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死亡的感悟400字(文案精选10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1 10:54:02 浏览59

生命与死亡的感悟3000

1、生命与死亡的感悟图片

(1)、”鲑鱼回游”是加拿大威化溪的一大壮观。每年9月——11月是鲑鱼的回游期,鲑鱼为了繁衍后代,历经千难万险,越过层层险阻,为了鲑鱼家族的兴旺,舍生忘死,代代相传。萝卜奶奶用细腻的,抒情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鲑鱼回游的壮观景象,仿佛身临其境,也在威化溪边...

(2)、看起来不大的数字,可当它发生在14亿这个巨大的基数之下。

(3)、中国古代的一些皇帝,大概是从秦始皇开始吧,他们遍访名山大川,修仙炼丹,就是想寻访长生不老之术。最后,他们和亿万普通老百姓一样,归寂于尘土,也都没有能留下自己的生命。

(4)、可能,你的意识骗了你,编造了无数个故事让你认可。

(5)、我们可以告诉他:“只要你爱护身体,保持健康,可以活100岁。”

(6)、人一生唯一确定的事就是死亡。人生充满着不确定性,不知道将来做什么工作,不知道将来跟谁结婚,不知道世界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知道将来自己在哪里,跟谁在做着什么事。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没有谁能长生不老,死亡是谁也逃不脱的事。

(7)、未知死,焉知生。当我们对死有了一定了解时,才可能对生的意义有深切而真实的彻悟。

(8)、按照弗洛伊德的主张,死亡本能的学说是多数人特别难以接受或了解的。这种学说认为每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而达冲动起初是朝着我们自己本身而发的。

(9)、“我要是在哪天死了,你保准会后悔的!“这是哈里还活着时,留给姐姐的最后一句话,然而他真的死去了。但他不能去“天蓝色的彼岸”,因为他还有许许多多未完成的事——向他的亲人和朋友们告别,向姐姐雅丹道歉……这是当他站在天国的地面上时,他才意识到的错误。

(10)、两位作者纵贯古今,横跨全球,追溯过去,着眼当代,展望未来,从宇宙天体、生命起源、宗教哲学、道德伦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国民经济、社会福利、政治制度、领导选择、军备竞赛、和平战争,一直到未来的世界大同,几乎探讨了人类社会、当代世界所有最迫切的问题。 

(11)、如有生命的终结,那么此刻之前,每一瞬间,你已死去多次,为什么还要为未来困惑?

(12)、死亡通常被认为是生命的结束,但是你错了,其实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的开始。同样,对于来到天堂这一件事,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适应了这里,记忆衰退了,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间,来到了天堂……——题记

(13)、血氧监护、输注止血药、静脉营养、输血……10分钟后,患者的病情逐渐平稳下来,在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下,许大哥一路闯关,终于脱离了危险。

(14)、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已经到了面对生死的年纪。

(15)、就这么点小事,倒也引起了我的一番深思。我在想,这么一个小伤口都能令我心烦气躁感到不适,那么那些身患重病的人岂不是更痛苦?

(16)、“每一个阅读的人都拥有魔法”这是口袋的slogan。

(17)、在我的著作当中,我的《查拉图斯特拉》兀自矗立。

(18)、如同粉色墙壁上的标语“让阳光沐浴在生命的最后一公里”,在这里,或许因为感知到生命有限,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弥足珍贵。

(19)、作者:萝卜奶奶——10月6日重阳节的前一天是星期日,我们全家出动,再赴威化溪观赏鲑鱼回游。每年9月末至11月初鲑鱼回游,10月15日至25日是鲑鱼回游高峰期也是最佳观赏季。历年这个时间段几乎都是秋雨连天,游人如织,车满为患。我们家距离观赏地将近300公里,晨起出发也根本找不到近距离车位,必须徒步登山。基于童叟无力恰逢艳阳高照,索性笨鸟先飞倍感风清气爽。

(20)、与这个冲动相对的是生命本能。后者的最初目标是自卫及自足,而且本质上是创造性的一股力量。

2、生命与死亡的感悟400字

(1)、死亡是焦虑的原始来源,因此也是心理病理的根本源头。

(2)、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认识到:死亡意味着花样年华的终结,会让人焦虑、恐惧、迷茫、绝望的情绪。当我站在死亡的角度审视现在的生命时,感到现在生命的每一天都弥足珍贵。我们要认真地对待生命的每一天!

(3)、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崇高和神圣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为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怀和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4)、我愿重返大地,化作尘土,使我能在生我的地方安息。

(5)、有些人动不动就要轻生,他们不觉得惭愧吗?只不过是遇到了一些小挫折,而那些残疾人都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强地活下来,并让自己活得有价值。

(6)、如果让我写一本书,我将会做一个记录各式死亡的登记簿,再加上我的评论。教会人们死亡的人也将教会他们活着。

(7)、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8)、(编者按)直面死亡,这篇文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也从一方面表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爱惜,通过几个例子来阐述生命的可贵。文质朴,简单,没有华丽的文字,而我却被作者的文给打动。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世间都不易,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生活如此,既然我们都无力去改变,那我们就尽自己只能,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快乐自己,愉悦他人。所以我最喜作者最后一句,珍惜现在,好好活着。我推荐大家阅读这篇文,文就如作者此刻的心情一样沉重。希望有缘看见此文的友友们能从中学到自己该学的东西。最后祝福作者安康,也想告诉作者。病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所以一定要坚强的活着,给自己一份愉悦坚定的信心,相信雨后是一定看见彩虹的。这是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的答案,祝福作者一路明媚灿烂。(编辑;岁月独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0280007)

(9)、《天蓝色的彼岸》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小男孩因车祸去了天国,在天国认识了寻找母亲的阿瑟,和阿瑟一起来到人间,阿瑟先回到了天国,哈里在想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道歉和告别过后,也回到了天国,但是刚好撞见了阿瑟和他的母亲相认,他们一起走向了天蓝色的彼岸!读了这本书,我对死亡不是那么害怕,但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要珍惜生命!还要珍惜亲人、朋友以及身边的一切食物,比如:风吹在脸上的感觉,鲜花迷人的香味,犯了错,妈妈的批评!

(10)、“但是大家想一想,你身边的人阳了多少?或者一家人可能都阳了,有几个危重的?或者有几个肺炎的?这个大家应该心里有数吧。”

(11)、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般到5岁左右,大部分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关于灵魂与生命的主题。尤其是最近武汉疫情的爆发,铺天盖地的新闻,会促使很多孩子都会问到“人为什么要死亡?”“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这样类似的话题。那么此时作为成人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我们是直面?还是逃避?

(12)、我并不是要歌颂死亡的美好,也不是要提倡否认生命的病态观念,而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的基本两难困境: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天使也是野兽;我们是必死的生物,又因为我们具有自我意识而知道自己终有一死。

(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意义非凡!战争年代的革命英雄与烈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今,辉哥为社会主义建设同样献出了年轻、壮丽的生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永远缅怀!

(14)、当走完这艰难的一关,愿每一个家庭,都是完完整整,团团圆圆。

(15)、“我们走着瞧!我这次可算是恨上你了!我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是哈里在出车祸之前对他姐姐所说的话,然而,现在他真的死去了。

(16)、3 . 做个真正长久拥有幸福的人很难,但做幸福边上的人却很容易,我们不渴望天天幸福,只求幸福经常会光顾自己就不错了。

(17)、人生虽然短暂,但每个生命一经降生就是永恒。人们应该很好的把握这次永恒,才会实现人生价值,也才不会枉此一生。

(18)、“生与死”相互依存。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是在时间线上时刻活着的,同时又在时间线上每时每刻地死去。人“活”了多少年,同时也“死”去了多少年。我只是今天的我,绝非昨天的我,照片上的我已经不是我,因为昨天的我已经死去。我永远是“活在”当下的我,只有当下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19)、莎士比亚盼《哈姆雷特》剧本里有段台词是以“生存或不生存(死亡)……“开头的。这里他提出了许多理由,说明为什么死亡对人类具有吸引力。他也提出了为什么结果也许又不那么吸引人的一些理由。哈姆雷特王子对“不想寻死“所提出的理由,是那紧护着生命并且保卫着它的生命本能。

(20)、许大哥的家属从护士的手里接到了病危通知单......

3、生命与死亡的感悟3000字左右

(1)、收费标准:9元/人(此为报名费,到店需消费,金额不限)

(2)、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顿然醒悟,不再困惑。

(3)、生命本能迫使死亡本能以各种形式伪装起来。例如:像前头得到的那自毁的愿望,是如此地无法抗拒而使得一个人不能不自杀。否则,这个人顶多只可能成为一个被虐待

(4)、  这几年,一有机会我就愿意往老家走。趁着十天前参加无锡马拉松的机会,在赛后回了一趟老家。那一晚上,我陪在妈妈身旁,听她老人家讲讲老家的人和事。第二天,我陪我妈妈去奶奶和外婆的坟上烧纸磕头,寄托一份哀思。

(5)、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我在生死边缘游走了一回,也从此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争分夺秒步履匆匆,不再参加各种讨论和集会,不再被各种朝令夕改的“课改”弄得晕头转向,在路上,可以从容地欣赏一抹朝霞,也可以静静地注视一朵野花。在家里,可以耐心地把家具擦拭得光亮如新,可以仔细地把衣服熨烫得平平整整,可以静静地听听音乐浇浇花发发呆。

(6)、我想,目前更重要的,更多人关心的,应该是后者。

(7)、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人生的宝贵,要珍惜时间,不能把事惰都拖到了死亡的`那一刻空留遗憾。哈里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啊!可是没有了生命就设有了一切,我们也一样。

(8)、我肃然敬佩鲑鱼可歌可泣的伟大母性,它们生命的精彩使我受到强烈震撼。如果从终极意义上看,我们人类和鲑鱼应该是一致的。生命的内涵都存在着使命和责任,就是要努力让后代在更加和谐、更加自然的世界中幸福的生活。无论做什么,既然选择了就要勇敢面对和敢于担当;既然选择了就要无怨无悔地坚持到底;哪怕是向生而死的牺牲。

(9)、在我看到他向亲人和朋友告别,并向他们表示歉意和爱的时候,我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眼里的豆大的泪珠就像天上的雨一样止不住的掉下来。

(10)、每当看到来之不易的成功,人们都不约而同欢呼雀跃击掌喝彩;看到功亏一篑、遭到重创甚至死亡,人们就会发出惋惜的哀叹。鲑鱼每次冲刺失败都会程度不同受伤挂彩;每逾越一层鱼坝都是生死攸关的一搏;每前进一个档次都是力量和命运的对决。每一个龙门跳都必须有孤注一掷的气魄、荡海拔山的力量、准确无误的判断。

(11)、人生有一种莫大的幸福:无论自己长到多大,身边都还有父母的庇护。‍‍

(12)、当代法国医学界三位泰斗与法国著名史学家伊万·布洛哈尔一起,考察了所有可以找到的医学文献,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家联合医学图书馆到私人图书收藏家,引领读者共同探索和思索西方医学的发展历史。

(13)、是让每一个他们都能有药可以吃,有医可以看,有病床可以住。

(14)、生与死就是一篇文章,一篇书写整个人生的文章,一篇只有自己才能看的懂的文章,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一段经历,每一个标点蕴涵着一种坎坷。

(15)、实现人生价值,每个人都要自己不同的方式。有的人可能喜欢建功立业,有的人可能专注社会经济发展,有的人渴望成为明星,有的人喜欢默默无闻,有功高盖世的,也有的只为家庭深耕。

(16)、那篇图文深深地震撼了我,也给予了我更多的思考。

(17)、尘世无常,性命终得老去;天道好还,人文幸得绵延。

(18)、你会说,死亡当然是真的,你见过也听过很多很多。老去的亲人已经离去,化作了一缕青烟。孔丘的坟塚也在孔林中静默。

(19)、这就是我们意识里的生命,你总感到不安,和惶恐,总感到找不到意义和寄托。

(20)、清明扫墓习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历史长河里我们中国人没有形成欧亚大陆以及后来世界多数国家所有的宗教信仰,而形成了“敬天法祖”的民族共同信仰。

4、生命与死亡的感悟3000字论文

(1)、安徽防抑郁公益小组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合肥。致力于帮助社会抑郁症人群及其家庭,高校社区心理讲座普及,志愿者培训等工作。通过街头活动,社区高校讲座,媒体推广等形式,向大众普及抑郁症知识以及抑郁症防治办法,共建和谐关爱性社会,减少社会抑郁症发病率,以及倡导抑郁症正确治疗。

(2)、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这件事情,比家长想象得都要早,大约在四五岁。特别是如果家里有亲人去世,或者孩子看到过小动物的死亡,他会更直接地感受到死亡的存在,并因此会产生很多的焦虑和困惑。

(3)、最近也正好浏览到过一个科普文章,那篇图文所讲的话题是:“面对亲人的离世,我们能做些什么?”

(4)、“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只有经历过才懂,爸妈都走了,我没有家了。”

(5)、“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人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啊,生命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才可能放出光彩,成为永恒,看了《天蓝色的彼岸》以后,我更是明白了这个深奥的道理。

(6)、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被卡车撞死的小男孩哈里,来到了天上的另一个世界,那里有好多和他一样的人,那里的人说:“只有把今生一切的事情都忘记才能到天蓝色的彼岸去!”但他还挂念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姐姐、老师和同学们,但又不知如何传达他的心声,于是就欲上了一个和他一样没走的小男孩。那个小男孩在找他一出生就死了的妈妈,已经有100多年了,仅凭他妈妈衣服上的一枚纽扣。后来他俩以灵魂的形式来到人间。他发现其实不是没有他地球就不转了。他的好朋友依旧开开心心有了新朋友;爸爸妈妈也已经不在伤心……他开始感还到难过。但后来终于明白了:人总不能活在过去!他向亲人和朋友们告别,并向他们表示歉意和爱。他在天堂上认识的小男孩也终于找到了他的妈妈!最后,他俩终于飞向了天蓝色的彼岸。

(7)、我们必须承认,古今中外,除了很少数以外,人都怕死。我想原因有两个:

(8)、人也不应该为了逃离痛苦而牺牲生命。(池田大作)

(9)、而老人院内的宁养服务团队是一支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护理员、营养师、康复师在内的跨学科团队。他们指出,为宁养服务做好前期铺垫的“生命教育工作坊”显得尤为重要。于是,他们邀请院内老人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播放生命教育主题纪录片,组织老人和职工参观大学医学标本馆……过程中,社工部副部长梁娟娟发现,开展生命教育后,更多老人建立了积极的生死观。她还记得,由于担心老人排斥,第一次开展遗体捐赠讲座只能放在健康教育讲座最后轻轻带过,但没想到不少老人感兴趣。

(10)、我们更没有权力,去随意定义那些离去,那些不幸。

(11)、服务对象中,76岁的李爷爷给周敏华留下了深刻印象。李爷爷患心脏衰弱,伴有多种慢性病,住进某社区医院后,经常对着护士闹脾气,让护士感到头疼。于是,周敏华带领志愿者去探访了李爷爷,接触后发现,李爷爷其实只是通过闹脾气的方式,希望有人能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于是,周敏华和志愿者根据李爷爷的兴趣特长,进行适当的夸赞,肯定他的价值,同时引导他进行生命回溯,正视死亡。慢慢地,李爷爷的脾气越来越好,连护士都说他变得可爱了。

(12)、“我阳了”全网刷屏:防疫三年,我们失败了吗?

(13)、生是生命的开始,一切事物皆如此,一棵参天大树的生命开始于它被埋在沃土之中,一只鸡的生命开始于它的破壳而出,一个人的生命开始于亿万个精子中那个最坚强,勇敢,最终与卵子相结合的那一刻。生是伟大的,美丽的,高尚的,并且是值的称赞的,尽管这世上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平之事,但生命我们彼此公平,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14)、(社团写手群)QQ:309921634  文字友情社长寒光明媚祝大家新年快乐!欢迎广大文友的支持!

(15)、我感恩鲑鱼以生命为代价繁衍后代;我感恩秋天,感恩秋天的宁静,感恩秋天的朴素,感恩秋天的殷实。

(16)、《天蓝色的彼岸》是一本关于死亡和生命的预言。它让我不再恐惧死亡,让我明白了关于生命的真正含义。

(17)、生命与死亡的课题是我们人的一生必须要面对的。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人生,但是我们若将峡谷与风暴远远的离开,就永远看不到风暴造成的纹路有多美。换言之,当孩子面临死亡时,我们不该遮蔽孩子,不该过度保护孩子,因为他们终究得自己面对一切。孩子虽不一定能够了解这深层的道理。他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手、眼、口了解死亡,这也是对生命更真切地领悟。

(18)、清明时节,大家祭奠先人,慎终追远,是思索生命意义和加深对死亡认识的好时机。

(19)、一边是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医护人员,“立即静点生长抑素,立即静推立止血1单位……”大家在杨志艳护士长的带领下,立即执行医嘱,迅速给药,互相配合,展开了一场和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接力赛。      一边是无法面对现实,只能用哭泣发泄情绪的患者家属……瞬间,三病房的走廊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20)、生命和死亡相互依存;它们同时存在,而不是先后发生的。

5、生命与死亡的感悟3000字

(1)、在关于死亡的人生感悟中,我们说,死亡并非绝对。它既包括有机生命的终结,各个组织器官的不在工作,也包括无机生命的段落的结束,比如上文所说的戏剧。这其实包含了生理和精神两方面的意义,所以我们不能再用单一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这个话题,史上死亡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哲学问题,关于死亡我们翻开历史典册,就会发现满满的思考跃然纸上,古代学者对于死亡做了十几个世纪的精彩评说。

(2)、  不管生命曾经是多么绚烂或者卑微,死亡永远是最后的归宿。人生一场,终究会归于尘土。在先人的墓前,我更多的是感恩:感谢她们带给我生命,让我在尘世间走一遭,让我可以去拼搏,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3)、外公的丧礼简单庄重,正如外公生前的作风,不追求物质生活,淡然地度过他不曾平顺的一生,而且外公生前就交代他的丧礼简单就够了。在这之前有亲戚建议要把丧礼办得隆重一些,但是舅舅拒绝了,其中一句话我这辈子都会记得的话,“与其身后讲排场,不如生前一杯茶”,舅舅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很落寞,也在为自己没能好好照顾外公而难过。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更加自责了。母亲大概是看出了我的自责,突然拿出一个精致的吊坠交给我,说这是外公临终前想要给我的“风火庆会”吊坠,它能保佑我化解犯太岁之类的灾运,能够健康平安地度过这一年。

(4)、他们甚至自以为是,极端地说出,“要死便死”。

(5)、如此这般对人生价值的观点还可以举出很多,前人的这些说法对不对呢?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对解决死亡恐惧管用不管用呢?我认为取决于自己对某种观点是否真信,有多信,即是否成为自己的信仰。有了某种信仰,执着地去追求它,使整个人生成为追求信仰的过程,就会觉得人生是充实的,有意义的,对生死的态度就会是积极的。

(6)、(社团宗旨): 长的岁月。在文字的天空,我们任意翱翔,在友情的海洋,我们真心相伴。 

(7)、是的,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你的痛苦或许也会减轻很多,对临终者来说也同样会减轻痛苦。

(8)、看着窗外的一棵古树,在我出生前已经在那里了,而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它还会屹立在那里,郁郁葱葱,生生不息。万物竞天,就生命而言,有生就有死,有死才有生。就这一点而言,人类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的,为什么偏偏人要怕死呢?

(9)、“谁都不明白自己死后应该做点什么--就像人们不知道自己活着应该干什么一样……”不管生还是死,我们的一样的迷茫,为什么要虚度光阴,却不去好好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呢?

(10)、关于人生的意义,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凡是人,都会思考活着的意义,但又很难找到标准的、大家共同愿意接受的答案,这也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这方面前人已经给我们留下很多他们的思考和实践。

(11)、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她是否也飞向了天蓝色的彼岸呢?记得那时候,我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进了门,没等我喊外婆,她就笑眯眯地迎了出来。外婆视力很差,做针线活挺累的,把线穿到针眼里总要花上很长时间,但外婆是个爱干净的人,学校里的脏衣服总要洗得干干净净,才肯作罢。放下书包,洗了手,外婆就把一个削好的苹果递到我的手里,自己却说什么也不肯吃。吃完苹果,便拉着我的手,穿过马路,小心地拉着我的手去对面的澡堂洗澡,好像生怕我少一块肉似的。外婆喜欢植物,她最喜欢是桂花那生机勃勃的品格。当外婆生病住院时,虽然很想我,但总让妈妈不要让我来看她,总说医院里病菌多,怕我被传染。很想我们时,也只要听听我们的声音。不仅如此外婆还总把别人送给她的礼品留给我,借口自己不爱吃。有一次,外婆还把一盒上好的苹果留给我吃,妈妈悄悄对我说,外婆其实最爱吃苹果了,我要把苹果让给她吃,外婆却说,以前爱吃,老了就不爱吃了,那时我半信半疑地相信了。现在,我长大了,终于明白了:并不是外婆不爱吃,其实外婆很想吃,因为爱我们,对我们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桂花一样的开,外婆却在也看不到了。

(12)、热搜第一!浙江单日新增突破100万:阳康之后,新的风险悄悄袭来…

(13)、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正直、善良是人的美德,要多珍爱身边的人,多说“谢谢”、“请”,懂得感恩,而且要多交新朋友——但别冷落了老朋友。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生活,我觉得,无论你的生活有多苦,首要是要坚强地活下去。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不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没有生命时,不仅身边的家人、朋友、伤心,而且会为自己很多未做的事情感到遗憾,但这时后悔已晚矣。

(14)、当见面“你阳了吗”,变成“你还咳吗”;当各地进入不同程度的感染高峰;

(15)、综上所述,要解决对死亡的恐惧,有赖于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或常说的世界观)、生命观和人生观。我们现在常常把解决“三观”问题挂在嘴边,却缺乏深入学习和理解。当我们认真思索死亡问题时才更加体会这“三观”的根本性意义,与其说理解死亡难,还不如说树立正确的“三观”难。

(16)、这本书主要想让我们知道一定要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死后不可能再从来一次。生活中,有许多人就因为一点儿小事,而放弃生命或想不开,那真是太可惜了。死了以后想想,我为什么当时要这样做,我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完呢?真是无比的后悔,可又能怎么办呢?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太冲动。

(17)、并且书中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和段落,给人了许多启示!书中也有描写景物的句子,让你从中学习到许多修辞手法的使用!书中还有幽默搞笑的句子,你看了绝对开怀大笑!

(18)、天然调色板将赤橙黄绿青蓝紫浓彩重抹为一幅大气磅礴的油画,秋水长天共一色,红色的似火、黄的似金、绿的似翠、蓝的似碧、……美如梦境、美如童话、美得醉人、美得迷心。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我竟然没顾得上晕车。

(19)、如果我们对孩子简单粗暴地拒绝,或者感觉这些问题非常令人讨厌和厌恶,让孩子别胡说,别瞎想,这些态度其实传递了更多真实的信息,它不仅不能阻止孩子瞎想,还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其实也是非常恐惧死亡的,反而会给孩子增添更多的焦虑。因此耐心和尊重非常非常的重要。

(20)、在老家去世的人和在这边不一样,匆匆就埋葬了,而这边要像办喜事一样,放哀乐,放鞭,大办几天,大场面,舅姥姥离世的时候我匆匆赶到,门旁边是草绳和黄纸编的草灵,96岁的老人,草灵长长的在风中飘着,我的眼睛不知道是被泪水还是被晃动的草灵弄的模糊了,96岁。天,弹指一挥间,历尽沧桑,苦难,白发送黑发,人生最后的十几年甚至不认识子孙,但对小时候的经历确准确无误的都能记起来,父母的名字,经历,越是经历久的越清晰,孙子,媳妇,老亲少友一个不认识,就在她走完人生的最后几分钟确意外的清醒了,对照顾她几十年的儿媳说:我死了,你就能想想福了。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下,面对死亡我们无能为力。认泪水流下我不会去擦。悲伤就悲伤吧,难过就难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