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1、素质名言名句经典摘抄
(1)、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2)、真诚即真实诚恳。做一个真诚的人,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真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之也是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纽带。东汉末年,刘皇叔三顾茅庐,诚心诚意求贤若渴的举动,感动了南阳卧龙先生,卧龙最终答应出山,与刘皇叔共图兴汉大业,真正做到了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便是真诚的佳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颠扑不破的人生真谛!可以说,做一个真诚的人,本身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栽培剪伐须努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宋·苏舜钦)
(4)、这是四端学说的一个概括。,四端学说是孟子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
(5)、在普遍堕落的人群当中,自由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伯克
(6)、14)惟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7)、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8)、“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0)、11) 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晏子
(11)、“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12)、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13)、8)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14)、●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阿柏拉德)
(15)、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有可教化。
(16)、(解读)此话是话剧《立秋》中经典台词。《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讲述的是“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故事,宣扬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理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一句话不仅仅是用在商业行为中,它更可以做为一句警言时刻鞭策我们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
(17)、(解读)“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语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晋宣帝总论》。大意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
(18)、 (解读)语出《礼记·学记》。释义: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1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20)、本诗为戚继光年轻时所写,他当时知道敌寇当前,写下此诗,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敌人的坚决。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2、关于素质的格言
(1)、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徐特立
(2)、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
(3)、知:通“智”,意思是智慧 义:这里泛指仁义道德
(4)、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5)、如果一个人的盲区最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不拘小节、夸夸其谈的人。他有很多不足之处,别人看的见,他却看不见。造成盲区太大的原因就是他说的太多,问的太少,他不去询问别人对他的反馈。所以在沟通中,你不仅要多说而且要多问,避免盲区过大的情况发生。
(6)、开放区: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例如你的家庭情况、姓名、部分经历和爱好等。多说、多问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如果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多说,同时要多提问,寻求相互的了解和信任,因为信任是沟通的基础,有了基础,就不难建设高楼大厦。
(7)、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尊称慎子。中国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
(8)、(解读)胡瑗在《松滋县学记》中开宗明义地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9)、(解读)释义:路途漫长遥远,只要心志所向,即使距离远,也不要阻挡。
(10)、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11)、6)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2)、“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13)、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它使我们不能认识一个人的主要本性,就这一点而言,习惯既非残忍也不迷人。——普鲁斯特
(14)、●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孟德斯鸠)
(15)、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16)、9) 打破成规,新世界才能出现。——库帕法伯格
(17)、●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18)、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
(19)、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20)、“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3、关于素质的名人名言
(1)、(解读)这句出自《增广贤文》,告诉我们要学习用"爱语"结善缘,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2)、英勇顽强,敢于战斗的人即使惨败,也不会名誉扫地。
(3)、10)不知言,无以知人。——《论语·尧日》
(4)、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5)、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6)、人类的思维具有极大的惯性,思想的快车一旦跑偏,就会加速驶向悬崖。
(7)、④木桃:蔷薇科木瓜属,落叶小乔木,无枝刺。
(8)、(解读)出自《d的十九大报告》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解读:维护国安安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国家安全。
(9)、惟有品德,可以开成功之门,收成功之果。——马顿
(10)、(解读)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象传,既是解释卦象立义的。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11)、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
(12)、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语言,要用你的本来面目。——卢梭
(13)、不是所有春天都没有忧伤,不是所有的秋风都编织忧愁。
(14)、不要做刺猬。如果你不与他人为敌,就不要与他人为敌。
(15)、(出处)(战国末)荀况《荀子·修身篇第二》
(16)、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17)、0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18)、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19)、(故事) 相传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
(20)、(解读)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相似的轨迹。
4、关于素质的短句
(1)、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2)、(解读)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释义: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3)、(解读)(出处)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论语•季氏篇》
(4)、(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解读)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用于劝诫统治者。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6)、如果射“不中”怎么办?孟子给出的答案是:“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告诫我们:如果射不中,就做两件事,一是不要埋怨胜过自己的人;二是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孟子的这段话,一下子就把仁者的标准给确定下来了。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呀!
(7)、 白驹过隙:白驹,白色的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8)、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9)、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0)、●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11)、7) 自修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12)、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同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英)罗斯金
(13)、综合以上两条,从人的一生来看,最初接触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和“礼仪”。人出生后,首先教给他的是简单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谦逊、礼貌;在仪态仪表方面,要端庄、调和、文雅。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课。此后,人们才学习善良、宽容、诚信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以教“礼”为基础,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
(14)、释: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
(15)、3)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无稹
(16)、“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课本P45相关链接)
(17)、盲目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例如性格上的弱点或者坏的习惯,你的某些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一些感受,等等。
(18)、(辩义)因君子有高尚的情操,所以他们的交情纯的像水一样。这里的“淡如水”不是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的像水一样,而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却长久而亲切。
(19)、(解读)出自《庄主 知北游》,意思是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不过一瞬间罢了。意思是说时光飞逝,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不要轻易放弃,努力作出一番事业来。
(20)、出自《千字文》中谈的是五伦中的“朋友道”,是兄弟之道的拓展。一个人果真能够做到“兄友弟恭”,一定能够结交到良朋益友。如果手足之情都处不好,哪里会有真朋友呢?所以“十无益”中的第二条才说“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5、关于素质的金句
(1)、●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2)、(解读)形容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满园芬芳美景。引申为团结一致创造更好地状况。
(3)、哀莫大于心死,击倒一个人的往往不是外在的力量,而是自己的内心。
(4)、(解读)君子之交淡如水,亦作"君子之接如水"。亦作"君子之交淡若水"。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5)、0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6)、(解读)出自《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八章。意思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7)、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8)、(解读)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意思是: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神女即巫山神女,传说中与楚王云雨那位,出自宋玉,三峡附近有神女峰.意喻中国变化巨大,换了人间.
(9)、(解读)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10)、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63探究与分享)
(11)、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12)、《论语今读》说:“为什么要‘以文’才会友?注家又有各种讨论,如‘文者,礼乐法度刑政纲纪之文’,‘布帛菽粟之文,非古文之文、时文之文,雕虫藻丽之文,会友以收摄身心,此学人第一切务’(《反身录》),仍‘一是以修身为本’。今天则是以学术之‘文’(世界一年多少学术会议、多少学术论文!)来会朋友,以切磋琢磨,发言讨论,而所辅者并非‘仁’,而是‘知’了。”
(13)、(解读)商鞅。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14)、18)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15)、(解读)出自《论语·卫灵公》。释义: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16)、如果通过修养达不到提高鉴赏力的目的,修养两字也就毫无意义了。——波伊斯
(17)、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英)莎士比亚
(18)、(出处) 《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9)、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格言联璧》
(20)、2)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1)、8)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韩愈
(2)、朋友间的规劝要注意分寸和尺度,这是“交友投分”的另一重含义。“分”是本分、分量,“投分”就是要恰如其分。朋友间相劝要适可而止,不听也就算了,我们作为朋友的责任尽到了,再劝就会结怨。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告诫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过分了就会自取其辱,那又何必呢?
(3)、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4)、(解读)出自2009年7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在处置乌鲁木齐5事件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作出重要的部署,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这是民心所向,不可违逆。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继续阐明这一民族团结发展的论断。解释:人民向往安定的生活谋划发展,百姓思考怎么治理得到幸福。
(5)、●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6)、只有鼓起勇气才是办法!凡是无法逃避的事情,如果光害怕、着急,那只能算是幼稚、软弱。
(7)、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8)、(解读)落地生根,出自《人民日报》19解释: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落叶归根,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解释: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9)、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 (《重订增广》)
(10)、如果射“不中”怎么办?孟子给出的答案是:“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告诫我们:如果射不中,就做两件事,一是不要埋怨胜过自己的人;二是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孟子的这段话,一下子就把仁者的标准给确定下来了。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呀!
(11)、(解读)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18严幼陵,即严复。此时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
(12)、“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课本P32阅读感悟)
(13)、欣赏艺术美,需要知识修养;领略自然美,同样需要知识修养。修养越深,展现在你眼前的美的疆域就越广阔,你获得的美感也越丰富。
(14)、(注释)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⑤便佞:花言巧语。
(15)、品格和名誉,好象一棵树的生命和枝叶,树嘲是否茂盛,全在于地的有无生气。——华伦
(16)、未知区: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例如某人自己身上隐藏的疾病。
(17)、正确的比可以比出理想、志气和追求;错误的比只会比出怨恨、丑陋和堕落。
(18)、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1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1)、朋友相处,应该像曾子说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弟子规》中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朋友之间有进步要互相鼓励,有过失要互相规劝,有困难要互相帮助,有心得要互相交流,这就是“切磨箴规”。切磨是“切磋琢磨”的缩略形式,意指对学问的探讨与研究。“箴”字的本义为竹针或石头针,可用于针灸治病。箴文是一种告诫类文体,起规劝、纠正作用,箴言就是有哲理作用、能激励人的座右铭。规是劝告、建议。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4)、释:仗势欺凌人,势败了就要受人欺凌;在死胡同追狗,追到胡同尽头狗就要咬人。见了美色起淫心,就会报应在妻子女儿,隐藏怨恨而采用暗箭伤人,会给子孙带来祸害。
(5)、(解读)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郑观应编成于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是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