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经典作品(文案精选7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2-16 10:00:36 浏览59

墨家经典言论

1、墨家经典言论有哪些

(1)、因此墨家一旦运作起来的话,完全足以扭转一个国家的命运。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斯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3)、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4)、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以水为镜子,而以别人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以水为镜,只能看到自己的美与丑,以人为镜,才能知道心的善与恶。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就不去强加别人、指责别人和要求别人。

(5)、(《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儒家《十三经》之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6)、如果给孔子的思想找一个源头的话,那应该找到被他称之为“古自遗爱”的子产。

(7)、墨家却说“一点点爱”根本不够,必须大爱无私。而结果就是:有人吃不饱饭,自己就不能吃好;有人穿不上衣,自己就不能穿暖。既然资源有限,那就暂时不向高水准看齐,而是一律向低水准看齐。

(8)、最后,孔子不耐烦了,直接说“小人哉,樊须也”。意思是樊迟(即樊须)这家伙没前途,我教的是君子之道、自由技艺,而他非要死扣字眼、玩具体。

(9)、但问题是墨子并没有想象天国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上帝许诺不在此生之迦南而在死后之天堂。但墨子没说天堂。

(10)、C项错误,d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领导作用,不是人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参与决策作用。

(11)、二是“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指导思想。墨子认为在守城防御中,应守中有攻,积极歼敌。“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是下策。

(12)、一个限定是爱的心力有限。父母生病了,你要当成大事;但非洲有人饿死了,你只当个新闻。这就是心力有限。

(13)、(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与李斯一同受学于荀子。后为李斯所害。

(14)、D项正确,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一寸光阴”是指日晷上的指针缩短或延长一寸的距离。

(15)、只是爱自己的父母,那就让自己的父母锦衣肉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家道殷实,不能亏欠父母。

(16)、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17)、所以说墨子的思想和他的科学理念,的确都处在一个非常先进的水准,甚至远远超过了整个封建时代。 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先秦墨家的命运也注定充满了坎坷。因为当时的诸子百家,各个流派,都是需要依附于统治者才能存在。

(18)、墨子,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的墨家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

(19)、(提示)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学,不爱虚夸.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书,遇到民间送上善本书,他都找人来誊写一遍,然后把抄好的书给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颜师古评论他这种行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书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书中所讲内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实.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意.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一切事都应当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凭事实说话.

(20)、而他之所以选择借助鬼神和天意这些虚无缥缈的概念,或许只是为了迎合当时那个时代的人文思想。至于他自己,其实未必相信这些超自然因素的存在。

2、墨家经典作品

(1)、而至于墨家的科学技术到底有多先进?对此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进行对比。

(2)、好了,做个总结:儒家的方法论是仁、墨家的方法论是兼爱;儒家的是世界观是天人之际、墨家的世界是天。

(3)、(大意)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

(4)、但,推到这一步,还不够。这算是方法论层面,即怎么做。刨根问底就要追到世界观层面,即是什么。

(5)、(单选题)在庆祝中国共产d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d要做到“不忘初心”应该()。

(6)、方法论有了,但方法论往下就要生活观了。那么,墨家提倡的生活,为什么是节葬呢?不是要“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吗?

(7)、B项错误,市场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自动地指挥着资源的流向,从而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8)、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9)、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9)

(10)、“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上中(符合)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的,因而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帮助,是正义战争。反之,大攻下,强凌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11)、“非乐”  墨子把音乐作为享乐的部分,认为统治者欣赏音乐,占用了治理国家的时间,老百姓欣赏音乐也要占用劳动生产的时间,而且浪费资源,有碍天下进步,否定对音乐于人们的调节作用,因此要废除音乐。这反映了墨子作为小生产者阶级代言人,其思想上的局限性。

(12)、(《战国策》)一部史学名著,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定。分为12策,33卷,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反映了纵横家的思想。书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13)、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墨子说:天兼天下而爱之。天是兼爱的,所以人也要兼爱,做不到兼爱则等同逆天。

(15)、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心性修养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君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难从严;而对待别人却要求比较宽容。因而自己进步很大,“是故为其难者,必得其所欲焉”;而那些庸人只会指责别人,对自己却很放松,致使这类人止而不前,“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这一思想在孔子及儒家学说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成为贤明人士的座佑铭。

(16)、而人们的行为,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就必然会造成很多的争端。有了争端,就会有冲突,有战争,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 所以根据这种状态,墨子提出了一种名为“尚同”的理念。这种理念有些类似于秦朝时所推行的车同轨书同文。

(17)、A项错误,《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

(18)、第一个方面,便是节用度,这在衣食住行上都有体现。在穿衣上,墨子提出适于身体,能够保暖、保护肌肤就足够了;吃食上,能够补充能量,强健身体,使耳目聪明就可以了;在住房上冬天能够挡住风寒,夏天能够抵挡暑热和大雨就可以了;在出行上,能够保证速度,节省体力就可以了。他的这一系列论调,都是在讽刺当时统治者穿衣必锦绣、吃食必山珍、住所必高台的奢侈行为,并且对统治阶级生时占百姓民女为妾,死后用之陪葬的恶劣行径十分厌恶和痛恨。

(19)、墨子的理想很丰满,而墨家的实践,也很执着。他们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去做了。

(20)、“节用”、“节葬”  “节用”、“节葬”的思想,是墨家思想中的精华。墨子认为,为政者应该增加生产,使物质财富成倍增长。同时,墨子还主张国家的财政开支要对人民有利,他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也不需守丧。埋葬以后,马上就去参加生产劳动。他激烈反对儒家的“厚葬”、“久丧”,认为“厚葬”要把财富多埋在坟墓里,而“久丧”则影响劳动生产。这样做要想使国家富强,是根本办不到的。

3、墨家的经典语录

(1)、 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使三者代御,必为圣人。

(2)、而这句话就是儒家的理论限定,我们只讲人生观、不讲宇宙论,只搞主体间性、不扯本体论。

(3)、其实,墨子所说的家爱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能够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对待世界上的所有人。

(4)、B项正确,县公安交警部门以非法营运为由对李某处以2万元罚款,是行政机关作出的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李某可以要求举行听证。

(5)、尽管如此,但墨家这套思想主张,哪一个统治者能接受、能实践?

(6)、墨家作为先秦时期最强大的非官方势力,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多的传说。

(7)、他不仅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而且还指出了力与重力等效关系,彻底纠正了人们把重力与质量混为一谈的错误概念。

(8)、C.区安监局责令排放污染物严重的某公司停产整顿一个月

(9)、(提示)这句话提醒人们注意,有时候一个人有很大的名气,但却不一定名副其实;有时候做一件事情有很好的初衷,但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所以,在观察人或事时,都要看其真实的情况或实际的效果,而不要听信虚名.

(10)、D.行政机关应当告知M村村民该申请事项情况,但无须听取孙某的意见

(11)、A.行政机关无须告知M村村民该申请事项情况,但应当听取孙某的意见

(12)、墨子认为,人死之后确实是存在精神和意志的。而这种精神和意志则可以理解为上天意志的延伸,同样可以根据人的善恶品行来赐予福祸。在这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墨子虽然承认鬼神的存在,但是他对于丧葬祭祀这些仪式,却并不怎么注重反而还非常强调要节丧节用。

(13)、D项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d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d的根基在人民、d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全d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d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14)、诸篇中,反复申诉非攻之大义,认为战争是凶事。他说,古者万国,绝大多数在攻战中消亡殆尽,只有极少数国家幸存。这就好比医生医了上万人,仅仅有几人痊愈,这个医生不配称之为良医一亲友,战争同样不是治病良方。历史上好战而亡的统治者不可胜数。

(15)、第天志。所谓“天志”就是天的意志。墨家思想以“天志”为本。墨子说:“我天有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这就是说,天下所有人的思想、言行、政治、刑罚,是善或不善,都必须以墨子的“天志”为是非。那么这种天的“志”是什么呢?用墨子的话说就是。“天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实际上这种“天志”是墨家衡量人日常言行的准则,是任何人都不得例外的最高裁判者,人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它的裁决。因为“天志”能爱人憎人,能赏善罚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的“天志”与儒家的天命思想不同。儒家主张“畏天命”,强调“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是在承认天有意志的前提下的天命论,意在肯定传统的价值和维护既得者的利益。而墨子认为,富与贫、贵与贱、寿与天,都非命所决定,而取决于人是否能顺天命,从而肯定了人的主观努力的作用。

(16)、(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17)、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18)、比如在墨子书中就记载了一种名为“籍车”的攻城战车。全车由纯铁打造,一部分埋在地下,由多人操纵,能够投掷炭火、石块等,简直堪称古代大炮。

(19)、(释义)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0)、(大意)名声必须有事实与之相配,做事情必须有结果来证实.

4、墨家金句

(1)、但是,墨子不仅是理论家,而且是实干家。他怎么说,就怎么干。甚至,墨子还有一大批追随者。

(2)、B.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乙单位

(3)、(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4)、所以说这种人爱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政治手段,而不是真正人格意义上的平等。但是墨子所提出的兼爱,则恰恰打破了阶层的高低固化和血统的贵贱分化。他提倡地位高的人不要自持高贵,有实力的人不要自恃强大,也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别人,而是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别人。

(5)、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必须通过统治者才能推行于天下。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墨家的思想太过于超前,根本无法与统治者的内心需求相互契合。所以到最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只是吸收了墨家的军事科技,而没有接纳他们的政治主张。

(6)、第节葬短丧和“非乐”节用。墨子痛恨儒家虽不信鬼神。但却在死人身上做出许多繁文缛节。他对于鬼神,只注重精神上的信仰,不注重形式上的礼节。他认为儒家的厚葬久丧必然会造成国家的贫困、人口的减少和政治混乱。墨子是个极端的实用主义者,认为“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对一切日常生活和消费,都要“去无用之费”。于是提出了“非乐”论。墨子所谓的“乐”,是广义的“乐”,包括一切美术、音乐、建筑、烹调等等,他认为这些都是奢侈品,既浪费钱财,又不能解决百姓的贫苦,于国家不利,所以都应该废除掉。

(7)、(提示)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8)、非攻  “非攻”即反对战争,是“兼相爱,交相利”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墨家反对破坏生产,保全其生命财产安全的价值主张。这反映了小生产者为确保其生命财产的愿望。但是,墨家并不一概反对战争,他只是反对无故“攻伐无罪之国”的侵略战争,对防御性的战争,他是支持的。

(9)、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10)、但是,国与国是竞争的、家与家也是竞争的,甚至父与母、祖与孙都是彼此竞争的。然后,就问你这个博爱还怎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