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才七岁才造句二年级
1、用曹冲才七岁造句
(1)、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再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2)孔融认为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
(3)、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4)、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5)、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6)、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7)、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8)、露西写完这一句,想到了小狗希比希。写道:“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9)、曹冲年少聪明善于观察,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孙权。孙权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
(10)、 茵苗先把白菜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剥下来,然后打开水龙头,用手仔仔细细地搓洗菜叶,最后再过一遍水。茵苗把洗好的菜递给妈妈,妈妈接过菜,对茵苗说:“谢谢你!你先去摆碗筷吧!饭马上就做好了。”
(11)、二年级上册语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
(12)、7云朵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枫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例如: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的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各读各的进行了思考: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议论”的语气,同时,通过朗读加深对“议论”一词的理解。指导朗读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学生才会对朗读有兴趣,朗读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14)、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视频+一课一练,可打印
(15)、(3)孔融是一个懂得礼让的好孩子。 (√)
(16)、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17)、B、丑小鸭望着洁白的天鹅从空中飞过,既惊奇又羡慕。
(18)、《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样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19)、___________像__________。
(20)、(2)比较“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体会“才7岁”,说明曹冲的年龄太小了。
2、用曹冲才七岁的才造句
(1)、锋峰蜂 幕墓慕 炒吵抄
(2)、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3)、请你把露西写给爸爸的信写在下面,注意信的格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张衡看到自己的影子 ;中午,他看到自己的影子 。妈妈告诉他这是什么原因呢?用“ ”画下来。
(6)、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7)、( ) ( ) ( )
(8)、 小朋友们,平时妈妈很辛苦,我们要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9)、崔+(亻)=(催)(催促) 长+(弓)=(张)(张开)
(10)、《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11)、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12)、妈妈说:“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
(13)、(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14)、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多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15)、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16)、一(朵)鲜花 一(张)纸 一(支)笔
(17)、(红润)的脸 (卷曲)的头发 (沉重)的呼吸
(18)、“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19)、( )( ) ( )( ) ( )( ) ( )( )
(20)、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3、曹冲才七岁的才用什么语气读
(1)、露西笑了,她记下妈妈的话,接着写道:“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
(2)、玲(玲珑) 详(详细) 幅(一幅) 叭(喇叭)
(3)、“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4)、(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5)、(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6)、2风把我的毛巾和手帕吹到了地上,还把妹妹的帽子吹得滚了很远。
(7)、 三年级上册语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
(8)、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9)、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10)、(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11)、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12)、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3)、 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4)、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15)、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16)、héfēnɡxìyǔ fēnɡhérìlì yúndànfēnɡqīnɡ
(17)、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18)、用“——”划出描写铅笔头上大白鹅外貌的句子。
(19)、(仔细)地端详 (伤心)地哭 (懒洋洋)地趴
(20)、你能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吗?请写在文中的书名号中。美丽的大自然
4、曹冲才七岁 才造句
(1)、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2)、短文讲述的是张衡小时候到 挖野菜时看到
(3)、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4)、选文共有(8)个自然段,写露西和妈妈给爸爸写信。
(5)、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6)、第二步,右边的两角向中心线对折,折出尖头。
(7)、伯父被徐文长的举动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8)、《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9)、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10)、才+(木)=(材)(木材) 占+(立)=(站)(站立)
(11)、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12)、令(口令) 对(不对) 由(由来) 圆(圆形)
(13)、(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14)、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15)、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一样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盼,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6)、麦(mài)苗 采桑(sāng) 场(cháng)院
(17)、“称”左边是禾,右边是尔;“秤”左边是禾,右边是干,要注意区分。
(18)、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19)、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20)、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5、曹冲才七岁才得意思
(1)、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2)、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官员: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4)、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透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5)、智救库吏: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又严又重。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作不乐意,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曹操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
(6)、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7)、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8)、就本文而言,“曹冲称象”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学生就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这件事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
(9)、处(到处)—外(外面) 群(一群)—裙(裙子)
(10)、1( )着( )的衣裳 2( )着( )的眼睛
(11)、员 圆 园 向 象 弟 第
(12)、五年级下册语文 五年级下册数学
(13)、巴()()()包()()()方()()()青()()()马()()()
(14)、(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15)、师: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16)、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17)、B、如果我这次能考到九十分以上,妈妈就会带我去汕头中山公园玩。
(18)、种{ 好{ 干{ 分{
(19)、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0)、(1)学习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1)、( )( ) ( )( ) ( )( )
(2)、 第一课时
(3)、号{ 干{ 难{
(4)、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6)、员+(囗)=(圆)(圆形) 毛+(⺮)=(笔)(毛笔)
(7)、(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8)、③作zuò(作品 动作)—zuō(作坊 五行八作)
(9)、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10)、露西笑了,她记下妈妈的话,接着写道:“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
(11)、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之后,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12)、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片中有谁?她们在干什么?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帮妈妈做家务的?
(13)、户外服装:(①②③④)户外用品:(⑤⑥⑦⑧)
(14)、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15)、B、小明惋惜地对我说:“这次拔河比赛,我们班又输了。”
(16)、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一天,有人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17)、第五步,将纸翻过来,再沿着中线对折,并折出飞机的翅膀。
(18)、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19)、B、世界好像沙滩一样,而我,就像其中的一颗沙粒。
(20)、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懂得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具体、形象。
(1)、曹操收到外国进贡的一头大象,当时中国没有大象,大家就都很好奇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曹操的儿子曹冲才只有七岁,他提出了用船和石头,利用水的浮力来测量大象重量的办法。
(2)、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生练习后,指名发言。(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3)、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的眼睛 ( )的眼睛 ( )的眼睛
(5)、穴:()( ) ()( ) ()( ) ()( )
(6)、战士们用调虎离山的办法,把敌哨兵引开,隐蔽着冲进了敌人的指挥部。
(7)、要查的字 部首 去掉部首剩几画 读音 组词
(8)、(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9)、与+(冖)=(写)(写字) 其+(木)=(棋)(围棋)
(10)、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11)、7弟弟衣服兜里的糖果( )地响。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丰富多彩,热闹极了。
(13)、( )( )( ),( )( )( ),( )( )( )( )( )( )( )。
(14)、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15)、干+(木)=(秤)(秤杆) 故+(亻)=(做)(做工)
(1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 )( )( ),为有( )( )( )。
(17)、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8)、●《我是什么》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汽、云、雨、冰雹和雪),及其带给人类的好处和灾难。
(19)、二年级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思维导图+视频+练习
(20)、(紧紧)地闭 (高兴)地笑 (快乐)地唱
(1)、今(今天) 封(封面) 电(电灯) 团(团圆)
(2)、线: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纟”,右边的写法跟“钱”字的右边相同,不要忘记写最后一点。
(3)、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