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说过关于书籍的话
1、名人们关于书籍的名言
(1)、叶灵凤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有一种读“杂书”的爱好,喜欢搜寻“新的伴侣”。然而,叶先生又特别钟情于他所偏爱的读过的书,他把这类书比作“老友”、“知己”,并说过:“将读过的书重读一遍,正与旧地重临一样,同是那景色,同是自己,却因了心情和环境的不同,会有一种稔熟又新鲜的感觉。这在人生中,正如与一位多年不见的旧友相逢,你知道他的过去,但是同时又在揣测他目前的遭遇如何。”(叶灵凤:《重读之书》)
(2)、例如诗经里有一段说:“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3)、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4)、但按照经济学原则,达尔文主义是很没有条理的,而我们读书就是要解决这个困难。
(5)、上一期我们与书友探讨了为什么读书(点击阅读),这一期来聊一聊在你的日常书单中,都读些什么书。
(6)、譬如,一条鱼可以产生二百万鱼子,这样,太平洋应该占满了,然而大鱼要吃小鱼,更大的鱼要吃大鱼,所以生物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7)、一早起床,阳光和煦,微风拂面,心情晴朗。看着远处的香山,心中想着季羡林先生的感慨之言“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这句话,不免为这位泰斗级人物有所惋惜。感叹其“江山不老心易老,看破红尘入红尘。”其终生投身人生之研究,到头来还是被红尘所累。
(8)、现在才知道诗经和民间歌谣很有关系。对于民间歌谣的研究,近来很有进步,北平有歌谣周刊,歌谣丛书,关于各地歌谣收罗很广。我们如果能把歌谣的文章,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幼稚时代的环境和生活很有趣味,
(9)、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10)、希望大家不要怕读书,起初的确要查阅字典,但假使能下一年苦功,能把所读的书的内容句句分析清楚,这样的继续不断做去,那么,在一二年中定可开辟一个乐园,还只怕求知的欲望太大,来不及读呢。我总算是老大哥,今天我就根据我过去三十五年读书的经验,给你们这一个临别的忠告。
(11)、《百年巨匠——林散之》开机仪式出席嘉宾合影
(12)、(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碰拳)
(13)、巨匠轶事|关山月:忆当年,我与傅抱石联袂《江山如此多娇》
(14)、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主张从应试教育突围;要总结未来学校的特点,我认为第一条,就是以儿童为中心,重视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追求真善美和幸福人生。
(15)、清晨的阳光,暖洋洋的。颐和园西堤徜徉的小道,穿插在昆明湖的湖面间蜿蜒。柳条随着和风轻摆,湖心有小船在水中荡漾......
(16)、7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17)、巨匠轶事|老舍:对白石翁为人与绘画,我最佩服
(18)、了解核能,受控核裂变、受控热核聚变以及未来的清洁能源
(19)、走近巨匠|“中国只有这么一个徐悲鸿,还嫌多吗?”
(20)、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知识传给别人,又传至后人,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人的脑很大,与猴不同,人能造出语言,后来更进一步而有文字,又能刻木刻字,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能累积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使后人可以节省很多脑力。
2、名人说过的关于书的话
(1)、邓云乡先生一生不知读过多少书籍,但是,“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什么”,至今仍然是一个他“想不通的问题,只是天天总想找本书看看,没有书就觉得不自由,似乎是一种瘾一样……而且还不满足于读,开卷有得,便欣慰想把它写下来,也想告诉同我一样有书瘾的朋友。”(《水流云在书话》后记)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3)、出版:《江苏书法作品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
(4)、3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谢觉哉
(5)、几百年来,中国书林中,一直有所谓“善本”、“俗本”、“劣本”的争论问题,这里头,不免会牵涉到不少各朝代的社会问题,阶级意识问题,甚至士大夫的心态问题。可是,我们始终还没有一部从这个方向去批判版本学的论著。刘勰的《文心雕龙》,有元代一刻,明代弘治一刻,嘉靖三刻,万历一刻,其中“隐秀”一篇却不见,明代钱允治得宋本,这才补足。如果我们好奇,就“隐秀”的脱漏,研究推论各朝代政治制度,与知识分子思想行为的关系的话,想来一定相当新鲜。
(6)、我久不看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了,不知道里面怎么说;但在报章杂志上,却有时还看见以成吉思汗自豪的文章。事情早已过去了,原没有什么大关系,但也许正有着大关系,而且无论如何,总是说些真实的好。所以我想,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但如果他专讲天王星,或海王星,虾蟆的神经细胞,或只咏梅花,叫妹妹,不发关于社会的议论,那么,自然,不看也可以的。
(7)、7 :刑天断首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刑天”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仇。
(8)、全书分历史、社会、国民性和改革四个部分,从鲁迅著作中选取精彩段落,让读者通过阅读鲁迅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书末附录鲁迅生平简表,读者可由此对鲁迅一生行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9)、讲扶乩的书,讲婊子的书,倘有机会遇见,不要皱起眉头,显示憎厌之状,也可以翻一翻;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已经过时的书,也用一样的办法。例如杨光先的《不得已》是清初的著作,但看起来,他的思想是活着的,现在意见和他相近的人们正多得很。这也有一点危险,也就是怕被它诱过去。治法是多翻,翻来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乡下人常常误认一种硫化铜为金矿,空口是和他说不明白的,或者他还会赶紧藏起来,疑心你要白骗他的宝贝。但如果遇到一点真的金矿,只要用手掂一掂轻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
(10)、如何做到“胆识”读书呢?林语堂说:“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于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脚踏实地,不可舍己云人。”(林语堂:《论读书》,以下同)林先生还举例以阐述自己的主张:“诗或好李,或好杜,文或好苏,或好韩,各人要凭良知,读其所好,然后所谓好,说得好的道理出来。或竟苏韩皆不好,亦不必惭愧,亦须说出不好的理由来。或某名人文集,众人所称而你独恶之,则或系汝自己学力见识未到,或果然汝是而人非。”总之,林语堂以为,读书,应“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烂调,一知半见,似是而非。”
(11)、为了以正视听,我们精心编了一本《鲁迅箴言》,真的鲁迅名言如下:
(12)、3: 雷泽华胥 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居于昆仑山东南吴国西陲大泽之内,只要以手拍腹,便会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经久不绝,震耳欲聋,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
(13)、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14)、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1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6)、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交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其中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
(17)、现在的所谓“人”,身体外面总得包上一点东西,绸缎,毡布,纱葛都可以。就是穷到做乞丐,至少也得有一条破裤子;就是被称为野蛮人的,小肚前后也多有了一排草叶子。要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自己脱去了,或是被人撕去了,这就叫做不成人样子。
(18)、梁先生有一个比喻,说读书做学问如同“钻书窟”,既要钻得进去,“也还要从书窟里钻出来”。因为,“人生如博弈,全副精神去应付,还未必能操胜算。如果染上书瘾,势必呆头呆脑,变成书呆,这样的人在人生的战场之上怎能不大败亏输?”
(19)、18:逐鹿之战 涿鹿之战,是说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20)、对于父母,这本书告诉你如何读懂孩子的言行,如何培养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对于孩子,这本书指引你如何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如何迈向自强自立的人生。
3、名人说过关于书籍的话有哪些
(1)、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
(2)、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书法中,大草集各体之美,易学而难工,历代研习有成者稀若星凤。散之先生的成就主要在大草,他使长锋羊毫,用宿墨掺水,前者取包世臣(1775—1855),后者学黄宾虹(1865—1955)。包、黄、林皆皖人,属同乡,前后近两百年。先生对前贤师长,继承在先,有扬有弃,形成独立面目在最后。使长锋柔毫,是有一定难度的,包世臣之意在有别于前人,或可别具风味,出奇制胜。然而他的实践并不很成功,时给人以拖沓臃肿之感。而散之先生则取古瘦天真一路,远胜于包氏。“能于同处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散老的这首诗,极妙地道出了他与前贤的关系。宾虹老宿墨用之于画和古籀,取其老厚朴拙之金石趣;散之先生则以之作大草,并时时蘸水运使,意在变化浓淡,增添斑驳自然的墨味。
(3)、伏羲画卦 他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 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4)、15:九黎蚩尤 九黎是上古时一个部落族群,居住在今湖北湖南江西等长江流域,九黎一共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又有九个氏族,蚩尤是他们的大酋长。
(5)、我喜欢每天走进书房那一瞬间的感觉。静静坐在里面,如同坐在自己的心里;任由一己自由地思考或天马行空地想象,天下大概只有书房可以这样随心所欲。
(6)、20:玄女赐书 玄女,道教神仙之人头鸟身。玄女又称任女,任通壬,壬在天干中是第九位,所以也称九天玄女 前面说到黄帝和蚩尤大战15年,九战九不胜,回到太山之阿,苦恼不已喟然长叹,感动了王母,就命玄女下凡帮助黄帝。这天山中大雾,黄帝隐约看到一个妇人,人首鸟身,于是黄帝拜伏在地,久久不敢起身,玄女便说:“我是九天玄女,你又什么事情要问我吗?”黄帝回答:“我想要战胜蚩尤,使天下太平”,于是玄女传给黄帝帝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并为制燮牛鼓八十面,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
(7)、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清)左宗棠
(8)、我们的乏的古人想了几千年,得到一个制驭别人的巧法:可压服的将他压服,否则将他抬高。
(9)、走近巨匠丨“话剧皇帝”金山拜师“上海皇帝”杜月笙
(10)、“随便翻翻”是用各种别的矿石来比的方法,很费事,没有用真的金矿来比的明白、简单。我看现在的青年常在问人该读什么书,就是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而且一识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识得了硫化铜,一举两得了。
(11)、今日,我们节选了鲁迅的一篇文章。鲁迅一生用“著作等身”来形容毫不为过,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杂文、学术专著等多种门类。对于这样一位文学巨匠,鲁迅日常会读些什么书,发表过哪些关于读书的见解呢?
(12)、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13)、这本书是引导父母子女共同成长的启蒙手册、工具箱。
(14)、焦虑是什么?焦虑是面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性产生的不安情绪。如何对抗焦虑?除了需要我们放下以往的经验,去了解目前的发展、未来的趋势之外,在第53期《少年时·理解我们的情绪》一书中,大家也会找到对抗焦虑的方法。
(15)、谁家有书那可是在外面周游几个月甚至半年,能回到自家算万幸。更多的是不知书在何方谁人之手,一本书就这样下落不明,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16)、其实,《颜氏家训》那句话整句是说:“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补治典籍,当然也是一门学问;英国业余藏书家,不辞埋头学习书籍装订装帧的手艺,为的是要补治手头的旧书残卷,省一笔钱。此地目前还有几位有名的老艺匠,补订一本古籍,索价二十几镑钱,做出来的确古意盎然。
(17)、11:炎帝耕播 是刀耕火种的情景,但是从居无定所的游牧,变成农耕,是文明的进步
(18)、出版:《云在青天——林散之 圆霖书画精选》,P224/2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
(19)、走近巨匠|茅盾谦称“字殊拙劣”,书法成就受尊崇
(20)、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4、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短句
(1)、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2)、再以后青少年时代开始读小说了。书实在是太少了。家中除了毛选语录还有父亲的几本工具书以外基本没多少可读之物。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至于“读什么书”,下次陈中凡先生要讲演,今天我也附带地讲一讲。
(5)、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6)、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
(7)、例如,达尔文把生物变迁现象研究了几十年,却想不出什么原则去解决,后来无意中看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说人口是按照几何学级数一倍一倍地增加,粮食是按照数学级数增加,达尔文研究了这原则,忽然触机,就把这原则应用到生物学上去,创了物竞天择的学说。
(8)、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9)、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1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3)、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14)、2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15)、互联网已经成为对现代文明影响最大的技术,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互联网,我们对它本身有多少了解?从看得到的硬件结构,到看不到的虚拟世界、表网、暗网、深网,到搜索引擎、社会网络、区块链……
(16)、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7)、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用半月的工资买了一套(五册)增评补图《石头记》,如获至宝,那可是限量版发行的。
(18)、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19)、要想到这一个方法能不能解决,若不能,那么,就换了一个,若能就行了。这好比开锁,这一个钥匙开不出就换了一个,假定是可以开的,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20)、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5、名人名言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
(1)、叶先生把那些重读之书称为“座右书”,亦即放在手边的书,他说:“谁都希望能经常同自己在一起的,能在自己身边的,乃是那些最知己的朋友。”
(2)、17:北冥鲲鹏 神话传说中飞行速度最快的神禽,一翅伸开一百八十万里、双翅齐展三百六十万里。鲲鹏善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元始天尊澄清寰宇立下不世奇功。元始天尊在大罗天召见诸天众灵时,敕封鲲鹏为“九天鲲鹏”,准其栖息在昆仑山上的建木之顶。鲲鹏之名,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书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Pelagornissandersi:是2014年7月7日美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发掘的一个史前海鸟骨骼化石,经分析表明,这种海鸟可能是地球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最大鸟类,其翼展介于1米至4米之间,在天空中翱翔数公里不用扇动一下翅膀。这种史前海鸟印证了鲲鹏的存在,只是夸张神话的描述和传承了下来。
(3)、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4)、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好比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远的可以变近,所以读书要戴眼镜。不读书,学问不能进去,读书没有门径,学问也不能进去。
(5)、关于蚕神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 上古的时候,有一个男子出门远行,家里只剩下一个女儿和一匹马。女孩每天操持家务,喂马洗衣,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父亲走了很久也没有回来。女孩一个人非常的孤独。她越来越想念自己的父亲,不知道他在外面怎么样。 一天,女孩做完家务,给马喂草。她轻轻抚摩马的脖子,一边自言自语:“马儿,马儿,你能不能把父亲带回来呢?如果真的能,那我愿意给你做妻子。”她好像是开玩笑一样地说出来,可是马儿似乎听懂了她的话。 马奋力挣脱缰绳,从马房里跳了出去,跑出院子。支孩在后面都惊呆了。 马不知跑了多少路,跑了几个日日夜夜,一直来到了女孩父亲住的地方。它不停地蹭着父亲,用蹄踏地,一边向来的方向伸长了脖子,不停地悲鸣。父亲觉得很奇怪,自己家的马怎么跑了出来,还很悲伤地望着家乡。他担心是自己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情,于是一刻也没有停留,赶紧骑马回家去。 离家还有段距离时,父亲远远看见家门倚着一个小黑点。走近了一看,是自己的女儿,她好端端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女孩看见父亲回来,欣喜若狂。见父亲担忧的样子,女儿赶忙说明家里一切都好,只是自己非常思念父亲,马通人性,径自去接了父亲回来。 父亲见马这么聪明和重感情,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对马格外地好。让它住温暖的马房,吃精细的饲料。可是马却变得奇怪了。它不吃也不喝,对所有的上好食物看也不看。但是每当女孩从房里出来的时候,它就又跳又叫,神情异常。 父亲觉察出了这情况,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问女儿。女儿就告诉父亲当初自己说过的话。父亲很生气,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自己的女儿怎么能嫁给一个牲畜呢?于是他就用弩箭射死了马,并且把马皮剥下来,放在庭院里暴晒。 一天,父亲出门办事。女孩和伙伴在庭院里玩耍。她们看着干干的马皮,心想着这牲畜真不知轻重,还想娶人为妻,就指着马皮,说着奚落的话。 突然一阵狂风骤起,马皮乘风跃起,把女孩整个地包裹住,随大风飘走了。 女伴们惊慌失措,赶紧找来女孩的父亲。大家四处寻找。 几天后,在一棵大树的树枝上,发现了这个被马皮包裹的女孩。她已经变成了一条蠕动的小虫,慢慢摇摆着马一样的头,吐出一条白而亮的细丝,缠绕在树枝的周围。 好奇的人们都赶来观看。大家就把这个小虫叫做蚕,说它吐出丝来缠绕自己;又把这树叫做桑树,因为女孩在这树上丧失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就这样,女孩做了蚕神,那马皮一直在她身上,和她做了永不分离的亲密伴侣。
(6)、*选自《鲁迅箴言》,黄乔生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7)、在这座监狱图书馆,每个孤独者和守望者都会找到自己的天堂。
(8)、机器人、3D打印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宠”甚至标配,摆放在功能教室;编程教育成为培训机构的“新宠”。
(9)、19:千年应龙 应龙是一种有翅膀的龙,传说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估计五百岁的龙才有脚,一千龙才有翅膀。 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华氏一族则为应龙氏的化身,华氏乃神将一族,性情温顺慷慨,天生焗灼鬼神,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10)、我十二岁时,各种小说都看得懂,到了三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很多不懂。讲到诗经,从前以为讲的是男女爱情、文王后妃一类的事,从前是戴了一副黑眼镜去看,现在换了一副眼镜,觉得完全不同。
(11)、13:黄帝轩辕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12)、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勒
(13)、我想讲一点我的当作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但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
(14)、外国的事情我不知道,若在中国,则无论查检怎样的历史,总寻不出烧饭和点灯的人们的列传来。在社会上,即使怎样的善于烧饭,善于点灯,也毫没有成为名人的希望。
(15)、对于不爱惜书之人,真的不配读书。以后我再也没有把这套书借出去。几十年来,这部书不几翻阅了多少遍。
(16)、关于读什么书,这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每个人的喜好、需求不同,所选择的书籍自然也不尽相同。然而,适当了解一些名家的书单,或许能消除我们对读些什么书的困惑,甚至让人爱上阅读。
(17)、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8)、Scratch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潮流下诞生的。作为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开发的一款编程工具,Scratch是适合少儿学习编程和交流的工具和平台,有中文版且完全免费。不仅如此,还有这套《Scratch少儿趣味编程》。
(19)、我的阅读生活给我相同的逆流而行的体验,我先阅读了一些东西,然后才在生活经验到它们。每本书都自成一个世界,可以让我逃到里面避难。
(20)、9 :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比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1)、旧书的补治收藏既然都要研究,收藏作家名人的笔迹文稿,尤其不可不慎重其事。今年仲夏,我偶然买到多萝西娅•参渥德(DorotheaCharnwood)的初版签名书,书名是《手稿墨迹的收藏和经营》(AnAutographCollectionandtheMakingofIt)。多萝西娅系出名门,生平结识不少政要和骚人墨客。她从小喜欢收集名人笔迹,大诗人布朗宁对她说过:“将来有一天我会送你一样大宝贝,送你我太太的一封短信。”可是,她十四岁那年,诗人死了;这本书里登出来的那封伊丽莎白•布朗宁的长信,还是她丈夫花四镑钱买回来送给她的。她这本书,大抵分两部分写,先就收藏笔迹的方法和知识谈起,然后再数说她宝箱里的珍品:上自伊丽莎白一世的签名,下至名作家哥尔斯密领稿费的收据。看她经营这些墨宝,真是用心良苦。
(2)、这句话是饱含真理的,我们贫苦百姓如果没有学识就没有挣钱出路,就不能养家糊口,所以要挣钱,要娶颜如玉的媳妇就必须读好书。
(3)、——填一首《步蟾宫》作为开场白。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核心要义就是要知行合不死读书,不读死书,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再通过万里苦行加以印证,追求顿悟,让个人的见识从量变得到质变,学会辨证法,掌握方法论,成为人们口中的大器。
(4)、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5)、垃圾分类与处理,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如何让细菌吃塑料,如何用剩菜发电,如何在旧电器里淘金,什么材料才能包住核废料,海里有多少生物因为垃圾而死亡,在四大洋里有多少巨轮运着垃圾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这些都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6)、周恩来总理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早在1956年,我们d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倡议实行火葬,周恩来总理带头响应。他逝世后,按照遗愿,把他的骨灰洒在了北京密云水库、天津等祖国大地,作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生为中国人民,逝世后,亲吻祖国山河,又回到人民中去。
(7)、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8)、12:精卫填海 古装神话剧《精卫填海》以精卫、后羿拯救炎帝、帮助人类、化解灾难、消灭邪魔、拯救人间的故事情节为主题,演绎一曲人间真情和天界正义、人神友情和人神魔三界爱情的悲壮之歌。本剧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精卫填海”为原型,取材《山海经》,熔融其他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刑天猛志”“共工怒触不周山”“羿射九日”等进行重新创作,让本不相干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从而展现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传奇,描绘出一个惊天动地的奇幻世界。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我们说过,拥有一本书很容易,也很便宜,更花不了你多少时间,你走进一家书店,掏个两三百块钱,在书的扉页龙飞凤舞签上自己大名,书就是你的了。但严格来说,这种拥有是产权意义的拥有,不是阅读意义的拥有。
(11)、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12)、走近巨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于右任书法精品50件
(13)、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
(14)、倘要骗人,这方法很可以冒充博雅。现在有一些老实人,和我闲谈之后,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的,略谈一下,我也的确好像书看得很多,殊不知就为了常常随手翻翻的缘故,却并没有本本细看。还有一种很容易到手的秘本,是《四库书目提要》,倘还怕繁,那么,《简明目录》也可以,这可要细看,它能做成你好像看过许多书。不过我也曾用过正经工夫,如什么“国学”之类,请过先生指教,留心过学者所开的参考书目,结果都不满意。有些书目开得太多,要十来年才能看完,我还疑心他自己就没有看;只开几部的较好,可是这须看这位开书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胡涂虫,那么,开出来的几部一定也是极顶胡涂书,不看还好,一看就胡涂。
(15)、对此,我常说三句话。一是,天下的书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给孩子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老师和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先读那些打精神底子的书,那些书,是真正帮助孩子们奠定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是帮助孩子打好人生基础的。二是,人有人脉,地有地脉,文有文脉。书也分为有文脉的书和没有文脉的书。今天许多孩子手中的书是没有文脉的。这些书对他们的成长和写作都无益处。三是,书可以分为经典的和非经典的。托尔斯泰的书、鲁迅的书、《红楼梦》这些都是经典的。我不是说孩子只能读经典著作,只是说要想打好阅读的底子、打好人生的底子,就应该尽量读经典的书。把这三个提示送给大家,希望为青少年阅读提供借鉴。
(16)、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就有着强烈的读书欲望,然而,贫困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糊口与养家,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各样职业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一件事:读书。他后来回忆时这样说:“如果当时有人对我说,‘你去读书吧,不过为了这事我们要……用棍子打你一顿!’大概这样的条件我也会接受的。”当雇用工时,为了躲避老板的干涉,高尔基常常利用深夜读书。他用罐头盒制作了一个小灯台,收集主人烛盘上的残油,然后拿着灯躲在贮藏室、板棚、阁楼等处苦读。对于书籍,高尔基有着深厚的感情,一次房子着了火,他首先抢救书籍,差一点儿被烧死。高尔基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还说过:“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淹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17)、//// 名家说丨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18)、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9)、后来,日子再久了,人事沧桑,住所变迁,难免要丢掉一些书,或者把书存放在旁的地方,从此拿不回来了,于是,心里这就突然飘散几缕闲愁,开始写“我的藏书”一类的文章,酸溜溜数说自己生平丢过几次书,从此不买书等等的话,觉得好像自己才配谈买书、看书、藏书这些听起来就够雅的事情。其实,用到“藏书”这两个字,的确已经很有点气派。到了每本书都钤上藏书图章的时候,境界果然更高了。这时候,读不读这些藏书,恐怕也不太相干了。
(20)、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
(1)、出版:《云在青天——林散之 圆霖书画精选》,P194/1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
(2)、摘自《大声的自由:大家眼中的自己和整个世界》
(3)、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世间的一切都是为你而造,打起精神,收起行囊,定心于当下,赏世间之繁华。坚定地相信你就是人生的意义,你就是人生的价值,除了你没有更多与更大。季先生也不过是与你的一段缘起,是你的一个思绪。人生不必迷茫,不要被苦痛一直拽着你的衣襟,让你忘了前进的方向。你就是你唯一最好的朋友。敞开胸襟,始终给他以拥抱吧。
(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