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最有名的十首诗
1、龚自珍最有名的十首诗 古诗
(1)、 古诗《己亥杂诗·琼林何不积缗泉》 - - 龚自珍 - - 琼林何不积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 我与徐公筹到此,朱提山竭亦无权!
(2)、梁启超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清代学术概论》)
(3)、实际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
(4)、当然,要指出的是,我们常常震惊于龚自珍的思想,还有那时的家国忧患,却忽略了很多别的东西。《己亥杂诗》并不全然是家国隐忧,里面还有龚自珍的三段情史,两段发生在己亥年,一段发生在遥远的过去。这一题材,完美融入了组诗的情调色彩之中,有将近50首。
(5)、 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6)、剑气箫心是他的情感表达方式,龚自珍的诗篇与散文创作悲天悯人,感怀士人之不遇,愤世嫉俗,他成为古典诗作长河中一个傲岸伟立的高士,一面唱着古典的诗歌,一面呐喊着变革。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讲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龚自珍影响着后来一代又一代之人,在中国社会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他无可争议地显示着自己的存在。
(7)、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旦想通了,离开京城,龚自珍的心态便发生了变化。他释放大半生的压抑,至此毕其功于一役,“几人怒马出长安。”怒者,奴心也。只有怒,才能从房奴、钱奴、官奴的状态里解脱出来,从北到南作逍遥游。
(8)、(本文为《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序言,原标题为“我的或我们的龚自珍”,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9)、但是对龚诗赞赏的人也大有人在,例如沈其光在《瓶粟斋诗话》中就给出了很高的赞誉:“定庵诗原本《风》、《雅》,极命《庄》、《骚》,有太白之才,昌黎之诣,温、李之性情,乃成此一家之言。今人好言学定庵,太觉轻易。”相对而言,最喜欢龚诗者,应当就算南社的柳亚子了。刘世南将柳的《磨剑室诗词集》做了大量的统计,柳的诗作中仿照龚的诗句者,竟然达到了462句之多。
(10)、去时栀子压犀簪,次第寒花掐到今。谁分江湖摇落后,小屏红烛话冬心。
(11)、 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
(12)、龚自珍与顾太清一为当世才子,一为闻名才女,二人的情缘是真是幻,直到今日仍然争执不休。只是,这件事对两位当事人的一生影响深远。顾太清被逐出王府,从此流落市井。1839年(道光十九年),龚自珍也辞官回乡。他匆忙离开京师之后,对进京心有余悸,曾遣仆人入京迎接家眷,自己并不亲往。两年后的八月廿龚自珍暴病而卒。
(13)、王国维的这句话说得比较公允,他认为魏源、龚自珍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力确实不小,但这种影响力主要处在思想层面上,若以学术进行推论,则发现他们的所言有不少是经不住仔细推敲者。其实,王国维所言实实在在点出了魏源、龚自珍这些人的弊端。从思想性来说,魏、龚确实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大作用,然而他们的学术研究的的确确只是用着“六经注我”的方式自成系统,而并不在意真正的史实是怎样的。
(14)、女墙百雉乱红酣,遗爱真同召伯甘。记得花阴文讌屡,十年春梦寺门南。
(15)、"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飧烟草,习邪教,取诛戮,或冻馁以死;终不肯治一寸之丝、一粒之饭以益人。"百姓们仍然沉醉于乾隆六十年的盛世,逐渐不思进取。从京城开始,"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国家内地域辽阔,却每年却银饷亏空。"地纵数千里,部落数十支,除沙碛外,屯田总计,北才二十三万八千六百三十亩,南才四万九千四百七十六亩,合计才二十八万八千一百零八亩;田丁,南北合计才十万三千九百零五名,加潜犯有名无实者,二百零四名。"以贵州为例,贵州没有重兵,没有官糈兵粮,入不尝出,每年国家还要赔出五六万两至八九万两。贵州如此,更何况新疆地区。
(16)、 古诗《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 - 龚自珍 - -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1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18)、上斜街50号没有见具体的铭牌,仅是在墙上喷涂着大大的这几个字,并且此50号在左右两边墙上均有,我不知道为什么单单要突出这个门牌,如果是为了说明是龚自珍的旧居,那还不如将“龚自珍旧居”几个字喷在墙上更能说明问题。
(19)、年轻一代在近年来自发形成了传统文化热和传统生活美学热,其中就有寻根、回答自己跟古典之间关系的意义。我曾经跟朋友聊起龚自珍,“国人离家出走百年,最近又回家翻东西,一是以《浮生六记》为代表的生活美学,属于岁月静好系列;一是以曾国藩、王阳明为代表的严肃而宏大的叙事系列。龚自珍及其《己亥》之所以受大家欢迎,因为他是传统文化最后一个集大成式大家,他有趣、好玩、性情,他实证了传统文化中有颜如玉、有黄金屋、有车马簇。他到哪里,都能攒出很多饭局,成为群主,召集出一个或众多的群来。”在某种意义上说,龚自珍是人们理解传统和现代不可绕过的一座桥梁。
(20)、 古诗《已亥杂诗·九边烂熟等雕虫》 - - 龚自珍 - -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手在,青灯夜雪阻山东。
2、陶渊明最有名的诗4首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有人甚至攻击他曾把女儿送给威妥玛做妾。龚孝拱给英国人巴夏礼做幕僚时,曾引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据说当时英人欲直攻故宫,龚孝拱力阻之,说圆明园珍宝如山,是中国菁华之所在,毁此亦足以泄愤。英人听从他的话,京城遂得保存。 (3)
(3)、 古诗《已亥杂诗·不是逢人苦誉君》 - - 龚自珍 - -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4)、 古诗《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 - - 龚自珍 - -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5)、 古诗《已亥杂诗·一十三度溪花红》 - - 龚自珍 - - 一十三度溪花红,一百八下西溪钟。 卿家沧桑卿命短,渠侬不关关我侬。
(6)、这首诗是称赞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你我天各一方,只能在心中思念,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喝酒,品论文章。
(7)、 古诗《己亥杂诗·我马玄黄盼日曛》 - - 龚自珍 - -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8)、沿着50号向内走,里面有几排住房,看上去像一个胡同两边的不同院落,而非一户人家所住,院中曲折蜿蜒,住着不下几十户人家。从一些房屋的结构看,仍然是原建筑构建,有些房屋很小,但门口还种着一些绿植,透着房主对生活的喜爱,在院落里转了十几分钟,没遇到一个住户,只好向外走,在路上碰到两位妇女搀扶着一位老大爷慢慢地向院内走来,我上前打问:这是不是龚自珍的旧居?老大爷还没张口,其中一位搀扶的妇女说:“就是这里。”并且站在那里向我讲述着院落的变迁过程,我惊异于她对龚自珍的熟悉,并改变了一些我认为妇女不关心历史的偏见。
(9)、对于新疆地区的治理,龚自珍提出了自己的治理良方。国家应派官员管理新疆地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并且将兵力与当地农力结合。二十年之后,国运必将昌和,统利四海之民。可惜龚自珍的改革建议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但是在六十年后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时,将龚自珍当年治理新疆的建议付诸实践。李鸿章曾对此评价说:"古今雄伟非常之端,往往创于书生忧患之所得。龚氏自珍议西域置行省于道光朝,而卒大设施于今日。"
(10)、《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铁盐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11)、赵翼(1727年~1814年)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12)、今日闲愁为洞庭,茶花凝想吐芳馨。山人生死无消息,梦断查湾一角青。
(13)、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1)
(14)、龚词大部分还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远逊于诗。晚年他发现自己词的缺点:“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己亥杂诗》)。他也写了一些抒发感慨怀抱的词,抒发孤独而自豪的感情;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与袁琴南儿时同上家学的情景;思想上剑态和箫心的矛盾,有志于作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15)、 古诗《已亥杂诗·问我清游何日最》 - - 龚自珍 - - 问我清游何日最,木樨风外等秋潮。 忽有故人心上过,乃是虹生与子潇。
(16)、剩水残山意度深,平生几緉屐难寻。栽花郑重看花约,此是刘郎迟暮心。
(17)、严修:即炤、景天、丹鸟……都是萤火虫的别名
(18)、因此,龚自珍于我、于今人是一个恰逢其时的桥梁,借助于他,我们能够抵达自己人生中曾经求而不得的境界,我们借以跟古人和世界对话。为什么要读龚自珍?为什么必须是龚自珍?答案当然唯唯否否,但龚自珍是众多必读的入门之一。我们借助于龚自珍以及其他古典作家,还能够回答自己跟古典和人类文明传统之间的关系。
(19)、 古诗《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 - 龚自珍 - -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20)、《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
3、龚自珍十大名句
(1)、(道光九年),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
(2)、不失古典之心,寻当世之治。龚自珍认为,制策又有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人材任之,统治者应仿效尧帝任用皋、夔、稷、契勖臣等。他又指出后之人不如前人的原因在于整日专注于无用之学,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争,而不是礼乐修身,古者学而入政,后世皆学于政。龚自珍认为这些制度消磨了知识分子的心志,使他们受到诸多钳制,从而国家逐渐无可用之人才。
(3)、1821年(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其间,他阅读内阁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后又参加修撰《大清一统志》,写出《西域置行省议》等文。
(4)、定庵生平,性不羁,善作满洲语,嗜冶游,晚岁学佛(定庵尝自言前生本是天台一老僧,此僧生平一无所长,惟每日诵《法华经》而已。僧卒日,即定庵生日。然定庵却聪慧绝伦,盖定能生慧,亦诵经之功也。),平居无事时,非访伎、即访僧,遇达官贵人,辄加以白眼。生平不善书,以是不能入翰林。既成贡士,改官部曹,则大恨,乃作《干禄新书》,以刺执政。凡其女、其媳、其妾、其宠婢,悉令学馆阁书。客有言及某翰林者,定庵必哂曰:“今日之翰林,犹足道耶?我家妇人,无一不可入翰林者,以其工书法也。”龚为主事时,其叔方为尚书,一日龚往谒,甫就坐,忽阍人报有小门生求见,其人固新入翰林者,龚乃避入耳室中,闻尚书问其人以近作何事,其人以写白摺对,尚书称善,且告之曰:“凡考差字迹宜端秀,墨迹宜浓厚,点画宜平正,则考时未有不入彀者。”其人方唯唯听命。龚忽鼓掌曰:“翰林学问,原来如是。”其人惶遽去。尚书大怒,诃之,由是废往还礼以自绝。其所著诗,亦多讽世之作。如《咏史》诗,则为曾宾谷而作也;如《小游仙》诗,则为不得军机章京而发也。
(5)、1839年夏,龚自珍从京城辞官南归。据《己亥杂诗》的自注,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龚自珍的行程:四月二十三日出都,向同僚故友辞行,沿陆路南下;五月十二日抵达江苏清江浦,即淮安府境内,稍作逗留后继续南行,相继历扬州、镇江、江阴、秀水、嘉兴等地;于七月初九抵达杭州,在杭州逗留一段时间后,回到昆山县的个人住宅羽琌别墅;然后于九月十五日北上接眷属;九月二十五日抵清江浦;十月初六渡河而北,经曲阜,抵固安;十一月二十二日,偕眷属出都南归,于十二月二十六日抵昆山县。《己亥杂诗》大抵即作于这一往返行程之中。
(6)、跟龚自珍有关的遗迹,我总计寻得了两处,其中之一是他的出生地杭州,而今这里已经建成了龚自珍的纪念馆,此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联珠里小米巷。我来这里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大费周折的原因,是我从资料上查得的地址跟实际的门牌号有较大的差异。按资料所言,龚自珍纪念馆在青台街马坡巷16号,因此我一路打听马坡巷,却没人能说清具体的方位。后来我灵机一动,进入了一家快递公司,我觉得这里的员工每日里奔波于大街小巷,肯定能知道我所打听的地址。果真,问得的结果没有让我失望。按其所说,转了几个弯,终于走到了纪念馆的门前。
(7)、这首诗作者描写出了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于其中,看着来自东吴的船只,勾起了内心深处的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8)、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9)、“己亥杂诗”中最有名的一首当属第一百二十五首:
(10)、 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
(11)、译文: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12)、到了民国,龚的读者更多。其批评者如张之洞、章炳麟、王国维等人,仍承认他的才学,他的学术造诣使蔑视今文经学的章炳麟也不敢小视;至于喜好者、研读者如郁达夫、张荫麟、冰心、柳亚子、陈寅恪、钱钟书、毛泽东、费孝通等人,都曾经以其为言思的资源,钱钟书认为龚自珍的诗文在晚清被人们读烂了,毛泽东的称引则使龚自珍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九州生气”和“化作春泥”两首诗至今是中小学生须背诵的中国诗篇。鲁迅的朋友回忆说,鲁迅熟读龚,他的诗也化用了龚诗;鲁迅对陶渊明的评价向来为人称道,他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还说,“还有‘精卫衔草木,将以填苍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他并未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一评价其实源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至于胡适,胡适有名的主张“但开风气不为师”即出于《己亥杂诗》;胡在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中更是列入了《龚自珍全集》。
(13)、龚自珍纪念馆位于杭州城东马坡巷6号小采园内,占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开馆。龚自珍纪念馆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为清代桐乡人汪维所建“小米山房”,俗称“小米园”。1988-1989年,小米园整修后作为龚自珍纪念馆。馆占地约0.7公顷,建筑面积498平方米,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4)、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藏书极精,抄本和宋、元本达20余种,曾托钮树玉、何元锡等人助其搜讨,又四处借抄。曾为诸多知名藏书家撰写藏书记、藏书诗、藏书序跋。其《慈云楼藏书志·序》,对古典目录学的阐述,深刻独到:目录之学,始于刘向,嗣是而降,约分三支:一曰朝廷官簿,一曰私家著录,一曰史家著录,三者体例不同,实相资为用,不能偏废。尤喜收藏碑文、石刻、印章,文博藏品之富,陈元禄称之为“不可胜记”。藏室名为“宝燕阁”、“寰中一玉之斋”,其藏帖“二千种之冠”,邀林则徐、魏源、何绍基等好友同赏。又有“晋墨斋”。研究藏品之作如《说印》、《商周彝器文录序》、《秦汉石刻文录序》、《瓦录序》等专论文章数篇。惜藏书后来毁于火。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其子龚橙撰有《仁和龚氏旧藏书目》1册,手抄本,著录图书700余种。 (2)
(15)、 古诗《投宋于庭·游山五岳东道主》 - - 龚自珍 - -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16)、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17)、 古诗《过扬州·春灯如雪浸兰舟》 - - 龚自珍 - - 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过扬州。
(18)、 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垒到十枚时。(道旁见鬻戏术者,因赠。)
(19)、一说死于权贵穆彰阿之手,一说被青楼女子灵箫和小云毒死,—说是荣亲王府派来的杀手 (6) 。晚清小说《孽海花》则以龚自珍儿子的口吻说,他被宗人府的同事,用毒酒毒死了。
(20)、龚自珍不仅仅是晚清思想家,还是一名知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一生志存改
4、龚自珍最有名的十首诗四句
(1)、 古诗《已亥杂诗·文章合有老波澜》 - - 龚自珍 - - 文章合有老波澜,莫作鄱阳夹漈看。 五十年中言定验,苍茫六合此微官。
(2)、翠微山在潭柘侧,此山有情惨难别。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3)、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4)、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遇见了自己的好友。
(6)、走入纪念馆内,看到右厢房内摆着几个玻璃柜,陈列着龚自珍不同时期的著作,其中最早的《龚自珍全集》刻本是同治七年曹籀所刻者。这位曹籀也算是龚自珍的弟子,他对龚特别佩服,认为龚是“天下之奇才”,当曹读到龚的诗文之后,就完全放弃了以前的所学。后来他为龚刊刻了这部全集,他在全集的序言中大肆夸赞龚自珍的文章:“始余获见其文,如上擿山岩空青珊瑚,陊之施诸采色,可备黼黻文章之用;如郁人贡百草之华,十叶为贯,百廿贯筑以煮之,为郁鬯之酒,芬芳条达,甘旨醑酤;如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古艳古香,摩挲不去手;如坏孔子宅,壁中闻有琴瑟钟磬之声,移宫刻羽,有招我由房之乐;如投九重之渊,探骊龙之颔下而获其巨珠;纵千金而不易,匪一箪之可遗,岂徒以妙色和声,美味好臭,怡神而荡魄哉!”当然,曹籀的这些评价有着严重的偏私,看来曹籀的性格应当算是“吾爱真理,吾更爱吾师”。
(7)、己亥年的四月二十三日,以今年算是阳历5月27日。从1839年的这一天开始,龚自珍离开京城,回到杭州、昆山,再北上,再回昆山。他走走停停,一路上饭局、艳遇不断,一路上话题、诗词、文字不断,灵感喷发。直到今天的流言蜚语仍以为龚自珍的出走是狼狈的、逃难式的;这些流言蜚语并不知道,一个人一旦决绝地跟自己前半生因循的生活撕裂,虽然有脱胎换骨的阵痛和难堪,但更多的是海阔天空的“作新斯人”。
(8)、 古诗《已亥杂诗·未济终焉心缥缈》 - - 龚自珍 - - 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9)、 古诗《梦中作四截句》 - - 龚自珍 - -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10)、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学》、《狱中题壁》、《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11)、 古诗《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 - 龚自珍 -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 古诗《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 - - 龚自珍 - -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13)、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14)、(拟寻洞庭山旧游,不果,亦不得叶山人昶消息。)
(15)、不容水部赋清愁,新拥牙旗拜列侯。我替梅花深颂祷:明年何逊守扬州。
(16)、龚自珍信奉的世尊说过,“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龚自珍自己基本上做到了,他“得值”的时候都“供养承事”,因此他那个时代视野所及的文明传统都化为他人生的资粮,并随时化作他笔下的诗文意象。有论者以为《红楼梦》是以小说形式呈现的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那么龚自珍可能是以人格形式呈现的传统文化最后的里程碑,他实证了传统文化并非封闭,而是向未来和我们普通人敞开。
(17)、奕绘和顾太清都能诗善文,与京中文人墨客过从甚密。龚自珍本是他们夫妇的座上宾。人们认为这首诗表明顾太清与龚自珍之间存有暧昧之事。清末学者冒广生《读太素道人〈明善堂集〉感顾太清遗事辄书六绝句》首次将此事书之成文:“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徘徊。”这起“丁香花公案”遂广为流传,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辟谣者有之。清末的曾朴曾将此事虚构一番,写入了小说《孽海花》的第四回,两人的所谓“情事”更是得以盛传。
(18)、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
(19)、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20)、 古诗《己亥杂诗·太行一脉走蝹蜿》 - - 龚自珍 - - 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5、陶渊明最有名的十首诗
(1)、在纪念馆内参观完毕,我郑重地向这位管理者表示了我的谢意,而后走出了院落,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龚自珍的那个时代,而我的身体却瞬间融入了俗世的尘烟里。
(2)、龚橙是龚自珍的长子,字孝拱,号半伦。他除了对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龚半伦虽放荡不羁,可并非不学无术之徒,相反他自幼聪颖,“藏书极富,甲于江浙,多四库中未收之书”,少时即“沉酣其中”。孝拱治学于公羊最深,著述甚富。他不自收拾,为人豪放,不修边幅,恃才傲物,世人因此多忌恨他。晚年家道益落,变卖先人金石书画殆尽。李鸿章爱其才,月资二百金以备无米之炊。孝珙客居海上时,曾做英国人威妥玛的幕府,月资数百金。后来资金日减,生活益窘,宠爱的两个姬妾都下堂入厨。
(3)、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4)、他的这首诗已经被提到了政治高度予以解读,也成为了龚自珍标签式的诗作。当年龚作此诗时是在镇江,这是他为一个道士所撰写的青词,应该没有包含那么多的政治理想在里面,比如诗中的“天公”二字,本指的是玉皇大帝,而该诗中的“万马齐喑”之语,则是出自苏东坡的《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凤膺,虎脊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
(5)、诗人一路南下来到清江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名叫灵箫的风尘女子。诗人是这样写她的出场的:“大宙东南久寂寥,甄陀罗出一枝箫。箫声容与渡淮去,淮上魂须七日招。”东南各省寂寥已久,因一个女子而变得璀璨起来,或者说,只为了等待一个女子的出现。这是何等的浪漫。辞官南归的诗人流连于此,灵感喷薄而出,“未免初禅怯花影”,“撑住东南金粉气”,“鹤背天风堕片言,能苏万古落花魂”,“盘堆霜实擘庭榴,红似相思绿似愁”。而最出名的当属这一首了:“风云才略已消磨,甘隶妆台伺眼波。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英雄迟暮的诗人已经疲于宦海,才略消磨殆尽,只沉迷于温柔乡中的女子。可是,女子生怕他将平生英气真的消磨一空,于是在梳洗的时候,特意卷上窗帘,引导诗人望着不远处的黄河。为什么是黄河?因为黄河澜翻不穷,泥沙俱下,代表了一种英雄气象。这真是浪漫的极致。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科学知识:野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7)、度是分不开的。他对女性的欣赏,让他一生中有过许多短暂的情缘。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与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情感纠葛。这一段情事,是清代最广为人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秘闻,称为“丁香花公案”。 (5)
(8)、我在写作这部小册子的时候受益良多。历史曲成万物的过程之在于把一切个体精神性的收获演变成大众的财富,后人在享用这笔财富时再转化成他个人精神性的收获。我深信,“我的龚自珍”会成为“我们的龚自珍”,为现代人提供活的思想资源,从而使众多的现代人自他那里明心见性,生成新的千姿百态的“我的龚自珍”。
(9)、 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
(10)、关于龚自珍的死因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他在丹阳的云阳书院做主讲时,被他的一位名叫灵箫的美妾鸩杀了。起因是灵箫与他人偷情被龚自珍撞到,而后她就下此毒手。这样的说法只能当八卦来听,因为也没什么历史依据。
(11)、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1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科学知识:植物的腐殖质加入土壤可以使土壤肥沃.
(13)、在我们的历史人物中,龚自珍既幸又不幸。说其幸,是因为当时人都感知到他的大才、高才;用现代的话说,贤良们欣赏他,政客们不敢直面他,流行歌手们传唱他,同事同学们喜欢他。龚自珍暴死的消息传开,让不少人惋惜,甚至据说跟他不和的叔父龚守正也写下挽联:“石破天惊,一代才名今已矣;河清人寿,百年士论竟如何?”说其不幸,是因为龚自珍的真面目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清楚,后来也一直被误解。人们以为龚自珍是狂生,是行事古怪者,是好色之徒,是赌徒,是好发议论的诗人。在不少今人的心中,龚自珍也是纳兰性德、黄景仁、苏曼殊一类的敏感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