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的经典句子
1、释迦牟尼名言300句
(1)、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5)、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6)、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烦恼出现,都是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7)、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8)、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9)、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0)、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1)、睁开迷人的双眼,看白云片片;舒展美丽的笑脸,听流水潺潺;拥抱快乐的今天,盼好运连连;朋友,早安!愿你心情无比灿烂,生活舒心无忧烦!
(12)、自知为愚者的愚者并不愚蠢;自以为聪明的愚者却是愚者中之愚者。
(13)、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4)、14)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5)、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6)、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7)、《般若经》有多部,其代表作是《大品般若经》(摩诃般若经)30卷,梵文原本两万两千颂,鸠摩罗什大师译,龙树菩萨作《大智度论》解释它,此经文简义周,翻译优美正确,翻译水平超越了后来玄奘所译的《般若经》,是佛经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学习《般若经》最好的版本。学通了此经,佛教主旨已经掌握,佛法精髓已经了然,平时只受持《般若经》的简本《金刚经》《般若心经》即可。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看一些流行经典,如《华严》《法华》《维摩》《楞严》《弥陀》《圆觉》等等作为参考……
(18)、友情正如一条弯弯的溪流,总在拐弯抹角间流泻出真诚与挚爱;友情也正如一丝温暖的春风,总在不经意间带来振奋与惬意;友情更如冬日里火炉旁的倾谈,在光和热的传递中,也在只言片语中令人泪流满面。
(19)、你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别让低质量的勤奋毁了你,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20)、三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2、十句顶级禅意短句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2)、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3)、二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5)、--------------丸-------------
(6)、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7)、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8)、当你是对的时候,你并不需要说什么;在你理亏的时候,不论你说什么也没用!有人说过:“如果你是对的一方,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那一方,你没资格去发脾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9)、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8)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12)、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13)、10生活太累,如何轻松?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14)、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15)、11)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16)、四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7)、你多学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
(18)、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19)、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2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3、佛经中的经典句子摘抄
(1)、1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2)、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何处不红尘?何处无佛陀?何时、何事、何处不修行?《佛经》
(3)、无论你是多么坚强的人,在你心里,总有那么一块非常脆弱,一碰就碎,一摸就化。
(4)、2了世皆如梦,见心无所生;于法得自在,知身如虚空。《华严经》
(5)、1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6)、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7)、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8)、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9)、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经典的佛语语句,欢迎大家的阅读。
(10)、应作如是观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11)、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12)、人这一辈子,要经得起谎言,受得起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诺言。爱过了,才会尝到快乐和伤心的滋味;恨过了,才会知道珍惜和宽容。与其让自己变得颓废,不如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13)、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4)、二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5)、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16)、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7)、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18)、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9)、二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0)、三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4、佛经里惊艳句子
(1)、27)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2)、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人活一世,也就求个心的安稳,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佛说,汝负我命,我还汝债,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佛还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愣严经卷四大正藏第十九册页120中》
(5)、知道尊重别人是一种境界;愿意宽容别人是一种胸怀;能够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乐于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善于反向学习是一种智慧;欺骗自己的人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打败自己的人强化了自己的能力;批评自己的人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孤立自己的人教导了自己的独立;伤害自己的人磨练了自己的心志。
(6)、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7)、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8)、1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9)、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10)、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11)、三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2)、1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4
(13)、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14)、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15)、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16)、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7)、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8)、10水流平地本无声,地有高低而有声;大道无言周法界,因贪瞋痴而有争。
(19)、三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0)、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5、佛经中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1)、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2)、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4)、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5)、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7)、1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8)、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佛语有云:不可说,不可说。
(9)、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0)、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间就是这样,谁也逃不过两样东西,一是因果,二是无常!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静心。静能生慧,智者无忧,计较是疼,比较是痛,淡然是福。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心。尽人事而顺天意,随遇而安即得幸福。正心。心术不正损人害己,意志不坚诸事难成。
(11)、24)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12)、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3)、读了开头,因为晦涩而终止的有:《周易》、《老子》。
(14)、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5)、释迦牟尼的一句话: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若无因缘,何以相遇,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向来缘浅,奈何情深,若不相见,因缘已尽,因缘已尽,再无相欠。
(16)、生活就是禅,在匆忙中活出一份超越的智慧,在平凡去走出一条人生的轨迹,动也是好,静也是好,宠辱不惊。拿也好,放也好,去留无意。纷繁的喧闹中,活出一份内心的宁静、沉淀,或者是一份安详,让命运在平和中运转。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此安好。
(17)、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
(18)、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9)、1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20)、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1)、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2)、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
(3)、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4)、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5)、1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6)、3)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7)、显然,唐僧的这项技能就是超度亡灵,讲白了,就是他念经就能消了鬼魂的罪业,可以离开地狱超生到好地方。我们知道,地府条规森严,谁该受罪谁该超生那得十殿阎王说了算,可唐僧念一通经文,就让他们立马放人,究竟是唐僧的面子大,还是别的原因呢?
(8)、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
(9)、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10)、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1)、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12)、我以我的方式爱你,你却说我不了解你,可是我想告诉你,我也许给你的不是你想要的,但是我给你的都是我认为最好的。
(13)、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14)、《金刚经》中的这一首偈颂,可以说对弘一法师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弘一法师从小读《心经》和《金刚经》,受佛教空灵思想的影响很深,这句偈颂,也深深地扎在他的脑海中。
(15)、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16)、如果你为了人家的一句话就大发脾气,或者是飘飘若仙,你的心其实是在跟着别人的话走。把自己的快乐托付在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上面,是很愚蠢的一回事。
(17)、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18)、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9)、二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0)、您觉得佛教经典里哪句经文最触动自己?为什么?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和感悟。
(1)、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十分的欢喜,礼拜而退,完全改变了之前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并从此对佛法愈加敬佩,随后也皈依了鸟窠禅师,成了一位意境高远、修为脱俗的大居士。
(2)、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