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字歇后语(文案精选64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4-18 07:49:42 浏览59

马的歇后语有哪些

1、马的俗语歇后语古诗句

(1)、马勃,菌类;牛溲,车前草。比喻至贱之物

(2)、NO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3)、马长犄角骡下驹 ———— 怪事一桩;怪事

(4)、成语指: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5)、马牛襟裾、马牛其风、马前泼水、马前卒、马去马归

(6)、蒙古马与蒙古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影响对人类文化的推动作用超过马,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

(7)、斗鸡走马、短衣匹马、二童一马、放牛归马、飞鹰走马

(8)、翻译: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9)、打马虎眼、大马金刀、代马望北、代马依风、得马生灾

(10)、《晋书·宣帝纪》: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11)、•(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12)、如果你采用“首字串联法”编写出了更好的句子,也可以留言告诉冯老师哦!

(13)、语本《论语·雍也》:“赤(公西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谓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袍。后以“肥马轻裘”形容生活豪华

(14)、我喜欢凝视马的眼神,因为只有在最平静祥和的眼中才能读懂它的心灵,读懂它的思想。马的眼神像一潭深泉,透彻而又深不可测。我一直觉得马可能是一种会说话的动物,就像《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一样,它是通人性的,懂感情的动物。

(15)、马蜂蜇秃子--没遮没盖(比喻没有可掩饰的了)

(16)、倘若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需记住课本中出现的几个成语即可。

(17)、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因事受到恒温的责备,罢了官。正好急需写一份告捷公文,桓温便叫袁虎起草。袁虎站在马旁,手不停挥动,一会儿就写了七张纸,写的文辞优美。当时东亭侯也在旁边,极其赞叹袁虎的才华。袁虎说:“也该让我从齿舌中得到点好处!“

(18)、马是大型哺乳动物,四肢强健,力大善跑,加上它的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视野开阔,记忆力、判断力都很强,方向感也极准确,居六畜之首。给人的印象是憨厚、诚实、纯朴,又和人有方方面面的亲密关系,于是就有了许多佳名美誉:乌骓、赤兔、八骏、九逸、天马、宝马、汗血马、白龙马、千里马等,这些佳称,无不流露出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19)、•(驽马十驾)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有所成就。

(20)、石人石马的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街鱼肉之类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

2、马字歇后语

(1)、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2)、马成为人类的交通运输工具之后,极大的提高了古代人的迁徙能力。尤其是蒙古族骑兵和战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许多民族的盛衰荣辱。从而,在人类文明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历史产物——蒙古族马文化。对“马文化”概念的界定,各国民俗学者们认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动物民俗中的一类,即本意;二是指驯马人和骑马人的民俗,即引申意。后者探讨与马有关的人类社会行为。这一引申意的马文化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以不同文化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诸环节。

(3)、马年里,到处都是关于马的吉祥话、祝福语,相信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关于马的歇后语你知道几条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为马年增添喜气咯:

(4)、《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后以“避世金马”、“避世金门”谓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5)、马蜂蜇秃子——没遮没盖(比喻没有可掩饰的了)

(6)、马失前蹄的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03回:“不料战马气力已乏,忽然马失前蹄,将任大海从马上翻跌下来。”

(7)、10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8)、NO喜马拉雅山上鸡儿叫名(鸣)声远扬;远近闻名(鸣);高明(鸣)

(9)、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关于马的诗句也很多,比如,古道阴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10)、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11)、有史以来,人类日常生活、商贸、战争中,马一直成为忠诚的伴侣,尤其是蒙古族牧民把骏马当作最忠实的伴当。蒙古族人民非常喜爱马,甚至当做最崇拜的偶像之一“神骏”。因此,在草原人们的心目中马是一个神圣的动物。老牧民们都说马是有灵性的动物,一定要好生善待。对那些不爱护自己的马,乱打乱骑乱使用的人,长辈们要严厉的训斥,同时传教怎样调教生个子马的技巧。尤其是那些有特征的骏马,譬如一根杂毛都没有的纯白马、有特殊花纹毛色的马都受到主人的爱护和重视。同时,当地的牧民们都认为马是苍天派来的使者,它象征着草原更加美丽富饶、象征着牧民善良纯洁的心情,祝福牧民的生活更加繁荣富强。所以,这种特征的马从小就不能套套马杆、不架马鞍、更不能骑乘,把它当作当地草原的圣物骏马(蒙古语意为OnggonMori)。这充分说明,蒙古族崇拜骏马的文化形态以及蒙古族把马当作神圣的精神之物的文化内涵。因此,蒙古族用马奶当作圣洁、辟邪之物。譬如,老母亲用勺子把酸马奶向天洒散,祝福远出的孩子和亲戚朋友一路平安。

(12)、倚马千言、意马心猿、饮马长江、饮马投钱、跃马弯弓

(13)、无论是语文课本,还是一些课外读物,都会出现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种类多,范围广,所以我们在识记这些成语时,往往感到有些吃力。为了能在大脑中更好地对各种成语分类汇总,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

(14)、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15)、犬马之年、犬马之养、雀马鱼龙、戎马仓皇、戎马倥偬

(16)、谓战争止息,不再用兵。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

(17)、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

(18)、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和人类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类生活习惯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不能说人类征服了大自然,而只是人类适应了大自然。

(19)、走马到任、走马赴任、走马观花、走马看花、走马上任

(20)、冯老师在苦思冥想之后,写出了一句话,大家可以尝试识记:

3、马的歇后语有哪些成语

(1)、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2)、NO乡下人不识走马灯来的来,去的去;去了又来

(3)、马背上打电话/坐马打电话——奇(骑)闻——奇闻

(4)、①士兵、军马强壮。指军队强大,有战斗力。②泛指强壮有力

(5)、戎马倥偬、戎马劻勷、戎马生郊、戎马生涯、三马同槽

(6)、石人石马造句:小明去乡下游玩,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

(7)、马车过险路————全靠掌鞭杆子的了;全看掌鞭杆的;全靠他这掌鞭杆的了;全靠拿鞭杆的了

(8)、马上房子、马上功成、马上看花、马上墙头、马首是瞻

(9)、《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10)、虞公得到良马美玉,高兴得合不拢嘴。虞国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公不要上当,但虞公不听。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虞公不明白这个道理,答应了借道给晋国。

(11)、体现蒙古族适应大自然的能力和聪明智慧的产物—酸马奶是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天然绿色保健品。亦是招待贵客的一种营养丰富香甜可口的消暑良饮。蒙古族人民长期饮用酸马奶,在酸马奶制作、医药作用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酸马奶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肺和健胃等功效。蒙古人因为每天饮用这种天然绿色保健饮料,才会有强壮的体魄和能够在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每年八月份牛肥马壮的.时候,是酿制奶酒和酸马奶的季节。勤劳勇敢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每日搅拌数千次,数小时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酸马奶。这时举行马奶节,亲戚朋友都欢聚在一起,共饮马奶,长辈们说着祝福词,是草原人们贺丰收、相互交流的时光。蒙古族牧民在长期的游牧实践中发现了酸马奶的许多独特之处和医疗保健作用,创立了蒙古医学的“酸马奶疗法”。蒙医典籍中记:“酸马奶是味酸、甘、涩;酸能开胃、助消化、祛温、行气;甘能健身补虚、疏通食道、治伤、接骨和解毒,并增强五官生理功能;涩可治血热、化淤血、消肥胖、祛腐生皮和润滑皮肤”。

(12)、•(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13)、放眼望去,远处的蒙古马拥有高大的身躯,长长的颈项,柔顺的鬃毛和飘逸的尾巴,无不展示出马的雄壮和力大无穷。随著距离的拉近,你会看到它静时,是那么的纹丝不动,安静如祥。人们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慌张和不安,是那么的.与世无争和泰然自若。而马儿动时,在它奔跑的瞬间豪放洒脱,热情洋溢,驰骋于碧绿的草原上,那样的悠然,自由。

(14)、《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15)、不食马肝、车尘马迹、车尘马足、车驰马骤、车怠马烦

(16)、•(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17)、裹尸马革、猴年马月、襟裾马牛、龙神马壮、驴唇马觜

(18)、盲人瞎马、泥车瓦马、骑马寻马、骑马找马、千兵万马

(19)、风马不接、风马牛,不相及、风马云车、狗马声色

(20)、怀里揣马勺--盛(成)心(比喻故意那样去做)

4、马的歇后语和俗语

(1)、•(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2)、东风吹过马耳边。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3)、束马县车、束马悬车、司马称好、司马牛之叹、司马青衫

(4)、现代白话尽管已在许多年前打败文言文,占据了各种出版物的主流位置,但四字成语的存在,足以证明现代白话与文言文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四字成语在脱离文言文、加入白话文的大家庭之后,也为后者增添了无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