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著名句子(文案精选142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6 00:04:25 浏览59

佛经的经典名句

1、佛经十大名句

(1)、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弥陀要解》

(3)、401句佛经经典名句(上),关键词回复“014”。

(4)、2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来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卷五)--《大佛顶首楞严经》

(5)、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6)、五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7)、3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大乘无量寿经》

(8)、3又见离欲,常处空闲,深修禅定,得五种通。--《妙法莲华经》

(9)、旅行者1号,1977年发射。经历了36年,终于冲出了太阳系,进入外太空的星际空间。

(10)、执著于常,由种种贪欲而起,世界国家乃至家庭冲突,皆由因并欲而有的嫌恨心,再加上种种邪见,贪欲炽盛,怨恨煽动,邪见引导,发生各种邪恶的思想行为.

(11)、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12)、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13)、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

(14)、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5)、经典佛语100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万法唯心。

(16)、2若得见于佛,其心无所取,此人则能见,如佛所知法。--《大方广佛华严经》

(17)、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8)、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9)、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0)、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2、佛经著名句子

(1)、2若诸菩萨修行布施波罗密多,乃至静虑波罗密多,皆从般若波罗密多本母所生,而为根本。--《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2)、3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法句经》

(3)、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

(4)、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背叛伴侣之前,一个人会露出多少马脚?就算这人再高明,新欢和旧爱之间往返的步履很熟练,也总会有跟不上节奏的一天。。

(6)、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心身自在。

(7)、一粒稻种子拌在不同的土壤里,会以不同的因缘生长结穗,水肥充足的必丰收,瘠土上的稻穗必贫枯,一粒稻种子都有明显的因果差异。我们应相信“如是因,如是果”的业报真理,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放逸六根种下恶因,否则感受恶果时已悔之莫及了。

(8)、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9)、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1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11)、2若能生一念正思惟者,则久劫烦恼,悉皆自灭。--《佛性论》

(12)、最后两句,也就预示了贾府的衰败。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的元春的死亡,在贾府衰败之前,也表明了贾府和其中的人们,特别是女儿们难以避免的悲剧下场。

(13)、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4)、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5)、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16)、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7)、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3、佛经经典名句400句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坛经》

(2)、四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4)、3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法句经》

(5)、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6)、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7)、二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二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8)、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9)、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10)、。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11)、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2)、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3)、3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1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七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7)、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8)、(经典二:不可说。)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1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20)、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4、佛经著名语录

(1)、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2)、2修习观者,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须臾变坏。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大乘起信论》

(3)、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4)、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5)、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6)、六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7)、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3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法句经》

(9)、如果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别人提供超出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每一次都尽力超越上次的表现,很快你就会超越周围的人。

(10)、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1)、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2)、2菩萨发心为修禅故,一切家业内外皆舍,不惜身命,寂然闲居,无所悭吝,是名大舍。--《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

(13)、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佛语经典语录

(1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5)、所谓观不是坐着乱想,而要即事而觉,在种种顺逆境中不忘观照,以理导行,以事修心,真正证入的时候才了诸法无常的真实意义,观念上的东西只是教条(但也能起生起正见的作用),不是真实证到的东西.

(16)、爱情中,最难办的命题就是这两个,爱我的人我不爱和我爱的人不爱我。左右为难之间,往往伤害了三个人。

(17)、2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六祖坛经》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0)、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佛经经典名句100句

(1)、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2)、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

(3)、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4)、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5)、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6)、3何谓为尽?谓有为法;何谓不尽?谓无为法。--《维摩诘所说经》

(7)、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欲海回狂》

(8)、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9)、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人淫意若何不欲人淫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10)、有能力布施做功德时不做,等到失去了财势机缘才后悔,已无济于事了。过去有一位居士对我说:“师父!您来为佛教办一所大学,我捐助净财。”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想不到没有几天,他真的把钱送来了。我跟他说办佛教大学不容易,不必那么快把钱送来,他回答:“不行啊,我现在有布施,万一将来贫了,想参与佛教大学建校这么有意义的事也不行了。”这位居士能够未雨绸缪,已得到佛法的深深妙用了。

(1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

(12)、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3)、3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鬼力惑人,非有真实。(想阴魔障之一)--《大佛顶首楞严经》

(14)、三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5)、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6)、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7)、一切五欲悉无常如水聚沫性虚伪诸有如梦如阳艳亦如浮云水中月

(18)、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19)、每次看你拉琴的时候坐着有点别扭,可能是因为你比一般女孩子个子要高,乐团批量制作的椅子你坐着不合适。

(20)、多做一些,机会将随之而来。为别人服务最多的人最富有。服务的道路才能通往快乐的城市。

(1)、路越艰,阻越大,险越多,只要走过去了,人生就会更精彩。

(2)、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你的人生想要什么?你能付出什么作为回馈?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非自己不要的。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

(4)、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他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意志。

(5)、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徐恒志

(7)、五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8)、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9)、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0)、九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1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

(12)、2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佛遗教经》

(13)、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4)、六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5)、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16)、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佛说无量寿经》

(17)、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8)、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9)、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0)、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四十二章经》

(1)、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2)、身体强健时,不好好修行求菩提,等到白发增添牙齿松动了,连佛号都念不清了,把“南无阿弥陀佛”都念成“哪有阿弥陀佛”了,还能精进修持吗?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等到无常来临,才劳驾别人为我们持念“往生咒”就太迟了。

(3)、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4)、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5)、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6)、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7)、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8)、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9)、2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

(10)、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1)、芳魂消耗:指元春的鬼魂忧伤憔悴。这个曲子写的元春鬼魂托梦自然是一种属于迷信的虚构。

(12)、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佛说四十二章经》

(13)、三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4)、五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15)、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16)、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17)、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8)、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9)、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20)、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何处不红尘?何处无佛陀?何时、何事、何处不修行?

(1)、3又见具戒,威仪无缺,净如宝珠,以求佛道。--《妙法莲华经》

(2)、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