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爱情诗词
1、古代爱情诗词十首巅峰之作
(1)、相如买通卓文君的侍女,写了封情书给卓文君。卓文君当夜就和司马相如私奔,回了相如的老家成都。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东坡多样化词作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词,在描摹风起浪涌的景物中融入怀古抒怀的理性因素,用豪壮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3)、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4)、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但此词属存疑之作。
(8)、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9)、重客多情——选自: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庆姬》。
(10)、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11)、一到卓王孙家,王吉就让相如弹琴;相如推辞一翻也就弹了。再加上司马相如一表人才,又有弹琴的好手艺,就把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的心给挑了。
(12)、王弗得到了苏轼一生的眷恋,她无疑是幸运的。
(1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
(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16)、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在现在有了改编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当然,就意境来说,这个网红句远不如苏轼的原句高级。
(17)、爱这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18)、"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观潮》"
(19)、凄清惆怅的意境,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20)、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凤衔杯留花不住怨花飞。
2、苏轼爱情诗词100首
(1)、于是卓王孙就请司马相如来家里吃饭,光陪客就请了一百多人,但是司马相如假装不去。王吉就带着人去相如的酒店门口请,硬是把相如请去了。
(2)、这首词给了李淑一非常大的鼓励和安慰,她生活的信心倍增,开始写了许多关于杨开慧和柳直荀的事迹的文章,而且还谈了许多读毛泽东诗词的体会。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4)、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5)、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9)、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10)、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11)、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12)、你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1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4)、春华竞芬,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15)、《记承天寺夜游》是写东坡与朋友张怀明的,文中虽没有直接写与张怀明的友情,但可以分析出来…(学过的话教材上有讲解)
(16)、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1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8)、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19)、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20)、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张养浩《双调令》
3、苏轼爱情诗词大全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不过,不管是白居易的哪句诗,都没有苏轼的这句来的高级,苏轼通过王巩和柔奴在岭南的遭遇,引出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态度,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乐观、豁达、内心坚定,坚守自己的内心。
(3)、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4)、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5)、“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行香子》
(6)、自以为表达了一种淡然且不羁的生活态度,而我最希望这样。
(7)、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8)、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9)、正是柔奴的这句话让苏轼对她有了敬意,他当即作词一首,赠与柔奴,就是上面提到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10)、1957年的2月7号,李淑一就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首先谈了一下自己读诗词的感受,另外又要求毛泽东把他曾经给杨开慧写的那首词全部地抄下来寄给她,在这封信中又把自己在1933年夏天,为悼念丈夫柳直荀写的一首词叫《菩萨蛮•惊梦》也一同寄给了毛泽东。5月份的一天,李淑一收到了毛泽东的回信,打开一看,里边写道:“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
(11)、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水调歌头》全词意境阔大,风格豪迈,行云流水般的铺陈中蕴含着深深的家国情怀。中秋节源于唐代,但是望月怀远的文化传统早已根植在国人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里。屈原曾向天发问,李白也曾把酒问月,苏东坡在中秋月圆之时“把酒问青天”,阐释月圆人未圆的孤苦心境。苏东坡的这首词历来为人所赞誉和称道,如果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作“孤篇盖全唐”的话,那么苏东坡的这首词便可称作“咏月第一词”。
(1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5)、王巩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回来,于是将家中的奴仆和歌妓都遣散了,但其中有一位歌妓并不愿意离开王巩,她就是宇文柔奴。
(16)、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17)、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牧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一作皆。)
(1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20)、苏轼诗歌的特点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
4、苏轼写的关于爱情的诗词有哪些?
(1)、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
(6)、陆游放不下唐婉: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7)、晏几道放不下小苹: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8)、1079年,刚成为湖州知州的苏轼因为一篇《湖州谢表》而引发了乌台诗案,苏轼被下狱,还牵连了二十多人,他们很多都被贬官外放,其中王巩因为与苏轼往来密切,所受牵连最重,被贬到了宾州,宾州地处岭南烟瘴之地,远离京城,生存环境很恶劣。
(9)、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0)、所以元稹是在隐喻自己与亡妻韦蕙丛的凄美爱情虽然暂短,但是与爱妻两情相悦,绸缪恩爱和钟情不渝的情缘是刻骨铭心的,感叹今后是不会再有了!也再无如发妻这样的女子可相比了……
(11)、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青衫湿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12)、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13)、想成为苏轼这样的人,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自己的潇洒人生。
(14)、这首词既是歌颂柔奴,也是表达苏轼自己的心境,他数次遭贬、自请外放,官场起起伏伏,但始终有赤子之心,能够坚持自己的内心,从不因为外力而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他是真正的豁达,在逆境中生出坚韧的内心,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内心始终坚定,归来还是少年模样。
(15)、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主席诗词》,收录了这首词,经过毛泽东同意把“赠李淑一”改为“答李淑一”,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16)、从词的诡异和孤寂阴冷的氛围来看,我到觉得第二种说法似乎更为贴切,苏轼揣摩那女子的心境,在结合自己心底的苦闷,感叹命运无常时,孤苦伶仃的感觉油然而生。
(17)、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18)、冷月照清秋,晚风揽红楼。几片相思叶,往事自水流。人如明月,月如愁。愁如凝霜,霜满秋。
(19)、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休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20)、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苏轼 爱情诗词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公元1074年,苏轼调任密州知州,依旧处在被外放遭冷遇的逆境中。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旷达表现,但是仍难以掩藏内心的悲凉和郁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写于这一窘迫时期。兄弟离散与官场失意仅仅是该首词作的表层意蕴,该词深处彰显的是对国家的思虑与对百姓的担忧。彼时王安石新法虽然声势浩大却弊端丛生,面对国运日衰和民不聊生的艰危情势,苏东坡难以施展匡时济世的抱负和才干,而为国为民的理想与担当从未放弃,一句“高处不胜寒”蕴含着他诸多无奈和凄楚。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5)、李淑一就把这首词给她的学生去讲,李淑一当时是长沙十中的语文老师,把这首词给学生讲完之后,学生们都高兴地奔走相告。这时候有一个人就开始关注了,她叫张明霞,是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也是她们学院《十月》诗社的社长。她的脑子比较灵活,她就立刻找到一个在长沙十中实习的同学叫萧幼艾,张明霞对萧幼艾说:“你赶紧去找李老师把这首词抄下来,我想在咱们的《鹰之歌》上发表。”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8)、……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9)、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杨修《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