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谚语佳句
1、关于龙的关于龙的歇后语
(1)、乘龙快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2)、龙虎相斗,必有一伤。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3)、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能腾云行水,护佑一方,是吉祥之物。
(4)、就龙自身来说,也体现了一个合字,它不但集合了鹿,牛,驴,虾,象,鱼,人,蛇,凤等动物,还融合了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正由于上述因素,我们讲龙的精神也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
(5)、舞爪的巨龙。它们那粗壮的前爪强劲有力的尾巴,让人望而却步,细细的胡须在风中飘动,两只巨龙皱紧眉头瞪大眼睛。
(6)、龙蛇混杂、龙伸蠖屈、龙神马壮、龙生九种、龙生九子
(7)、龙攀凤附: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汉扬雄《法言·渊謇》:“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汉书·叙传下》:“舞阳鼓刀,腾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8)、大虫口里夺脆骨,骊龙颌下取明珠——好大胆;好大的胆子;找死
(9)、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10)、龙血入地为琥珀。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11)、龙给我的感觉是凶猛的,也是美丽的,但我觉得龙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凶猛,它就好像一个认真工作的老人一样守护着他要守护的东西,凶猛只是为了吓唬那些不老实的人。
(12)、龙是中国古人对鹿,牛,驴,虾,象,鱼,蛇,凤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的一种神物。
(13)、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14)、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15)、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16)、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睹。
(17)、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18)、龙,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动物,没有为人做过什么,也没有人见过,可是人们,将它看成至高无上,力量无边的神物,甚至为它烧高香,求保佑。
(19)、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20)、打凤捞龙: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2、关于龙的言语
(1)、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它的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龙的主要工作就是兴云布雨。那么龙到底什么样?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中国龙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2)、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仗了。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3)、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老雾,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
(4)、蛰龙待伸、藏龙卧虎、龙吟虎啸、鱼跳龙门、龙潭虎穴、白龙鱼服、
(5)、龙章凤姿: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6)、龙潭虎穴: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7)、龙的形象主要包括头、冠饰、角、目、耳、鼻、嘴、眉、足、鳞(羽毛)、尾和躯体等部分。我们称之为真龙。
(8)、解释:蛟龙得到云和雨,就会飞腾上天,终究不会呆在池中。比喻有才能的人一旦遇到机会,就会充分施展才华。
(9)、二龙戏珠、攀龙附凤、龙章凤姿、龙盘虎踞、龙争虎斗、生龙活虎、
(10)、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11)、龙肝凤脑、龙肝凤髓、龙鬼蛇神、龙翰凤雏、龙翰凤翼
(12)、22龙蟠虬结:犹言旋绕纠结。徐珂《清稗类钞·植物·银杏》:“南汇一团镇西有银杰树,高六七丈,围数抱,悬瘘累节……根中生古藤,大亦合围,龙蟠虬结而上。”
(13)、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14)、它们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
(15)、龙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当年黄帝发动统一**,龙是出了大力的,涿鹿之战中,黄帝用雄浑的龙吟威慑敌方,并有一条生有双翅的应龙,为黄帝的事业冲锋陷阵。
(16)、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17)、龙吟虎啸、龙游曲沼、龙驭上宾、龙御上宾、龙跃凤鸣
(18)、●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凤凰落架不如鸡。
(19)、16龙盘凤逸:比喻怀才不遇。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即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20)、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3、有关于龙的谚语
(1)、龙江虎浪、龙精虎猛、龙驹凤雏、龙举云兴、龙举云属
(2)、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3)、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因此,龙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历史的象征!
(4)、千年前,一条巨龙从东方土地上升起,千百年的辉煌,千百年的劫数,千百年的伤疤,今天,千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共同期待巨龙的觉醒!
(5)、(释义):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6)、现代龙的主要特点是蜿蜒多姿,通体华美,虽仍保持着不可一世的威严,但却失去了中世龙的刚猛,而展示的是一种威仪棣棣的样子,身躯延长,须发长飘,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得极为协调,优美的姿态更富有神韵。
(7)、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是一句民间俗语,与其类似的还有虎落平阳被犬欺,落坡凤凰不如鸡等,比喻一个人在失势后被弱小的人所欺压。
(8)、龙多搁起雨,子多搁死爷。批龙鳞易,捋虎须难。
(9)、龙章凤彩、龙章凤函、龙章凤姿、龙章麟角、龙章秀骨
(10)、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睹。
(11)、龙腾凤集、龙腾虎蹴、龙腾虎踞、龙腾虎啸、龙腾虎跃
(12)、15龙盘凤舞:比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宋方千里《西河·钱塘》词:“都会地,东南王气须记。龙盘凤舞到钱塘,瑞烟四起。”
(13)、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睹。
(14)、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首先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任何事物的存在或者是发展都是要依靠其他事物而进行的。
(15)、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16)、(释义):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7)、蛟龙困在沙滩上——翻不了身;难翻身;威风扫地;抖不起威风
(18)、龙的精神可以用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和与天和谐的精神来概括。
(19)、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20)、龙是水里生出的神,缩小如蚕蚁,伸展能蔗天。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龙威力无比,它能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
4、关于龙的诗句或歇后语
(1)、就龙自身来说,也体现了一个合字,它不但集合了鹿,牛,驴,虾,象,鱼,人,蛇,凤等动物,还融合了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正由于上述因素,我们讲龙的精神也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
(2)、龙是中国古人对鹿,牛,驴,虾,象,鱼,蛇,凤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等神性的一种神物。
(3)、活龙活现、降龙伏虎、乘龙快婿、龙蛇混杂、鱼龙混杂、群龙无首、
(4)、20龙蟠凤翥:谓贤者遁世归隐。宋苏轼《水龙吟》词:“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寄语。”
(5)、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比喻在平凡的地方或平凡的工作中出现了有才能的`人。)
(6)、宁为蛇头,不为龙尾。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7)、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8)、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9)、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10)、龙是古人对天道的理解、对身外众生的敬重,没有错;说龙是人天相通,人和大自然风雨与共甘苦同行的产物,更没有错。因此,我们说龙的精神,也就是与天和谐的精神。
(11)、1 画龙点睛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12)、笔走龙蛇、叶公好龙、龙钟老态、来龙去脉,车水马龙,画龙点睛、
(13)、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人们正驾驭着它腾空飞速前进。这条龙美丽,皎洁,那便是中国。中国人具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14)、龙行虎步: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15)、龙的故乡在中国,龙从九州大地上腾空而去,于是,大地上留下了龙口、龙门、九龙坡。华夏民族,有着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渊不两蛟。
(17)、在中国,龙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18)、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现,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称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19)、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20)、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5、关于龙的谚语佳句大全
(1)、二月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 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 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2)、龙驰虎骤、龙雏凤种、龙德在田、龙雕凤咀、龙断可登
(3)、龙生九子: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4)、二月龙抬头。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5)、龙盘凤翥、龙盘虎踞、龙盘虎拏、龙蟠凤逸、龙蟠凤翥
(6)、来到舞龙的现场,只见龙有细长的胡须、长长的舌头,嘴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球,它的脸是银白色,全身基本上是青色的,这也难怪它的名字叫:青龙。
(7)、7龙举云兴:形容人之风度威仪。《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人无能名焉。”
(8)、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9)、有的刻着两条龙互相缠绕,龙头呈V字型,并且嘴里吐着水花。
(10)、龙逢浅水遭虾戏,凤入深林被雀欺。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11)、龙血凤髓、龙血玄黄、龙言凤语、龙颜凤姿、龙阳泣鱼
(12)、虎啸风生,龙腾云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
(13)、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14)、活龙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15)、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16)、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17)、风虎云龙: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18)、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19)、出得龙潭,又入虎穴——祸不单行;躲了一灾又一灾
(20)、龙门点额、麟凤龟龙、龙翔凤翥,暴腮龙门、屠龙之技、一龙一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