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目录(文案精选96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2 10:49:05 浏览59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免费阅读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线阅读努努书坊

(1)、 人在发现肮脏之后 ,很快就发现了兴奋。(厌恶之物)

(2)、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你流泪的人是不会让你哭的。

(3)、可托马斯并没有与情人断绝往来,因为他无法控制对女人的占有欲。这也让特蕾莎感到痛苦。

(4)、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5)、对于内心与生活,托马斯其实是经过严肃审视的。但从外在看起来俨然是花花公子,放荡不羁处处攀枝闻花香,却从不落情缘。

(6)、知道人为何总是不能幸福吗?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而人,是讨厌重复的,我们喜欢新鲜。

(7)、灵与肉,始终对抗,又渴望妥协。灵肉一体,本不可分离。很多人一生所求,便是遇到一位灵肉结合的伴侣。

(8)、姑娘媳妇们下意识地拥簇在一起,身体不自主般地颤栗,好像有冰凉的蛇爬上了脊背,嘴里却在逞强,“快说下去……” 

(9)、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10)、为减轻特蕾莎的痛苦,托马斯娶了她,收养一条小狗用来陪伴她,以此消减她对自己的依赖。

(11)、有一对相爱的恋人,女孩子深深的爱着男孩,事无巨细的体恤着男孩,许是爱之深情之切吧,有一天她一脸正色地对男孩说:“如果你有一天要是离开了我,我也不想活了,我会去跳江,穿上那件你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的大红连衣裙,因为我姥姥说过,人若是在临死前换上红色衣物就不会变成丧尸和游魂,而是厉鬼,这样我就可以变做厉鬼来找你,哼,随你信不信!”神情怨怼地说完后,瞥见男孩有些反感,旋即吐吐舌头做戏谑状,其实这个想法已扎根在她的心里,只是男孩总以为是说笑,不曾挂心。

(12)、萨比娜,她终其一生都在背叛,她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和羁绊,她逃离了亲人、配偶、爱情和祖国,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快乐地过一生。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没有了之后,她再没有什么可背叛的了,按理说,她应该感到幸福,可是她却感到了无比的虚空,无法从忧伤中振作起来。而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恰恰是轻,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3)、对于这样的人生,书上写道:“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4)、如果一定要说特蕾莎上彼得山不是梦境,而是亲身经历的话,从纯文本的角度来看也还说得过去。但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而已,特蕾莎下山之后,心灰意冷认为托马斯要杀她,于是经历了人生中的唯一一次外遇。这一次外遇使她陷入困境,她几乎对陌生人产生爱情,也被警察局可能的威胁苦苦折磨。特蕾莎的精神变化是本书中间部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解释这一情感波动,我们还是要从彼得山说起:

(15)、话说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有一个娴雅的女子,因为出生在迎春花盛开的季节,父亲给她取名张迎春,迎春很争气,成绩一直拔尖,大学毕业那年参加国考,顺利进入到市里的工商局,成了一名公务员,随后又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老公陈潇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高大帅气,公公婆婆都是大学教授,知书达理。婚后迎春一直受到公公婆婆和老公的宠爱,鹣鲽情深的小日子不啻是过得幸福又甜蜜。但是,结婚一年后,迎春发现自己渐渐被冷落了,公公婆婆也开始疏远自己了,迎春私下里问老公:“陈潇,你爸妈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呀?”经过迎春的再三追问,陈潇终于透露了实情:“也没什么,爸妈就是想抱孙子了,可能是见你一心扑在工作上,耽误他们含饴弄孙了吧”。

(16)、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17)、造成特蕾莎痛苦、托马斯妥协的原因是两人的爱情观不同。托马斯认为爱情是轻的,造成他们相爱的原因是六次偶然,如果不是科主任犯了坐骨神经痛,这一爱情就根本不会存在;而特蕾莎认为没有了爱情,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从孩提时代起,她就幻想入睡时能紧握着自己深爱的那个男人,当她与托马斯相遇时,恨不得让自己的灵魂冲出肉体让他看一看。托马斯认为爱情之轻承认了肉体和灵魂之间不可调和的两重性,做爱和爱根本就是两回事;但特蕾莎不认可这一说法,她更相信肉体和灵魂之间具有统一性。书的最后,托马斯做出了让步,同特蕾莎一起移居乡下,颇有些长相厮守的意味。两个人终于确信了自己的爱情,达到了一种牧歌式的幸福。

(18)、萨比娜讨厌真实,我很同意私事不应当与公众沦为一谈的论点,把私事塑造成文学作品往往不能创出多么高级的东西。

(19)、 她的身体对特蕾莎这个名字总该拥有一点权利吧?如果身体没有这个权利,那么这个名字又归属于什么?

(20)、佛兰茨是活在虚幻中的人,萨比娜离开后就成了他幻化的女神,但他以为自己活在真实的世界里,真实表示:不说谎、不欺骗、不隐瞒。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目录

(1)、书里的媚俗并不是我们生活所指的媚俗,相反,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它是对俗本身的一种支撑。

(2)、 这岂不是一种反常的需要——要展示毁灭,夸耀丑陋,标举悲剧,露出断臂的残痕,强迫全世界都来观看。

(3)、难道不是一件必然的偶然所带来的事件,才更见意义重大和值得注意么?机遇,只有机遇才给我们启示。出自必然的事情,可以预期的事情,日日重复的事情,总是无言无语,只有机遇能对我们说话。必然性不是神奇的公式--它们都寓含在机遇之中。人的生活就象作曲。各人为美感所导引,把一件件偶发事件(贝多芬的音乐,火车下的死亡)转换为音乐,然后,这个动机在各人生活的乐曲中取得一个永恒的位置。

(4)、关于“俄狄浦斯”的一些故事,我也了解了些许。关于这个“王”,无论如何我是敬重的,因为拉伊俄斯对俄狄浦斯放弃了一个父亲所要承担的生命之重,那就没有理由要求俄狄浦斯能承担起对拉伊俄斯的生命之重。可最后我所看到的是俄狄浦斯悔恨了,他戳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了那座城,从此他的故事成了悲剧。其实他大可不必这样,因为他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而做了违背事实的事,所以我可以大方的原谅她弑父娶母。因为源头的罪恶都源自于拉伊俄斯诱拐并杀害了克律西波斯,以至于发生而后的所有。如果没有这个因,就不会有以后的果。所以当我们一味的关注这个果所带来的影响时,是不是更应该去推究这个因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正如当下的社会我们自然不能赦免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更早告诉那些罪人“这世界是美丽的”,他们是否就不会做下这些不可饶恕的罪。其实没人愿意用自己本就短的一生选择睚眦必报的经历,那些罪人输在了他们对自己的救赎竟靠牺牲别人为始发点,殊不知这样的救赎不仅会得到这个社会的指责,也让他们承受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所以Es muss sein是生命之重的象征,象征着生命中我们必然要承担的责任,我们必然会结成的婚姻,我们必然要遵从的命运。但Es muss sein的灵感来源其实是贝多芬的一次诙谐的讨债行动,托马斯认识到大多的“Es muss sein”是由社会习俗强加到他身上的,并不是真的非如此不可。他渴望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自认为使命的东西时,生命中还能剩下些什么。

(6)、永恒轮回和牧歌式生活都表现为一次次重复,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牧歌是伊甸园般的,没有冲突,没有变故,只是一次次温馨重复的爱。而永恒轮回是沉重的,它负载着历史上一次次血腥的大事件,如希特勒一次次上台,法国大革命永远地重演,这想必对许多历史爱好者来言是件可怕的事情。

(7)、Es muss sein出自贝多芬的最后一首四重奏,即F大调第16首弦乐四重奏,序奏以“非如此不可”的动机抑郁地展开,但主部转为快板,F大调,气氛转为明朗,以“非如此不可”的第一主题开始。第二主题是嘲笑般的,尾奏反复强调“非如此不可”的动机。贝多芬给我们留下的观点是,“人的伟大在于它扛起命运”,他庄严肃穆的四重奏是对重的崇敬: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8)、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9)、其次,看过昆德拉的所有小说,会发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其中较为乐观,观点也是较为生动的一本。昆德拉惯用的反讽手法在本书中几乎无迹,反而是对人物行为、思想以及情感一遍遍做着不厌其烦的解释——简直有些不像他了。这本书切入人性的角度是恋人之爱、友人之爱、家国之爱等正面情感,不应受到以道义为名的非议。

(10)、正如书上所写:“这些偶然巧合,唤起了她的爱情,成为了她一生取之不尽的力量之源。”

(11)、他拿不定主意,特蕾莎却主动找上了门。这一次,托马斯破天荒允许女人留下来过夜,并接纳她走进自己的生活。

(12)、该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

(13)、那么特蕾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特蕾莎是一个忠贞,传统的女性,同时她也预设婚姻就应该是忠贞的,所以婚后,面对托马斯的出轨她一直特别痛苦。因为她在童年时期,就是一直在母亲的羞辱中度过的,她母亲禁止她在洗澡的时候关门,并且和她说你的身体和其他人的一个样,你没有权利觉得羞耻;一个东西有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你没有理由去掩着藏着。而托马斯一对多的性关系,恰恰也是在对她说,生理欲望找谁都可以释放,因为身体是功能性的,包括她的身体,也毫无特别之处。

(14)、媚俗的根源就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5)、   “幸福是对重合的渴望”所以人们真的得不到幸福吗?那我们的欢歌笑语又从何而来。

(16)、其实,他们很清楚,这座奇特的建筑,总会因为那根唯一的圆柱而彻底垮塌。不过既然小说多次提到“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种没有轮回的世界里,毁灭就是重生。她遇到他,是六次偶然的结果,每一次偶然,都把宿命的一部分写进了结局。

(17)、然而,活在巨大的负罪感中,沉重的责任中,不敢奢求美好,一生都要用来治愈灵魂深处的悲伤、惶恐、愤怒、无意义感,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的她,在叛逃后的人生中,仍然带着无形的枷锁,她的夜夜梦魇,始终交替的是三种:第一种,老鼠猖獗,暗示她活在这个世上经受的苦难;第二种,展示的是变化多样的死法中她最终被处决的景象;第三种,讲述的是她在彼世的生活,羞辱在那里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状态。

(18)、托马斯微笑并挥手鼓励特蕾莎,要她到彼得山上去。特蕾莎认为自己不能违抗托马斯,尽管她很累了,还是即刻出发。为什么特蕾莎如此遵从?因为她相信自己是忠诚不渝的,忠贞是她自己的唯一武器,在第四章第二十一节里,她认为两人的爱情是建立在她自己忠贞的绝对信念之上的。因此,特蕾莎几乎是强迫症般的坚持着爱情中的从属地位。

(19)、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20)、于是,在这个火伞高张的夏天,陈潇为了更好的管理赤峰等地的业务,做了一个擅自决定,他要亲自去赤峰运筹帷幄,趁热打铁。于是,他和已经肚大如鼓的怀孕妻子和年迈父母一一告别:“迎春,老爸老妈,我在赤峰那里的生意需要去打理,那里的批发很红火,这边倒是日渐萧条,所以我把总公司迁到赤峰,这边的业务已不多,我会交给别人来打理,不用担心,家里面的事情就靠迎春照应了,还有爸妈年事已高,对爸爸妈妈要多嘘寒问暖一点啊,毕竟我不在他们身边。”陈潇的爸妈早已是泪珠盈睫,不舍地说:“儿子啊,那你可得常回来啊!”只有迎春微微蹙着眉嘟囔:“孩子眼看着还有三个多月就该出生了,不能等孩子出生后再走嘛?”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gl

(1)、对于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来说,总是想着一切旅程的某个终点是不可忍受的。

(2)、Es muss sein,意思是非如此不可。

(3)、这是作者给出的相当准确的说法。我们日常交谈中的媚俗,指的是追求低俗,昆德拉所说的媚俗与此不同。一定要找一个相近词的话,语义最接近的是“自以为是”。媚俗是盲目信任某种价值标准,并认为达到这一标准就实现了自身价值。举些例子,双手背后气场凌人的官员是媚俗者,大金链子胸口纹身的社会流氓是媚俗者,宝马大奔纸醉金迷的暴发户是媚俗者,盲目崇拜希特勒的d卫军、崇拜天皇的日本军是媚俗者。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如此强大而牛逼,我们身边绝不缺少这种人。

(4)、我小说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种种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也一样地被他们惊吓。他们每一个人都已越过了我自己固定的界线。

(5)、久违的单身汉生活让托马斯重获轻盈,书上写道:

(6)、 在这种时候我们所接受过的良好教育恰恰成了警察的帮凶。因为我们不懂得怎么扯谎。

(7)、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

(8)、einmal  ist keinmal  

(9)、生与死之间或许不是灵与肉的分离,而是重聚。曾经抓不住的一切,在死亡面前,你都可以永久持有。这是轮回的重还是轻呢?

(10)、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1)、“恐惧是一种撞击,是彻底失去理智的一瞬间。恐惧没有一丝美的痕迹。”但一直在托马斯这里追求美与爱的极致的特蕾莎,直到陪伴自己多年的卡列宁死在自己怀里,她才忽然顿悟,原来卡列宁才是自己生命中那束爱的强光。而托马斯是习惯黑暗的人,光对于他反而会尴尬不适,就像一个多年不照镜子的人,突然和镜子里那个自己迎面撞上,反倒成了最陌生的人。

(12)、此刻他猛然惊诧地发现其实自己并非不行。萨比娜的人在不在根本不想他所以为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他生命当中留下的那道灿烂而神奇的印记,无人可以夺走。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3)、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之坚持一生,这大概算是最有意义的一种意义吧。

(1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4年。

(15)、毫无疑问的,生命是只能发生一次,这趟过程中有无数的选择,但每次的选择只能一次——或许存在多元的世界,提供另一种可能,但这种多元也是无限的,延伸的后面还是不断的延伸。

(1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17)、我不敢苟同特蕾莎妈妈的想法:“认为这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我找不出和我相貌一样的人,这是“肉”的异样性;而我找不出完全和我三观契合的人,这则是“灵”的异样性。没错,每个人的器官都近乎相似,但大同不是值得炫耀的,而小异才是。我为文中那些“抛却了自己灵魂的重负、抛却了独一无二的幻想。抛却了滑稽可笑的自傲”的那些人而可惜甚至是痛恨。他们放弃了自己成为“我”的可能性,而去选择成为一个“那个人”。

(18)、这一系列偶然的巧合,看起来自然而然,细想起来却又意味深长,因为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将原本不同世界里的两个人推到对方面前。

(19)、很长一段岁月里,他不确定自己想怎么活、追求什么才是正确的活法。

(20)、这种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可以解释很多东西,绝对认同事业的人,破产或失去工作后可能走向自杀;绝对认同权利和升学率的校长,随意缩减学生们的放假时间;绝对认可麻辣烫的人,你把他的那份吃了他就活不下去。我们回到正题,为什么昆德拉如此反对媚俗:你如此认同被灌输到你脑子里的那些价值观,那么你自己的思考在哪里呢?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

(1)、有诗云,“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而后的几天里,女孩子茶饭不思,整日价以泪洗面,眉间轻愁也好,心上凝殇也罢,她却始终没有走出厚重的阴影。在一个密云不雨的晚上,女孩穿上了那件曾经见证过情比金坚的红裙子,扎眼的红色映衬着她苍白枯槁的小脸,叫人怜惜。站在长江二桥的栏杆边,女孩似乎还踟蹰了一下,她心犹不甘啊。

(2)、但永恒轮回其实没那么难理解,其实就是提出了一种假设:人的生活会循环往复。这是个细思极恐的假设,这意味着,在你的人生中,如果你做错了一个选择,那么这个错误会永远重复下去。尽管你能从1岁活到100岁活上个无数遍,但是你永远没有办法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永恒轮回真的存在,人生得多沉重啊。然而我们现实生活,相对于永恒轮回的生活中好像就没有这么恐怖了,我们的生活不但不会永恒循环,而且只有一次。但是问题又来了,就像托马斯想:

(3)、令我焦虑的是,我的乐章逐渐形成了,那些与我一同创作的人,却一个个消失在我的生活里,而我却没有那个精力再去创作新的一曲乐章。

(4)、昆德拉在一开篇就在告诉我们要警惕绝对的自由。

(5)、特蕾莎认识到了,她和卡列宁之间的爱比她和托马斯之间的爱更美好。这种互不要求、不存疑问、相互接受的爱,是本质的爱,简直如同牧歌一样。而通过卡列宁特蕾莎意识到,自己以前对托马斯的做法,似乎也有不当。托马斯老了,变得弱小,他们站在了相同的高度上,得以重新审视两人的爱情。

(6)、“对天堂的渴望,就是人不愿意成为人的渴望。”

(7)、她所叫唤的是她那纯真理想主义的爱情,并试图以此来消除一切矛盾,消除灵与肉的双重性,甚至消灭时间。

(8)、鬼吧建在一家大商厦里不起眼的负一层。进得其中,才发现到处都弥漫了影影绰绰的古墓气息,阴恻恻而又诡异,好像有一种裹挟着巨大恐怖的吸引。 

(9)、不要把时间花在一个不在乎与你一起分享的人身上。

(10)、不要因为它的结束而哭,应当因为它的发生而笑。

(11)、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

(12)、因此特蕾莎多年来还有另一个频繁出现的梦:她被迫和一群赤身裸体的女人围着游泳池转圈,还要唱着快乐的歌,水里漂浮着一具具尸体,泳池上方有一个篮子,里面站着那个持枪的男人,但凡有女人不守规矩,枪声就会响起。

(13)、“是个处处睡的烂男人,害怕负担拒绝责任……这样一个发掘每个女人不同之处的淫棍,竟然是男一号,真让人觉得沮丧。”

(14)、 理想从来都是不可能找到的。失望……赋予他们的善变一种感伤的藉口。

(15)、这句话出自捷克作者米兰 昆德拉最出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作品经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以后正式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6)、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忌过去,我要向前走。

(17)、这段答案来自——《小说的艺术》。可是扪心自问,那种透彻心扉的虚空,感觉到的是无力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答案。

(18)、作者 | 江徐,80后女子,煮字疗饥,借笔画心。

(19)、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20)、他认为甩掉了这一沉重的负担,人就会轻盈无比。负担越重,人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发地实际有意义。但是甩掉了负担,人就会越发地轻飘,脱离大地的生活与生命,一切都变得自由而无意义。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2)、再来说说托马斯,他因为前一段不太成功的婚姻,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灵肉分离,只爱上女人的身体,绝不掺杂爱情。于是他拥有了众多的情人,他极尽享受着这种不被束缚的自由。直到遇见了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3)、前一天晚上,他还担心如果他请她来布拉格,她会来为他奉献一生呢。现在,听说她的行李寄存在火车站,他心想,在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他之前,已把它存放在那个行李箱里,并寄存在了车站。

(4)、他在轻重之间徘徊,在我看来,之前的“轻”是他不愿意付出他的生命之重,现在的“重”却成了他不得不愿意付出的生命之重。

(5)、 一句话,若出自于康德,哪怕是一声“早安”,要是说得到位,听起来也可能像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

(6)、而萨宾娜一直钟情的那顶礼帽,她喜欢赤裸着带着这顶帽子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女权对男权的赤膊相见,是对整个媚俗时代的反戈一击。如果她再有多一点的耐心,她和弗兰茨的词汇或许会像害羞的情人,慢慢地、怯生生地走到一起去,像一种旋律自然地融进另一首歌曲。或许在弗兰茨的真情感化下,她会重新成为一个自愿放弃攻击性的女人。

(7)、托马斯之所以深深理解着萨宾娜,是因为他们都是媚俗的自觉抵制者。媚俗用作者的话就是“它是掩盖死亡的屏风”。托马斯,一个用外科手术的思维来对待人生的一生,他的生存目的就是要反抗从众。直到他被特蕾莎以爱之名的裹挟,不断缩小着生活的半径和精神驰骋的疆域,他垂老的手再也拿不住手术刀,他依然在抵抗,不是对特蕾莎爱的抵抗,而是对整个媚俗不堪的时代。

(8)、作品主要讲述了托马斯与萨丽娜、特丽莎之间的感情生活,它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把读者带入了爱情和性两者间。

(9)、因此,他决定往后单身,过一种灵肉分离的生活。

(10)、1958年,昆德拉发表作品《玩笑》,该书出版为他带来了世界级的声誉。1968年8月,苏联共产d入侵捷克,《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因此遭受迫害,所有作品从这个被占领的国家的书店和图书馆消失。之所以要提到昆德拉的早期作品《玩笑》这本书和“苏联入侵捷克”这一政治事件,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捷克社会,正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11)、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是在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笑容而爱上你。

(12)、所以当他醒悟到这种必然其实只是多次偶然造成的错觉时,他陷入痛苦的挣扎。

(13)、作者简介:董秋琳,文学网站写手,爱涂鸦,发无由之慨。我手写我心,不求锦词,不求彩韵,细研提词炼字,盼天地和,盼人间欢,盼无水火劫难,盼永无刀兵纷争,盼华年绵绵。

(14)、 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失去私密的人失去了一切,而心甘情愿放弃私密的人则是怪物。(她放弃私密,这种需要谎言保护的东西,活在真实中,不是自相矛盾吗?)

(15)、托马斯到底是怎样看待特蕾莎的呢?我们还得从那个梦里的篮子说起。这是一切的开始和结束。

(16)、故事讲到这里,我好像觑见了黑暗中有一双僵直幽怨的眼睛,那是迎春的魂灵吧,蓦地觉得毛骨悚然了起来,就想着快点把恐惧转嫁出去,于是呵呵道:不管是红衣女子还是迎春,终于穿越到冥界,成就了永恒的爱情。匪石之心,此生难转,合与双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