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生的智慧道理
1、佛说人生的智慧句子
(1)、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2)、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3)、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5)、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6)、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7)、 我疑惑了:“既然欲望是不满足现在想得到更好的,那我所追求极乐也就是一种欲望。但是要到极乐却要摒弃欲望,如果欲望都被摒弃了,还追求什么极乐?如果不追求极乐了,欲望也就不用摒弃了,就成了佛所说的苦海无边,也就是说人生就是苦海,亦无快乐幸福而言。可是即无快乐幸福,那就不存在要追求更好的欲望,一旦欲望不存在了,极乐就出现了,以此推知极乐就是苦海。乐既是苦,苦既是乐,这就是人生。那我所希望的没有痛苦,就是希望没有快乐吗?”
(8)、本人没有读过佛经,但略通佛理,有人说佛是虚幻的,但谁又能说你的心中不曾有过佛呢?
(9)、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0)、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1)、(佛陀在经里强调的苦,是指无常之苦。佛经上常说的无常故苦,就是这个意思。一切无常,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一切都在生生灭灭转眼即逝。因为站立不住,因为保存不了,所以才苦。因为美丽、健康、财富、快乐都是短暂的,身强力壮并不永久,总要被衰老病死取代;钱财不能永远保有,保不齐会流失,富人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不会持久,昨日座上客今日阶下囚,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人生当中虽有喜乐,但不永久,一当变化,苦痛就来。所以佛说人生是苦的那个苦,其实指的是有缺陷、不永久。)
(12)、 智慧法语丨精进修行必须懂!睡眠时间太长会降低智商
(13)、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4)、一个人平常总会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遇到不顺心的事,以味为此生气,不如承认现实,并斗一口气去改变这一现实。清醒的有志者才能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也才能主宰自己的未来。
(15)、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6)、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17)、 智慧法语丨五句话将人类五欲危害性揭露无遗
(18)、人生活在得失间,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到了,莫要沾沾自喜;没有得到,也莫要灰心丧气。活一回人生,不要有太多思虑,学会取舍,用一种宁静和从容,温柔地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走过是是非非,才知道宽容大度。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宽容,心中就多一点空间。
(19)、9)佛说: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20)、八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2、佛的智慧人生哲理
(1)、学修佛法,不同于研究世间学问,而是一经通一切经通。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一百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6)、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7)、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机会常与风险并肩而来。有的人看见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会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如果因为怕风险就连机会也不要了,无疑于因噎废食。
(8)、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9)、(既欲往生西方,当厌此世界种种之苦。此世界之苦,说不能尽。苦固是苦,乐亦是苦。当欣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之乐。……既生信已,应当发愿,离此苦境,入彼乐邦。如狱囚之欲出牢狱,归本家乡。于是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以期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
(10)、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无非是你要什么就不给你什么。而生活的智慧是什么呢?是给你什么就用好什么。
(11)、《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佛在《法华经》中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大事因缘便是令众生开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法华经》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得究竟的清净。
(12)、0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3)、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4)、一天,佛的弟子问佛,怎样才能成佛,佛看看天,又看看地,最后将双手合口念阿弥陀佛,驾云而去。他的弟子百思不得其解,便坐在地上苦苦参禅,几个月过去了,几年过去了,佛问他,你是谁?弟子说出了自己的法号。佛微笑着离开了。他的弟子还在参禅,其间花开了又落,蝶儿几次完成了蜕变,佛又来看他的弟子,问道,你是谁?他的弟子说,我不是我,我即是我。话刚说完。脚下一团祥云升起,成佛而去。
(15)、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16)、简介:★关注辣妈在线,教你做一个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妈妈形象的代言人。
(17)、你若光明,这世界就不会黑暗,你若心怀希望,这世界就不会彻底绝望,你的光芒源于你的心。
(18)、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9)、 般若讲堂丨义辉法师:不为人情事物所拘便是一个禅者的洒脱
(20)、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曾国藩
3、佛家的人生智慧是什么?
(1)、2)佛说: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3)、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4)、(佛说: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经典语录)
(5)、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6)、 般若讲堂丨本源法师:如果人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7)、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8)、那么,为什么要称为“六根清净”呢?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嗔,贪与嗔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嗔、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9)、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疑。
(10)、(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1)、能舍才能得,菩萨因能舍尽一切,施予众生,故能得大成就。
(12)、10)佛说: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13)、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围。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如果要下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14)、世间的事情都是如此:当你刻意地追求时,它就像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专心致志之时,意外的收获已悄悄来到你的身边。
(15)、 佛教常识丨六一儿童节来认识佛教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小朋友
(16)、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7)、6)佛说: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8)、一百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9)、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0)、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疑。
4、佛说的智慧是什么
(1)、五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你的天地才会壮阔辽远;唯有万事先修德,养性必制怒,删除旁枝末节,除却杂念私心,多些随缘自适,少些攀比计较,人生方可行云流水,成大风景。
(4)、 般若讲堂丨如瑞法师:不管做什么都要想到三宝在加持自己
(5)、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6)、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7)、吃的苦中苦,方能成就人上人,只要梦还在,路还在,阳光还在,总有一天,你也能到达梦中的高度。
(8)、《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楞严经》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尤其是末法时期的种种乱相,经中几乎全都说到了,而且讲得十分透彻、明白,并且指出各种对治之方。因此,本经更是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宝典。古人曾言: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9)、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0)、27)佛说: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1)、 佛教常识丨僧人吃饭的斋堂为什么叫五观堂?
(12)、一百一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3)、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2)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跟随他。
(14)、因为,一个凡夫,除了进入禅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没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业的导火线,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与六根之间的保险丝或灭火器,在戒律的防卫之下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一旦到了六根清净的程度,超凡入圣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所以,一般的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护下勉强守住了六根,至于清净二字那是谈不上的。一般人的观念,总以为僧尼们只要不犯淫行,不贪非分之财,不介入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净了;事实上,凡是贪逐于物境的受用,总是六根不净,不论是看的、听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贪取不舍的情形,就是六根不净。因为除了男女及钱财等的问题都不容易觉察出来,净与不净,也就很少有人细心地注意它了。
(15)、 佛教常识丨为何说《八大人觉经》是日常实修反省的座右铭?
(16)、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7)、0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8)、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19)、(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效能是做正确的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对企业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我们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去考虑把正确的事做好。从哲学的角度讲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方法论。)
(20)、20)佛说: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5、佛说智慧有3个层次
(1)、一教授向禅师问禅,禅师将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后继续。教授:漫出来了。南隐: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对你说禅?
(2)、佛教所说的智慧叫“般若”,般若是智慧,世间聪明也是智慧。只是两者层次不同。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佛法世间法无有杂乱,亦无差别。举个管理学的例子来说明吧,管理学中有关于效率和效能的概念辨析。
(3)、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4)、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5)、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6)、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7)、3)佛说: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8)、幸福在于心灵的净化,而人们内在的心灵没有被净化,是因为人们只注重外在的物质生活水平。
(9)、(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10)、不怕路长,就怕路短;不怕慢,就怕常站;怕贫穷,怕懒惰;怕对手凶,就怕自己颤。
(11)、一百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12)、生活的质量,不在于经历多少苦难而厚重,生活的意义在于用一种平静的心情去和世界链接。身边的世界,不管是水流花开,还是皓月当空,生活的意义,在于能够品味生活,也许来自最平凡的脸红脖子粗,也许来自空山不见人的哲学高度,生命是一种自觉与观照。
(13)、 祈愿学子金榜题名!星云大师《为高考祈愿文》
(14)、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15)、 佛教常识丨未来弥勒佛降世人类世界是这样的
(16)、只要会利用,缺陷也会变成创造机会的有利条件,关键的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命运给我们的暗示也许正是这样: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17)、9)佛说: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8)、有时候明智地放弃一个可有可无的机会,就会得到另一个更好的机会,放弃一个星星也许能得到一个月亮。
(19)、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20)、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佛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3)、很多时候,由于面子,你不说,我也不说,很多事情都会发黄;很多时候,为了形象,不该直接说,很多关系会很酷!
(4)、什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