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故事视频
1、八月十五讲故事
(1)、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2)、此外,湖区渔民过节则另有一番意义。渔谚云“八月十五雁门开”,旧时渔民们开始驾船捕雁猎鸭。是日,渔家举办盛大的祭神活动,求湖神保佑自己,下湖平安无事,满载而归。
(3)、利用工具用橡皮泥制作月饼。引导幼儿将橡皮泥变圆、压扁做成月饼的形状,本事强的幼儿可尝试包馅、或做简单的装饰。
(4)、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5)、视 频:张立博 亚 桥 高 晗 婷 婷
(6)、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7)、品尝月饼。先观察月饼的形状、颜色,再观察切开后的月饼,之后大家一同分享月饼。
(8)、小班的孩子们观看了有关中秋节来历的视频,画一画、做一做“月饼”,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9)、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10)、角色区:收集各种茶具、茶叶、月饼盒等实物进行扮演。
(11)、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12)、过去八月十五还有送节的习俗,点了香灯(订婚)之后,男方要到女方家送节礼,用背箩背几个大饼,大饼要双数,少许核桃、板栗,还要带一套衣服或其它什么的。女方家收下节礼,留两个大饼在背箩里,回礼是姑娘绣的一双鞋垫或做的鞋子什么的。今天,好像没有送节礼这回事了。
(13)、与孩子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讲讲一些相关的传说;在过程中可与孩子介绍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14)、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15)、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16)、答:八月十五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欢聚的日子,但是并不是说全部人要到齐的,只是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幸福,其实应该在家里好好祈福,祈求家里平安、团聚。
(17)、教师:图片中的人叫嫦娥,她是古时候传说中的人物,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来听一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18)、了解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名称: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19)、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0)、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它始于我国唐朝初期,盛行于宋朝,而明清时期,中秋节俨然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主要节日之一。
2、八月十五中秋节故事有那些
(1)、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2)、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3)、唱有关月亮的歌曲。《小白船》、《爷爷为我打月饼》等。
(4)、经过故事、歌曲等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能够互送贺卡,说节日祝福的话。
(5)、过节啦,吃点心,吃点心,吃些啥?清明节,吃青团,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吃块糕,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中国的节日多,中国的点心真不少!
(6)、(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7)、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叫做中秋节。
(8)、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明白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9)、送贺卡能够让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也能够作为小型的节日亲子活动。装入漂亮的信封里送给家长,能提升幼儿园的品质感,教师自我手工折的信封也能够。
(10)、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11)、幼儿在节日前观察月亮,绘制月亮的变化图。(各班事先发起记录表)
(1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幼儿品尝月饼、和家长一起制作灯笼、学习和欣赏歌曲、手工制作,绘现等形式,体验过节的快乐,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
(13)、活动准备:彩色卡纸、水彩笔、剪刀、胶水、彩带等制作卡片的材料。
(14)、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15)、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16)、中秋是一个圆,月亮的圆,月饼的圆,以及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团圆。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无论是寄托给满月的愿望,还是中秋夜各种有趣的风俗,最终都在家人的笑脸中凝成永恒的快乐。
(17)、“这个啊婆也是外地来的,来沙亭也十多年了,跟着儿子来新兴凑小朋友。”
(18)、这是一个八年前我听来的故事。80年代初的一个中秋节,滇剧团的好多年轻人到袁东浦先生家去玩。中秋时节,先生没有大饼、月饼等食品招待。先生找了付扑克,说道:“你们打牌,没有吃场,有两个青黄豆,等一下煮得后大家吃”。
(19)、又是一年中秋节,在我国中秋节,又称月夕、女儿节或团圆节等等。在民间的习俗里中秋之夜一直都流传着祭月、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习俗,而说到中秋赏月,自然要讲点关于嫦娥的事迹。嫦娥奔月的神话,基本是一个“不知道不是中国人”的故事。
(20)、中秋节的风俗主要为赏月及吃月饼。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3、八月十五节日的故事
(1)、在唐朝就有“唐明皇游月宫”的传说,讲的是唐明皇在八月十五的夜里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里在道人罗公元的陪奉下飞向了月宫,在这充满寒气的月宫门前有一个飘香的桂花树,树下活波的白兔正在捣药,宫门牌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的字样。明皇走进广寒宫发现到处琼楼玉宇,仙灵气派,而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有穿着轻纱罗曼的众多仙女翩翩起舞,飘逸动人,乐曲悠扬悦耳,好不让人陶醉……
(2)、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3)、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4)、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5)、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6)、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7)、传说古时候,天空曾有10个太阳。一天,这10个太阳同时出现,酷热难挡。弓箭手后翌射下了其中9个太阳,拯救了地球上的生灵。他偷了长生不死药,却被妻子嫦娥偷偷喝下。此后,每年中秋月圆之时,少女们都要向月宫仙女嫦娥祈福的传说便流传开来。
(8)、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9)、后来,民间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并且中秋节开始成为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10)、嫦娥奔月故事的另一版本是,后羿造福百姓,被拥立为王。当上了王的后羿开始花天酒地,任意杀戮,不顾人民死活,还偷取了王母娘娘的不死仙药,想长生不老。嫦娥怕后羿长生以后百姓受苦,就偷吃仙药,飞上了月宫。人们感念嫦娥之恩,就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设香案祭拜。
(1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12)、那时的大饼子用荞面或麦面做壳,里面包着白糖,虽然没有如今五花八门,包装花俏的月饼精美。但是,那时纯天然粮食制做的,味道淳朴,令人回味。
(13)、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茶叶、茶具的实物及图片,从中了解相关的知识。
(14)、以每个顶点有五张纸片为方法,用两面胶粘牢,并将细绳从顶点穿入。
(15)、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16)、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登上月球已不再是梦想,“嫦娥一号”就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小朋友们应该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为祖国做贡献!
(17)、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所以称“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夕”;中秋节月亮园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18)、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19)、我回答道:“你放心,我会当做没听到过,不会和任何人说的。”她这才放下心来。
(20)、阅读区:收集相关的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
4、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故事视频讲解
(1)、活动准备:心形彩色卡纸、水彩笔、油画棒,漂亮的信封。
(2)、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3)、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4)、做一做,看一看:制作月饼;装饰"月亮";制作"月亮";给亲人祝福
(5)、“送儿子们读完了大学出来,现在都做主管做医生了,我就是闲不住才出来找份工作。”
(6)、核桃是铁核桃,要用锤敲着掏吃。也有夹在门边关门夹破吃。板栗我们会用来制作玩具“扯螺子”,在板栗上用大针穿两个孔,连上粗线,转上劲,两拇指来回拉扯,板栗转的飞快,“呜呜”的响。
(7)、提问: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神奇在什么地方?
(8)、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9)、愿您的生活就象这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10)、而在海南,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则有吃红薯和甘蔗的习俗。在广东、广西等地,中秋节流行燃灯。
(11)、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12)、最后将丝带及蕾丝带装饰到灯笼尾部,现在就可以高高挂起这个纸灯笼啦!
(13)、接着观看动画片《嫦娥奔月》,再次完整地欣赏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14)、为爸爸妈妈制作中秋节贺卡,引导幼儿在心形彩色卡纸上画上月亮、月饼、灯笼、兔子等体现中秋节的物品。
(15)、她和她妈在打电话,她妈说给她在老家找了一个好人家,对方是个老板,40岁,离异,资产有好几千万,对她的长相很满意,承诺结婚以后,帮她弟弟解决买房的事情,而且可以去他的厂子里上班。
(16)、大家也没多想,毕竟人家条件摆在那里,要身材有身材,要长相有长相,人又年轻,看不上公司的那几个男屌丝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17)、“来十几年啦,我已经是个新兴人了。对新兴的一些事物说不定你们这些年轻人还没我了解咧。”
(18)、9月15日16日(今年的中秋节在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因为时间关系,孩子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生活,所以不提议开展长时间大型的庆祝活动)
(19)、经过故事、图片等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丰收节、团圆节。
(20)、所以,中秋十五一个是现在讲到“团圆”,实际上也就是说人的心态的一种圆满和团圆,变得越来越圆满。中秋节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的追捧呢?也就是说大家在人间追求的一种心灵的圆满和追求的一种形态上、形式上和形体上的圆满,所以他就认为这个圆满的日子是给人间带来一种吉祥的日子,这种吉祥的日子不易轻易度过。所以,大家要利用这个吉祥日子能够好好地来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恼,能够让自己的心灵更美丽。
5、八月15的故事视频
(1)、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2)、指导语: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你们知道中秋节要吃什么吗?
(3)、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4)、准备音响设备播放音乐(明月几时有等跟中秋有关的音乐)、摄像机录制视频、照相机拍照等。
(5)、提问:故事里有哪些人?后羿做了一件什么事?老道长送了他什么东西?他是如何做的?嫦娥为什么要吃下长生不老药呢?她吃了以后发生了什么?
(6)、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7)、在活动过程的第三个环节中,可以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讨论,或者可以借助图片、视频了解卫星探月的过程。
(8)、一是嫦娥奔月故事。传说在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人间民不聊生。这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年轻人出现了,他登上昆仑山的顶峰,张弓搭箭,嗖嗖嗖射落了九个太阳,大地于是变得凉爽,草木开始生长,牲畜也开始繁衍,百姓们不再饱受炎热之苦。后羿为百姓立了大功劳,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都慕名前来投师学艺,有一个名叫蓬蒙的心术不正的人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遇见了西天的王母娘娘,王母为感激后羿为百姓作出的贡献,赐给后羿两颗药丸,并告诉他服用以后可以得道成仙。后羿不愿独自成仙,便将王母所赐仙药交由美貌的妻子嫦娥保管。嫦娥将药放进了百宝箱,岂料这件事被蓬蒙知道了,就乘后羿率众打猎时,称病在家,持剑闯入后羿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誓死不给,危急之下拿出仙药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变得极其轻盈,慢慢地飘向了天空。后羿预感到嫦娥有危险,于是在打猎途中匆匆赶回家。赶到的时候,嫦娥已经飘出了窗口,后羿只来得及扯下了嫦娥的一段衣袖,眼睁睁地看着嫦娥飞向空中,飞离了他和故土,飞到了月亮之上。嫦娥奔月那天刚好是农历的八月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后羿都遥遥望着月亮,回忆与嫦娥生活的点点滴滴。百姓们为嫦娥保护仙药以及后羿的深情所感,每年的八月十五也都在家中摆上瓜果遥拜嫦娥,渐渐形成过中秋节的习俗。
(9)、在陆良关于月亮的老童谣,没有留下多少,我仅仅记得一首。写如下,注方言音,说起来才顺口、押韵。
(10)、中秋节将至,汝河一幼祝各位家长、各位幼教同仁们:
(11)、静穆的明月夜是沉心思考的佳境,也是畅叙思念的时节。在中秋明月夜,古代的才子们留下了许多雅韵华章,与后人分享各种中秋思绪。
(12)、她在电话里和她妈吵了起来,指责她妈一切就为了弟弟着想,也不管她的意愿,一点都不关心自己,最后直接挂断了电话。
(13)、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月明月圆,男女欢欢喜喜来赏月。中国传统位理学将农历八月十五称为“中秋节”因为时日恰逢三秋之半。
(14)、灯笼(30个)、幼儿桌子(8张)、长条桌(6张)。
(15)、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经济凋敝,物资匮乏。八月十五也吃不上月饼,仅仅吃大饼子就算不错。那时八月十五准备过节的食物有大饼子、蜜香梨、石榴、核桃、板栗,还有青黄豆、青玉麦。奶奶生前,每年过八月月亮初升,奶奶总要祭月,把大饼、核桃、板栗、水果放在筛箕里,月亮上来的时候,抬着筛箕朝着明月三叩首、鞠躬揖礼,说些祈求平安清洁的话语。老辈子把月亮称作“太阴公公”。奶奶拜月、供月后,把大饼切成一牙牙的,一家子围着吃供品,阖家团圆。
(16)、中国农历八月俗称中秋节。“中秋”意为秋天之半,一秋之中。中秋节还被称之为月节、拜月节、团圆节、八月节,以及追月节、玩月节等。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部分亚洲国家比如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也将这一天作为传统节日来庆祝。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1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18)、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周时已有秋分祀月之说,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还赐以糍粑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汇合起来,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益,就成了后世的中秋习俗。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19)、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嫦娥奔月(小、中、大班,小小班视情况定)
(20)、在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国。前朝统治者们不甘心政权落入外族之手,于是密谋策划联合起义。正值中秋将近,起义首领就命令部下制作一种特别的月饼,把起义计划藏在每个月饼里。到中秋那天,起义军获取胜利,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今天,人们吃月饼纪念此事。
(1)、在北宋时期,中秋节正式被定于农历八月也就是我们现代中秋节的时间。中秋节盛行于宋朝可以从很多有记载的著作中看出来。
(2)、协助孩子一起完成主题活动中相关的调查表,带孩子观看或学习茶道表演艺术。
(3)、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
(4)、将月亮寓为婵娟美人,月光牵动着文化中静默的思绪。中国人的情感、才华、历史、沉思,似乎都和月的圆缺紧密相连。
(5)、和苏叔聊过一阵子后,问苏叔中秋有什么愿望。
(6)、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7)、包括像一种对美好的愿望……中国古时候有一个故事说某一个皇帝的一个孩子生出来就比较……很难看,这个女的生得很难看。因为她一直崇拜月亮,一直拜月亮,最后变得特别美丽,后来她成为公主,也不知道是……
(8)、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9)、附上一个关于后裔与嫦娥的传说故事,没想到英语讲中国传说能如此缠绵!
(10)、团圆是中秋节的主题,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温暖的归宿。大家对团圆有着深深的情节,节日团圆的背后蕴含着统一团结的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