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歌在唐代时期倍受推崇
1、陶渊明的诗歌在唐代时期倍受推崇
(1)、而他对后世的贡献,我觉得分为三点: 第他创立了田园诗派,第他的文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第他留下了很多流传千年且脍炙人口的诗词。
(2)、(单选题)“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侵”意思是()。
(3)、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4)、(判断题)《诗经》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
(5)、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6)、(单选题)“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的“写”意思是()。
(7)、 公元759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得亲友资助,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还有许多的小孩子来扯茅草,耻笑杜甫,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此乃杜诗代表作之一。(此篇应该排进50名内吧)
(8)、李白(701—762年),生于公元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9)、 有人说:“十首以前,少陵较难入;百首以后,青莲较易厌。”杜甫的才华可以说不下于李白,甚至比李白更为卓越。《北征》是以省亲为题材,把个人、家庭的命运和国家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宏伟史诗。诗人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方法,既叙时事又写情思,充分体现了杜诗博大浩瀚。《北征》以其思想的深度,感情的强度,语言的曲折盘郁的旋律,形成了独具的精深博大,沉郁顿挫的风格,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座雄视千古的巍峨高峰。《唐宋诗醇》云:“以排天斡地之力,行属词比事之法,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有五言,不得不以此为大文字也。”。(排天斡地,横绝太空)
(10)、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11)、(多选题)下列诗人在中唐时期开始写词的有()。
(12)、《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能写此诗的伟大诗人,会弱七律?不信啊不信)
(13)、(判断题)《古诗十九首》可以看作是汉代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14)、(单选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中“考”的意思是()。
(15)、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1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判断题)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
(19)、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20)、(判断题)罗素认为人生命的意义是跟神的力量是联系在一起的。()
2、陶渊明的诗歌在唐代备受推崇
(1)、以个人田园生活为主要创作蓝本的诗句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容;
(2)、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3)、(判断题)南唐时期的词多是描写家国情仇的作品。()
(4)、(判断题)诗歌更多的是作者独特生命经验的一种体现。()
(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6)、其他的艺术形式,如古代散文,从春秋战国的诸子散文开始到明清的小品文,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最高峰出现在经历千年发展之后的宋代,而中国绘画拥有更长的发展史,高峰也出现在宋代。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其最高峰的出现总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而唯独发展历史同样漫长的中国书法的最高峰却被认为出现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初期,这本身就是令人怀疑的。
(7)、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人称“王孟”。
(8)、(单选题)《诗经》收录的作品,起止时间是()。
(9)、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10)、(单选题)()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中起到了叙事点题的作用。
(11)、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本文来源:笔趣阁)
(12)、(单选题)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
(13)、(单选题)齐言的七言古诗流行于中国的()时期。
(14)、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15)、(判断题)“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采用的是比的手法。()
(16)、(判断题)宋代文化较之唐文化更文雅、更丰富。()
(17)、(判断题)在个人读诗时,理解诗歌的韵味很重要。()
(1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19)、(单选题)“飞扬跋扈为谁雄”该句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
(20)、(单选题)“为我吹行云使西来”中的“行云”是指()。
3、陶渊明的诗歌在唐代时期倍受推崇对吗
(1)、(单选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
(2)、释文: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 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 修龄来经日今在上 虞月未当去重熙旦 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 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 甚令人耿耿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4)、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千古名句(和上面那首词不相上下)
(5)、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撇开以刀刻为主要书写工具的甲骨文不管,以毛笔书法为代表的中国书法应该是从秦朝开始的,只不过当时的书体还比较单主要以小篆为主。汉代则出现了隶书,三国和西晋时期才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了草书、行书、楷书等新书体。应该说,此时的草书、行书、楷书等新书体还是很不成熟的。而此后不久的东晋时期还正是新书体发展的初期,我们很难想象,就在新书体出现才一百多年的东晋,中国书法就达到了它的最高峰,而此后近一千五百年的发展竟没能超越这一高峰。
(7)、所以王维的诗篇,是除了李白杜甫外,最著名的诗人。
(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0)、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11)、(判断题)《召南·野有死麕》是《国风》中的一篇诗。()
(12)、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3)、原因四:禁忌少诗歌在唐代最鼎盛的,前面三点已经讲过,有继承和发展、有经济发达和社会繁荣、有开放包容和文化交流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吧,诗人的禁忌相对少一点,他们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批评权贵阶层和朝廷,如杜甫有名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甚至是宫中的幽怨和官场丑闻,如曹邺的“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等,都可以作为诗歌的题材。可以说,禁忌少也是一个原因,这样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就少了一些思想的束缚,佳作就当然会产生的,
(14)、(判断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句采用的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15)、(单选题)“子有钟鼓,弗鼓弗考。”一句中“考”的意思是()。
(16)、(单选题)建安时代曹植的《名都篇》歌咏的是()。
(17)、(判断题)“潭影空人心”,运用“潭影”二字表达了诗人入世的洒脱。()
(18)、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19)、公元365年,东晋大司马的陶侃的孙子陶逸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算命的瞎子王三看过说,此子根骨不凡,当成大器。陶逸给儿子起名陶渊明。
(20)、对陶渊明写过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复得返自然”,就是摆脱官场羁绊,回归田园生活,这当然是对的。然而并不准确。“自然”实际上还是个老庄玄理的概念,陶渊明此处的“自然”,有谈玄层面的意思,是老庄哲学里谈到得某种和外物契合的修身境界。而“复得返自然”,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而不止是不要做官了立马回家种田那么简单,而是跟玄学结为一体,又把这种玄学的思想写到诗中,这更是作品的一种升华。
4、陶渊明的诗受到高度重视是在什么朝代
(1)、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2)、(判断题)《读山海经·其一》一诗体现出的更多是主人公精心打理的日常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