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翻译者范晔
1、翻译百年孤独的范晔
(1)、孩子更有话说了:“苏秦不就是靠耍嘴皮子谋生的吗?”
(2)、范晔属于年轻一代的译者,尽管他已经和西班牙语打了20多年交道。
(3)、F:有可能。我看过一个中国作家的自述,提到他读《百年孤独》时不小心让父亲看到了,他父亲拿去看了看,然后就跟他说,这书太危险了——写得太好了,但是太危险,因为写的简直就是中国的事儿,你还是别看了,怕出什么问题。你从这个案例里就会看到,那种相似性有可能在特定的机缘里对特定读者有帮助,或者造成些影响。
(4)、此后,大陆还有一些译本陆续推出,但没有什么影响力。
(5)、“只因为我现在成绩差,所以连亲爹亲妈都不给我好脸色看。想想苏秦衣锦还乡的时候曾经喟然长叹,说自己还是先前那个自己,但家人的态度简直冰火两重天,可见人贫贱了就会受到轻慢,富贵了就会使人畏惧。
(6)、读者们的比较大多从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开头看起。仅从这一段就能看出:范晔确实用心比对了各版本,文字较少,但长句出现的概率高(当然不排除某些地方别人用了长句而范用了短句)。高版是转译的,可能丢失“芦苇”这样的细节。吴版语言可能更为“土气”,“他爹”一词就被不少网友吐槽。
(7)、道理很简单,岳飞和秦桧的历史问题已经属于信念问题了,信念不容动摇,就像我对上一个问题的回复一样。但苏秦问题远没有上升到信念层次,所以地基永远都不牢固。如果哪一天有关苏秦的史实被颠覆了,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以前从苏秦的人生成败里获得的启发呢?
(8)、他曾有过青梅竹马的初恋,那个漂亮的女孩叫作波儿,直到去世,70岁的安徒生依然保留着波儿写给她的信笺,发黄的纸上映着她娟秀的字迹:世事如烟。关于安徒生还有一个版本,他一生爱上的人很多,基本都是贵族小姐,限于身份地位,好像没有一个人喜欢上他,我想这种无望的爱才更加强烈吧安徒生只是个内向的人,没办法和女人相处罢了,他写过一篇很凄惨的老单身汉的睡帽据说有个啥米夫人倾慕他的才华向他示好,他出于怯懦没有接受,估计是一次令他懊悔终生的艳遇。
(9)、 《魔山》La Montagne magique, de Thomas Mann 托马斯•曼 (1875-1955) 上海译文2006年5月出版钱鸿嘉 译
(10)、Q:拿科塔萨尔做个例子,可以提供一个了解他的视角吗?
(11)、三毛曾在《关于读书》中这样写道: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12)、此外,云南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9月推出的吴健恒译《百年孤独》,它据波哥大1981年版的第七版全文译出,未做任何删节,可以说是大陆第一个《百年孤独》全译本。不过,也是无授权的。
(13)、范晔译:他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14)、 《小王子》Le Petit Prince, d’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圣埃克絮佩里 (1900-1944) 上海译文2009年4月出中英法三语版 周克希 译
(15)、1982年,第六期《世界文学》率先发表该书六章,译者为黄锦炎、沈国正、陈泉;198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他们三人合译的版本,部分内容还入选了人教社教材。
(16)、F:其实反而不好谈,因为越是你感兴趣的东西、和你关系紧密的东西,你反而很难保持一个观察或者说判断的距离。有很多个人的感受——比如读到的时候像老友重逢。
(17)、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18)、 《秃头歌女》La Cantatrice chauve, d’Eugène Ionesco 尤金•尤涅斯库 (1909-1994)
(19)、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每年三月前后,一家衣衫褴楼的吉卜赛人都会来到村边,扎下帐篷,击鼓鸣笛,在喧嚣欢腾中介绍新近的发明。
(20)、《未知大学》是智利诗人罗贝托·波拉尼奥所著的诗集。
2、百年孤独在线阅读范晔
(1)、读者评论如“游击队”,“东一枪、西一炮”;翻译专家们的对轰则更为激烈。
(2)、在新书正式出版前,许多论坛已有关于《百年孤独》及其翻译的讨论。出版方还专门组织了一场“文学圆桌会”,许多作家大谈马尔克斯,为新译“站台”,翻译家也对新译本加以溢美之词,认为新译“经典”、“忠实”、“异化得很好”。媒体上,则有人发文称,旧版“那个年代好像翻译者调动的语言资源不够用”。范晔则在微博中,“高调”地为自己的译本公开征集“硬伤”。
(3)、——我已经出了两本了,狐狸说(神情满是疲倦)。
(4)、 《性学三论》Trois Essais sur la théorie sexuelle, de Sigmund Freud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865-1939)武汉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李伟霞 译
(5)、 《罗杰疑案》Le Meurtre de Roger Akroyd, d’Agatha Christie 阿加沙•克里斯蒂 (尼罗河惨案作者 1890-1976) 新星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常禾 译
(6)、 《鞑靼人沙漠》Le Désert des Tartares, de Dino Buzatti 迪诺•布扎蒂 (1906-1972) 重庆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刘儒庭 译
(7)、先入为主的“偏见”肯定无法避免,许多人力挺自己先读的版本,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某些译名的执着。“翻开书,看到第一行的奥里雷亚诺就难受起来了……”
(8)、由于缺乏西班牙语人才,译者时间不充裕,所以当时大部分西语书都是合译的。黄锦炎在2007年的访谈中指出,没有他单独译的版本,只不过现在一般将上海译文的通称为“黄锦炎版”。
(9)、普通读者读历史,心里总有一个“以史为鉴”的执念,相信历史比小说来得真实可靠,所以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也就更强。这并没有错。我的感觉是,对于“人生”而言的指导意义,小说更好,但对于“社会”而言的指导意义,毫无疑问是历史更好。
(10)、 《上帝之美》(又名《魂断日内瓦》)Belle du seigneur, d’Albert Cohen 阿尔伯特•科恩 (August 16, 1895, Corfu, Greece – October 17, 1981)
(11)、《但是还有书籍》,目前豆瓣评分总共只有5集,每集30分钟,根本不够看!
(12)、读书或许不会给我们带来富裕的生活,但却能够使我们拥有充盈的思想,读书可以对抗生活中经历的种种不如意,书籍可以陪伴我们度过只能依靠自己的至暗时刻。透过书籍,我们得以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不同的人生版本。
(13)、Q:可不可以说,“魔幻现实”这个词掩盖了这些拉美作家的内部差异?
(14)、F:也很难说先后了,当然那时肯定知道马尔克斯这样已经成名、被经典化的作家,但印象比较深刻、比较早接触的可能还是科塔萨尔吧。从我翻译的东西里其实能看出些我的兴趣。《百年孤独》是人家找我翻的,我主动翻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的兴趣点,翻译的轨迹有相当一部分是和阅读兴趣重合的。我翻的第一部以单行本出版的作品是200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科塔萨尔《万火归一》,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和作品,也是我读本科时就有印象的作者。那时读到他就非常惊喜,夸张点说,有种性情相投的东西在里面。翻译了那本,又跟编辑推荐,后来他们又买了版权,所以我翻译了两本他的作品。
(15)、翻译那点事儿丨俄文翻译家草婴:一辈子,一件事
(16)、黄锦炎译:战争是在五月结束的,政府发布了一项正式通告,气势汹汹地声称一定要毫不容情地惩处这场叛乱的发起者。就在此前两星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乔装成印第安巫师正要到达西部国境时被政府军抓住,当了俘虏。
(17)、除了讲座、出版活动,范晔维持着相对简单的生活方式。他在北大是一名颇受欢迎的教师,像“没毕业的博士生”一样住在宿舍,不时需要清理藏书,以免杂乱。他习惯于穿着休闲地走上讲台,镜头下总是轻挑眉毛,神情严肃甚至有些紧张——像是突然被叫住、定格,来不及整理得太“自然”。
(18)、看了纪录片,我才深刻地意识到编辑工作的繁杂,他们的日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文艺,充满诗情画意。这份工作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需要能坐得住。
(19)、范晔,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译有《未来大学》、《致未来的诗人》、《百年孤独》、《万火归一》等西语文学作品数种,另有随笔集《诗人的迟缓》。
(20)、但你的孩子也许会这么回答:“你们当然不会害我,但你们的愚蠢会害了我。”
3、百年孤独翻译者范晔介绍
(1)、作者: (西班牙)路易斯·塞尔努达译者:范晔
(2)、你可能已经哑口无言了,没想到自己培养出了一个“奇葩说”选手。但幸运之神忽然眷顾了你——某天有权威媒体报道,考古发现有了新的证据,证明苏秦从小就是三好学生,一路拿全额奖学金读完博士,然后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娶了公主,得了善终。
(3)、这是一本诗体“小说”——如果《2666》也是一首一千页的叙事诗的话。
(4)、《美丽新世界》Le Meilleur des mondes, d’Aldous Huxley 赫胥黎 (1894-1963) 译林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孙法理 译
(5)、你拿这些新证据去教育孩子,但没想到孩子还有话说:“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出现一些更新的证据,彻底推翻了现有的结论呢。”
(6)、1992年,该出版社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署命名为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是中宣部表彰的全国首批优秀出版社之一。
(7)、马孔多,一个第二代传奇人物上校,厌倦了战争,放弃了权利,还不被人理解,唯有自杀才把别人的误解消除,却自杀未遂,最后活着连唯一的精神寄托炼金术都失去了价值。这让我想起豆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因,因找不到心灵默契的知音,而远离浮世。
(8)、《百年孤独》想必不用我介绍了吧?但!同学们还是要做好功课哦,下面的科普知识选择性查收吧!
(9)、范晔译:他人的激情唤醒了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欲望。刚一触碰,女郎的骨头像是散了架,仿佛一盒多米诺骨牌哗啦啦一阵混响,她的肌肤在苍白的汗水中融化,她的眼睛盈满泪水,她的整个身体发出悲惨的哀叹,散逸淡淡的淤泥气味。但她以坚强的性格和可敬的勇气承受住了冲击。何塞.阿尔卡蒂奥感觉身体悬空,飞向极乐之境,心灵融化在柔情色欲的泉源里,那情欲涌入女郎的耳朵,又从她的口中变成语言涌出。
(10)、 《海的沉默》Le Silence de la mer, de Vercors 维尔高 (1902-1991) 上海文艺出版社 99读书人 2013年10月出版祝一舒 李焕中 译
(11)、F:哦这挺多的,现在不敢想啊。因为一想就放飞自我了。现在手头的事儿都干不完了。也要看有什么作品特别想被我翻译。
(12)、它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景结合起来。有时变现实为神话,有时变现实为梦幻,有时变现实为荒诞。作品中出场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他们来之蹊跷,去之迷离,作品情节更是荒诞怪异。
(13)、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各种读书类APP层出不穷,我们习惯了阅读电子书,深陷于碎片化时代。
(14)、Q:您的微博叫“范晔1542”,有什么典故吗?
(15)、Q:回到您的学生时代,最先了解的是哪些作家?
(16)、关于读书,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曾有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17)、半个世纪前,拉美文学开始受到世界性的关注。古巴革命催化之下,欧美知识界对拉美产生了兴趣,出版业由此带动了一场“拉美文学爆炸”。在中国,拉美文学的巨大影响则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马尔克斯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百年孤独》出现了无数个地下译本。作家们都以马尔克斯为榜样。《百年孤独》那个著名的开头——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以种种变体出现在莫言、陈忠实等中国作家的笔下。到1995年,开始接触西班牙语的范晔看到的是一个已经被“经典化”的拉美文学世界。“魔幻现实主义”是这个世界的通关密码。
(18)、此外还有吴健恒老先生的全译本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个版本的我没有看过 不方便评论 不过吴老先生的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
(19)、《蓝莲花》(丁丁历险记)Le Lotus bleu, d’Hergé 埃尔热(1907年5月22日-1983年3月3日)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王炳东 译
(20)、Q:翻译过程中,您怎样把握文字的节奏和韵律感?有没有什么方法或者习惯?
4、范晔翻译的《百年孤独》
(1)、这是一部分行(但不一定押韵)的黑白公路电影。
(2)、我看过一则报道,一位德国妇女无币生活了十四年,用劳动换取饭钱,生活所需,不接受任何货币,你能理解她为什么这样活着吗?小说中的美人蕾梅黛丝被人嘲笑为怪胎,因为她从不穿衣服,她属于最纯粹的孤独者,近乎于神,在她内心没有世俗,在嘲笑声中翩翩起舞,抓住一件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
(3)、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数据:犹太人人均每年读65本书。
(4)、这波嘴仗,迅速抬升到如何看待、评价翻译界前辈、旧作的高度,“百年战争”变成了“古今大战”。《百年孤独》的老译者们毕竟还算不上大家,有的人直接对王道乾、董乐山、傅惟慈等“开炮”。有署名“南桥”的,直言“译林没有老字号”。署名杨青的则回应:“年轻译者炮轰前辈为哪般?”林一安最后借用梁山好汉的豪言壮语表示,“洒家这条命,只卖与识货的”,以此力挺老译者、老译作。
(5)、《百年孤独》不仅激发了中国作家,还激发了更多译者的热情。沈国正曾把自己的译作送给吴健恒,吴看后被“那支魔幻彩笔勾画出的故事迷住了”。若干年后,云南人民出版社想出完整版时,他主动请缨翻译,于是就有了1993年的“吴版”。
(6)、《审判》(又名《诉讼》)Le Procès, de Franz Kafka 弗兰兹•卡夫卡 (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 上海译文2012年9月出版 张荣昌 译
(7)、除图书外,译文社还编辑出版《世界之窗》、《外国文艺》、《外国故事》和《世界时装之苑——ELLE》四种期刊。《世界时装之苑——ELLE》是与法国著名的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合作的,它以高品位的精美内容和高质量的印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电子音像出版物 世界各国著名童话和外语教学音带,《少儿交响乐经典》CD、《莎士比亚》等CD-ROM。
(8)、 《话语集》Paroles,de Jacques Prévert 雅克•普雷维尔(1900-1977)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10年9月出版 陈玮 译
(9)、第二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台湾一家二手书店的老板,一位从小在书堆里长大,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优雅气质的女士。
(10)、 《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 de Simone de Beauvoir 西蒙娜•德•波伏娃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 上海译文2014年11月出版合卷本版 郑克鲁 译
(11)、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12)、 《烧酒与爱情》Alcools,de Guillaume Apollinaire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1880-1918) 上海译文2010年12月出版 李玉民 译
(13)、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百年孤独翻译;百年孤独译本比较;黄锦炎;范晔;吴健恒;陈众议;林一安。
(14)、历史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审慎的研究者总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如果哪天新证据面世,证明秦桧是个被误解的忠臣,他们大概率上或者把这些新证据撕成碎片,或者把它们驳得体无完肤。
(15)、这次我们要品读的正是这部“再现拉美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百年孤独》!
(16)、就此而言,主导引进的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不管是“靠钱砸”(马尔克斯曾将奖金捐出,他是否会被稿酬打动,只能是见仁见智的猜想了),还是靠长期联络打动对方,说其有功也不为过。(据出版界流传的“小道消息”,当时要联系到马尔克斯,需要懂西班牙语,还要通过哥伦比亚使领馆,颇有难度。)
(17)、F:哦我兴趣非常杂,作为读者,也是一个胃口比较好、甚至过分好的读者,什么都想看。
(18)、Q:您在评论科塔萨尔的文章结尾写过这么一段话:“因而我们的建议是:不要质疑任何日常事物、既定秩序、时间、语言、自我。避免一切可能威胁到这个清晰安稳,条理分明的世界的事物行为……如果你都已做到,成功地远离科塔萨尔的奇境,那么请接受我们的祝贺:——欢迎回到安全无害的庸常世界。”这是反讽吗?您对庸常生活是怎么理解的?
(19)、我个人非常喜欢黄锦炎先生的译本 但林一安先生的也是不错的 因为是从西班牙语翻译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