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故事梗概
1、刘备借荆州故事梗概20字
(1)、为什么还表奏孙权领徐州牧?前面说过,没有地盘而领州牧,叫做遥领,是鼓励孙权北上,拿下合肥,攻取徐州,好名副其实。
(2)、这门亲事,是孙权把妹妹送到刘备处,而不是小说里的刘备去江东相亲。
(3)、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同意此提议,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
(4)、董承与太医吉平合谋,欲毒杀曹操;因家奴告迷,董承等皆遭满门抄斩,曹操亲征徐州,刘备大败。匹马投奔袁绍。关羽被困,约三事而暂归曹操,连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后因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挂印封金;保护二嫂,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与刘备、张飞重聚于古城。
(5)、 评论:作品人物独特鲜活,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无不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这种对苦难、对真情、对美好人性的细腻描写和咏叹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将湿润和纯净着每一个读者的眼睛、心灵,牵引着我们对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6)、孙权在江东的统治地位自然是稳固的,但横向比较,曹操、刘备,都是久经沙场;纵向比较,父亲孙坚、哥哥孙策都有赫赫战功,即使是刘表,好歹也收拾了荆州的烂摊子,而自己基本上坐享其成,这说出去不好听。
(7)、刘备借荆州就是那时候刘备没地盘,荆州本来是孙权要占领的,结果刘备不厚道给抢了,但又想到东吴兵多将广就说是借,由此看出了脸皮之厚。
(8)、如今曹操在北,疆场未平,刘备寄住在荆州,就像养虎一样,天下的事还不知结局如何,真是多事之秋啊。
(9)、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10)、得知周瑜中箭,曹仁大喜,这是报了赤壁之仇,功上之功。趁敌帅重伤,军心正乱,曹仁决定乘胜追击,赶走联军,解江陵之围。
(11)、 刘备死后,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国库充盈,军备充足。他先后六纵七擒,收服了南蛮王孟获,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这时,曹丕去世,曹睿即位。诸葛亮趁魏国内乱,亲率大军出川北征中原,连战连捷,并收得一智勇双全的帅才姜维,后来因马谡狂傲自大,丧失街亭这一战略要地,使得魏军兵临西城。事情来得很突然,西域内只有诸葛亮和千余名老兵,但是诸葛亮临危不乱,利用魏军主帅司马懿多疑的性格,摆了一场“空城计”,智退魏军十万大军,然后从容撤退。他责怪自己用人不慎,误了蜀国大事,于是,挥泪斩马谡。此后诸葛亮重整兵马,连续六出祁山北征中原。居然屡战屡胜,但却因为战将投敌或奸臣误国,总是劳而无功。诸葛亮慨叹时运不济,忧劳成疾,最后病死于五丈原,一代名相含恨而终。
(12)、同月,正好周瑜病死,孙权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鲁肃接管周瑜的部队,负责整个荆州地区。亲刘备的鲁肃接任,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孙权同意了。
(13)、袁术在淮南称帝,分兵六路进攻徐州。吕布用陈登之谋,击败袁军;刘备亦派关羽截击。曹操会合孙策、刘备、吕布,大破袁术,攻占寿春。不久,曹操约刘备同攻吕布,吕布刚愎无谋,终被擒杀。
(14)、关东联军讨董,盟主袁绍就是车骑将军;衣带诏谋诛曹操,牵头人董承也是车骑将军。在那个时候,车骑将军代表的不仅是职务,也是带头大哥的意思。
(15)、就在此时,曹操出兵进取汉中的张鲁。汉中被成为“巴蜀咽喉,益州门户”,一旦曹操夺取汉中,则益州门户洞开。刘备急忙提议与孙权讲和协议瓜分荆州以回师抵御曹操。
(16)、刘备征吴火烧连营(第84回) 白帝城托孤安居平五路(第85回)
(17)、内容来源于网络由@顺义区学而思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18)、孔明活动: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祸、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19)、桃园三结义(第1回) 董卓进京(第3回)
(20)、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颌、徐晃
2、刘备借荆州简述
(1)、关羽领兵取襄阳,围樊城。曹操令大将于禁为征南将军,庞德为先锋,率领七军救援樊城。庞德抬棺与关羽决战。箭射关羽左臂。时值连日大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俘,不屈而死。曹操闻讯大惊,欲迁都以避关羽,司马懿建议使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孙权用吕蒙、陆逊之计,卑辞麻痹关羽,趁其防备松懈时袭取荆州。关现败走麦城,突围时被俘,不屈而死。
(2)、曹仁、周瑜都很焦急,他们都希望尽快取得胜利,结束战争。
(3)、吕蒙接任鲁肃后形势急转直下,吕蒙的策略是,孙权虽为徐州牧,但徐州在曹操势力范围,今天攻下明天就会失去,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为了全据荆州,吕蒙使尽浑身解数,先用“美人计”,继而“瞒天过海”,接着“远交近攻”、“暗度陈仓”白衣渡江,最后“浑水摸鱼”、“釜底抽薪”三十六计几乎用尽阴谋伎俩几乎耍绝,终于使关羽败走麦城父子被杀。为夺荆州,孙权不惜卖身求荣,主动向曹魏称臣,但他哪里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还是中了曹魏的“借刀杀人”之计。荆州之争虽然尘埃落定,但它的意义及其巨大,荆州之争看似局部战争,却使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成为三国缩影。
(4)、刘备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实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建立孙刘讨曹联盟,并尊孙权为盟主。
(5)、赤壁之战后,合肥被孙权的军队围成了铁桶,曹操一时无力派大军去救,离合肥最近的是汝南,曹操便派汝南将领张喜带领千余名士兵前去救急。
(6)、所以周瑜倾全力攻取江陵,曹仁也拼命防守达一年。
(7)、孙权信以为真,考虑到荆州那边已经减轻了压力,目的达到,便烧掉营具撤退了。
(8)、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9)、于是刘备力排众议,只身去见孙权。千年来争论不休的“借荆州”公案由此开始。
(10)、再者,荆州不比兖州,曹军在这里没有民心基础,统治不稳,曹仁是防务、内政都要兼顾,更是难上加难。
(11)、但孙权还不知足,认为,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
(12)、徐庶为了表示自己的节操就坚决不给曹操出谋划策。
(13)、此时容易让人误以为刘琦(关羽)占守的夏口是郡,其实他只是江夏郡的一小部分;江夏郡南部却在孙权手里,而北部部分则属曹操,由文聘驻守,对付关羽和甘宁。
(14)、同月,程普从江陵退至江夏,鲁肃退至陆口,将自公安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区(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线)移交给了刘备。
(15)、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击败曹魏大将曹仁并乘机围困襄阳、樊城,曹操四处抽调兵力去解襄樊之围,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军、徐晃军团、张辽军团等。关羽巧妙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地区遥相呼应关羽北伐,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差点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16)、曹军压境三顾茅庐(刘备的领导班子才组建完成,在隆中对策,讨论建国大计)巧借荆州刘吴联盟(舌战群儒、义激周瑜、定计火攻、蒋干中计、苦肉计、连环计)赤壁鏖战
(17)、诸葛亮趁乱夺取荆州,看似不占理,可是谁又有理呢。且说周瑜,周瑜准备火烧赤壁,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可没有东风,怎么来的火烧赤壁?周瑜又怎么能够成功以少胜多,可是等到诸葛亮帮周瑜借完东风后,周瑜却派人来阻杀诸葛亮,这是周瑜先不仁,就不能怪他诸葛亮不义。周瑜放走曹操,表面上一路奋力追杀,可是实际上却只是一路驱逐。等曹操到了刘备地界后,周瑜就撒手不管。
(18)、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诸葛亮却调赵云,趁机占领南郡等地。周瑜急火攻心,箭伤破裂。二气: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准备骗刘备至吴,逼其交出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再次病发。三气: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突袭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周瑜败后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
(19)、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论到: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
(20)、回望这两年与曹操的抗衡,孙权方面力量更强,出力更多,还牺牲了周瑜,但基本没什么收获,而刘备收取荆南四郡,又得到了整个南郡,打通了向北、向西的出口,成为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
3、刘备借荆州的起因经过结果
(1)、曹操得知江陵的情况后,令曹仁撤出江陵,回防襄阳,并派汝南太守李通前去接应。
(2)、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保护下游的整个东吴地区的安全;
(3)、210年12月,刘备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借)荆州。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当然更反对借荆州了)。
(4)、 四是语言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通篇运用的是半文半白的浅近文言。
(5)、1至第14回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起群雄登场。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董卓。随后,各路军阀展开了混战。在这一部分里,《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
(6)、后来,曹操重心偏向西北,东吴抽出手来,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刘备当然不答应,孙权于是发兵攻打刘备、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交还部分,即只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7)、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当权,天下大乱。黄巾军农民大起义爆发,各地豪强纷纷建立地方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中国大地呈现出群雄逐鹿的混乱场面。
(8)、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其实荆州本是刘备同宗兄长刘表的地盘,当初刘表让刘备,他却不肯要。认为从别姓手里夺回才名正言顺。
(9)、 “仁、善”是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志,爱护百姓,从不允许手下扰民。当阳撤退之时,十几万百姓跟随他渡江,虽然情势紧急,但他决不弃民先行,博得了百姓的爱戴。他知人善用,对士能推心置腹,始终信任。在长坂坡,麋芳、张飞都说赵云去投了曹操,刘备却毫不怀疑地说:“子龙从我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至于对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到白帝城托孤,始终敬爱信任。重情义是他的另一大特点,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张旦夕号泣,誓死复仇,必要伐吴,连诸葛亮、赵云等心腹之臣也无力劝阻,导致伐吴失利。
(10)、小说里,周瑜成了诸葛亮的陪衬,真实历史完全相反,周瑜的军事能力远胜于诸葛亮。
(11)、曹操兵代汉中,张鲁兵败归降。刘备恐其来攻西川,交割江夏等三郡给东吴,请孙权起兵袭合肥,牵制曹操。孙权与曹操大将张辽交战。大败于道遥津。曹操亲率大军救合肥。孙权部将甘宁率百骑夜袭曹营,不折一人一骑。双方相待月余,孙权求和,曹操班师而回,不久又封为魏王,立子曹丕为世子。
(12)、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
(13)、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和孩子们苦痛的成长历程。
(14)、 (张飞)字翼德。兵器:丈八蛇矛,被吕布称为“环眼贼”。耿直粗鲁,好酒使性,亦有细谋。嫉恶如仇,粗豪爽直。怒鞭督邮,古城会拒关羽天城门外等情节,都突出地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长坂桥喝退百万曹兵(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将曹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
(15)、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
(16)、“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力之势。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芳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17)、总体上,联军仍是占优势的,城外筹粮虽然麻烦,总还筹得到,而城内只有坐吃山空。
(18)、孙权借南郡的另一原因是:南郡和江夏郡都面临着曹操南阳郡的压力,而刘备则正好不用直接面对曹操的南阳郡,在这种情况下,孙权的防守压力增大,为了转移防守压力,孙权才借出去南郡,并以刘备的江夏郡一部分作为交换条件。荆州地区防守压力
(19)、不过既是联盟,话事人见见面,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孙权热情接待。
(20)、更有可能的是,这两个问题刘备孙权自己也没有想清楚、说明白,连个借条也没有,就这么稀里糊涂借了。
4、刘备借荆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讨司马(第111回) 姜维避祸(第115回)
(2)、曹操占有南阳郡的全部和江夏郡的一部分,并派大将曹仁镇守江夏郡;之后东吴在江夏郡和曹仁死磕,攻下了江夏郡,曹操势力退出江夏郡,退守南阳郡(包括如今的襄阳市),曹仁大军驻守襄阳和樊城,曹操只占有南阳郡;
(3)、不久,刘琦病故,刘备在部署的推荐下,自任了荆州牧。
(4)、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刘备最多,本来拥有的江夏郡,以及向刘琦投降的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5)、 六年中,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6)、周瑜加紧了对江陵的进攻,亲自到城下督战,就在这时,曹军一个不知名的小兵朝周瑜射了一箭,正中周瑜右胁(腋下部位)。
(7)、209年12月,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周瑜占领战略要地江陵。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羡)。
(8)、各路诸侯讨伐董卓(3—9回)。其董卓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何进引狼入室,招来董卓)。其各路诸侯讨卓,卓火烧洛阳。其王司徒(王允)用连环计,借吕布(“三姓家奴”)之手除卓。
(9)、汉中张鲁欲取西川,益州牧刘璋派张松说曹操取汉中。张松因受曹操侮慢。转道往见刘备,奉献西川地图,劝刘备取之。
(10)、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刘备得到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11)、三让徐州(第12回) 辕门射戟(第16回)
(12)、曹操用“驱虎吞狼”之计。诏命刘备讨袁术,吕布趁机袭夺徐州。袁术约吕布夹攻刘备,吕布因袁术失信,请刘备还屯小沛。
(13)、六出祁山是诸葛亮为了光复汉室也就是继承刘备遗愿讨伐中原,祁山是进攻中原的必经之地,但每次不是因为粮草就是因为朝廷内部出问题而班师。
(14)、取成都(第60-65回) 单刀会(第66回)
(15)、周瑜面见孙权,呈上了一份攻打益州可行性方案。周瑜建议孙权,出兵攻打益州、汉中,再与马超结援,最后攻下襄阳,择机再进攻北方。
(16)、周瑜的死,对江东事业的打击是巨大的。如果他不死,东吴西取益州、北攻合肥都有希望。
(17)、拓疆建蜀:借荆州、攻西川、取汉中,称汉中王,建蜀。
(18)、中箭造成的创口大,拔出后会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古代没有抗生素,致死率很高,诸葛亮北伐期间,张郃被蜀军射中膝盖,不久身亡;周瑜中箭的部位在躯干,情况当然更糟。
(19)、刮骨疗毒白衣渡江(第75回) 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第76回)
(20)、以后,果然刘备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了益州,北上不断攻击襄阳。可是同时也威胁到孙权的上游安全,造成了吕蒙偷袭荆州的后果。所以,人口众多的南方四郡实际上不如半个南郡的意义重要(另外半个在曹军手里)。
5、刘备借荆州的主要内容
(1)、又不久,刘备的正室甘夫人病故,孙权主动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算是对刘备表奏的回应,进一步升华了感情。
(2)、舌战群儒(第43回)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45回)
(3)、 《青铜葵花》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最新力作。讲述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五七干校”时期,7岁城市小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了心力,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几乎为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卖掉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聪明的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让葵花看马戏,青铜顶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个晚上;为了避免葵花挨骂,青铜勇敢地代妹妹受过;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青铜心灵手巧地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协力,艰辛却又是快乐生活着,从容坚韧地应对着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铜仰天大叫,他从心底高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喊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4)、在湖北省荆州市,有一个公安县。需要注意的是,此“公安”非彼“公安”。公安县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时称孱陵。关于“公安”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5)、208年11月,周瑜率领的大军于赤壁击败曹操,又逆江西进,占领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门户夷陵),包围江陵,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6)、曹操依然强大,孙权需要刘备这个盟友,也就买了刘备这个账。
(7)、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军,占据充州,招贤纳士,势力大增。因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曹操之父曹嵩,曹操兴兵攻打徐州。刘备救援掏谦,陶谦欲以徐州相让,刘备力辞,陶谦死。刘备方领徐州牧。
(8)、失街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第95-96回) 八阵图(第100回)
(9)、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吴下阿蒙(吕蒙)、如鱼得水(刘备)、望梅止渴(曹操)、乐不思蜀(刘禅)、路人皆知(司马昭)、才高八斗(曹植)、单骑救主(赵云)、抗琴退敌(诸葛亮)、士别三日(吕蒙)、舌战群儒(诸葛亮)、过关斩将(关羽)、封金挂印(关羽)、草船借箭(诸葛亮)、火烧连营(陆逊)、嫉贤妒能(周瑜)
(10)、二是为让刘备顶替东吴在荆州方面面对曹军锋芒,三是东吴半个南郡在刘备与曹操襄阳的包围之下、孤军深入。
(11)、可以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
(12)、以上两条道一排除,最后的这条合肥水道,也就成为南方政权入中原的唯一通道了。
(13)、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第27回) 官渡之战(第30回)
(14)、孙权每次出征,行军路线是固定的,由长江至濡须水,然后上溯巢湖,再由巢湖出施水(今南淝河),直接就能到达合肥城下。
(15)、老板签批了,周瑜兴冲冲的往回赶,盘算着下一步行动计划。
(16)、荆州名士蒯越也建议刘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17)、东汉末年,刘备与曹操联合进攻吕布,吕布投降后,刘备被封为左将军,世人称之为“左公”。赤壁之战后,刘备屯兵油江口,很多人都来信问候他,信中总是说:“左公安否?”刘备当时因忙于军务,没有功夫详细回书,每次回信时,就提笔写下两个大字“公安”,即左公安泰之意。同时,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刘备亲自将孱陵改名“公安”,图谋霸业。公安县名便始于这时,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再后来,刘备借口公安地方太小,向孙权借荆州数郡,这才有了娶孙尚香、龙凤呈祥、借荆州不还的故事。
(18)、赤壁之战后,荆州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孙权把治所从柴桑东迁到了京口,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
(19)、 蒋济还假装派人迎接援军,回来时分成三个小分队,一队进城,告谕城内军民,稳定军心民心;另两个小分队故意让敌人捉去,并让敌人“缴获”了伪造的张喜书信。
(20)、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继位,逼魏主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吴主孙皓暴虐荒淫,朝政腐败,人心涣散,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伐吴,吴军土崩瓦解,孙皓投降。
(1)、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1至33回)主写曹。黄巾起义和董卓造反这两次机会给了各路英雄豪杰起事的理由。平息之后,各路诸侯相互拼杀。
(2)、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武陵(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三郡;刘备最多,得了荆州的江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劫死。子祎,事见魏武本纪”“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3)、所以荆州(江陵)对于东吴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刘备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刘备满足于终老南方四郡则不重要),相对来说对于暂时无力南下的曹魏,重要性要差一些。
(4)、孙权请刘备暂回招待所住着,自己与众人商议一下。
(5)、二是怎么还的问题。刘备借的是南郡的江北部分,到时候是仍还这块地呢,还是拿其他的郡还?或者归还整个荆州?没说清楚。
(6)、210年12月,刘备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借)荆州。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当然更反对借荆州了)。
(7)、取南郡一气周瑜(第51回) 战长沙(第53回)
(8)、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说到:湖广之形胜,在武昌呼?在襄阳呼?抑荆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9)、赤壁之战。(34—50回)主写吴。这—部分的中心赤壁之战,也是全书的关键。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曹操挥师南下到了长江,孙权与刘备结盟,与曹操展开了赤壁大战。在这一部分中,最精彩的是写出了孙吴政权内部主战和主和的矛盾,以及孙权、周瑜与刘备、诸葛亮之间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在这场斗争中,诸葛亮一直是最重要的人物,是他舌战东吴群儒,批判了主和派的观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是他以高超的智慧,破除了周瑜嫉贤妒能而制造的障碍;是他帮助周瑜制定了用火攻曹军的决策;是他妥善安排了对曹军的追击,并乘机扩大了刘备的势力。在这一战争中,许多人物都充分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忠勇和才智,构成了一幅人才济济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成为全书的情节高潮。
(10)、这段时间,襄阳多次派人向江陵输送物资,均被关羽率领的汉水游击队阻截。
(11)、魏主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上《出师表》,开始北伐,大败魏国驸马夏侯楸,智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收服姜维,又打败魏国大将军曹真。魏以司马懿领兵拒蜀。司马懿消灭孟达后。直取街亭,欲断蜀兵咽喉之路。诸葛亮命马谡守街亭,马谡违令于山上扎寨,被魏军围困,丢失街亭。诸葛亮急忙部署撤兵,并亲到西城监运粮草。司马懿突率十五万大军来到城下。诸葛亮以空城计吓退魏兵,连夜退回汉中,挥泪斩马谡,并上表自贬三等。
(12)、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是迫于曹操南征重心偏于淮南的形势(“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
(13)、刘备欲为关羽报仇,不顾群臣苦谏,兴兵伐吴。张飞鞭挞部下末将范疆、张达,二人刺死张飞投吴。刘备得知,愈加憎恨,连胜吴军。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不许,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坚守不战,待蜀军兵疲意沮,火烧连营,大获全胜。刘备败走白帝城,感伤懊悔而病,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
(14)、紫陌,河南鹤壁人,教育工作者,喜欢唱歌、朗诵,当然啦,更喜欢的还是为小朋友们讲故事!每晚八点半,让紫陌用故事陪伴你入眠吧!
(15)、诸葛亮认为此行非常危险,很可能会被孙权软禁,因此极力劝阻。
(16)、孙权看过方案后大呼过瘾,当即签批,命周瑜着手准备。
(17)、“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不久关羽被孙权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18)、 同济大学硕士,现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辑,多年科普教育经历,热衷于公益科普活动,与小学生分享科学知识。
(19)、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
(20)、209年12月,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周瑜占领战略要地江陵。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羡)。
(1)、自古以来,南方自长江一线沿水路北上的只有三条路。东边的广陵中渎水道;中间的九江合肥水道;西边荆州的汉水淯水道。
(2)、最危险的是偷袭荆州后,若刘备顷全蜀之兵来复仇,孙吴兵力就得全部都在鄂西川东和刘备作战,曹魏如乘虚而入,可能会灭掉吴国。
(3)、孙权虽坐镇东南,但是级别很低,只是个讨虏将军,兼会稽郡太守,也就是个地级市长级别,下面那么多人跟着自己,升迁也是个问题。
(4)、司马昭命钟会、邓文西路攻蜀,邓文偷度阴平,直通成都,蜀后主刘禅出阵。姜维诈降钟会,鼓动钟会叛魏,欲借机复国。事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杀。
(5)、据《后汉书》记载,刘表刚任荆州,局面非常混乱,蒯越献计曰:“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汉官仪》注释是“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夏、武陵、南郡(江陵)、章陵等是也”。这是:“荆州八郡”。三国时期荆州各郡归属大致变化:最初,刘表占据荆州各郡;孙权击败黄祖后,占江夏郡南部。
(6)、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
(7)、魏、吴、蜀三家初起(1—2回)。以黄巾起义为引子,引出各路英豪:其桃园三结义,刘关张聚事。其曹、孙坚起事。
(8)、当然,诸葛亮也并没有那么愚蠢,知道杀害曹操定会引来北方曹操残余势力的反扑,刘备现在势力小,没有办法抵抗,于是便放走了曹操,这样也算一种制衡。可是江东却还派鲁肃来责问,为什么没有杀死曹操,为何要放走曹操。殊不知,鲁肃为何有这个脸面来理直气壮地质问刘备。刘备等人便就演了一场戏给鲁肃看,鲁肃也没有办法,只得悻悻然回去。
(9)、怎么办?又不能跟孙权闹翻,刘备在思考解决办法。
(10)、86至第104回这一部分主要写诸葛亮南征北战。诸葛亮渡泸水,七擒孟获,取得了“攻心”的胜利,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病死于五丈原。这一段主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一些以诸葛亮为主角的的故事。
(11)、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只有刘备从未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