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主要代表作品散文(文案精选94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5 10:54:17 浏览59

陶渊明的主要代表作品

1、陶渊明三大代表作

(1)、   岁终,郡将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粟斗折腰向乡里小儿哉!”即日解绶去职。

(2)、这首诗的整个画面,可以用“淡永”二字来概括。所谓“淡”,是指诗中写到的物事,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极平常、极自然的,如“羁鸟”、“池鱼”、“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无一不是农村耳闻目见的东西。然而,这首诗又不只是“淡”而已,陶渊明在艺术上之所以超绝时人,就在于他的“淡”决不是浅薄或浅露,而是“淡”中能“永”,“永”是指意味深长而言。正如黄文焕所说,“写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陶诗析义》卷二),或如日人近藤元粹说的,“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有无穷妙味”(见其所评订的《陶渊明集》卷二)。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写“返自然”的理想和情趣,而“自然”本身就是“朴”而“拙”的,农村这些极常见的普通事物,自然最足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3)、诗人对精卫和刑天坚强不屈的意志的歌颂,展现了他心怀壮志的另一面,这位大名鼎鼎的田园诗人并非只想隐居田园,而不问世事。

(4)、感叹中年尴尬的以前就有,比如梁实秋的《中年》,“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董桥的《中年是一杯下午茶》,“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是用浓咖啡服食胃药的年龄。”时下的中年则没有这份谐趣了,毕竟被职场压榨得喘不过气来,以致“35岁就算老人了”。

(5)、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

(6)、正如“抱朴含真”是他的思想性格的特质一样,质朴真率、平淡自然也是他的诗歌创作的基本风格。总之,“真”、“淳”、“拙”不但是他的人生理想的核心,也是他的美学理想的精髓。他的诗风“淡”而能“永”,正是这种独具一格的美学情趣的具体反映。

(7)、   陶渊明做彭泽令时,不希望家事拖累,给儿子找了一个帮手,并在家信中特意提到:他也是别人的儿子,要善待。

(8)、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9)、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长期归隐田园。

(10)、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13)、白居易:香山居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代表作有《长恨歌》《忆江南》《卖炭翁》。

(14)、   渊明缺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请履度,渊明便于弘前伸脚令度焉,见至真率。

(15)、但今年,我背诵最多的则是陶渊明的《责子》诗:“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一句话,儿女都跟二货一样,八字如此,不如喝我的酒吧。

(16)、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17)、《劝农》:《劝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潜的诗作。此诗劝勉人们重视和从事农业劳动,共分六章:第一章写上古先民的朴素生活;第二章写古代圣君贤臣皆自躬耕,十分重视农业劳动。

(18)、韩愈名言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9)、默写: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移居》(春秋多佳日)、《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桃花源记》。陶渊明《咏荆轲》、《形影神》三首、《杂诗》(忆我少壮时)(白日沦西阿)、《移居》(昔欲居南村)、《饮酒》(少年罕人事)、《归去来兮辞》。

(20)、吴云先生曾用“骨骾处世”来概括陶渊明,这或许有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在内,我觉得或许陶渊明真的可称“骨骾”,尽管这劲头与人们心目中魏晋名士陶渊明相处甚远。如果人们真的认识到他的“骨骾”,也许就没有那么多人喜欢他了。

2、陶渊明的主要代表作品散文

(1)、陶渊明: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读山海经》等。

(2)、孟浩然的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3)、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值白衣人送酒,即就丛而酌。

(4)、陶渊明,又名       ,字       ,号       ,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       。

(5)、   此段绘“葛巾漉酒”典故。郡将会渊明,正巧新酒醅熟,渊明随即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后,仍旧戴在头上。足见其待人接物之坦率。

(6)、(孙钧锡《陶渊明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7月,第41页)

(7)、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

(8)、《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共五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写的是诗人回归田园后在农村的劳动生活。

(9)、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10)、世界读书日那天,我发了条微博:“一天一斤酒,是李白;一天三两酒是陶渊明;总是不喝酒,是王维。喝乐酒,是苏东坡;喝苦酒,是杜甫;喝打架酒,是辛弃疾;喝凉酒,是李清照;喝哭酒,是阮籍;喝花酒,是唐伯虎。不过,如果不读书,他们只是普通的酒徒。”

(11)、虽然我自问不是陶渊明研究的专家,但本书却努力以“专学之学”的研究方式来探讨陶渊明。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自己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研究时,关注的主要是作家与作品,当时尚没有能力提出有关文学史的整体性的、长时段的看法。进入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以后,就更多转向断代的研究方式,相关专著与论文,也多着眼于断代、通代的,并且以问题为主。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又多集中在单个作家及作品方面。二是《陶渊明传》的撰写,让我不得不对他做比较全面的阐述,尤其是不能不以考证事实为基本出发点。《陶渊明传》基本上体现了我对陶渊明人生与艺术的理解,在实证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但受传记体例的限制,尤其是受自己在陶学方面“学程”的限制,此书在义理、辞章、考据三方面,都留下了很多空间,当然也是很多不足。所以,这本《陶渊明经纬》,我个人觉得是《陶渊明传》的续篇。但两书之间,还是有相互补充的关系的。

(12)、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13)、李清照是我国著名的女词人,以南渡为界,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其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牌名是(  )

(14)、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15)、《连雨独饮》“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校说  

(16)、曹植: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代表作为《七步诗》。

(17)、渊明爱菊,“满手把菊而酌”的典故,以及他笔下“采菊东篱下”“松菊犹存”的诗句,菊也由此成为“花之隐逸者”。我们常说“人淡如菊”,陶渊明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出菊的性格。

(18)、①韵,气质,性格。    ②三十年,乃十年之夸词,诗人出仕十余年,而夸言三十年。此句有多种解释,这里极言日久难耐。    ③羁鸟,被束缚的鸟。    ④方宅十馀亩,谓宅地较宽。晋代田亩比现在小。    ⑤暧暧,隐蔽貌。  依依,轻柔袅动貌。    ⑥樊,篱障。

(19)、“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元好问),陶渊明经常希望自己从那个时代超越出来,升到三代以前的羲皇之世,但运用我们今天用得有些庸俗了的辩证法来看,难道这不正是他对那个时代所产生的精神向往?每到此时,我又觉得所谓学术研究,就像是开凿混沌。但混沌难清,往往刚一清晰了,又会回到混沌状态。

(20)、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3、陶渊明的主要代表作品归隐

(1)、    贵贱造之者,渊明有酒辄设。若先醉,便语曰:“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2)、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伶官传序》。

(3)、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   为彭泽令时,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5)、   魏晋组诗体之正:《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  

(6)、   这一段写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去官时的情景。

(7)、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笔记体志怪小说《搜神记》。

(8)、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9)、这组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10)、但这也正是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古代的田园诗人很少有人像陶渊明这般亲自参与农耕,还写进自己的诗里。清代文学家方东树认为,这首诗「真景、真味、真意,如化工元气,自然悬象著明」。

(11)、展览的两大单元,一为“避世高隐”,选取历代表现高士“隐逸状态下言行、风度”的画作;一为“晏居幽兴”,选取历代表现那些游移于出、入世之间的文士们风雅生活的画作。

(12)、龚自珍就曾经把陶渊明比作诸葛亮和屈原。他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或许出于其祖乃晋室忠臣的家风,也或许出于“空负头上巾”的愧疚,陶渊明在他的晚年,始终都坚守着一颗东晋遗民的忠贞之心。

(13)、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与深远的影响。全书尝试以考据、义理、辞章三法对其生平、思想及艺术创作展开比较全面的研究。考据方面,维持《宋书》渊明卒年旧说,重新讨论渊明寒素身份,考证其里居、隐居,勘定《停云》《连雨独饮》《饮酒二十首》等诗中长期聚讼的异文。义理方面,阐述渊明生平为己之学及治学方法,揭示其“神辨自然”生命观的哲学内蕴及思想史地位。辞章方面,抉发其文论意蕴,揭示陶诗中的文质两体、形影神三境界,讨论其辞赋散文的艺术,在对汉魏诗体的整体把握中研究陶诗的各种类型,指出陶诗的“承”与“创”。外篇主要研究丛南朝到宋代陶诗的评论、影响与接受的历史。其中对南朝陶诗影响事实的钩沉、唐代士风与盛中唐之际陶诗接受风气的转变、宋代苏黄等家论陶的纲领性影响、宋代在陶学历史上的开拓性地位等研究,都在前贤时秀之论的基础上有新的探讨。

(14)、传为唐代陆曜的《六逸图》卷中,有渊明“葛巾漉酒”一段;

(15)、他在刘宋王朝生活了八年,但他写诗文,不愿意使用新朝的年号。他拒绝了刘宋新朝廷的几次征辟,而朋友们都欢呼雀跃地离他远去了。他痛感子期已死,伯牙绝弦,在知音不遇的时代孤寂与哀伤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这或许是明清忠勇之士屡屡提及他的原因吧。

(16)、《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17)、战神刑天的神话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天帝争位,被天帝砍下了头颅,但他仍不屈服,以两乳为眼睛,以肚脐为嘴巴,手拿盾牌和利斧继续战斗。

(18)、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冷清中带点尴尬,一篇谈中年危机的热文称,根据幸福感,重新定义青年在“15到24岁”。对此,有网友评论说,“没有一点点的防备,就这样步入了中年。”更有不少网友惊呼:“90后”也是中年了。

(19)、                                                     葭  一   

(20)、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江南春绝句》、《阿房宫赋》等为其代表作。

4、陶渊明的主要代表作品初中

(1)、我想来想去,只给了他一个建议:“快点成为一个吃货吧!”吃东西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饥饿,否则你大可以选择打激素、吃压缩饼干。人们选择美食,是因为美食跟孩子玩泡泡一样,虽然每个泡泡都会瞬间破灭,但瞬间追逐的美好也够享受的。很多时候,人生的虚无就是被一个又一个短暂的欲望填满并克服的。

(2)、相传,东晋东林寺创始人慧远禅师居庐山,迹不入俗、影不出山,待客无论高低贵贱,送到虎溪即止,若过溪流,便有虎号叫。一日,儒士陶渊明与道士陆静修来访,三人交谈甚欢,送别时,慧远禅师不知不觉越过虎溪桥,此时老虎咆哮,三人才恍如梦醒,相视大笑。“虎溪三笑”寓意儒、释、道的三教合一。

(3)、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4)、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5)、明  李士达《虎溪三笑图》扇页之陶渊明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6)、诗人在诗中抒写的愉悦之情,没有“久在樊笼”的体验是领会不到的;这种情趣,就是诗人的人生理想,名曰“返自然”。这个“自然”,既是实在的包括田园山水在内的大自然,也是心灵上的“自然”。正如黄文焕所说,“返自然”是“诸首之总纲”(《陶诗析义》卷二),它总括了全诗的要旨,又水到渠成的破了题,真是承得住,结得在理,点到目精,点出神采来了。清人邱嘉穗说:“末二句锁尽通篇”(《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二),确是的论。

(7)、《怀古田舍》:《桃花源诗》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附于《桃花源记》之后的一首五言诗,诗与记珠联璧合,又相互独立,并无重复之感。此诗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诗人以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突破了个人狭小的生活天地。

(8)、北宋诗人苏东坡曾说他的诗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也就是说他的诗歌表面上很质朴简单,实则绮丽丰富。他的散文与辞赋也十分高妙,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9)、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10)、《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11)、《杂诗》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咏怀诗,共十二首。咏怀诗是抒发情志抱负的诗歌,这一诗歌题材的开拓归功于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阮籍,他的代表作即是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渊明的咏怀诗便是继承了阮籍诗歌的传统。诗中「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两句,是提醒大家惜时进取的名句。

(12)、《渊明故事图》卷取寄力、辞官、归去、嗜酒、量足、采菊、却馈等典故,一位良善、淡泊、质朴又孤傲的渊明跃然眼前。但究其一生的真实经历,却是十分坎坷的。他8岁失怙;20岁家道衰落;29岁初仕任江州祭酒,“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寻阳;30岁丧妻;37岁赴任江陵,入桓玄幕府,后又遭遇丧母,再归寻阳,守孝三年;42岁为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此后为彭泽令,短短两个月便辞职归故里,此时创作了《归去来兮辞》;44岁遭遇火灾;51岁患疟疾,一度病重;56岁时,刘裕建立刘宋政权;60岁以后,贫病交加,几至乞食,但却拒收所馈赠的食物;63岁,生命落幕,好友颜延之为其作诔文,谥“靖节先生”。

(13)、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4)、柳宗元: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代表作有《小石潭记》《江雪》《捕蛇者说》。

(15)、刘禹锡的名言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6)、宋朝人就开始看好他的诗文了。读点陶诗,似乎成了宋朝有身份文人的标志。北宋杨万里品出了平淡,南宋朱熹读出了豪放。到了明清,陶渊明似乎被装进了多棱镜里。宁静的时代看他,他是个飘逸的田园隐士;国家多灾多难的岁月再看他,那简直就是忠臣烈士了。

(17)、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       、       、       、       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       ,朴素中见       。苏轼概括为“       、       ”。

(18)、据多年致力于陶学史的吴云先生统计,从1978年到20世纪末,有关陶渊明研究的论文1300余篇、专著44部。当然据吴先生说这是百年陶学四个阶段中最为繁荣的时期。(吴云《百年陶学史》)我于1990年在《求索》杂志上发表了《矛盾与和谐——陶渊明诗歌中的一重关系》的论文,初步形成自己对陶渊明思想与艺术的一些基本看法,此后在多部有关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专著中继续展开对陶渊明的论述,并发表了专题论文,应中华书局之请撰写并出版《陶渊明传》,但自问仍然不能算是陶渊明研究专家。我的陶渊明研究,可能也包括我的黄庭坚研究、李白研究等,如果说有什么不同于其他研究者,尤其是不同于专门研究者的研究的地方,也许在于通的一方面。当然我也不能自诩为通家。其实,是不是专家,算不算通家,并不重要,也没有标准。我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于陶渊明的服膺者,或者说是学习者。我服膺过不少古人,尤其是苏轼、黄庭坚两家。但是苏、黄的那种游戏于万类,甚至可以说带有天才机智,是我很缺乏的精神气质。所以,我每觉与陶公最亲。

(19)、中国哲学史上有著名的“北宋五子”。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北宋五子”的是(  )

(20)、至于本书所设计的义理、辞章、考据三方面,我觉得考据虽难,但深入调查史料总能提出一些看法,甚至能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纠纷的问题。义理的深度虽然不可底及,但经过覃思,也能触及一些本质。最难的反而是自以为较有能力的辞章研究,很难提出特别有新意的看法。在这方面,我认为一定要回归古人,然后再运用现代的美学与艺术分析的方法。不但在陶渊明研究方面,在整个古代文学研究方面,这都是一个需要努力的方向。所以,本书的“外篇”中“宋代诗人对陶诗艺术的阐述与接受”一节,着重于介绍宋代诗人对陶诗艺术的分析,他们在自然的宗旨下对陶诗艺术所做的辩证分析,我认为迄今为止仍代表陶诗美学研究的高度。同样,我认为宋人对陶渊明的实证研究,也直接引出现代意义的陶学,但在实践中再现陶诗艺术上的成功,恐怕仍得让唐代诗人居其首功。

5、陶渊明的主要代表作品古诗

(1)、明人绘《渊明故事图》长卷,展出十三段画面,勾勒出他一生重要的典故;

(2)、在这首诗中,我们读到的是这位不擅长农活儿的大诗人,对自己的农耕生活的「吐槽」:「草盛豆苗稀」,田地里杂草长得很茂盛,但豆苗却稀稀疏疏。可这竟然是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结果,早晨天刚亮就去锄草,晚上月亮升起来才背着锄头回家。

(3)、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       、       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           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            》其二(白日沦西阿)、《            》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4)、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②。羁鸟恋旧林③,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④,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⑤。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⑥。

(5)、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提倡变法。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代表作有《伤仲永》《游褒禅山记》。

(6)、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7)、表面看来,诗中写的都是农村极普通、极常见的物事,对诗人来说,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但他此时感到如此新鲜、亲切,就是因为“复得”,即经受了“尘网”的羁勒,从深刻的对比中,觉得这些平淡无奇的农村见闻最能体现他所理想的自然之趣。此时的诗人,宛如“羁鸟”返“旧林”,“池鱼”还“故渊”一样乐不可信。这十句诗从不同方面叙写农村日常风物的真淳。“方宅十馀亩”四句写“住”,虽说是简陋的茅屋,但榆柳荫后,桃李罗前,僻静幽深,颇饶幽居之乐。“暧暧远人村”四句写草庐周围的环境:“暖暖”二句写远眺,远处村落迷茫可见,农家的炊烟正袅袅升起。既是“远人村”,在视觉上只能见出一个模糊的轮廓,故曰“暖暖”,唯有袅袅升起的炊烟看得清晰,故“依依”之状可感可触,犹在眼前。真是运笔如绘,使人觉得浓淡适度,粗细分明,真切中饶有深味。“狗吠”二句写近闻,从语言上说,是承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之意略加点染而来。“鸡鸣”“狗吠”本是农村平常事,但却最能反映农村的气氛。在高人雅士看来,这是鄙俗的“田家语”,陶渊明不但纳入诗中,而且写出了真正的诗味。“户庭”二句是将草庐置于淳朴自然的环境中来烘托:“户庭”远离市朝,没有“尘杂”污染,四周又充满真淳适意的气氛,故乐处清贫的诗人的心境(“虚室”)要倍感悠闲了。以上种种精神上的感受,归结为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8)、东晋社会官场腐败,而陶渊明天性正直,在政治中无法立足,任官十三年,最终认清这一点,选择归隐田园。

(9)、当你早上醒来感觉升职无望,人生失去目标,就会继续瘫睡到11点半,干脆早饭午饭一起解决。可当你被楼下鱼粉店的香味馋醒,就会立马洗漱,擦皮鞋打领带出门。要是你想给老婆孩子做一份早餐,就更有精神了,煎一个蛋吧?那必须菜市场选农村老太婆挑来的土鸡蛋,要照照有没有黑点,要听听有没有晃荡声,煎的时候还要掌握火候,不能太焦也不能太嫩。买豆腐脑吧?三里田市场的不如罗家井市场的。可这么远要包好,冷了就不好吃。等老婆孩子幸福地吃着你做的早餐时,你还会空虚吗?

(10)、“导达意气”及“讽谏”: 陶渊明对汉魏文学思想的继承  

(11)、代表作:《陶渊明集》(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此集)

(12)、刘禹锡的代表作有《陋室铭》、《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13)、点击图片阅读 | 你愿意排队站着吃牛排,去2平米的KTV唱歌,进没有淋浴间的健身房吗?

(14)、李清照:北宋女词人,在散文诗词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夏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