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李大钊我相信
1、
(1)、比如,在监狱里抬手伸向阳光的镜头。张颂文受刑之后以一种舒缓的动作来表达对于自由的向往,同时又决绝地选择死亡来展现伟大,那股眼神中略带希望的绝望太出彩了。
(2)、“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3)、其中多个带有暗喻的镜头,张颂文都演绎得非常出色。
(4)、邱少云不顾生命危险冲进了一间燃烧着的窝棚,只见里面一位妇女已经惨死,邱少云抱起死者身边的两个可怜的孩子冲出了火海……目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邱少云胸中充满了愤怒的火焰,他下决心,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5)、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6)、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
(7)、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8)、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9)、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10)、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11)、新的刊物到了,李大钊兴奋地想要去看书,却没有忘掉在大褂上擦干净自己的手。李大钊对知识充满敬畏,对书本充满爱惜,因为知识武装了他的思想,让他带领国人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
(12)、当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反映了李大钊遇难给家人带来的沉重打击,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李大钊深切的怀念。
(13)、也许是敌人对这片开阔地的情况有所怀疑,不多时,几架敌机朝着志愿军的阵地投下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
(14)、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15)、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16)、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d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d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
(17)、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18)、李大钊先生的青春、热血、理想和他“为了你们能走向光明、拥抱光明。我,我愿意去直面黑暗,因为我相信,终有一天阳光会普照整片中国大地”的信念,是对后来者最真诚的召唤。
(19)、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20)、而秦昊饰演的陈独秀虽然没有《1921》中陈坤那样的激情与帅气外表,却多了几分使命感和厚重感。
2、
(1)、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不久后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因建策不被采纳而赴南剑州聚兵抗元。
(2)、李大钊先生是平凡的,更是非凡的。他拒绝营救,主动放弃生命,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革命中牺牲流血是必要的,哪怕革命之路被阻挡,哪怕革命者被残忍无情地杀害,但是心中的共产主义信念永不熄灭。牺牲,是为了让人民更好地活着,活在一个没有战乱、繁荣昌盛的时代里。这是他对于未来青春中国的向往,也是百年前的革命者们不惜流血牺牲、甘愿付出一切的力量支撑。这便是“相信”的力量,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仰,相信那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战友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般地向敌人冲运河。经过激烈的战斗,敌人全部被消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
(4)、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5)、《十六年前的回忆》后入选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与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
(6)、“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7)、“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这是李大钊先生用生命对青春的诠释。这是他的家国情怀,也是他青春的理想和使命所在。革命者的牺牲使人民觉醒,这份觉醒推动着民族走向复兴,让革命的理想成为现实。
(8)、毛泽东: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
(9)、其次,张颂文演的李大钊有他可爱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大钊在澡堂子里面给大家唱大鼓,以前我没有办法想象一个革命家可以在澡堂子里面给乞丐们唱大鼓,并且唱得有声有色的。看他唱大鼓的样子特别可爱,或许正是这样的先生才会感染周围的人吧!这也是作为一个创新性的革命者,身上所特有的特质。
(10)、俄国人在我们的地盘轻蔑地训斥着报童,并粗鲁地撕掉了报童手里的报纸。在报童的奋力反抗下,俄国人一枪打死了报童。在这背后,是愤怒上前被阻止的张学良,以及周围胆怯懦弱的自己人。
(11)、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d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12)、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激战到16日拂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
(13)、1921年7月,中国共产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d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d的主要创始人。
(14)、他强调正确认识国情非常重要,考虑中国的问题,是不能置国情于不顾的。他认为,这个国情问题,不可求于外人。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
(15)、然而,《革命者》没有采用常规的人物传记片拍摄手法,影片使用了多个主观视角并联的结构,把多个视角的回忆片段,高度浓缩在李大钊去世前的38个小时里。
(16)、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17)、影片充分利用光影和冷暖色调对比,彰显出浓浓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以一种意象化的方式呈现李大钊的内心写照,彰显李大钊的坚定革命信念。
(18)、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19)、本部影片中,李大钊是由张颂文来饰演,相比《觉醒年代》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张版的李大钊先生更接地气,更柔软,常常为受苦受难的民众满含眼泪。
(20)、“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3、
(1)、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2)、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3)、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d的主要创始人之他不仅是我d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4)、影片注重突出细节,多层次表现了李大钊先生深入人民群众的革命之路——带着学生下乡和农民共同劳动;与乞丐们一同洗澡,唱起戏曲助兴;为报童的死带领民众和俄国使馆抗争到底……《革命者》让观众看到李大钊不仅仅是一个停留在教科书上的革命先烈、人民英雄,而是一个从人民立场出发,贴近百姓、深入劳苦大众的革命者。
(5)、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6)、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d的主要创始人之也是中共早期留日群体的代表性人物。他1913年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第二年1月获资助前往日本留学。同年9月,李大钊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7)、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这个生物界可等艰巨。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8)、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9)、除了在深入挖掘人物性格与情感上下功夫,影片还注重营造意境氛围。电影开头,煤矿工人肩并肩行走在阴冷潮湿的矿场上,头顶的探照灯发出明亮的光芒,逐渐汇成一团火,彰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李大钊高喊一声:“反抗!”为影片定下信仰基调。
(10)、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d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11)、“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12)、由管虎监制、徐展雄执导、张颂文主演的电影《革命者》,于7月1日在全国上映。影片展现了1912年至1927年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d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引领革命志士为救国存亡积极奔走、奋起反抗的壮阔革命史诗。
(13)、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4)、学生被抓,陈独秀不听李大钊建议独身一人撒传单,为学生们请愿被抓。
(15)、学习李大钊同志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不断探索的精神。李大钊同志比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
(16)、“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17)、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18)、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
(19)、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0)、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
4、
(1)、景炎二年(1277年)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
(2)、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
(3)、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4)、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5)、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6)、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7)、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8)、中央d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吴伟锋说,李大钊和陈独秀对于爱国主义追求的一致性以及就爱国思想进行的对话成为他们日后在北京大学合作共事、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此次思想对话,发生在《新青年》创办之前,成为陈李二人合作的开端,也推动了新文化运动。陈李相逢,为中国共产d的建d大业,埋下了历史伏笔。”
(9)、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10)、根据早稻田大学中国校友会提供的李大钊的学籍卡和成绩单扫描件,他曾跟随早大政治经济系奠基人之一的浮田和民教授学习国家学原理、跟随美浓部达吉教授学习宪法理论、跟随当时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 天野为之 学习经济学理论。同时还要研读英文的原版文献。
(11)、李大钊牺牲后,1933年由d在白区的秘密组织将其安葬在万安公墓内。新中国建立后,在河北乐亭、北京等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李大钊的纪念馆。1983年10月,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北京万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领导亲自参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12)、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对话直接诞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d”的历史典故,并成为d史的里程碑事件。后人用“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以示对于两位创始者的敬佩。
(13)、深夜,五百多名身披伪装草网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4)、在全篇的冷色调中,唯一的红是众人手中的那面红旗,如同黑暗里燃起一把命运的火炬,点燃国人的心;李大钊身陷囹圄时,一束光从牢房的窗户洒进来,他蓬头垢面地坐在光下,双手比作翅膀在光中翱翔,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平静却震撼人心;刑房中,听闻众多同志为革命牺牲,他突然仰天大笑;阴暗的牢房内,一片虚幻的暖光中,出现了一只同志的手,和他紧紧相握……
(15)、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16)、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17)、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18)、随着歌声,我们看到11岁的少年独自开着火车兴奋地喊道:“我要去远方了,我想干大事,想做一个有用的人。”这一极具浪漫色彩的蒙太奇手法,为革命先驱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慷慨就义的悲壮结局,做了一个明亮的艺术反转。
(19)、“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20)、李大钊: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双脚踩在泥土里,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路。而且我相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因为,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5、
(1)、时隔一百多年,当初李大钊曾经听过课的政治学部旧址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部教学楼,大楼前半部分仍保留着旧楼的特征。不由得让人想到,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在这里学习、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时的情景。
(2)、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3)、“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4)、学习期间,李大钊还结识了主张为人民争取福利、思想上偏向社会主义的安部矶雄教授。这段交往对李大钊的救国理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据日本著名的李大钊研究专家、爱知县立大学教授川尻文彦介绍,安部矶雄当时是李大钊居住的基督教青年会的管理人,“李大钊的成绩单上没有记载学习过安部矶雄的课程,但应该是学习过当时安部矶雄开设的自由选修课‘都市问题’和‘社会政策’的课程。另外,在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中,两人也有密切的交往。安部矶雄关于社会改良的观点,给李大钊带来很大影响。”
(5)、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6)、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d,任国民d第一届中央执委。李大钊曾在中国国民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说:“本人原为苏联d员、第三国际共产d员。”
(7)、然而,这样就会把目标暴露给敌人,整个战斗布置将全功尽弃,五百多战友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后方的指挥员对此心急如焚。
(8)、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9)、李大钊:我是既兴奋,又钦佩。兴奋的是,我看到了大家的真知灼见。钦佩的是,我看到了大家的开拓精神。你们选择要走出去,那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意味着你们选择了一条困难之路,而放弃了一条舒适之路。意味着你们选择了一条开拓之路,而放弃了一条守成之路。意味着你们选择了一条迎着困难而上的拼搏之路,而放弃了坐而论道的安逸之路。
(10)、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1)、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d,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中共建d后,任四届中央委员。
(12)、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13)、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d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14)、日本爱知县立大学教授川尻文彦认为,留学日本为李大钊从事革命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日期间,李大钊接触了很多理论学说。对回国后传播马克思主义很有帮助。他还在日本结识了章士钊、陈独秀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日本学习和参加革命活动的过程中,李大钊的爱国热情更加强烈。我认为这是李大钊从事革命事业的动力。”
(15)、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16)、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17)、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18)、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高地。
(19)、在日期间,怀抱忧国忧民之心的李大钊还积极投身各种社会运动。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此事一出,留日中国学生反响强烈。3000多名中国留学生成立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并推举李大钊主笔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声讨袁世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20)、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
(1)、“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2)、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3)、同时,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还原李大钊先生的日常形象。
(4)、“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5)、前者主要借助具体事件来呈现;后者主要通过职务变化、日常细节来呈现。
(6)、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7)、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
(8)、首先,张颂文演的李大钊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革命者这部电影里面,张顺文所饰演的李大钊关心民间疾苦,但他也有自己的小情绪,也会有自己没有办法压抑的感情,所以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个人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课本,里面的一张照片,而是一个实实在在有情绪的人。
(9)、反动派到李大钊家搜捕,面对凶狠的敌人,李大钊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10)、到朝鲜后不久的一天,部队在一个村庄休整,正遇上敌人的飞机轰炸,整个村庄立刻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立即投入了抢救工作。
(11)、从文章标题看,作为一位与父亲有深厚感情的女儿,在回忆父亲的文章题目中没有出现“父亲”二字,好像在情理上说不过去。“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个偏正式的向心结构,“回忆”是中心词,“十六年前”表示回忆的时间。作者既是革命者的女儿,又是一名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工作者,她选择这一标题的唯一选择,显然不想把文章处理成一个纯私人的、纯粹父女情感表达的文本。
(12)、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
(13)、“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14)、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d。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d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d。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d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d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d”,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d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d的主要创始人。
(15)、李大钊同志替12岁报童请愿,申诉俄国人的画面让年轻的张学良看到希望。
(16)、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石川祯浩指出,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李大钊留日期间还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和思想学说,“在日期间,李大钊广泛阅读了在日本当时各类媒体、尤其是杂志上活跃的辩论家的文章。后来,李大钊将他收藏的书刊捐赠给了北京大学图书馆,那些书刊的范畴和种类都极为丰富。这也证明了李大钊在留学期间,不仅学习大学课程,还广泛涉猎了当时日本的各类知识和思想学说。”
(17)、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在这个过程中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18)、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
(19)、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d中央执委会委员。
(20)、不一会,插在了邱少云腿上的蒿草被点着了火苗在升腾。在邱少云后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
(1)、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2)、但是张颂文版本的脸型略显圆胖,身材也不挺拔健硕,不过好在他的演技无可挑剔,全程绽放出了激昂的情绪,演技真的可以用炸裂来形容了。
(3)、上个世纪初,中国大批先进分子纷纷东渡日本,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当中包括了后来参与创建中国共产d的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李汉俊、董必武以及周恩来、陈望道等人,对中共早期革命运动起过重要作用。中央d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吴伟锋介绍说:“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本,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投身群众斗争实践,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d的创建过程中,包括成立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团体、建立共产d早期组织、召开d的一大,留日学生发挥了骨干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