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提并论造句简单的
1、相提并论的造句怎么写
(1)、部编人教2020年春季语文电子课本各年级汇总
(2)、毋(wú)笔顺:竖折、横折钩,[先]撇、[后]横(两边出头)。
(3)、家学、师承,还有思维方式,这些方面是后人无法仿效的。林万菁在论述鲁迅修辞风格的形成渊源时,还比较详细地论说了外国文学作品的作用。有意识地把外国语言的词汇、句法移植到汉语中,有意识地以外国语为资源对汉语进行改造,有意识地在借鉴外国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汉语,这是后人可以仿效的。林万菁说,鲁迅的小说发表后,因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感动了许多青年读者。但正如鲁迅本人强调的,他的“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实源于外国文学的影响。林万菁写道:
(4)、https://share.weiyun.com/7248MdYS
(5)、把新人文主义拿来和新英格兰相提并论而把它加以贬抑的不只桑塔亚那一个人。
(6)、《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为文学研究类月刊,每月15日出刊,每本定价22元。
(7)、冉(再、苒)--笔顺:竖、横折钩、中竖、末笔写二。
(8)、这样的理想不就是今天很多人所设想的么?这不就是我们孜孜以求而不可得的么?这样的生活,今天叫作小资情调,是有品味的。过去嘛,那就是个麻烦。
(9)、士--吉(洁、桔、结、秸)志、壳、声、喜、嘉、壹、壶、壮。
(10)、这一段可以和何炳棣(1917-2012)《读史阅世六十年》相对照,能看出来很多有趣的故事来。
(11)、他天资聪颖,与他那个时代的雕刻家不可同日而语。
(12)、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13)、如果读这番话还不能完全明白“内摄兼外铄”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那在林万菁把鲁迅与其他现代作家比较后,我们便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林万菁接着说:
(14)、当然,贾政是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但对他那种忠孝思想以也不必苛责,至少得承认他在贾府中尚不失为一个正人君子吧。
(15)、添色策略:这段话前半部分列举了三类有“缺陷”的人,运用的就是全面看问题的说理方法,后半部分列举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运用的是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整段话,思维全面严密,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16)、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间,赵之逵受组织委派到玉溪偏远贫困乡村开展驻村脱贫攻坚工作,并于2020年5月驻村期间,以一系列宏阔精深而又意绪丰厚的扶贫组诗亮相《中国诗歌网》“奋斗在扶贫第一线”专栏,2022年这些诗作集结为《春天的路线图》在言实出版社付梓发行。毋庸讳言,这本诗集某些诗篇散文化、叙事化、口语化禁锢了诗意的提纯和诗美的掘进,然则瑕不掩瑜,我们依然可以较为明晰地发现其中诸多诗篇在审美表现力与历史感知力上涵慑深广的穿透性。
(17)、“想更自由、更彻底不为人民服务!”——对于6501乐队的音乐使命,法茹克的回答也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这句话似乎也是法茹克有意在挣脱和反转已成军27年的傀儡这个乐队名称暗含的那些意义。这也预示着6501的音乐将更自由自主,为我们展示和强调他全新的思想信念表达、音乐动机和意识概念。
(18)、此刻还不如静静地静着想。(《死后》,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
(19)、这样的简益求简、洁益求洁,精神令人感佩。但是,追求简洁,应该也有一个度的问题,过犹不及在这里也是适用的。细加品味,这两个开头,意思并不一样。“世界上曾经有过很多歌,都已经消失了。”这意思是说,世界上曾经有过的歌,都消失了,不剩下什么了。而“很多歌消失了”是说有过的歌中,有很多消失了,前提是还有很多甚至更多的歌没有消失。汪曾祺“牺牲了一些字”,虽然赢得了峻洁,但也损害了原意,这也是一种以辞害意。
(20)、全书共六章:包括小序、第1章汉武帝所处的时代、第2章汉武帝的生平事迹、第3章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与政治思想、第4章汉武帝时期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及汉武帝对于这些问题的措施、第5章汉武帝时期的对外关系、第6章总论。
2、相提并论造句简单的句子
(1)、每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2)、 笔者对来自BNC的500例语料进行分析发现(见图1),存现动词在这三种语序的thereV结构里都有出现,但其中thereVNP(LP)语序占绝大多数;静态动词和方向性运动动词同样可出现在这三种语序中,也以thereVNP(LP)语序为主,占比9%,其次是LPthereVNP为语序的句子;对于运动方式类动词,笔者在BNC语料库里仅检索到以run为动词的存现句4例,分别是thereVNP(LP)语序和LPthereVNP语序,各占50%。可见,基于语料库的统计分析结果与母语者的语感基本吻合,仅在运动方式类动词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检索到的这类存现句语料太少有关。
(3)、认识、思想和情感关于一个人素质,需要长期培养;而词汇、句式、表现手法的运用,这是经验层面的内容,可以口耳相传。今晚的讲座谈“语言”大多针对的是对后者做一些意识上的强调,或技法上的诠释,纯属是隔靴抓痒。
(4)、戊wù、戍shù、戌xū、成、咸、戚--笔顺都是先写厂,再写内部部件,最后:斜钩、撇、点。
(5)、收款人姓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
(6)、范例选段: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似曾相识燕归来》: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而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7)、https://share.weiyun.com/nHDTritT
(8)、汪曾祺极力强调把句子写短。但即便他自己,也偶尔会违反自己的理念。上面所引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要在平平常常的、人人都能说的,好似平淡的语言里边能够写出味儿”,就是一个挺长的句子,而且有点“欧化”意味。
(9)、近义词:一视同仁、同日而语、混为一谈、等量齐观、同年而校、一概而论。
(10)、(32)汪曾祺:《说短——与友人书》,《两栖杂述》,第40页。
(11)、范例选段:2015年高考四川满分作文《拨开云层看“聪明”》:有人说,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而聪明未必是真的聪明。事实上,老实是最高境界的聪明,虽然有时看似个人有点吃亏,但长远的价值却是其他任何事物换不来的,是大智慧;而那些表面的聪明只是一时投机取巧,或许短期有效,但多是只顾眼前利益,尽管一时风光无限,但毕竟难于长久,是小聪明。
(12)、这两句话里连用了四个“秘密”,这当然也可视作反复这种修辞格的运用。但又并非简单地“反复”。正如谢卓绵指出的,第一个“秘密”作形容词用,以状语的性质修饰动词“杀”;第二个“秘密”作动词用,以一种“使动”的性质充当谓语;第三个“秘密”作名词用,充当宾语;第四个“秘密”又作形容词用,充当状语。谢卓绵感慨地写道:“一个词的反复出现,用得这么自然,这么灵活,似乎毫不经意、信笔写来的,这真令我们叹服鲁迅那熟练地运用词语的技巧。而象这样活用实词的例子还有很多。”(20)
(13)、廿niàn(二十的意思),革字头,笔顺:先横、竖、竖、横,共四画。
(1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Yp8nGvWqZqTJdlQR91hqA
(15)、这样的论点,在今天还算合时宜,放在反右的时候是不太好的。当年即便是山呼万岁也不能说汉武帝好,因为万岁只能当下的好;今天则不同,说汉武帝好就是说皇帝好。张老先生的书,早出了半个世纪。当然要去掉前面关于什么社会性质的讨论。
(16)、即便是最好的工作,也无法在和海滩上度过的那些无拘无束的日子相提并论。
(17)、在上部或下部时:无钩,捺不变,如杏、李、杰;桌、案、荣、采。但遇到有并行的捺时,为了避让,而将捺改点如:漆、茶、荼。
(18)、汪曾祺又是排斥长句的。《说短——与友人书》中,汪曾祺告诫友人:“要把句子尽量写得短,能切开就切开,这样的语言才明确。”在《文学语言杂谈》中,又说:
(19)、因此,除了自己仅有的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外,不愿同人来往,也不愿过问人家的事。……在闲暇时间就想单人独身跑到山水之间,寂静地徜徉于自然之中。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停留在这个阶段上。(《清除我的封建、买办思想》)
(20)、(1994年黑马、傀儡、舌头、部落等乐队合影)
3、相提并论 造句子
(1)、这两个班的学生入学成绩差别就很大,所以不能将它们相提并论。
(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都是贾岛留下的脍炙人口诗,一生留下400多首诗。
(3)、有钩--东、杀、条、杂、亲、余(末笔均为点,不为捺)。
(4)、麦七画、美九画、敖(傲、熬、遨)十画、象十二画。
(5)、等到晚年时候,汉武帝已经干不动了,特别是当时出现的巫蛊案子,让他很受伤,干掉了一大堆人,包括他亲儿子。“他晚年在对外关系上,抱着十分消极的态度,他不愿再对匈奴用兵,也拒绝桑弘羊西域屯田的建议;在国内的问题上,又主张恢复西汉初年休养生息的局面,而提出富民的政策。这一切都说明武帝晚年对内对外的策略,是有所改变了。以后昭帝时的政治,一般说是要矫正武帝时好大喜功的那些措施,其实这种政治,在武帝末年已经出现了。”(《论汉武帝》,第54页)
(6)、鲁迅组织句子的方式,自由灵动,变化无常。有时句子极短,短得干净利落。有时句子却又极长,甚至长得不可思议。极短句的运用,且运用得极好,鲁迅并不算最具有代表性者,汪曾祺就是运用极短句的高手。而句子极长,长到匪夷所思的程度,那鲁迅绝对在现代作家中是第一人。陆文蔚、林万菁等都论述过鲁迅对极短句和特长句的使用。他们都举了《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句话作为特长句的例子:
(7)、这样的讨论,据说是搞了很多年。不知道写了多少文章,其实太祖高皇帝已经有明确的结论了,扯了不是白扯么。再说,扯了也没啥用啊。但是,总需要那样做,就像今天写类似的著作,可能先要弄个什么学术史回顾,才算学术著作,不如此不像样。
(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1suRaZWHk4Vcu0d38joTA
(9)、https://share.weiyun.com/6Zhpt6ui
(10)、当着大家的面,他居然不知羞耻地炫耀起他那并不光彩的过去。
(11)、https://share.weiyun.com/rsfMkQmF
(12)、https://share.weiyun.com/4U86ZVci
(13)、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
(14)、大理·和平饭店PeaceHotel|广林社|所有
(15)、反义词:不足齿数、厚此薄彼、敌众我寡、一分为二。
(16)、《论汉武帝》是张维华在1956至1957年之间,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之约写的。稿费,又是稿费。据说,前人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是为了挣几个臭钱,谁写什么鬼文章呢。
(17)、他和玉溪本土诗人矣向阳一样属于诗坛的潜伏者,蛰伏已久,硕果累累,二人都秉持文章千古事、寂寞身后名的率真。主流诗学界的长期阙如,并未击溃作为一个诗人的狂涓,事实上赵之逵早已在八十年代初入诗坛时便撷取了两项荣誉:其一是如愿成为鲁迅文学院1989级高级班学员;其二是在1989年“现代诗社团大展”中“被评为“桂冠青年诗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于1992年出版了第一本个人诗集《流动的光斑》。在一个全民写诗的时代,他的诗歌产量算不得如何出彩,甚至可以说他算不得高产诗人,然则他的诗歌在诗质的密实程度和修辞技艺上日益地圆熟精进,比如《长了老年斑的妈妈》中温情细腻笔触下诚挚的亲情;比如《扶贫路》《时光》《痛风以外的情感》中浑朴炽热的扶贫图谱的连缀之光;比如《耀南梯田》《心中,有份桃花盛开的结》《深冬,一棵落尽了叶的梨树》中砥砺机锋的禅意和典雅洗炼的哲思空灵之境;比如《 走在一段正在修建的新路上》《丁丁和我 》中在日常生活细节的微观显影下体悟生命的崇高和万物与我同一的博大胸怀。
(18)、必须特别强调,所谓“纯正”“本色”的汉语,本身是荒谬的说法。除非在一个绝对封闭、不与其他语言有任何接触的环境里,否则没有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正”和“本色”的。汉语在几千年间,与多种其他语言接触,也在词汇和语法上受到其他语言的诸多影响。汉语对其他语言的词法和句法的吸收,是一个几千年来一直在发生的事情。但是,通常情况下,这种现象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其过程是缓慢的,程度也是比较肤浅的。到了鲁迅这里,是有意识地将汉语的“欧化”作为一项迫不及待的事业来做。
(19)、我想,现在的翻译家倒大可以学学“古之和尚”,凡有人名地名,什么音便怎么译,不但用不着白费心思去嵌镶,而且还须去改正。即如“柯伯坚”,现在虽然改译“苦鲁巴金”了,但第一音既然是K不是Ku,我们便应该将“苦”改作“克”,因为K和Ku的分别,在中国字音上是办得到的。(3)
(20)、出头--由(黄寅)、黾(渑、绳、蝇)奄(俺、淹、掩)。
4、相提并论造句简单一点
(1)、有一间布置雅洁而完备的书房,穿着半旧半新的长袍,坐在太师椅上,守着一杯清茶,吸着纸烟,翻阅着线装书;用工整的楷书,写着脱离现实的考据文章。
(2)、正如谢著所说,这样一种重复,很容易被粗心或语言感觉迟钝的读者认为是“冗词赘语”。(18)但其实如果细心品味,就能感到鲁迅那份特别的情思。这样的反复,这样一种越轨的修辞方式,表现的是鲁迅对世界特别真切和深刻的感受、认识,表现的是鲁迅那特别矛盾复杂的心态。这两句话是随意选取的,但只要这两句话,只要一个“静”字的“莫名其妙”的三次反复,就把鲁迅语言的特色表现得很充分;就把鲁迅运用汉语的创造性表现得很充分;就把鲁迅之所以为鲁迅表现得很充分。
(3)、中国古典诗歌从来不缺乏力与美的复调合奏,边塞诗的辉煌传统便可作为直接证词,仅《全唐诗》一书就收录了高适,王昌龄、岑参 、李贺、李益等人的2000多首边塞诗。百年新诗历史上同样有着倡导力与美的小传统,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以胡风为精神旗帜的七月诗派较早地阐论并实践了充满雄强基调的主观战斗精神。建国伊始,以公刘、白桦为代表的“西南边疆诗人群”伟岸的人格与疏朗风骨的涵容,彰显了现代汉诗写作者“知言养气”的内质。到了新时期,以于坚为首的云南红土高原诗派振聋发聩地提出要写硬汉诗、男子汉的诗,其代表诗作《作品57号》《南高原》《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将硬汉诗推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度。玉溪诗人赵之逵生活的地域与昆明诗人于坚一衣带水,二人在许多诗歌中都显露着劲健雄浑的格调,但于坚的硬汉诗粗粝、刚毅、棱角分明,气势上汪洋恣肆,语言上大范围采用摇滚节奏。赵之逵诗歌中的力之美则深沉而绵密、厚实而孤傲,语言上峭拔冷峻,诗体也整饬得多,理性节制情感,蓬勃的力含而不发,或是在移步换景中展露出诗歌肌理的褶皱,在这些沉寂隐秘的褶皱间隐伏着一股遒劲的生命力,如同火山爆发前的片刻宁静,这些却不妨碍隐忍之力和凝定之力在读者心间的汇集、升华。
(4)、首当其冲---当务之急 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5)、添色策略:这段话的句式运用很灵活,整体上以散句为主,中间“从冲动到冷静,从狭隘到宽容”、“缓一缓,等一等”是两组整句,而且这两组整句字数不同,排列在一起,又体现出散句的特点。这段话语意连贯,参差中不失整齐,表意丰满又具备形式美。
(6)、有点晕?不要紧,赶快来看看下面这些易错字表吧!
(7)、内摄与外铄,本相矛盾,但鲁迅取其矛盾,相反相成,构成了“矛盾力”,在修辞效果上,呈现了不易为人剽窃的风格,产生了吸引读者的力量。这种修辞风格,是鲁迅的创造,不同于传统古文笔法,也不同于科举应试文章的笔法。(15)
(8)、鲁迅与汪曾祺都是语言大师。汪曾祺在汉语原有的表达体系内,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美。步其后尘者,不可能超越他。鲁迅则在突破汉语原有表达体系的同时,达到了另一种美的极致。鲁迅在语言观念和语言实践上,都是开放性、开拓性的,而汪曾祺在语言观念和语言实践上,都是内敛性、固守性、封闭性的。汪曾祺的峻洁之美,鲁迅有,而且很强烈;但鲁迅的汪洋恣肆,鲁迅的奇崛瑰丽,鲁迅的变幻莫测,鲁迅的人人心中所无,却是汪曾祺所没有的。
(9)、尽管许多动物有它们自己的交流方式,但就深度和多功能性而言,都不足与人类语言相提并论。
(10)、https://share.weiyun.com/yNbugDz4
(11)、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 形影相吊---形影不离
(12)、至于把汪曾祺与鲁迅联系起来,从汪曾祺自身就能找到理由。汪曾祺极为推崇鲁迅,而他推崇鲁迅的所有言论,都是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的。汪曾祺经常谈论、强调语言的重要,完全可以说,是一个语言至上主义者。而汪曾祺在表达对语言的看法时,总是要以鲁迅作为正面的例证。汪曾祺在语言的意义上赞美、称颂鲁迅次数之多,可以用不胜枚举来形容。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得出两人语言风格相近的结论。但熟悉两位作家并且具有一定语言敏感性的人,都会感到,鲁迅与汪曾祺,在语言风格上其实差别甚大。汪曾祺所具有的那种美好,鲁迅也有;而鲁迅所具有的种种美好,有些则是汪曾祺所没有的。汪曾祺对鲁迅的语言表现,其实是选择性地接受的。鲁迅那些与自己相同或相近的语言表现,汪曾祺特别能感受其美好,并推崇不已;而鲁迅那些与自己不同甚至尖锐对立的语言表现,汪曾祺则视而不见,也就避而不谈。笔者认为,怎样以现代汉语进行文学表达,鲁迅与汪曾祺,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两种方向。是选择鲁迅方向,抑或是选择汪曾祺方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3)、“在旧社会里,要撑持门户,读书是一条路。家贫如何能读书?就只要咬定牙关节衣缩食勉强供孩子们读书。读书也不敢期求什么功名,只求在春节能给人家写春联,喜丧公事,能为庄乡帮个忙,就算能在人面前抬起头来了。”(《汉史论集》,第2页)如今这样的想法是完全没有了。
(14)、离(漓、螭、璃、禽)--末两笔:撇折、点。
(15)、(29)汪曾祺:《思想·语言·结构》,《两栖杂述》,第196页。
(16)、此后回报社会,到齐鲁大学任教,做过系主任,直到学校被解散,他大概也就流浪到青岛的山东大学去任教。不,是分配过去的。1957年反右,他不得上课了。
(17)、这两篇文章春华秋实,各有所长,不能相提并论。
(18)、1991年和好友克尔曼、艾尼创建了傀儡乐队,担任吉他手、主唱,完成了乐队早期绝大部分、后期全部的词曲创作。
(19)、刘焕辉在《语言的妙用——鲁迅作品语言独特用法举隅》中,论述鲁迅对“词语的创新用法”时,首先说到了鲁迅对词语的“特造”。所谓“特造”,就是鲁迅往往在特定的语境中创造出新的词语,产生出幽默、诗意的效果,或者让表达显得异常准确。刘焕辉举出了这样一例:
(20)、忄(竖心旁):[先]点、点,[后]竖,三画。
5、相提并论造句简单的一年级
(1)、添色策略:这是文章的开头,作者选取了一组句式“你是否……,却……?”,用排比的方式在读者的脑里印入了一个个“?”,引人思考,发人深省,情感上达到了拷问的作用,语意上别具气势,引发读者“看下去”的欲望。
(2)、变换词性,例如把名词,形容词当动词用,谢卓绵、刘焕辉称作词类的“活用”,林万菁称作“转品”。林万菁从“转名词为动词”“转形容词为动词”“转名词为形容词”“转自动词为他动词”四个方面论说了鲁迅对“转品”这种修辞方式的运用。(21)用得最多、最精彩、最出人意料的,还是名词和形容词的动词化。
(3)、适当地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些文言词语或句式,文言与现代汉语相结合,更有利于语意和情感的表达,不仅让人感觉到古典的气息,而且使语言简洁凝练、干净利落。
(4)、译文:把两个人放在一起谈论,这自然是明白显示主上的过错。
(5)、你是否沉浸在电视网络上获取全球天气的便利中,却早已遗忘庭前静观云展云舒的坦然乐趣?
(6)、(13)(14)(22)(23)(26)刘焕辉:《语言的妙用——鲁迅作品语言独特用法举隅》,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8~47~48页。
(7)、 解决问题是议论文体构成的重要部分,提方法是解决问题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方法的提出,不仅能彰显写作者对某一问题的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思考,而且使得文章的指导性更强,社会性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