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
1、河伯望洋兴叹故事续写
(1)、这个典故寓意深刻,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2)、出自《庄子·秋水》,常用作谓语、宾语和定语,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3)、秋水读后感庄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他的文章写得出色,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着,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4)、像冰一样消融,像雪一样熔化。比喻事物彻底崩溃消失。
(5)、秋天按时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欣然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
(6)、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7)、投稿邮箱:2985567250@qq.com
(8)、其次,这个成语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们人不应该做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应该从世俗的狭隘人间生活的局限之中走向无垠的宇宙,自然这样才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然后让我们了解到这个世界更多的方面,并且这个成语除了上面的意思之外,他还在告诫我们,不论做任人还是做事我们都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这样盲目的自信的话,是会被别人嘲笑的。
(9)、大海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10)、秋天到了,雨水很大,千百条河流源源不断地汇入黄河之中。水势浩大,高高的河岸和水中的沙洲都被淹没了。河面宽广,遥望对岸,都分辨不清牛和马。于是黄河之神河伯便开始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最美的景色都集中在自己这里。
(11)、眼前的高楼洋房、豪华轿车让普通百姓望洋兴叹。
(12)、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望着滚滚的波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13)、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14)、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
(15)、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16)、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秋雨应时而来,百川流入黄河,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辨不清对岸是牛是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河伯顺流东行,到达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河伯改变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对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正是我啊。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学问少,还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若不来,那可就危险了,我将贻笑大方啊。
(17)、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18)、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无论观察人或物都要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观点。只站在个人主观的、狭隘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犯河伯那样的错误。我们更不能骄傲自满。为自己取得点滴成绩而得意忘形。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骄傲的人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19)、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20)、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叫河伯。绵绵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黄河。河水漫过了两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变得越来越宽阔,已经看不清对岸的牛马了。
2、望洋兴叹寓言故事
(1)、《尚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面对人或事,都应该本着谦逊的态度。狂妄自大,骄傲自满,是人性劣根的体现,不宜提倡。
(2)、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一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而是要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因为人的知识是无限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进步。
(3)、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5)、(成语造句)招工时,小胡不巧生病住院,他只能在病床上望洋兴叹。
(6)、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7)、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8)、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9)、很久以前,有一年,秋水暴涨,许多小河里的水,汇聚到黄河里来,黄河顿时变得特别宽阔,都看不淸对岸的牛马了。
(10)、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11)、官方网站:www.jingdiansxj.cn
(12)、感叹的说道:“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
(13)、《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而叹。
(14)、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15)、黄河之神河伯,于是沾沾自喜,以为他是天下最美的了。于是,他顺流东行,不觉来到了北海(即渤海)。他向东望,只见白浪连天,茫茫一片,哪里望得见边库!这时河伯才感到十分惭愧。河伯抬起头来,仰天向北海之神海若叹道:“唉,我原先自以为了不起,现在看到你这样的宽广难穷,才明内自己的骄傲实在毫无根据。我将永远被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见笑了。
(16)、大仓?米:比喻非常渺小的事物,犹如大谷仓中的一粒小米,也作“太仓?米”。
(17)、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薄。后来,看到了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知识浅陋。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小。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18)、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这是真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如何成功的经验,不可以轻视比你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跟上你,甚至超过你。还要向比你更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做到了这些,那么你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19)、同样,人应从世俗狭隘的人间生活小天地的局限中走向无垠的宇宙自然,才能拓宽知识视野,使个人从封闭狭隘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去认识宇宙自然的无穷奥妙。
(20)、「贝尔安亲」每天推送亲子教育好文,让你成为卓越父母。欢迎关注并置顶公号。
3、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概括
(1)、那个人感到非常无奈,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你就明白我的话了。”
(2)、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招工时,小胡不巧生病住院,他只能在病床上望洋兴叹。
(4)、(释义)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5)、(释义)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6)、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7)、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8)、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国家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粮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较起来,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
(9)、(典故)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庄子·秋水》
(10)、大方之家:或“方家”,习惯用来尊称有学问、有修养的专家。
(11)、(出处)《庄子·秋水》:“据说;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
(12)、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我们应该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骄傲自大。
(13)、《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14)、老师合作、原创投稿等商务合作请联系:QQ: 2476373561
(15)、李二和《海上七千年》:“人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与水陆交通息息相关,但古代商人使用的商船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却不得而知只能望洋兴叹,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测。”
(16)、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17)、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庄子·秋水》
(18)、首先,故事是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然后有很多的水都灌进了黄河,就显得黄河失分的波澜壮阔。然后这个时候何伯他在河道里面欣欣然地陶醉者认为这个天下所有的美景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然后和博他顺着水势一直往东,走到了北海,他向东一看却发现那边汪洋一片无边无际,这个时候何伯才意识到自己是有多么的渺小并且扬起头来,他就对着北海神无限的感慨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够比得上自己了,这句话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然后他又继续说,孔子的见闻学识都不算特别多博弈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以前我是不会相信这句话的,但是现在你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我才知道这句话原来是真的呀。然后如果我没有来到你这里的话,那就糟了,肯定会被别人所耻笑。这就是这个成语的来源。
(19)、同律大叔、董荣芳、徐显亮、四两、柯杰、刘艳
(20)、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4、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1)、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2)、绵绵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黄河。水势之大,竟漫过了黄河两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被水涨得越来越宽阔,已经看不清对岸的牛马了。河神见状欢欣鼓舞,他自我陶醉,以为天下美景已尽收自己的流域。
(3)、这句话的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4)、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5)、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6)、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的《秋水篇》。
(7)、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8)、望洋兴叹是汉语成语,意思是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9)、小艾、曹黎俪、李雪毓、张国宾、解玉鑫、刘雅娜
(10)、有个人得了98分就得意洋洋,但是有个人得了一百分,他便望洋兴叹。
(11)、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
(12)、根据以上故事,产生了数条成语。除“望洋兴叹”,还有以下几条——
(13)、大海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14)、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中,面对一些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不应该望洋兴叹,而应奋发图强,努力掌握好知识和本领,为未来的奋斗打好坚实的基础。
(15)、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16)、用例:1通过大家的劝说,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冰消雪融。
(17)、于是望着海感叹到,以前我曾听到人说,听过百多个人讲道,以为没人比的上,还有人轻视孔子的学问的,我还不信,现在我综于知道是为什么了。不应该自大啊!
(18)、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19)、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广,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
(20)、安亲老师每期用几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出自哪里
(1)、宇宙之大,人是渺小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人类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既人类应该如何认识外部事物的认知行为是无限的。这也是庄子《秋水》留给后人的中心课题。我们应该怀着膜拜的心,谦虚的向大自然求教,去探讨发现真理。
(2)、这个时候,河伯更得意了,他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在沾沾自喜之后,他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3)、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4)、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
(5)、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6)、大海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
(7)、我们只有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态度,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虚心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巩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才能建设好真正的和谐社会。
(8)、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9)、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
(10)、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氵矣清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1)、北海难穷:形容志向远大、胸怀宽阔,难于估量。
(12)、他成绩很好,但家里没钱,别人上大学时他只能望洋兴叹。
(13)、成语望洋兴叹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的《秋水篇》。
(14)、(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15)、大海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
(16)、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放眼望去,只见大海汪洋一片,无边无际。他呆呆的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的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最大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17)、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18)、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9)、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0)、秋天到了,接连几天的暴雨使得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
(1)、(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
(3)、河伯看到海洋而兴叹,是他走出了自我生活的狭隘空间。
(4)、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5)、《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至于北海……望洋向若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6)、这个典故寓意深刻,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