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影响产量,如果倒伏比较严重,茎杆断裂的情况下,可能绝收。另外一方面,还会增加收获的难度,增加成本。
(18)、立春寒不算寒,惊蛰寒了冷半年,过了惊蛰不停牛,是春耕春种开始了。
(19)、“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立夏刮北风,伏里雨水少”、“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在农村这些谚语也表达立夏时的每一个变化都意味着不一样的农事信息,这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你都听过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20)、其实在立夏这天还有很多类似的俗语,“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立夏北风伏里旱,立夏南风伏里涝“,这些农谚都是以前老人,通过生活的积累而总结出来的,在以前也非常具有实践性,现在农村还有很多老人经常挂在嘴边。
5、
(1)、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2)、湖北(荆门)、山西(河津) 农谚:蚕到立夏死,麦到立夏亡。
(3)、人们会通过节气判断一些农事活动,立秋的时候种什么立夏的时候种什么,在立夏的时候还有很多谚语,人们把一些总结下来经验简单概括让后人熟知这个时候的一些变化。
(4)、立夏雷,六月旱,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立夏这天打雷,六月要有旱情,早稻害虫增多。
(5)、再就是立夏这天下雨,根据节气俗语来分析,它预示着整个夏季雨水是否充足或者紧缺,按照过去老农民们总结积累的经验来看,立夏如果没有雨水的话,那么今年又将是一个干旱之年,用“高挂犁耙”来形容今年的收成,“高挂犁耙”是指农民们把干活的家什都放起来了,不需要摆弄土地种庄稼了,而有收成的年头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那种劳作,所以说“立夏不下,高挂犁耙”是指没有收成的意思。
(6)、重阳无雨一冬晴:九九重阳,按民间的说法,在重阳节期间下雨也是比较好的。如果重阳节能够出现降雨的天气,那么这个冬季的降雨、下雪次数也会相应的较多,冬季充沛的降水,对于农田越冬的庄稼,是有很好的滋润、保护作用,俗话说:小麦盖上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可见冬季的降雪对于小麦的重要性,而如果重阳节期间没有出现降雨,那么也预示着整个冬季会比较干旱,降水比较的少,而且晴天比较多,是一个暖冬,暖冬对于庄稼很有危害的,暖冬会让那些蛰伏在土壤之中的害虫顺利越冬,从而在来年天气变暖之后肆虐庄稼,而且持续的干旱,对于越冬的小麦也会造成生长不利。
(7)、年里施肥施根线,抵过年外施三遍。庄稼要好,底肥要饱。
(8)、就这句农村俗语“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说的是什么意思?预测得准不准?咱们一起听听村里的老辈人咋说的。
(9)、因此,“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这句俗语,可能在以前比较适合,但是,现在大家了解即可,并不代表立夏当天刮风,后续的天气会持续刮风。同时,这句谚语也不适合全国,所以,笔者个人观点,立夏当天是否刮风无所谓,对后面的天气影响不大。
(10)、关于立夏,民间有很多谚语,有些能通过立夏当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后续的天气,其中,“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这句俗语,估计有很多朋友听过,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11)、立夏无雨三伏热:立夏无雨,犁耙挂起,按照民间的说法,在立夏期间如果没有出现降雨,那么农田就会因为没有降雨,让村民无所事事,带来的后果是:小满不满,谷雨不管,意思是立夏期间没有降雨的话,那么到小满的时候,麦子灌浆不满,直接造成了减产。到谷雨的时候看着长势不好的庄稼,农民都懒得去管了,所以说立夏节气的降雨,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12)、俗语:“家有滴泪屋,三年一场哭”,是什么意思?蕴含老祖宗智慧
(13)、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爆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正苗壮。
(14)、广西 (平乐)农谚:过了立夏,蓑衣雨帽高高挂。
(15)、事实上,这句老话并非所指农民已完全放弃农业生产活动,而是农民不看好今年的年景或粮食收成的一种自我调侃的话。但过去亩产粮食低,家人口数量又多,若没有足够粮食是吃不饱饭的,因而农民朋友们往往不得不抢种、抢生产、抢收获。
(16)、稻子出在犁头上,勤耕深耕长得壮。薄地怕深耕。
(17)、一百春锄杂草少,夏锄棉苗好,秋锄如拾金,冬穿新棉袄。
(18)、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19)、四川、湖北、湖南、山西 (太原)农谚:立夏前,好种棉,立夏后,好种豆。
(20)、头伏早,二伏迟,中伏切顶最适宜(指棉花)。
(1)、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2)、下雨应该是一件好事,并且下雨的时节农作物生长会比较茂盛,在小麦成熟前能下点雨那简直是再好不过,可是这雨大也不是好事,刮东风意味着雨水马上到来。
(3)、俗语“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教人规划圆满人生路
(4)、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此时,温度逐渐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如果未来有温暖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爆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正苗壮。 “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立夏时气温仍然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 ,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 。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6)、好了,立夏农谚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想了解我国各地更多的农谚,请您继续阅读文字版的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个节气再见。
(7)、其实,说这话的朋友是不懂得过去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过去的农业生产,没有水利条件,基本上全部靠天吃饭。就是社会发展到了今天,部分旱作地区和一些山区也是靠天吃饭的。
(8)、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 如果立夏这天有这些表现,说明要下大雨。
(9)、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