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忏悔录读后感500字(文案精选138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1-12 10:28:31 浏览59

托尔斯泰忏悔录

1、托尔斯泰忏悔录经典句子英文

(1)、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后退学回乡,投身农奴制改革。

(2)、不应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3)、人弄坏了自己的胃,总是抱怨伙食。那对生活不满的人也是如此。

(4)、最终,他发现,周围的人用四种方式摆脱生命的束缚:

(5)、《忏悔录》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心灵自传,讲述他用50年想清楚的1个人生命题,透彻解读人类未曾觉察的“生命意义”。

(6)、“怀疑作家信仰本身真实性的同时,我开始认真地观察创作者们,并且确信,几乎所有投身于此的信徒,也就是作家们,都是一群无良之人。大部分是坏人,毫无品格,他们要比我过去寻欢作乐或是当军人时见到的人还要坏得多。但是他们很自信,自我感觉良好,这只有那些真正高尚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高尚的人才能这样。我开始讨厌这类人,同时也讨厌我自己,但是我明白了,这种信仰就是用来骗人的。”

(7)、我这样活着,但是五年前我身上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起先,我有些迷惑不解,生命停顿了,似乎我不知道我该怎样活着,该做什么,我惶惶不安,心情抑郁。但这种时候一过去,我还像原来一样活着。后来,迷惑不解的时刻越来越频繁,而且总是具有相同的形式。这种生命的停顿常常以相同的问题表现出来:为什么?那么以后会怎样?

(8)、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信仰。信仰给我们一条生路,拂去生命中的虚无缥缈,让我们逃离理性的光辉,最终找到生命的意义。

(9)、“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10)、平庸和矫情之间只有一条窄路,那才是的正道。在我看来,矫情比平庸更可怕,而之所以可怕,原因在于它明明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11)、“荒淫无度,谎话连篇,偷鸡摸狗,信口雌黄,私通旁族,纵饮无度,凶残暴戾.戕害人命……没有一种罪行我没干过,人们却以此来夸奖我。这也折射出了世俗眼中的成功与成就,是多么的不堪。”

(12)、求教于人类知识的某一个方面的时候,我获得非我所问的无数准确的答案,如关于星球的化学成分,太阳向武仙星座的运动,物种和人的起源,无限小的原子的形式,无限小的、没有重量的以太粒子的震动;但在这些知识领域中,对于我的问题:"我的生命的意义何在?"回答只有一个:"你是你称之为你的生命的东西,你是许多粒子暂时的、偶然的聚合。这些粒子的相互作用、变化就构成你称之为你的生命的一切。这种聚合延续一段时间,然后这些粒子的相互作用便停止,你称之为生命的东西也就停下来,你的全部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你是偶然塑成的一块东西,它在霉烂。这块东西把霉烂称作它的生命。它粉碎以后,霉烂的过程和一切问题便告结束。"知识明确的一面就是这样回答问题的,只要它严格地遵循自己的原则,它就不可能说出别的答案来。

(13)、在公司里,我们计算应收和应付账款,计算获利、营收,追踪每笔成本的细节。我们将计算得出的数字拿来与前一年比较,如果数字看起来比较漂亮,我们会说:我们今年做得比较好。

(14)、从那里回来以后,我结了婚。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新环境已经使我完全撇下了对生命的总目的的任何探索。在这段时期,我的全部生活都集中在家庭、妻子、孩子,以及如何增加生活资料方面。对于完善的追求早已被对一般的完善和对进步的追求所代替,而现在又赤裸裸地的被追求我家庭的最大幸福所代替了。

(15)、《复活》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16)、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17)、又说:凡你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

(18)、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

(19)、现在回想起这段时间,当时自己的情绪和那些人的情绪(现在这种人还有成千上万),我感到可怜,可怕,可笑,会出现只有在疯人院里才能体验到的那种感觉。

(20)、奉行享乐主义的人——知悉了生命的虚无而视而不见,自称积极哲学,心安理得的享受现有的幸福。

2、托尔斯泰忏悔录读后感500字

(1)、1879年,50岁的托尔斯泰独自待在昏暗的书房中,书桌上的稿纸凌乱不堪,桌面刻满被金属笔尖划过的痕迹:“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这些严峻的问题不停在托尔斯泰脑中盘旋着,他在苦苦思索中,逐渐回忆起往事。

(2)、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3)、 另外,由于怀疑作家的信仰的正确性,我更加注意观察献身于创作的人,并且确信,几乎所有献身于这一信仰的人,即作家,都是不道德的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坏人,性格猥琐,比我以前放荡不羁和当军人的时候见到的要低下得多。但是他们很自信,自我欣赏,只有十全十美的圣徒或者对圣洁的东西一无所知的人才能这样自我陶醉。我讨厌这类人,也讨厌自己,终于我理解到,这种信仰是骗人的。

(4)、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每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的时候表现出那样一种本性,有时变得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

(5)、托尔斯泰觉得,自己所选择的,就是第四种方式,每天像往常一样洗脸漱口,穿衣吃饭,侃侃而谈,写作出书。

(6)、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7)、 我创作,以我所认识到的惟一的真理,即应该活得使自己和家庭尽可能的幸福,来教育大家。

(8)、1879年,因无法长期忍受理想与现实的背离,突发精神危机,撰文记录自己精神探索过程,取名《忏悔录》。从此远离贵族生活,衣食简朴,亲自从事体力劳动。

(9)、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10)、当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生命是一个愚蠢的玩笑之后,他们会立刻结束这个愚蠢的玩笑。

(11)、托尔斯泰出生在一个信仰东正教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东正教的教育和洗礼。

(12)、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13)、这话就像存在主义作家或者说哲学家萨特说的:生活痛苦,世界荒谬,人生无意义。

(14)、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你,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你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个世界,这就是意义。

(15)、非常感谢大家对阅艺园的关注,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轻松活泼而不失严肃的交流平台。仅发表感想和体会,交流分享思考与收获,绝不输出观点和原则,保持友好和开放,给予所有朋友以尊重。此外,我们热烈欢迎朋友们的踊跃来稿,内容形式不限,来稿邮箱:yueyy618@1com。如有任何疑惑可在后台直接回复,我们会第一时间给予解答。

(16)、 尽管在这十五年间,我认为创作毫无意义,我还是继续创作。我已经尝到了创作的甜头,尝到了花微不足道的劳动而换取大量稿酬和赞赏的甜头,于是我全力以赴,把它作为改善自己的物质条件和抹杀内心存在的关于自己和一般意义上的生活目的的任何问题的手段。

(17)、这种懦弱在于,即使意识到生命的罪恶和荒谬,知道未来什么也不会得到,仍然继续苟活。

(18)、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19)、他是作家,写书著述,可是托尔斯泰发现,成为作家,也不能满足他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作家比普通人还要有所不如。

(20)、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3、托尔斯泰忏悔录翻译最好的版本

(1)、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2)、  由于与这些人接近,我沾染上了一个新的弱点——近乎病态的骄傲与疯狂的自信,相信我的职责是教导人们,虽然自己也不知道教什么。

(3)、幸福的关键不在于你们有多合得来,而在于你们如何处理彼此的合不来。

(4)、“背诵教义、去教堂礼拜是应该的,但是别太认真。”

(5)、追寻生命的意义,就是他全部忏悔的内容。人活着,都是会死的。但人活着,不都是为了死!活着不难,但一生要活得有意义,很难。

(6)、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7)、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8)、 他们很自信,自我感觉良好,这只有那些真正高尚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高尚的人才能这样。

(9)、幸福的关键不在于你们有多合得来,而在于你们如何处理彼此的合不来。

(10)、在探索生命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我的感受和一个在森林中迷路的人的感受完全相同。数学和实验科学在我眼前展现了清晰的地平线,但按其方向不可能找到人家;我在思辨科学领域走得越远,陷入黑暗便越深,结果我深信,出路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11)、这一切,都将在阅读《忏悔录》中得到完美解答。

(12)、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3)、对奥古斯丁而言,此种纷扰实乃源于他对暂时的有限的存在不满足所产生的内在焦虑和困惑。为试图改变这种境况,他转向探求不朽的永恒,进而寻求真理即上帝,并最终实现理解上帝和服侍上帝。在奥古斯丁看来,追寻上帝目的只有一个,即寻求幸福,得到上帝的恩惠。

(14)、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15)、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16)、毁灭就是毁灭自我,在明白生命无意义之后,了解生命。

(17)、我在这种疯狂的状态中又生活了六年,直到结婚为止。这时我到了国外。在欧洲生活,和一些先进的、有学问的欧洲人交往,使我对于成为我的生活中心的对完善的信仰更加深信不疑,因为我在他们那里也看到了这种信仰。这信仰在我身上具有我们时代大部分有教养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一般的形式。这信仰,用一个词来表示,就是"进步"。那时我以为,这个词表达了某种含义。我还不理解,我与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人一样,为"我怎样才能活得更好"这类问题而苦恼,而如果我回答应该"活得合乎进步",那就好比一个人撑着任凭风浪摆布的小船,对此时主要的惟一的问题:"往哪儿去?"只会说:"我们正飘向某地",等于没有回答问题。

(18)、一七六五年---一七六七年完成《忏悔录》的第一部。一七六九年又开始写自传的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即《忏悔录》的第二部,最后“竣工”的日期是一七七〇年十一月。

(19)、  我走到森林中一块空地上,爬上树顶,清楚地看到一片茫茫的林海,渺无人烟,也不可能有人烟,我走向密林深处,进入黑暗中,只看到一片漆黑,同样没有人家。

(20)、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4、托尔斯泰忏悔录讲的是什么内容

(1)、今天或明天,疾病和死亡就会降临到我最心爱的人们身上,也会降临到我自己身上(或许它们已经来了)。之后除了尸骨渐寒,什么也不会留下。早晚有一天,无论我曾经立下怎样的丰功伟业,它们都会被世人遗忘,荡然无存。那么我们又在这里斤斤计较些什么呢?人们怎么可以一直活着,却看不到这一点真相呢?没有什么诙谐幽默,一切都显得残酷而愚蠢。你根本无法理解生命的意义,过自己的生活,不要再想了——我仍然无法顺从,因为我已经顺从太久了。现在,我总是看到自己被白天和黑夜交替追赶着,走向死亡。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切,因为这是唯一的真相,其他的全都是谎言。

(2)、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3)、晚年的时候,托尔斯泰与其妻子不和,妻子还会偷看他写的日记。

(4)、既然生命是一次虚无,还要经历残酷的疾病和衰老,那么人为什么活了?人又如何顺利渡过一生?托翁将那些摆脱生命困境的人(主要考查和他有相同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的精英阶层)归为四类:

(5)、本书最后以托翁关于在吊床上睡觉的梦结束。因为本人智识有限,读书浅薄,也没弄清托翁最后是否找到了内心的平和。豁然开朗的是他告诉了世人关于生命最质朴而真实的答案——为了我们所期许的生活而努力。劝诫人们要不断增长智识,锻炼肌体,磨炼勇敢、坚韧、宽容的心性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

(6)、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8)、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9)、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10)、过往的那些成就,里面含有诸多的不堪,这肯定不是他最终要追求的。

(11)、富人、有知识、有名望的人所谓的人生意义,又怎么能够代表全部呢?托尔斯泰发现,他代表不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他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意义,觉得生命毫无意义和价值,可是其他人却努力地活着。

(12)、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13)、 当时我出于虚荣、自私和骄傲开始写作。在写作中我的所作所为与生活中完全相同。为了猎取名利(这是我写作的目的),我必须把美隐藏起来,而去表现丑。我就是这样做的。有多少次我在作品中以淡漠,甚至轻微的讽刺作掩护,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构成我的生活目标的对善良的追求隐藏起来。而且我达到了目的,大家都称赞我。

(14)、哲学回答不了人生终极的意义问题,他们只会说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概念。

(15)、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16)、就像余华在《活着》里面的福贵那样,他们有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吗?没有,但是他们活着就是意义,就是价值。

(17)、1855年11月进入彼得堡文学界,受到作家们的热情欢迎。

(18)、有人说:宗教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可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信仰。

(19)、 现在回想起这段时间,当时自己的情绪和那些人的情绪(现在这种人还有成千上万),我感到可怜,可怕,可笑,会出现只有在疯人院里才能体验到的那种感觉。

(20)、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终年八十三岁。

5、列夫托尔斯泰忏悔录

(1)、想到这几年,我不能不感到可怕、厌恶和内心的痛苦。在打仗的时候我杀过人,为了置人于死地而挑起决斗。我赌博,挥霍,吞没农民的劳动果实,处罚他们,过着淫荡的生活,吹牛撒谎,欺骗偷盗、形形色色的通奸、酗酒、暴力、杀人……没有一种罪行我没有干过,为此我得到夸奖,我的同辈过去和现在都认为我是一个道德比较高尚的人。我这样过了十年。

(2)、列夫·托尔斯泰与《忏悔录》作于1879-1882年之间。

(3)、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4)、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5)、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komSt3NTalboqPn4n1Krw提取码:be69书名:忏悔录

(6)、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7)、但是不管是为了什么东西,也不管是为了什么缘故,总之,人还活着,那就一定还有什么意义。

(8)、“我认为,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大家的活法其实都一样,都是按照人生存的基本原则在生活。这种基本原则不仅与教义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大部分与之背道而驰。教义不参与生活,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从来不涉及教义,个人生活中也不能参照教义行事。这种远离生活并独立于生活之外被信奉着的教义,即使涉及,也应该被当作一种表面现象,与生活没有丝毫关系。”

(9)、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这个命题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来的。对于这句话有各种理解。我的理解是,是否符合人的需求,也就是说是否符合人性,这是衡量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标准。

(10)、列夫·托尔斯泰也写了一本《忏悔录》,写了自己很多次想自杀,最终因为不够勇敢而没死成,写自己思考生命的意义,写生命是一场空虚,死亡是唯一的真相。

(11)、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服役,发表处女座《童年》。

(12)、如果有人问我,有什么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忠告可以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我只会说,“以上帝的名义,暂停片刻,放下手中的工作,看看周围的世界。”

(13)、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在我小的时候,我极力装得象个大人;而当我已经不再是小孩的时候,我又希望像个孩子。

(14)、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

(15)、   知识的另一面,思辨方面,当它坚持自己的原则,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的时候,在任何地方,任何时代,提出的答案总是千篇一律:世界是一种无限的、不可思议的东西,人的生命是不可知的"一切"的不可知的部分。我重又排除了处于思辨和实验科学之间的、构成所谓法律、政治、历史等半科学的基础的那些结论。在这些科学中,同样不正确地引进了发展、完善的概念,差别在于那里讲的是一切发展,而这里讲的是人的生命的发展。二者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即在无限的发展和完善既无目的,也无方向,而对于我的题什么答案也不能提供。  ……  "虚空的虚空,"所罗门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甚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那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译注:《圣经·旧约·传道书》第一章。)

(16)、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17)、这本书救了我。我在三十岁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刚出国不久。

(18)、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19)、幸福的关键不在于你们有多合得来,而在于你们如何处理彼此的合不来。

(20)、这类人不理解叔本华、所罗门、佛陀所遭遇的生命的问题,他们看不到生命的无意义,看不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只是竭尽可能地快乐和享受。

(1)、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他看到了那个“人人以钱为主”的社会的罪恶,为了钱相互欺骗,为了钱相互欺压,重重压迫,重重矛盾,可是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2)、《艺术论》是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感悟,涉猎繁杂,但其最核心的问题始终是:什么是艺术。

(3)、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他用毕生精力紧张探索、顽强劳动所铸成的不朽的纪念碑,却高高地耸立在欧洲十九世纪文学的峰顶,并放射着巨大的光辉!茨威格称之为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4)、1879年,50岁的托尔斯泰独自待在昏暗的书房中,书桌上的稿纸凌乱不堪,桌面刻满被金属笔尖划过的痕迹:“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这些严峻的问题不停在托尔斯泰脑中盘旋着,他在苦苦思索中,逐渐回忆起往事。

(5)、我会有这样的爱情……全世界在我眼中这时分为两半:一半是她,那里一切都是欢喜,希望,光明;另一半是没有她的一切,那里一切是苦闷和黑暗。

(6)、也许在忙碌的生活中质问生命的真谛可能是个比较可笑的事情,但是当我们人类的伟大思想家给我们指引了关于生命意义的感悟时,或许我们应该在纷扰中停一停、想一想,试着在内心深处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生命真谛,自己的信仰,或许它能成为支撑我们生活最坚强的堡垒,在一种润物细无声中启示我们更好的生活。

(7)、谁若说他拥有这些东西,那么几十年后,当他归于尘土时,这些东西又是谁的呢?

(8)、人人都在追求健康、财富、爱情、事业这些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可是这些东西,都会随着生命的消逝而失去啊,人们一直不曾拥有这些东西,只是借由这些东西在过一种“美好”的生活。

(9)、懦弱的人——意识到生命的虚无,却没有能力和勇气结束这场欺骗,而且似乎还在有所期待(托翁觉得自己,叔本华,所罗门之流就是这样的人)。

(10)、  看来,这样的答案是答非所问。我需要知道的是我的生命的意义,而生命是无限的一颗粒子,不仅不赋予生命以意义,而且排除了任何可能的意义。

(11)、《忏悔录》——隐藏人类生命秘密之书惊现身!

(12)、与他人共同生活,不要忘了你在独处时所悟出的道理。而在你独处时,要仔细思索你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得出的道理。

(13)、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有自己赋予的意义,那个意义不一定是永恒的真理,也不一定能让让世界有什么改变,但是只要是自己的认定的,那就是自己的意义。

(14)、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15)、很小的时候,大人就教育他要信仰上帝,他跟着大人一起祈祷,一起做礼拜,可是渐渐地,他开始怀疑这样做的意义!

(16)、因为他发现,自己拥有的名声、财富,其实毫无意义,他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他觉得,没有意义的人生就应该去死。

(17)、你看到过的,生活过的,思考过的,痛苦过的,都含有某种意义。

(18)、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9)、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

(20)、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1)、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巨匠,《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2)、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符合人性,是检验社会一切的标准。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掌握了规律,人们才有应对的方法。掌握了人性的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管理社会,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3)、《忏悔录》:1880年左右,托尔斯泰出现了巨大的思想困惑和抑郁,在这期间,他写出了这部作品。《克鲁采奏鸣曲》是一个发生在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的爱情悲剧,是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的经典之一。

(4)、当然,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的意义,就是提醒世人,人生终究免不了要死亡,如果死亡是终结,那么一切毫无意义。

(5)、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

(6)、可是那未必就是适合我们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去过自己认为真正有意义的生活,那种生活不是因为别人说好,也不是因为能逃避痛苦,相反,如果他是有意义的,纵然千万人反对,也可以去做,纵然他充满痛苦和荆棘,也可以追求。

(7)、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8)、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9)、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10)、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1)、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

(12)、  我为调停中的争执而苦恼,我的办学事业方向不明,我讨厌自己在杂志上的影响,这种影响无非是老一套——想教育大家并掩盖自己不知道该教什么,结果我在精神上病得比肉体上更严重,于是抛弃了一切,跑到巴什基尔人的草原上去呼吸新鲜空气,喝马奶,过着动物一般的生活。

(13)、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14)、但是,当一个人的人生走完,这个世界之所以记得他,不在于他的事业爬到多高,或者他在这世上存了多少钱。

(15)、对于成书的年代,据学者考证,应在400年左右,在奥氏升任主教之后,即395或396年,至401年之间。

(16)、 我这样活着,但是五年前我身上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起先,我有些迷惑不解,生命停顿了,似乎我不知道我该怎样活着,该做什么,我惶惶不安,心情抑郁。但这种时候一过去,我还像原来一样活着。后来,迷惑不解的时刻越来越频繁,而且总是具有相同的形式。这种生命的停顿常常以相同的问题表现出来:为什么?那么以后会怎样?

(17)、作为作家,托尔斯泰初次进入彼得堡文学界的时候,就大受欢迎,大多数作家都充当着“人类导师”的角色,自以为写作就是“教育民众”过一种有意义的高尚的生活。

(18)、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