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庐治家格言读后感
1、朱柏庐治家格言译文
(1)、0施惠毋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2)、积德这件事,人们都以为要等到富贵之后,才有能力来做。富贵是积德换来的回报,如果一定要等到富贵之后再积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富贵呢?积德这件事,什么时候就可以做了呢?只有在并不富贵的时候,能够身体力行地做好事。这件事格外困难,所以功效也格外大。德性大概是人天性中所具备的,不必向外在去索求;积德这件事也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不必等什么条件。
(3)、所以一切无需自辩,自有后人辨之,我也只是其中一人而已。前述已说缘起,书中更有明言:“本不想撰文说明,因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对一些自称是‘惯于攻乎异端的’人,及对‘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都持怀疑、否定态度的人,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对以〈南怀瑾〉一文为代表的那些蓄意歪曲、肆意诋毁的人和言论,又觉得不说明白不足以正本清源。如果不实事求是地还其本来面目的话,那就会误导很多读者,甚至会使有些本来可以深信孔子圣道和可得到南先生教化的人,失掉难得的机缘。故而,这就是我要写此拙著的最早动因。”
(4)、田家炳:我只是人世间一粒小小的尘土(选自网络)
(5)、第要求子孙择友而交。交友必须谨慎,不能跟品行恶劣的年轻无赖交朋友,如果和这种人在一起,必然会被他们连累、影响,应该虚心地与那些阅历丰富、办事老实、规矩稳重的人交往。交朋友的时候,一定不能用金钱、权势作为衡量标准。
(6)、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7)、读书志在学习圣贤,做官能把思放在国家百姓身上;谨守本分,安于命运不妄求,一切顺乎时局、天理而行。能够做到这样,差不多就可以接近圣贤的境界了。
(8)、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9)、张樱龄(诗歌):野鸽子 · 张樱龄配乐朗诵
(10)、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多讲究“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靠的是“诗书续世长忠厚传家久”,这就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下的一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风。
(11)、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12)、黄复彩(散文)《老家里的人,老家里的事》(2018年6月4日上线), 全文被2018年7月13日“文章之府”转载(分享);
(13)、一般百姓不会有所谓的“家训”,靠的是实际的行动、言行来影响下一代的。大家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子英雄儿好汉”就是这种自然的、普通家庭的家风文化。
(14)、张扣闩(随笔)《说“癌”》(2018年10月29日上线),全文原版分别收录(转载)于“天天快报”、“真格学网”、“今日头条·燕赵聚焦”;
(15)、贺建军(散文)《2018年第一场雪》(2018年1月21日上线),2018年2月2日《合肥晚报》以“踏雪上班”为题全文转载;
(16)、除了清明、冬至两次“墓祭”外,滇源普通人家还有每月初十五在“家堂”、大门、灶心敬香的习俗,虔诚的人家,这两天还会坚持茹素。另外就是“七月半”鬼节时,七月十二“接祖”后,一日三餐或四餐、五餐跪拜、供献、烧纸钱,至七月十五“送祖”时,烧纸钱、纸衣物等。还有中秋用月饼献祭天神、月神。腊月二十三祭灶神,除夕、初一都要有丰盛的食物献祭。
(17)、另一种,是平民百姓的自然家风,多靠口口相传,更多的是靠言传身教,来实现家风的形成、传承的。
(18)、方,立世之本;圆,处事之道(选自《中华传统文化》)
(19)、覃聪(随笔):仅限于憧憬的稀薄豪情——读李贺《将进酒》
(20)、嫁女儿要选择品行端正的女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要选择容貌与品德俱佳的女子,不要计较嫁妆多少。
2、朱柏庐治家格言六则读后感
(1)、我在“国学部家长群”里朗读的是《朱子治家格言》。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的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最为熟悉的一首诗,唐代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作,这是值得我们思索其中的道理的,要知道珍惜粮食,要懂得感恩,懂得惜福。
(2)、俄见才让(抒情诗)《夜风》• 高舒怡配乐朗诵
(3)、丁且女(散文)《今日阳光灿烂》(2019年3月24日上线),全文转载于2019年3月26日“怀宁独秀论坛”;
(4)、外国游客36前的中国旅游照,令人感慨(选自《每日人文》)
(5)、余毛毛(散文)《春天,想栽棵树》(2018年3月7日上线),全文转载于2018年3月16日“5068儿童网”;
(6)、读透老子10句话,一生做个明白人(选自《唐诗宋词元曲》)
(7)、张仕兰(散文):云中谁寄锦书来·马曙晗配乐朗诵
(8)、黄丹丹(散文)《水白庐州》(2018年2月4日上线),全文先后转载(分享)于2018年2月6日“颍州文艺”、3月13日“一脉花香氲清香”;
(9)、吴显为(短篇小说)《芦苇荡的月光》(2018年1月23日上线),全文刊载于2018年第4期《振风》;
(10)、一般说来,家训表达了一个家庭的基本价值观,家规制定了家庭关系与活动的具体规范,二者常常互通互见;家风则整体体现了这一家庭的道德风貌。家训家规都是家教的具体方式,家风则不是形诸文字的具体训导,而是一种文化,是在家庭实际生活中形成并传承的一种风尚。家训家规是有形的规范,家风则是无形的传统,在实际生活中家风的形成、传衍则有赖于家训家规的传承发扬。
(11)、程煜(诗歌):愿时光温柔以待,许您晚岁静好——致母亲·李祖岳配乐朗诵
(12)、鲁虹(诗歌):四月的背影(外二首)·刘琦琦配乐朗诵
(13)、黄复彩(散文)《那烂陀》(2018年1月24日上线),全文被2月20日“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院”转载;
(14)、然而,现在的年轻人,东西不好吃就扔掉,活儿太累就不做,虚度光阴。暑假“活着”夏令营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捡来的垃圾、废品换来一顿饭钱就没了。我们真的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从身边做起,从珍惜每一餐、每一粒米做起,从点点滴滴感化身边的人,不要以为这不能改变什么,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5)、天刚亮时就起床,打扫庭院,不论室内、屋外都要整齐清洁;天黑了就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晚上睡觉前关锁门窗,一定要亲自检查。不论是一粒饭或一口粥,都要想到它得来很不容易,粒粒都是农夫辛勤耕耘的结果;纵然是半丝半缕的布匹,也要珍惜物力制造的艰难。(惜福与修福同样重要)
(16)、“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有人虔诚地祭祀祖宗,一辈一辈,血脉永续,香火不断,后继有人,家族兴盛,人丁兴旺,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美好心愿。
(17)、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18)、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9)、“文学鉴赏与写作”平台上线作品包括“原创版作品”和“选刊版作品”,具体详见“文学鉴赏与写作原创版作品一览表”和“文学鉴赏与写作选刊版作品一览表”,每篇作品都自带链接,点击作品篇目即可进行阅览(有少数连载作品只显示最终连载篇目,其文中附有前篇的相关链接,点击其链接即可进行全篇阅览)。
(20)、传统家风讲究“忠孝礼义廉耻”,在民间,我认为有两种文化传承方式。
3、朱柏庐治家格言节选
(1)、朱柏庐要求子孙简朴持家。《朱子治家格言》分别从生活用品、饮食习惯,从不造华屋、不贪图良田,到不雇俊美的男仆、妻妾不化浓妆等,反反复复告诫子孙要懂得节制,学会俭朴。
(2)、何诚斌(小小说三题):《石头与苍耳》《河龙王》《垫脚石》
(3)、《红楼梦》中的这些字词,您可曾认识(选自网络)
(4)、甲乙(散文)《古谯楼晒太阳》• 胡英配乐朗诵
(5)、与人合作:人品第态度第能力第三(选自《正商阅读》)
(6)、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7)、曹顺利(散文):我那熟悉而又陌生的乡下房子
(8)、马怡娜(散文):18年,用一份爱感恩另一份爱——致我挚爱的父母
(9)、心手相连共享美好生活,风雨同舟共创平安之家。
(10)、治家格言警句大全治家格言有哪些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11)、赵凯(评论):女性苦难与抗争——石楠文学作品读后感
(12)、本平台的主页菜单有“原创版”和“选刊版”,往期作品均在“原创版往期目录”和“选刊版往期目录”有链接,点击各篇链接即可阅览。
(13)、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受到了他人的帮助,即便是一滴水的恩惠,也应当以涌泉一样去感恩回报他。
(14)、璩向东(随笔):枉凝眉——一曲凄美爱情的挽歌
(15)、在古代文化的知识分类中,成文的家训、家规属于子部儒家类礼教之属;在成文的家训家规外,还有家族内口传的不成文的家训家规。二者都促成了家风的形成,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家教文化。
(16)、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7)、黄复彩(散文)《生命中的轮回——谨以此文献给天下的儿女们》
(18)、璩龙杰(随笔):想起了“举案齐眉”——有感于当代不容乐观的婚姻状况
(19)、璩静斋(散文):活,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家父周年祭
(20)、《治家格言》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4、朱柏庐治家格言启示
(1)、在有害风教里面,就说他勾引尼姑为妾和与自己儿媳妇私通,使其怀孕。朱熹勒令尼姑还俗,于是被人污蔑娶尼姑为妾先说勾引尼姑为妾。当时,朱熹已经64岁了。朱熹一辈子,只娶了一个老婆,那就是他的恩师刘勉之的女儿刘清四。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老婆在朱熹4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汪月华(散文)《父亲如山》(2019年4月28日上线),全文转载于2019年4月29日“怀宁独秀论坛”;
(3)、顾乐生(散文)《我与文老父子的传奇》(2017年11月23日上线),全文刊发于2018年第4期《金城》;
(4)、32年后,86版电视剧《西游记》罕见手稿流出,太美了(选自《美物计》)
(5)、史礼心(随笔)《穷措大如何娶上美娇妻——读《聊斋志异·瑞云》》(2017年10月30日上线),全文转载于2018年7月18日“惠来影像”;
(6)、璩向东(散文):千年古城,文化南头——南头千年古城参观记
(7)、张建春(散文)《放鹅记》(2018年1月5日上线),2018年1月24日《今日头条》双城草堂以“鹅肉好吃,可你放过鹅吗”为题关注转载;1月26日《合肥晚报》以“在乡村放鹅”为题全文转载;
(8)、璩向东(散文):龙虎山许家无蚊村一一植树节拾遗
(9)、早期的家训著述,大多保存在一些子书、史传、文集之中,如周公的《戒伯禽》、管仲的《弟子职》、司马谈的《遗训》、诸葛亮的《诫子书》等。其特点是语言精粹,发人深省,但篇幅短小、内容较为简略。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首部家训专著,宋人陈振孙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直斋书录解题》)其教育对象,已从具体的人和事扩展为整个家族和子孙后代。此后,家训著作层出不穷,其著者如唐李世民的《帝范》、柳的《柳氏家训》、宋司马光的《家范》、袁采的《世范》、明庞尚鹏的《庞氏家训》等,五彩缤纷,蔚为大观。
(10)、璩向东:即将消失的黄金埠老街(选自《黄金埠之窗》)
(11)、赵凯(评论):女性苦难与抗争——石楠文学作品读后感
(12)、甲乙(散文)《到牛栏山喝“牛二”》(2018年8月2日上线), 全文转载于12月20日“大门传媒”;
(13)、家训经典 孔德文新品力作楷书《朱子家训》作品来源易从网
(1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璩静斋(散文)《活,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家父周年祭》
(16)、第一期推荐书目:《中国家规》作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推荐人:集团公司d委书记、董事长罗海滨
(17)、陈宇涛(抒情诗)《你已落到了尘世间》·戴迈凡配乐朗诵
(18)、行为不端正,好说是非,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就是三姑六婆,也是淫乱偷盗的媒介;婢女美丽侍妾妖艳,并非闺房之福。选用做事的仆人,不要选择外貌俊美的(又不是选美),妻妾最忌浓妆艳抹,争奇门艳。(容易争风吃醋,竞相奢华,醇成家祸。)
(19)、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0)、万事和为贵,待人谦和驯;俭约以持家,富贵不忘本;饮食须合理,强身又健体。
5、朱柏庐治家格言读后感1000字
(1)、给了别人好处不要总念着,受了别人的恩惠不要忘记。
(2)、张建春(散文)《秋天的诗意》(2017年11月17日上线),全文转载 于“5068儿童网”;
(3)、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4)、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5)、要求子孙处世时宽厚友善、谨言慎行。朱柏庐告诫子孙要待人宽厚友善,与人为善。不管是对家人、对下人、对亲朋、对肩挑贸易者,还是对“穷苦亲邻”,都要秉持勿刻薄、多温恤的态度。
(6)、张新颖:《沈从文之死》(选自《群学书院》)
(7)、《菜根谭》:为人处事,别输在说话上(选自《儒风大家》)
(8)、章明怀(短篇小说):小黄庄废墟上的两条神狗
(9)、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0)、覃聪(随笔):仅限于憧憬的稀薄豪情——读李贺《将进酒》
(11)、9幅精短文字,寓意深刻,让人长智(选自网络)
(12)、这些句子,你以为你用对了?(选自《意林文汇》)
(13)、世界名著最经典的100句话,一生至少读一次(选自《梦的云端》)
(14)、我觉得,祭祀祖宗,一是可以让久末见面的族亲聚在一起,互相问候,交流感情,增进亲情。二是在准备祭品和参加祭祀的过程中,可以提起和表达自己的恭敬心、感恩心。三是追思祖先的光荣传统,可以总结出优良的.家风,让后代子孙传承和发扬。四是让孝道、孝思文化传承,想到对过世的祖先都要恭敬,对活着的人更应该孝敬和珍惜。
(15)、史礼心(谐趣小品)《上学记》• 周瑞平手绘插画
(16)、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7)、丰子恺趣语三十则(选自《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18)、高星雨(短篇小说)《巫山云雨》(2019年1月17日上线),全文转载于2019年1月21日“雅鱼如鱼”;
(19)、林静(随笔):不要让自己变成一只虫子——读卡夫卡《变形记》
(20)、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2)、《中国建筑企业信息技术管理模型与方法论研究》
(3)、像我这样一生没有什么成就的,几十年来也常遭人嫉,何况南公?深有感触啊!你专业做的突出些,就会引来同行的妒忌和非议;你工作位置高一些,马上引来单位人的嫉妒、暗算,甚至陷害;进了大学搞教学,你课教得好学生喜欢,又出了几本有分量的书,周围的“羡慕嫉妒恨”马上出现;现在学佛修行了,没想到这个圈子里的人这方面更厉害更复杂,所以我有一段时间很苦恼。直到看了南公解读一副对子:“‘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一个人出来做事如果没人嫉妒你,那这人是个笨蛋……年轻时我风头之健,各方面要打击我的很多,心里很烦,一想到这两句,就哈哈一笑,不理了,真解脱了很多痛苦。”看后,我也释然了很多,呵呵!所以这副对子真是“无上咒”,能除一切苦,一点不错。
(4)、丁松(随笔)《古皖国都城遗址探源》(2019年1月21日上线),全文分别转载于2019年1月24日“孔雀东南飞文化”、1月25日“掌上小市”、1月27日“怀宁微生活”;
(5)、令人不解的是,九斗庄的天井铺设,没有像同安寨那样,采用传统的石板铺砌,而是简单地用卵石铺就,草草了事,地面杂草丛生,与整体的豪华气派极不相称。据张氏后人介绍,此庄建造后期因财力有限,无以为继,后辈子孙无人发达,最终留下了这样的遗憾。
(6)、袁菱聆(诗歌):当我从操场跑过(外一首)·袁菱聆配乐朗诵
(7)、“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在现在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其中有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错误的观念,我们要坚决抵制。首先要约束自我,保持廉洁自律。其次,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拒绝奢侈生活。“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不要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坚决不搞有偿教教,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幸灾乐祸。不要结交不良朋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注意言行举止,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8)、〔1〕庭除:厅堂院落。〔2〕昏:天刚黑时。〔3〕物力:可供使用的物资。〔4〕未雨而绸缪(móu音谋):语出《诗经·豳风·鸱》“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后比喻事先做好工作。〔5〕自奉:自己日常生活的供给或消费。〔6〕宴客:宴请宾客。留连:乐而忘返或依恋不舍。〔7〕质:质朴、朴素。〔8〕瓦缶:泥制的盆罐,指粗劣的餐具。〔9〕约:少,简约。〔10〕珍羞:贵重珍奇的食品。〔11〕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泛指穿堂入室、搬弄是非的妇女。〔12〕经书:儒家经典著作。〔13〕义方:做人的正道。多指家教。〔14〕乖舛:违背,差错。〔15〕分多润寡:富有的周济贫穷的。〔16〕厚奁:丰厚的嫁妆。〔17〕莫甚:指没有比此更严重了。〔18〕乖僻自是:执拗孤僻,自以为是。〔19〕颓惰自甘:颓废怠惰,自甘情愿。〔20〕狎昵恶少:亲昵品行恶劣的浪荡青年。〔21〕屈志老成:曲意迁就年高有德者。〔22〕谮(zèn音怎,去声)诉:进诉谗言,说人坏话。〔23〕施惠:给人以恩惠。〔24〕匿怨:对人怀恨在心,面上却无表露。〔25〕饔飧:早餐和晚餐。〔26〕国课:公家的钱粮课赋。〔27〕囊橐(tuó音驮):口袋。〔28〕科第:科举考试。〔29〕身家:自身和家庭。〔30〕庶乎近焉:差不多便近于是个好人了。
(9)、朋友圈这样发,瞬间诗意满满(选自《人民日报》)
(10)、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
(11)、见到富贵的人就谄媚以对的人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就骄矜自恃的人是最卑贱的。
(12)、孔子就是一位非常重视祭祀,也非常精通祭礼的人。《论语》里,孔子就说了“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那里,“吾不与祭,如不祭”,如果我不亲自参与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一样。曾子也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子说:“丧礼能慎重,祭祀能虔诚,社会风气就会趋于淳厚了”。孔子及其弟子,在《论语》里都多次谈到了祭祀及其重要意义。
(13)、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14)、在注重读书方法的同时,朱柏庐又把书分为四个等级,小说、杂剧这类书是不祥之书,最是“自误并误子弟”,应当舍弃不读;“诗词歌赋”也是无关紧要的书;平常之人应该读《孝经》《小学》等书;那些“兼通六经及性理纲目、大学衍义诸书”才是上等之学。在朱柏庐看来,子孙们即便不学上等之学,平时也要多读第三种书,读书的同时能“身体而力行之”,就能成为好人。只要实实在在地读书,精通其义理,考取举人、进士就是手到擒来的事。即便是自己考不上,将来对子孙后世的读书应试也是有帮助的。
(15)、这个平台最初也只是文鉴君为辅助本科生跨专业公选课(《文学鉴赏与写作》)的教学而创建的个人公众号,可谓一个极度“小众化”的私家文学园地。在文学式微的当下,实在不敢奢望它有多大(向外发展的)空间,没想到还是得到大家的热心关注(截至目前为止,关注量已过万),文鉴君为之深感荣幸,也更有信心打造一个优质的阅读平台与发表园地!
(16)、乌日晗(微型小说):爱,从未迟到过(周佳婷、冲睿烽、彭毛才让荐评)
(17)、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侥幸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生理绝矣。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18)、璩向东(鉴赏文):后主李煜的春天落花词:千古绝唱
(19)、文鉴君《相见难忘——〈北京文学〉(2019年第7期)阅读印象》(2019年7月12日上线),转载于2019年7月17日“北京文学”;
(20)、符荟佳(阅读随笔)《阅读是一种再创作》(2018年5月28日上线),全文转载(分享)于2018年5月28日“仝小默“;
(1)、前几天,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2)、刘立升(随笔):为了忘却的纪念——汶川地震亲历者手记
(3)、晓风残月(散文)《父爱无言》(2018年3月16日上线),全文转载于 2018年8月8日“孔雀东南飞文化”;
(4)、从“文革”到现在,中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谓能“折腾”;我也在其中折腾来,折腾去,现在快折腾成了花甲老人……这就是我的经历,也是我五十多年的命运。不惑之年后,本以为不折腾了,打算安安稳稳搞学术做完教授退休回家,颐养天年。孰知竟有缘遇到了南怀瑾的学问,被他的书迷住了。尔后,又有缘得遇古国治老师,于是新的人生开启,一边继续专注于传统文化的研习,一边跟古老师学习佛法,实修实证,一晃快八年了。2010年起,我在大学增开了《中国古典园林与艺术鉴赏》《中国传统文化概览》和《身心与静定修养》等课程,深受大学生喜爱。这期间,对我来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南怀瑾先生的突然辞世,二是撰写《为孔子平反》的使命降临了。
(5)、于是,我又埋头一年,再次潜心于儒家经典、文献和南先生著作中。发现可以选用、值得增加的内容太多了,还要结合书的结构体例,最后只能精心筛选与原有内容有密切联系又是必须补充的那部分。也就是现在看到的〈还孔子本来面目〉〈洞察人性的心理学大师〉〈南怀瑾的感叹〉〈一本人文、历史和智慧的百科全书〉和〈南怀瑾引用的书籍〉五章内容。其中,〈南怀瑾的感叹〉是老师建议增加的内容;〈还孔子本来面目〉是由原有〈为孔子平反洗冤〉一章修改补充而来。
(6)、李贵彪(诗歌)《夜读苍穹》(2018年12月6日上线),全诗转载于2019年第2期《辽河》;
(7)、读过三年私塾的父亲在部队算有文化的,不久就被提拔当了营长通讯员。渡江战役结束后,又继续南下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再说家里,堂伯父买下几百亩良田不久,就赶上解放军接管了镇子,由游击队改编的土改工作队进驻村子。由于堂伯父在城里,土改队就把他的父母打成了大地主,批斗、游街。可怜两个老人,吃了一辈子苦,受了一辈子穷,连地主啥滋味都没尝到,就被儿子刚买的地害惨了。随后几名土改队员持枪来城里捉拿堂伯父,正在吃饭的他闻讯后惊惶地翻越院墙,想通过邻院做酱油的刘家作坊逃走,可慌不择路,一下子跳进了盛满冷水的酿造大缸里,寒冬腊月,加上惊吓,大病一场,不久就去世了。
(8)、远帆(散文)《漫话“鱼”事》(2018年8月12日上线),全文转载于2018年8月13日“孔雀东南飞文化”;
(9)、石楠(书评):泥土香,庄稼味——读余世磊散文集《想做个庄稼人》
(10)、南先生少有笔耕之作,除《禅海蠡测》一本为其亲著外,其余20多本全部来自于课堂的讲录整理,呈现口语化的风格。其深入浅出、直白通俗的讲述,极有益于“儒、释、道”的传播和传统文化普及,很受普通大众欢迎;另一方面,与重考据、追求“科学”价值取向的人文学术形成较大差异,这也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学院学者指责他的重要原因。关于这方面内容,已在书中有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