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关于劳动的古诗
1、三首关于劳动的古诗
(1)、劳动是光荣的崇高的神圣的,是创造礼貌的一个伟大写照。
(2)、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
(3)、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副色彩鲜明的图画。
(4)、劳动是光荣的、崇高的、神圣的,是创造文明的一个伟大写照。
(5)、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关于劳动的.古诗。
(7)、翻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0)、如果你也想要一把小锄头,那就跟我一起来吧!首先需要准备
(1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12)、第15课《自相矛盾》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13)、 徐青、喜儿、开心果、雪花、李兰兰
(14)、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15)、诗一共八章,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
(16)、湖南长沙人,70后,诗歌痴迷者。有作品发在《幸福》,《风流一代》,《文艺生活》,《攀枝花文学》,《映山红》,《潇湘》,菲律宾《世界日报》《湖南工人报》,《湖南科技报》,《农村大众报》,《华星诗谈》《快乐老人报》,《诗词报》,《长沙晚报》等报刊杂志。诗入选《2015年湖南诗歌年选》,《2016年湖南诗歌年选》,《2017年湖南诗歌年选》。
(17)、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18)、(活动5)讨论中心任务——如果将《芣苢》与《插秧歌》拍成MV,其中的歌词是这两首诗,先考虑由谁来唱,并用150字左右构思与描绘视频画面内容。
(19)、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欧文)
(20)、《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两首关于劳动的古诗五言绝句
(1)、我的任务是打扫花坛。我带着手套,钻进花坛中央捡起了垃圾。我捡了3箩筐垃圾,花了1个半小时,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却乐滋滋的。
(2)、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3)、(1)阅读《蚕妇》,这首诗的叙事采用的是谁的视角?作者的表达意图何在?你读出了关于劳动的哪种感受?
(4)、等到人和牛都没有力气了的时候,天都还远远未亮呢。
(5)、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观田家》唐代:韦应物释义:
(6)、爱不爱劳动反映着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所以我们就应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7)、这首诗生动形象的刻画出烈日当空,农民在田中辛勤劳作的情景,滴滴汗水才能换来粒粒粮食,告诉我们食物的来自不易。
(8)、劳动是光荣的、崇高的、神圣的,是创造文明的一个伟大写照。
(9)、第23课《童年的发现》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10)、一是比较不同翻译的优劣,陈说理由,目的是体会诗中六个动词的释义及其所具有的情态美。重点鉴赏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鉴赏中,动词的基本意义是基础,刻画出怎样的情态想象是重点——与MV画面有关,也与表现劳动的欢乐一致。其中,“有”是难点,因为如果将其解释成“拥有、占有、获得”,意义比较抽象,与其他几个极富外显动作意义的动词就不协调,表现效果较弱。可以引入篆书的字形,即“手持肉”,如此,把“有”解释成“举高显示持有”,就具有了与其他动词一样的情态之美。这般尝试,也解决了在MV中如何表现“薄言有之”的设计难题。
(11)、陈兴才专栏丨面对学习任务群,如何走出新事物的迷思
(12)、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13)、这是一首极古老的农事诗,也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
(14)、这首诗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艰辛劳作,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1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唐代:白居易释义:
(16)、第一组中,《芣苢》与《插秧歌》是教材选文,重点在于阅读与鉴赏,“教学内容与目标”的第1点和第3点均依据这两首诗的学习达成。
(17)、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18)、《畲田调二首》宋·王禹偁之一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1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20)、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3、写出两首有关劳动的古诗词
(1)、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作为中心任务,可将其贯穿教与学的始终。但语文课终究不是视频拍摄课,也不是导演编剧课。中心任务所设置的“由谁来唱”“描绘视频画面内容”只提供教学话语的方向,并不展开影音方面的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对中心任务作出应答。
(4)、第8课《红楼春趣》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5)、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6)、《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7)、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唐代:白居易释义:
(8)、李绅《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让我们一起做一个“知荣辱,爱劳动”的小公民吧!请记住:劳动的果实最甜美!
(10)、第19课《牧场之国》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11)、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3)、工人,别人该尊重,工人,自己该自信!社会分工当工人,就把自己当成神。《二》工程师火箭上天要设计,摩天大楼要设计;高速铁路要设计,炉灶,餐桌要设计。
(14)、翻译: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15)、这项学习活动与MV的内容、形式、画面预期密切相关。所谓讨论,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提供两个解决问题的途径:
(16)、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17)、(释义):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18)、《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9)、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20)、这两首小诗把整个农民的生活状态描述得历历在目。不仅写出了作者对百姓生活艰苦的同情与感慨,对当时社会状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刻画。不仅描述了自己的心声,也说出了劳苦大众心中想说的话。
4、两首关于劳动的古诗名句
(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2)、“劳动之歌咏”“小微”任务群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如下: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4)、劳动,让我体会了工作的辛苦,收获了工作的快乐!
(5)、有关劳动的经典古诗,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下分享有关劳动的经典古诗。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7)、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8)、这首诗写出春天欣欣向荣和劳动人民的愉悦欢欣,结尾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9)、译文: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犁具了。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10)、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1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2)、陈兴才专栏丨从“意图”到“实现”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13)、尝试“劳动之歌咏”“小微”任务群资料的整理、编辑,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获得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14)、基于以上考量,本单元的教学,以《芣苢》和《插秧歌》为主文本,适当拓展其他资源,设计了一个名为“劳动之歌咏”的“小微”任务群。
(15)、劳动是一首永恒的赞歌。你看万里长城葛洲坝高速公路立交桥一座座高楼通讯设备交通工具服务功能智能化运作等等,都是劳动人民的勤劳汗水与智慧结晶。
(16)、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17)、本课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
(18)、劳动是一首永恒的赞歌。你看万里长城葛洲坝高速公路立交桥一座座高楼通讯设备交通工具服务功能智能化运作等等,都是劳动人民的勤劳汗水与智慧结晶。
(19)、麦收时节,农人一刻也不敢耽误。壮丁男子都在麦地里忙碌,一刻不歇,家里的妇女做饭、送饭。
(20)、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劳动画面有了较具体的想象,可以再次修改、完善在教学初始阶段描写过的劳动画面。此环节,教师还可以补充材料,供学生揣摩、效仿、比较。如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的“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5、关于劳动的古诗两句
(1)、本栏目旨在用文艺形式展现劳动风采和职工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这首诗最后两句“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是全诗的主旨,展现了劳动人民危险艰辛的生活及奋斗精神。
(3)、春雨已经下得很充足了,导致高处的田里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农民们为了抢种,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到田里耕作。
(4)、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5)、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6)、可是接下来,可是我实在不明白为啥要“锄禾”呢?都锄了还怎么长庄稼呢!还有“锄头”这东东好像在老家见过,又记不清楚了,它怎么用呢?于是妈妈教我折了这么一把小锄头,边讲边演示,嘿嘿,比较容易理解了!
(7)、杜荀鹤《蚕妇》: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残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8)、“劳动”单元选文的体裁跨度大,有实用类,也有文学类。两首古诗是典型的文学作品,“可歌咏性”特别强。体悟其明显的劳动歌谣特征应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设计“劳动之歌咏”“小微”任务群,将细读、鉴赏文本与任务型学习设计融合于一体。
(9)、观刈麦作者:(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1)、这边两个铲土装车的同学,谁也不吭声,只是闷头猛劲儿干,好像在暗中比赛似的。
(12)、第16课《田忌赛马》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1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4)、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是关于描写农活的,但是陶渊明并不怎么会干农活,所以他的一生比较穷困潦倒。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生动描写了自己劳动生活,但是可以从诗中看出他干农活的技术并不怎么样,所以杂草比他种的豆子长得还好。
(15)、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6)、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7)、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宋代:王炎释义:
(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20)、译文: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1)、第20课《金字塔》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2)、网名幸运相随,湖南长沙人,系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书刊编辑出版院执行秘书长,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理事,四川省德阳作协常务理事,张家界诗歌学会会员,娄底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被众多网站,平台及文学刊物刊发。诗观:必须在诗意中活着!
(3)、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4)、爱不爱劳动反映着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所以我们就应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5)、(活动3)习俗中人们把收麦插秧的时期称为“抢收抢种”,从《插秧歌》的劳动场景特写里,你读出了怎样的“抢”?
(6)、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是生存的本能,劳动使全部世界充满了希望,劳动在改变与进化着人类本身的发展进程。
(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唐李绅
(8)、这项学习活动着眼于对劳动价值的思辨,如就“劳动为何是美的”“劳动的艰辛与美、快乐的关系”“劳动的美和幸福的质地为什么会被破坏”“(不)劳与(而)获”“底层劳动者的命运”等劳动议题展开讨论与探究。
(9)、第14课《刷子李》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10)、听鹤向风立,捕鱼乘月归。——《寄鄠县尉李廓少府》
(11)、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2)、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张俞·宋
(13)、第1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14)、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5)、皆:都是。(简析):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
(16)、这首诗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艰辛劳作,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17)、这首诗平淡自然,清新质朴,言简意长,真挚感人。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及享受田园劳作之乐的惬意、舒适。
(1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