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语录大全
1、释迦牟尼 语录
(1)、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2)、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佛语有云:心清自然凉,心诚自然灵。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4)、 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5)、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6)、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7)、没有谁的生活始终充满幸福快乐,总有一些痛苦会折磨我们的心灵。我们可以选择让心静下来,慢慢沉淀那些痛苦。如果总是不断地去搅和,痛苦就会充满我们的生活。所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8)、有多少朋友因为借钱从此恩断义绝,有多少亲戚因为借钱从此再无往来,决定把钱借出时,就要做好要不回来的打算。
(9)、半部《论语》治天下!这12句足以让你我受用终身!
(10)、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揭示佛号的无上惊世威德神力!
(11)、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12)、觉者高人竟如此点评人类,能否敲醒今天的你我?
(13)、逢人三分和气,如春风满面;遇事几分宽阔,留于别人路过。别把自己当君子,也别把自己当小人,人生是什么,都是学做人。
(14)、全世界就一个独一无二的你,请一定:真诚做人,努力做事!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15)、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6)、过去人穷,人帮人,现在人富,人坑人,以前都是人爱人,如今到处都是人哄人,当面说话都像人,转身立马不是人。
(17)、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8)、留给子孙金山银山,不如教会他流传千年的老家规!
(19)、《鬼谷子:人在“发达”的时候,会有这4个征兆,中一个,也是喜事》
(20)、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各种滋味,尽在其中。品得人生皆如茶,得失荣辱都随风。人生就是品茶,若能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幸福和感动。
2、释迦牟尼佛的语录
(1)、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2)、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3)、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
(5)、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
(6)、《法华经》从正面以肯定的方式提出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从各个侧面,以‘肯定’与‘否定’交错进行,一点一滴一划,一字一句,由浅入深来阐述宇宙人生本体。
(7)、都说爱笑的女生运气不会太差,那是因为运气差的女生根本笑不出来。
(8)、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执念而已。
(9)、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时,它就在那里,随时准备开始。
(10)、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11)、及时止损很重要,有些东西你失去了,如果不能挽回,你唯一能做的是不要失去更多。
(12)、佛语有云:人既生亦死。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13)、汉传大藏经当中还有一部分是中国人写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六祖慧能口述弟子注录而成的坛经。除了此书以外,还有一些非常明显的中国人写成,但是托名佛经的著作。比如佛说父母恩重经。此书明显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写成的,其目的就在于调和儒家与佛家的思想矛盾。古印度人没有这样一种思想意识,是不可能写这种书的。
(14)、合而言之,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之领域,连生死和烦恼也都超越了、杜绝了,就叫做“涅槃”。这也是圣者所证得的不生不灭、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它也是芸芸众生最理想、最美丽的归宿。
(15)、穿衣暴露的女性不但不旺夫!还有许多啖精气鬼跟着!
(16)、对于涅槃的人来说,他可以证得常、乐、我、净4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可以恒常不变,不生不灭;永无烦恼,永享妙乐;得八大自在,毫无束缚;解脱一切垢染,无比清净。
(17)、央视曝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书画艺术品,将成为未来主要投资渠道!
(18)、涅槃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作“灭度”,灭是灭除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惑,度是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
(19)、管好自的嘴,讲话不要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不扬人恶,自然就能化敌为友。
(20)、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3、释迦牟尼语录短句
(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鸠摩罗什《金刚经》
(2)、万事无如退步人,摩头至踵自观身。只因吹灭心头火,不见从前肚里嗔。
(3)、妻子越柔,丈夫越旺;女人太强,好景不长!意味深长......
(4)、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5)、佛陀在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陀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
(6)、清华学霸跌破底线,竟让“三个和尚”杀生卖鱼!这次,佛教界集体怒了!
(7)、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8)、说尽大藏非有字,道通三世本无文。一句圣号老实念,密中之密禅上禅。
(9)、佛陀在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后,恶性的比丘,如何调伏?
(10)、 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1)、震惊!从量子纠缠学来看因果报应的科学原理!
(12)、大乘佛教兴起以后,逐步成为了印度佛教的主体。到了公元九世纪,大乘佛教进入了衰落阶段。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进入了密教发展阶段。所谓密教也叫密宗。指的是通过隐秘的师徒相传的方式进行佛法的传承的宗派。原本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后来成为了大乘佛教的主体。密教的特点是吸收了大量的婆罗门教的内容。因此特别重视佛教的仪式仪轨。而密教的发展时期恰好又是藏区吸收佛教的一个重要阶段。这就使得藏传佛教呈现了以密教为主的这样一种特点。藏文大藏经当中就保留了大量大乘佛教晚期密教经典。这是和汉文大藏经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密教经典当中的一些修行思想和方法与儒家文化有很大的冲突,因此在宋代时候设立的官方佛经译场当中,并不翻译此类经典。 汉文大藏经当中密教经典文献就远不如藏文大藏经丰富。但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的保存,汉文大藏经要优于藏文大藏经。
(13)、至于《华严经》,肯定没有法华楞严的地位高,为什么呢,在天台判教里,说《华严经》是一权一实,也就是说,是一分方便法,一分了义法。而《法华经》呢,是唯实无权,没有方便法,全是了义法。所以啊,《法华经》是经王,《楞严经》和《法华经》实质上是一部经,楞严法华里那些都是绝无仅有的。《华严经》里也没有,华严不是经王。
(14)、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15)、10雾里看花,究竟是谁苍老了等待。楼台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
(16)、时间是一个过客,记住了,遗忘了;生活是一个漏斗,得到了,失去了;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
(17)、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18)、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
(19)、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20)、一些东西,一些往事,一些情,如果注定与你无缘,只能擦肩而过,那么刻意的挽留,只会心力交瘁。
4、释迦牟尼语录经典语录
(1)、文殊受已,至阿难所,魔王闻咒,即放阿难,归至佛所。佛于是三入禅定,三出三告,乃云:“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2)、"空"之境,方为顿悟其实这首诗还是不够全,也就不能很好理解他的思想,原文如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