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红尘想入佛门的诗句
1、看破红尘精辟的句子
(1)、意思是本来就是青灯下的不回家的人,只是一杯浊酒才喜欢上了风尘生活。
(2)、8历尽劫波始豁然。佛法无边,向上心欢。念佛醒悟绽芳莲,放下执着,自在随缘。
(3)、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栴檀.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
(4)、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无一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5)、2她的微笑绽放给世界,留我在角落里撕心裂肺。
(6)、(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7)、(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8)、经典佛语100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万法唯心。
(9)、3连信任都变的奢侈,那么幸福就更加遥不可及。
(10)、云中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有八条河流在山下汇合然后向西南流去,群山屈居,仿佛都蹲在它的北面。
(1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2)、风壑辗转日月追,谁闭尘关不得归。《玄霄永劫》
(1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14)、当然苏东坡在文章中,还是表达了自己对惟庆、惟简两位大师的怀念、尊敬之情,认为他们淳朴厚道、器宇落落可爱。至于那时自己为什么经常出入胜相院,与惟庆、惟简两位大师交往密切,苏东坡解释说是因为胜相院内有唐僖宗及其文武从官七十五人画像,精妙冠世,令人神往,自己忍不住常去观摩。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是说梅花像是剪碎了的丝织品,上面涂了油酥,正反面有深有浅,多么自然,画是画不出来的。这里用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绢和油酥制品来比喻悔花的滋润柔美,十分传神。这在宋代诗词作品中一不乏其例,如苏轼《腊梅》诗中就有“天工点酥作梅花”的句子。“向背”、“稀稠”描绘了在白天丽日高照下的梅花风姿。接下去说梅花在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这段时间里,可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温暖,但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严霜的侵袭下,梅花可能要受不了吧。梅花本来是以其经霜耐寒的品格受到人们称赞的,“霜深应怯”的顾虑似乎大可不必,但正是这不必要顾虑的顾虑,才能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
(17)、落寞转身,心情也并不差,至少又是一个宝贵的人生经历,磨砺中成长,风雨中茁壮。
(18)、15鸟声依旧,晨曦依然,只是每天所听的心情却大相经庭。昨日闲适,听的悠哉;今日忙碌,听的急促;明日难测,听的感觉也未知。处静者,周遭静,心不一定静;处闹着,周遭闹,心也不一定闹;环境能改变人的只是让人更好的去适应环境,所以每个人都有或静或闹的时候。静心者,或喜闹,但不语,此乃尚静也!
(19)、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20)、(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看破红尘伤感经典句子
(1)、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2)、话说回来,流沙河先生的两不相扰,是不可能的。末法若是魔披袈裟,你不扰他,他定扰你。果然是智慧之语。佛无二法,魔法亦是佛法。山里山外、入世出世,若两不相扰,各行其事,事无不可,理则不然。六祖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觅兔角”一句就讲得颇有哲理。
(3)、 琴师傅从小秉习庭训,旗人家教和佛道文化的浸染,虽身为弱女子,闺中亦有过大抱负,曾立志中兴家业,但是要力挽狂澜于不倒,如今没有官二代,红三代的背景,又谈何容易!她说亲眼目睹了村里女人在生产中痛苦挣扎,在生活中承受比男性大得多的劳作,便时时萌生不做女儿身,远离尘世,一意修行,祈求来世造化的念头。
(4)、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人随情欲,求於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6)、11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7)、——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8)、普照寺里闭斋的法事一般为两日,头一天允许说话,但只能在中午进一餐,第二天则得整日断饮绝食不言不语地苦行,直到第三天拂晓才能开戒。寺内经常举行的闭斋活动,头天中午那顿斋饭由寺内法台负责供给,替人闭斋则由施主供给。这也算是普度众生,大慈大悲。她们整天静坐在各自屋内避光处翻阅经卷,诵读经文,不外出,不说话,谢绝来客。门环里插上一束树枝,便是坐禅打静的信号。信徒或家人们看见这标志会敛步回退,旁人也不能上门搅优。闭关静修坐禅少则一月,多则半年以上。这种坐禅修行的方式,目的是在感受和思索之中通晓佛理,摒弃不净之邪念,最终得到正果,成就一切。
(9)、原来爱情会过期,我不懂珍惜,原来爱情会离去,我不是故意要对你放弃。
(10)、《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自己与竹林的心灵相会。
(11)、执手看歌敲金钗,笑语落珠明眸睐。-《菱纱翩翩》
(12)、从为他写诗的名单中,你可以看到唐诗的鼎盛,可以看到群星闪耀。他们是李白、戴叔伦、贯休、许瑶、任华、王邕、窦冀、钱起、朱逵、韦应物等等。戴叔伦写道:
(1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4)、每一代达赖喇嘛都把这日光之城中美丽的布达拉宫当作冬宫。多少次宏大庄重的宗教仪式在这里开始又结束,多少次波诡云谲的事件在这里掀起波澜又归于沉寂。这里,午后拉萨的阳光从高高的窗口倾泻而下,甚至可以在空灵的阳光中捕捉到他们的呼吸声。那种声音深沉而绵长,游蛇般在庄重的充满神性的大殿中穿梭,在雕刻精美的梁柱,色彩艳丽的壁画间舞蹈。
(15)、触目的潮湿阴暗,始终摆脱不了我不堪一击的脆弱。
(16)、觉悟人生是无常无我苦空,你就会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17)、Ihaveputoutapieceofgoodsyesterdaymidnight.Thatisthefirsttimetoputitout.TodaywhenIwenttoseeit,Ifoundthattheresnoone.
(18)、三百年,曾经有过你,那惊艳一瞥的心动,淡若华芳。三百年,你曾经走过,只是徘徊在青海湖畔的微弱气息,我追寻着,无法触及。但是,灵魂早已陪葬。三百年,红尘婆娑,三生伽蓝,无悲无喜,千万个佛前念诵梵音的人,早已没了你。只任由着我们书写着你的生平你的传奇,倾倒万众生。
(19)、如今,普照寺已是远近有名的女出家人的汇聚之地。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的心态,首先要找一位老尼当规范师,负责品行教育。再请德高望重的法师替她剃度,即在佛前举行仪式,剪去小女孩头上最后一绺发丝,表明六根清净无牵无挂,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每位皈依三宝者,必须身体健康,笃信宗教,坚守戒律,一心学经,方可入寺,开始她们的宗教生活。
(20)、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3、心累想出家的伤感句子
(1)、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我从不担心我努力了不优秀,只担心优秀的人都比我更努力。
(3)、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淋过雨的空气,疲倦了的伤心,我记忆里的童话已经慢慢的融化。
(5)、14有些记忆,清晰也好模糊也罢。不是坚强,只是还不习惯太多得再见,告诉自己,那些是路人。分手后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如果将来的某一天,你说你要离开我,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如果将来的某一天,你说其实你还爱着我,我会告诉你,我还在等你。
(6)、此刻在南华寺,苏东坡似乎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一生修为,颠沛流离,冷暖自知。自己沉迷宦海,虽名冠天下,到头来,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他感觉自己前生三世本是佛门中人,只可惜一念之差,落入尘世,招来了这一生的忧患。今天,自己要用这曹溪祖庭的清泉,洗尽心中对浮世荣华的贪恋。
(7)、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8)、如今世道,红尘滚滚,万生浮燥,信仰尽失,有道是“看破红尘”,循入空门,应证了对世俗社会的无奈,未必是一种真正的灵与肉的解脱。其实对凡夫俗子而言,红尘本就是让人永远看不破的一种境界,成都的文化人流沙河先生有题普照寺诗句:“山外红尘,山中古寺,各行其道,两不相扰”讲得很有禅味,虽剑指与前妻何洁居士的几十年恩怨,亦似可看做普照寺里女出家人对自己的人生处境诠释的一个脚注。
(9)、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11)、9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2)、4在日常生活里面,分别、执着要淡薄,看得淡薄就是看破。
(13)、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14)、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
(15)、(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6)、(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17)、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
(18)、自古以来,凡虔心向佛之人必定了却凡人七情六欲,但我却是一个例外。我并非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我是转世灵童,这不是我自己的本意和选择。身披袈裟的我却有一颗凡尘之心。这颗心还没有看透人间悲欢离合,四大皆空只是佛经教义当中平凡的四个字。然而尚未涉及尘世的我又怎能深刻体会佛曰四大皆空的真谛?
(19)、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20)、苏东坡自从在凤翔为官时就开始喜爱上佛家经典,对佛教义理已经逐渐深入领悟。但他的内心对佛教是排斥的,这从《中和胜相院记》的记叙中可以看出。苏东坡认为当时的佛禅界鱼龙混杂,寺院成为一些人免除农事辛苦、逃避官府劳役的逍遥场所,他关注一些所谓的“高僧”、“长老”,研究他们的“荒唐之说”,甚至当面揭穿他们的夸夸其谈,自欺欺人,让这些伪劣僧人面红耳赤,下不了台。被批评的“长老”们只得推诿苦笑,视苏东坡为“外道魔人”。苏东坡用“反复折困”、“慢侮不信”来形容自己对佛家的态度。
4、看破红尘的佛系语录
(1)、译文: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2)、光阴荏苒,岁月变迁,她家祖上的基业早就中落,到了她的祖父和父亲生活的年代,也就是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伴随着国共两d的战火硝烟以及后来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已经被折腾得一贫如洗,成为了山海关外地道的农耕平民。然而,俗话说,“三代养不出一个贵族”,实乃至理名言,绝非妄语。琴师傅的血液里似应还留存着格格的气韵,难怪她举手投足之间,如若细细体察,都会让人感到中国传统文化里“大家闺秀”的真正涵义,决不同于如今世风沉沦中的“小姐”称谓。
(3)、琴师傅对我说起过,她始终不会忘记一位佛门恩人给她的寄语:“出家人要报国土恩、父母恩、师长恩和众生恩;有国才有教,有教才有我们出家人。”她并说无论她今后的人生结局如何,是否还能长留普照寺,或是迁往别的寺庙,都顺其自然,都是佛的大德与教诲,她都会按照自己在普照寺里所闻所见修行,不负恩人指点。
(4)、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5)、13遇到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接受不下,那么处理它;难以处理,那么就放下它。其实,人最难的是“放下”。放下了,就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