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诗句文天祥
1、舍身取义的文天祥
(1)、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2)、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3)、这两句慷慨悲壮、语调激昂的诗,选自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了他面对强权的不屈斗志,成为深刻在中国人历史记忆中的名句。作为南宋末年的右丞相,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入侵,率领军队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被俘,他毅然写下了《过零丁洋》的诗作表明自己的心迹。被押解到元大都后,他更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元人的威逼利诱,最终英勇就义,名垂青史。
(4)、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
(5)、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爱国主义名作。诗的前六句自叙从年轻时开始报效国家以来的艰辛曲折的经历,最后两句则为泣血壮语,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了自己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文天祥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脉传承,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忠义、好学、正直的浓郁家风。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生平酷爱竹,在院子里种了几百棵竹子,把书房命名为“竹居”。他教导文天祥,做人要像竹子一样坚忍不拔、硬朗有节,面对挫折,不忘初心。文天祥的母亲曾氏亦出身书香门第,常给他讲故乡先贤的故事。
(7)、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
(8)、 文天祥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脉传承,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忠义、好学、正直的浓郁家风。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生平酷爱竹,在院子里种了几百棵竹子,把书房命名为“竹居”。他教导文天祥,做人要像竹子一样坚忍不拔、硬朗有节,面对挫折,不忘初心。文天祥的母亲曾氏亦出身书香门第,常给他讲故乡先贤的故事。
(9)、(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 文天祥为官,始终恪守为国为民的宗旨。他38岁那年,回到家乡江西出任赣州知州。此时元军南下入侵,文天祥决定组织义军抵抗入侵者,苦于经费不够。文母于是把积攒多年的首饰和私房钱交给文天祥,并且变卖了老家的房屋和田地,对他说:“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现在国难当头,救国要紧哪。”母子俩舍家救国的事迹迅速传开。
(11)、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12)、文天祥在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以前,过着一种被迫罢官的闲适生活。烟雨寒江非但没能削减他报效国家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挽狂澜于既倒的信念。这首诗正是文天祥抒发心志不改的力作。
(13)、✿ 还在纠结打不打新冠病毒疫苗?看完就明白了
(14)、 这两句慷慨悲壮、语调激昂的诗,选自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了他面对强权的不屈斗志,成为深刻在中国人历史记忆中的名句。作为南宋末年的右丞相,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入侵,率领军队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被俘,他毅然写下了《过零丁洋》的诗作表明自己的心迹。被押解到元大都后,他更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元人的威逼利诱,最终英勇就义,名垂青史。
(15)、写《过零丁洋》二十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惨败,陆秀夫背着八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文天祥被元朝关押了三年,忍受妻离子散、牢狱之苦,写下大量诗篇,但仍不肯受降,最终被杀。
(16)、白话文意思是我早年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7)、 品德和才学缺一不可,在这样的家教下,文天祥不但熟读经史子集,而且胸怀家国天下,忧国忧民。20岁那年,他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中被选为进士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18)、文天祥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对看守的狱卒说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行刑时,他面朝南,跪拜宋朝。终年仅四十七岁。
(19)、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20)、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2、舍生取义 文天祥
(1)、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2)、língdīngyánglǐtànlíngdīng
(3)、韩信从屠夫的胯下钻过,看到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东西
(4)、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面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
(5)、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6)、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7)、 1276年正月,元军来到临安城外,逼迫南宋朝廷投降。文天祥挺身而出,自愿前去与元军交涉,被任命为右丞相。怎奈南宋朝廷受不了元军的威胁,主动派人求降。文天祥成功出逃后,组织军队与元军进行了3年的交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被囚元大都3年,他任凭元军巧言与酷刑并施,决不投降。元世祖忽必烈只好下令处死文天祥。就义时,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慷慨从容,“我能为大宋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此生无悔。”
(8)、此诗看似直白,却蕴深意;读之真切,尤感震撼。声入长空化雷霆,光耀大地如白日;动心灵,沸热血,穿透灵魂为坐标。
(9)、 世世代代,文天祥已经成为忠义的化身,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
(10)、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
(1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12)、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13)、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14)、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
(15)、文天祥于1236年出生在吉州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在1256年,也就是宋理宗宝祐四年,二十岁的文天祥状元及第。后来背着小皇帝跳海的陆秀夫,是他的同榜进士。
(16)、“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宋恭帝赵㬎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人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唐宋时期,作为知识分子要想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17)、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18)、第二次,文天祥是在被威逼利诱的情况下重新写这首诗。
(1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梅岭三章》近现代:陈毅原文: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译文:投生了革命就把这里为家,血雨腥风应该有涯。今天就舍生取义,让人间都是自由花。
3、舍生取义的诗有哪些
(1)、真是一颗英雄胆,敢入虎山拔虎须。当宋王朝岌岌可危,当权贵宦官炽焰正旺,文天祥不畏强暴,以“社稷为重”,以“安国立民”为本,一而再地向皇帝进言,力除奸贼,整顿朝纲,抗击敌顽,收复失土。
(2)、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3)、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样?”
(4)、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5)、gāngēliáoluòsìzhōuxīng
(6)、(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7)、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世世代代,文天祥已经成为忠义的化身,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
(10)、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11)、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12)、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13)、 品德和才学缺一不可,在这样的家教下,文天祥不但熟读经史子集,而且胸怀家国天下,忧国忧民。20岁那年,他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中被选为进士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14)、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15)、后来,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到元军将领张弘范时,他不肯行跪拜之礼,张弘范仍以客礼接见,目的是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另一位抗元将领)。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被强迫写信,文天祥就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
(16)、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1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18)、也就是说他个子很高,身材很好,皮肤也好,眉目有神,光彩照人。
(19)、无能之能,方为大能——“窝囊废”宋江、唐僧、刘备为何能当老大
(20)、 古代名人流传千年的家风故事,近现代革命英雄人物的家风故事,新时代楷模人物故事……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倾力打造“家风故事汇”,遴选汇集古今名人近200个优秀家风家教故事,反映他们在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方面的深远影响。“家风故事汇”分为家范传承、红色家风、时代风范三部分,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给人以温暖向上的精神力量。
4、舍生取义的事例文天祥
(1)、这正是文天祥的伟大之处,而他写下的诗句,也因此而伟大!
(2)、悲乎哉,文天祥率义军意图北伐,收复失地,不幸被元军所俘;壮乎哉,在水路押解途中,经零丁洋,诗人沉思海面,百感于心,吟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言志诗、壮情篇。
(3)、《狱中题壁》近现代:谭嗣同原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4)、1276年正月,元军来到临安城外,逼迫南宋朝廷投降。文天祥挺身而出,自愿前去与元军交涉,被任命为右丞相。怎奈南宋朝廷受不了元军的威胁,主动派人求降。文天祥成功出逃后,组织军队与元军进行了3年的交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被囚元大都3年,他任凭元军巧言与酷刑并施,决不投降。元世祖忽必烈只好下令处死文天祥。就义时,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慷慨从容,“我能为大宋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此生无悔。”
(5)、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可是响应者寥寥无几。文天祥则慷慨激昂道:“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我为此深感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6)、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抒胸臆《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7)、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单于。
(8)、实际上,文天祥经历的,比“痛定思痛”还痛。在写完这篇文章后,文天祥继续在南方坚持抵抗,屡败屡战,直至家破人亡。
(9)、这种人,蒙元肯定是要加以利用的。忽必烈不仅派已经投降的汉族官员招降,还亲自招降,允诺文天祥投降后,仍然可以做宰相,但文天祥不为所动。诱降不成,蒙元不敢释放他,担心他的影响力,担心他重新号召起义。当时也确实有人假借文天祥的名义在南方起义,如果文天祥真的被释放,蒙元肯定会面对更加棘手的问题,所以他们最终下令杀死文天祥。
(10)、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11)、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下定决心抗元到底。
(12)、文天祥被捕三年,元朝曾多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够了。”忽必烈最终没办法,只好下达了杀害文天祥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