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文案精选137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31 10:52:44 浏览59

我还知道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1、有关农业生产的农谚

(1)、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2)、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3)、深耕密植不上粪,枉费力气瞎胡混。量体裁衣,看禾施肥。

(4)、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5)、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

(6)、庄稼发现枯心苗,连根拔掉用火烧。 一棵不治害一片,今年不治害明年。 年年防灾,时时防虫。 春灭一条虫,秋增万粒粮。

(7)、谷子上场,核桃满瓤,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8)、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三年不选种,增产会落空。 秧好一半禾,苗壮一半产。 疏禾有谷粜,密禾捞柴烧。

(9)、春天捣一棍,秋天吃一顿;麦收弯弯腰,闲时吃顿饺;秋上弯弯腰,强似冬里转一遭。

(10)、桐叶马蹄大,稻种下泥无牵挂。桐树开花,正种芝麻。

(11)、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

(12)、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13)、麦收一张犁,秋收一张锄。 麦盖三场被,头枕蒸馍睡。 腊月雪满天,来年麦子堆成山。 一棵红薯一把灰,

(14)、宁种黑土一窝,不种白土一坡。庄稼百样巧,土是无价宝。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人薄土,土薄人。

(15)、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16)、三伏不热,五谷不结。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17)、桃三杏四梨五年,桑树当年就结利,香椿当年就换钱。

(18)、深耕密植得珠宝,浅耕密植得稻草。稀植多草,密植多稻。

(19)、如果芒种时刮北风,那么秋季雨水就比较少,容易出现秋季干旱,不利于秋粮作物生长,从而影响秋粮的收成。这句话主要在湖南一带流传,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符合呢?

(20)、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2、我知道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

(1)、奶多孩儿胖,人多力量强;春积千担肥,秋收万斤粮。扫帚响,粪堆长;粪堆长,庄稼旺。

(2)、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3)、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

(4)、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5)、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6)、黄土压上沙,好似孩儿见了妈,黑土掺黄土,增产一石五。

(7)、“清明”“谷雨”紧相连, 簕竹开花,收起犁耙。 耙田插秧莫迟延。 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

(8)、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9)、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10)、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11)、谷雨无雨,后来哭雨。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12)、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柳芽拧嘴儿,山药入土儿。

(13)、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14)、三月南风不过四月南风只一天。五月南风当日雨,六月南风透地干。

(15)、春天干得强,秋后有余粮,春天多刨点,秋后多收点。

(16)、当麦子黄了快要收割的时候,不能刮风,刮大风能够使小麦产生倒伏,而且大风能把麦粒刮下来,这两种情况都能导致麦子减产,农民遭受损失。

(17)、小麦是北方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可以制成面粉,做成馒头等面食。这句谚语意思大概是:如果一年中种植大麦前寒冷的时间太久了,那么小麦就不用种下去了,即使是种下去根也是生不了的。

(18)、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19)、有一次,大家一早肩上扛着锄头出发去搬田,那天中午是有大锅饭可吃的,可碗要自带,有一个外号叫“老道”的阿叔,用网袋把自己的碗装着挂锄头尾上,这样就不用手拿着,大家一看很方便,于是纷纷把碗都托给他,这样一网袋的碗就挂在“老道”的锄头尾上晃来晃去,走着聊着,“老道”一不小心,把一网袋的碗掉到地上,全部报销了,大家面面相观,十分沮丧,忽然,“老道”发现还有一人把碗自己拿着没托给他,于是追过去,口里喃喃说着“爱无做着无”,要砸掉那人的碗,那人一见就跑,“老道”追不上,一群要就帮着把其捉住,“老道”抢过碗在路边砸烂,大家一哄而跑,那人只有苦笑的份,从此落下一句谚语,叫“老道扣掉碗,爱无做着无”。

(20)、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3、我还知道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是什么

(1)、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2)、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3)、农业是百行本。 地是宝中宝,没它活不了。 千业百行,庄稼最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4)、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5)、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

(6)、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7)、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8)、惊蛰不耕地,好比蒸馍跑了气。 春分麦动根,一刻值千金。 清明前后,麦掩老鸹。 清明前后一场雨, 胜似秀才中了举。

(9)、桃花开,李花落,种子包谷没有错。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卖薹菜。

(10)、位于韩江下游的潮汕平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常青,农作物种类繁多,这里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居住着一千多人,在这三分半土地(人均耕地约0.35亩)上生活的潮人,自古以来,就在这珍贵的土地上深耕细作,种田如绣花,农业美名闻名全国。

(11)、土肥长谷,猪肥长肉。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

(12)、今把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些谚语搜集分类,我们要批判地学习借鉴,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13)、三伏里头种白菜。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立罢秋,寸草结籽; 处暑不种田,种田是枉然; 处暑不种田,逮住吃半年。

(14)、水满田,谷满仓,田内无水仓无粮。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囤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15)、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16)、霜降见霜清明止,春节降雨春天旱。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

(17)、芒种不种,过后落空。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18)、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19)、灯里无油灯不亮,田里缺肥苗不长。肥是农家宝,种地离不了。

(20)、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4、有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1)、瑞雪兆丰年。释义: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

(2)、乍一看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其实并不是。雨水往往伴随的是高温天气,而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而且现在的雨水并不干净,很容易携带各类病毒细菌落在作物上,更是加大了病害的发生几率。而清水浇灌,不仅能洗去作物的有害物质,也能给作物降温,同时水中携带的氧气也能弥补下雨之后,土壤湿度过大氧气不足的问题。所以“雨涝浇园”是一个非常明智的行为。

(3)、(意思是,寒露前后可以种豌豆,霜降前后可以种冬小麦。)

(4)、处暑下雨烂谷箩。气温与农业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5)、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只有自踏车,没有白削花。

(6)、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7)、一滴水一粒粮,水土流失打空场。土蓄水,水养林,林保土,土肥农。山上开一线,平地冲一片。

(8)、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9)、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八成熟,十成收, 十成熟,三成丢。 夏至(在)五月头, 不种芝麻吃香油。

(10)、芒种这个时候,既是收麦的时节,也需要尽快种上秋季庄稼,否则就会错过最佳生长期,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11)、水稻根的颜色直接反映了根系的活力,白根多指的是根系活力强,黄根多指的是根系只能够存活长势却不好,黑根多指的是秧苗的质量差,灰根则直接意味着秧苗将要死亡。

(12)、小麦在发芽出苗时,胚芽鞘具有着强大的穿透力,这股力甚至还可以穿过山石缝隙,但是,如果遇到了烂耕烂种或者土块较多等情况,就不利于出苗。

(13)、八月十五下一阵,干到来年五月尽。冬至晴天一冬晴,入伏下雨三五天。

(14)、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15)、壮苗三分收,弱苗一半丢。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棉花锄八遍,棉桃成串旱豇豆,涝小豆, 不旱不涝收绿豆。

(16)、(意思是,秋分过后水稻如果还没有长出来,收成就不会很好,还不如割掉喂牛。)

(17)、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18)、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杨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19)、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土地是个聚宝盆,看你手脚勤不勤。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20)、基肥施得少,十成产量八成了。 头遍浅,二遍深,三次锄土培麻根。 早禾怕北风,晚禾怕雷公。 插秧过“小满”,做死无一碗。

5、我还知道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什

(1)、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

(2)、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3)、荷花菡,犁耙乱;荷花开,秧正栽。菊花黄,种麦忙。

(4)、久雨絮云天,雨去晴在来。雨声发喘,河水涨满。雨过云块走,下地也能久(吉)。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久雨忽见晴,大雨快来临。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刨地要刨深,锄地要锄匀。无虫要防,有虫早治。

(5)、文|刘鑫松  图片|陈秋儿、刘鑫松、杜格林

(6)、在“流东”片区,各家各户都在精心耕种自己的人口田,各种蔬菜花花绿绿,相映成趣,跟以前不同的是,村民们把它当成一种休闲的业余兼营,收获的蔬菜,大多是自己享用,有的送给亲戚朋友,一部分的则在市场出售。

(7)、人不缺地工,地不缺人粮。 青蛙开口早,早禾一定好。 竹开花,饿死农家。 稔子结卜,耙田撒谷;稔子

(8)、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9)、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彩云北路与珥季路交叉路口大都一期A座1711-1714/1902-1906

(10)、麦浇黄芽谷浇老,大豆最怕霜降早。谷子生得乖,无水不怀胎。

(11)、夏至无雨,囤里无米。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12)、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小时候,大家在课堂中学过,在家也听长辈讲过。那么下面这些和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你听过几个呢?

(13)、麦苗浇水,白馍到嘴。 油菜浇花,黄豆浇荚。 战场要有新武器,种地要有好农具。 农机用时要保养,农闲不用要保护。

(14)、麦子到了熟的时候,要抢收,抢打,然后快点入仓;因为麦子熟的一方面很快,不抓紧会丢很多;然后麦收的时候很容易下雨,造成收获的麻烦甚至浪费很多,所以收麦讲究一个快字。

(15)、及至我读完书,继承了老爸的职位,也“光荣”地当上农民了,当时最受专注的行业应该也是农业,难怪知识青年都到农村去,因为“那里大有作为”啊。

(16)、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7)、常垫牛栏掏鸡窝,腿勤手快积肥多粪坑加个盖,肥效全都在。

(18)、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在泥田里打滚。每天一早,他们就扛锄挑箕,徒步穿过“牛舌”,经过“盛州”,越过“上水”,路经“深洲”,奔向“流东”,涉足“布北”,再到“合昌”(引号内均为槐东村农田区域地名),这样开始一天的耕作,直接太阳下山,汗流胁背,才“遍地英雄下夕烟”。

(19)、(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20)、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1)、不怕初一下大雨,就怕初二瞎阴天。不怕十五下大雨,就怕十六没好天。

(2)、农具齐全,做活周全。 三分使用,七分保管。 磨镰不误砍柴功。 有病虫早治,无病虫早防。 除虫治病,不治苗丧命。

(3)、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物候与农业(以指示作物为指标预报农时)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4)、修渠如修仓,积水如积粮。 春雨贵如油,一滴不让流。 水利修好,不怕旱涝。 天晴不开沟,下雨水横流。 涝年排,旱年浇。

(5)、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6)、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7)、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8)、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一选二晒三浸种,出苗整齐少病虫。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9)、爱好谚语,更喜收集农谚,现就以农谚中气象谚为题,提供一束:(仅限六字)

(10)、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11)、油是精神盐是劲,粮食增产要靠粪。要得庄稼好,须在粪上找。

(12)、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人缺食,面皮黄;地缺肥,少打粮。土地无肥不长,牲口无料不壮。千担肥下地,万担粮归仓。

(13)、   与人事相关的谚语:天旱播种宜深,逢春播种宜浅;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地尽其力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锄地胜抵三分雨,松土好比下次肥。间小留大,间密留稀,间弱留强,间多补空。久雨积水早排出,旱天之时早开源。地整平,出苗齐,地整方,装满仓。犁地要深,耙地要平;光犁不耙,枉费力下。

(14)、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15)、单见刮风双见雨,当日只雨三五天。水缸穿裙山戴帽,灶灰结圬雨来到。

(16)、年里施肥施根线,抵过年外施三遍。庄稼要好,底肥要饱。

(17)、葱蒜类的蔬菜都是百合科葱属植物,这类蔬菜要求较为凉爽的气候及较高的土壤湿度,不耐高温和强光,所以要在白露后种植大葱,寒露后种植大蒜。

(18)、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19)、床上困勿得,田里了勿得。六月初一雷个响,棉花便个梗。

(20)、急雷雨易停,闷雷天难开。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1)、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2)、   人事,是指农业生产中人和地之间的关系,如何种植。

(3)、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4)、在“布北”片区,水稻成片,村民们把这里当成“粮食基地”,自种的大米,吃起来香啊。而“合昌”片区,则已变成颇具规模的鱼虾养殖基地,这里每年的鱼虾收获颇丰,不断地供应市场。

(5)、稻秀暖、麦秀寒”。③农业措施的气象效应方面,如”锄头底下有水也有火”。

(6)、稻米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食物,具有悠久的历史,种植面积也很广泛。早稻要适时早插,适时收获,可以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晚稻米生长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要“养”。但晚稻的硬质粒较多,品质比较高,米质也比较好。

(7)、立夏不下,桑老麦罢。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8)、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9)、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10)、竹笋秤杆长,孵蚕勿问娘。四月苋莱掐,四乡人家把秧插。

(11)、枣儿塞住鼻窟窿,提着耧腿耩豆种。枣儿红肚,磨镰割谷。

(12)、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13)、初雷响声偏西南,秋季雨多雨连天。立秋前后降雨点,白露期间地不干。

(14)、种田不用问,除了工夫就是粪。-猪肥膘壮,粪足苗旺。

(15)、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16)、日出红如血,竿后大雨落。雨后起东风,未来雨更凶。

(17)、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