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百度百科(文案精选111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3-24 15:17:30 浏览59

元曲三百首简介

1、元曲三百首精选全集全诗

(1)、[写作背景]此曲是在女主人公与心爱情人离别之后,那种茕独凄怕的幽恨和刻骨相思的愁绪袭上心头之时所成。

(2)、[译文]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瞧不起那些达官贵人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3)、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婆娑。

(4)、此曲借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讽刺贪色的花花公子的劣迹恶行。“典”的运用,赋予作品以寓言色彩,增强了艺术魅力,也加大了讽刺力度。

(5)、诗眼:即诗人的洞察力。(我岂不是☞宅眼倦天涯^_^)

(6)、雨夜,在梦中思念自己多情妻子的男子刚刚醒来,这时,才想到妻子已不在身边,只有枕边留下来的残香作伴。围着被子,主人公仍能感到寒冷,也许是心中的凄冷使然。因为他的闷愁像山一样重像海一样深,曲子写出了男子别妻后相思之情的浓烈。

(7)、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8)、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9)、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传。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10)、[写作背景]姚燧一生仁途坦坦,文名籍籍,故时而流露出志得意满的情绪。但他生活在元代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上的内部倾轧,民族关系上的隔阂与岐视,造成了多少宠辱、荣枯的变化。所以发而为诗,又有“取谤因仇恶、贪权失丐闲”的感慨和“荣悴不齐谁使尔,欲将斯理问高空”的惊惧。这说明,他宦海浮沉,已备尝了政治风波的滋味。这种感受,便成为写出有现实意义的作品的思想基础。

(11)、刘致(?~1335至1338间)元代散曲作家。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中阳)人。父彦文,仕为郴州录事、广州怀集令。刘致在流寓长沙期间,以其文章清拔宏丽见遇于姚燧,因姚燧荐为湖南宪府吏,后任永新州判、河南行省掾、翰林待制、浙江行省都事等职。晚年贫,卒无以葬,由王真人(眉叟)收葬于德清。所著散曲见存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玉》等集中。

(12)、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13)、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14)、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宾客朋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像穿梭。

(15)、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16)、此首小令写饮酒的意趣。全篇语言皆为口语,无一生僻字,无一句直接抒情语,明白如话,却形象生动,甚是传神。绿水青山、竹篱茅舍的景色,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田园生活图景,使人赏心悦目;野花路开,村酒槽榨的画面,充满田园情趣,画面清晰,色彩艳丽,又富有流动感,充满生机。“直吃的欠欠答答”一语,直画出主人公将一切置之脑后的酩酊醉态。“醉了山童不劝咱”二句,对山村稚子顽皮神态的刻画,极富动态美,使全诗洋溢着欢快活泼的气氛。

(17)、这是一首充满隐逸乐趣的自叙曲。作者看透了虚伪的世情,将功名利禄世俗欲念统统抛在了脑后,扑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在他看来,生活物质条件的简陋贫困不要紧,关键在于是要身心的绝对自由,而这才是真正的高尚无价的。正是从这出发,作者选择了与茶酒山水为伴的避世生活方式,并把这作为自己的理想境界加以热情地讴歌。这在今天看来当然显得太消极甚至平庸,特别是末三句显示的对社会现实不关心乃至冷漠,皆是我们今天阅读和欣赏时所应注意辨析的。但如把它放到元代黑暗的社会情势中去考察,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就不无某种挑战意味。作品读来流利清新,极富感染力。

(18)、该曲前四句对比着来描绘汉君王和小单于的不同心情。汉君王思念昭君而北望,表现出无限的痛苦与懊悔;小单于则面对昭君举杯畅饮得意欢唱。作者此种描写,对前者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对后者则带有民族意识的憎恶。曲的最后三句是写昭君身处异域时对家乡的思念。正如杜甫《咏怀古迹》所写的那样:“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识昭君青春的面容,魂灵只有在月夜才能归来。)这支曲也可以说是和作者的杂剧《汉宫秋》有着同样的主题。

(19)、青草畔有收酪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

(20)、[译文]春意暖暖的画堂,绣花帏幕一重又一重,香炉里缭绕的香气微微颤动。身外的虚名要它有什么用?醉乡中,东风唤醒了梨花一般的春梦。主人好客,热情的迎送,看见鹦鹉在金笼里声声学舌。

2、元曲三百首百度百科

(1)、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至元大德年间。根据《太和正音谱》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分巨大而辉煌。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南戏的交流,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

(3)、[译文]水上升起的烟雾弥漫了全城,月亮若明若暗,依稀有美人斜倚在兰舟的船榜上低唱,曾记得我们在若耶溪畔相遇。隔着乘风破浪的三湘,望穿了碧水云天也只是白白地失望、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情思却像藕丝那样长。

(4)、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

(5)、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

(6)、和泪送春归,倩水将愁去,是溪边落红昨夜雨。

(7)、惊起那几行鸥鹭。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8)、[写作背景]元代士人求仁,本来就难于唐宋。自延祐年间正式设科取士,直到元末,开科十六次,取士人数仅占文官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南人要想入仁,尤其困难。何况即使作了官,还要受到歧视与猜忌,地位随时岌岌可危。政治社会如此黑暗,仍然有人热衷于功名,这岂不是深可嗟叹的吗?唐宋两代诗词中习见讽刺追逐功名者的作品,而陈草庵这首小令除了传统的主题意义外,还应包含着上述时代的特殊意义。

(9)、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

(10)、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11)、长巾阔领:巾为古代平民戴的便帽。阔领,指阔领的上衣。这里指古代隐士的衣著。

(12)、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

(13)、[作者简介]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进士,曾任县令。入元后,官至参知政事。工文章,尤长于乐府。著有《西阉集》。现存套数五套,小令十一首。

(14)、此曲表现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之鸣。抨击以权设网,陷害良民的贪官污吏,认为他们做恶多端到头来做茧自缚,害人犹如害己,其下场必然可悲。是作者对贪官污吏及黑暗的社会现实又一愤怒的诅咒。

(15)、楚大夫:一说,指楚国屈原大夫;一说,指楚国人任越国大夫的文种。他们都曾受君王信任重用,而后遭抛弃致死。

(16)、此曲系一首别离曲,情感真挚、深沉。特别是“无计锁雕鞍”句把不忍离别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至,表现出下层妇女重情笃义的美好情怀。用“别酒”、“杜宇”、“明月小楼”等传统吟别意象却又能写出新意新境。在晚春时节,离别之人在杜鹃的悲啼中对酒相望泪眼。此种离别情景是离人别后的回忆,为虚境。而此时的“明月小楼”及倚楼“相思泪弹”则为实境,虚实相映,和前句“无计锁雕鞍”相呼应。通过此曲,我们可以看出一代才女的艺术水准。

(17)、张养浩对人民疾苦也比较同情。最著名的作品是《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在怀古兴叹之际能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比同类题材的散曲作品要高出一筹。又如小令〔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套曲〔一枝花〕《咏喜雨》,是他在陕西救灾时所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在元代散曲中这些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18)、[译文]捕到了鱼便心满意足,砍到了柴就眼笑眉舒。一个拿起钓竿,一个收起斤斧。两个人在林下水边偶然相遇,交谈起来,原来是两个不识字的打鱼砍柴的士大夫。他们两个笑呵呵地谈今论古。

(19)、花影儿来来往往纱窗外,光皎洁明明朗朗月正斜。

(20)、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3、元曲三百首(精编本)

(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3)、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4)、《孙氏壁间画竹》小令是题画之作。状写画竹却无一竹,先从张先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化出,从秋声着笔引发,抒写美人的孤独寂寞,正如栖于玲珑玉竹的凤,通篇咏竹而不写竹,但都是竹的神韵与凤骨。此作虽小,确系大家之笔。

(5)、[作者简介]盍西村(生卒年不详),盱眙(今属江苏)人。工散曲,现存小令十七首,套数一套。

(6)、玉虹:彩虹。俗谚:“晚霞日头朝霞雨。”截断玉虹,即谓残霞无情断雨。

(7)、张养浩这支《山坡羊》,是有所感而发。元代社会里,除了贪官污吏,豪权势要之外,还有一批地痞恶棍,恃强凌弱,欺压良善,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成为祸害。张养浩这支曲子就劝人为善,劝诫人们不要趋炎附势,欺侮贫弱;要多作好事,争取在世上留个好名声。这样,身心才得安稳。否则如何呢?曲中没有说,但言外之意,读者已体悟明白了,那只是心劳日拙,身败名裂,良心永远受到谴责。此曲颇具警世作用。

(8)、[译文]江堤上栽着绿杨柳,小洲上蓼花飘飞,一派可爱的秀美山溪景致。今晚凉意袭来,江上烟水茫茫,只见捕鱼的轻舟凌波而出,冲开万顷的水面,漾起不绝的波纹。夕阳中,乱云未收,残霞似锦,妆点洞庭秋色,一片茫茫,无际无涯,与洞庭湖波相映,真是美丽的秋色呀!

(9)、王恽(一二二七-一三○四),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省)人。《元史》卷一百六十七有传。中统元年(一二六○)姚枢宣抚东平,辟王恽为详仪官,擢为中书省详定官。二年春转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世祖至元五年(一二六八)迁御史台,后拜监察御使,九年授承直郎,十四年除翰林待制拜朝列大夫,二十九年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元贞元年(一二九五)加通政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大德八年(一三○四)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著有《相鉴》五十卷,《汲郡志》十五卷,《秋涧先生大全集》一百卷。王恽为元好问弟子,为文不蹈袭前人,独步当时。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

(10)、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领千补百衲藏形袄,系一条七断八续勒身绦。

(11)、[译文]本来是采药童子的刘晨,在天台山遇见了仙人,便成了乘驾鸾鸟的仙客。可惜的是他又因思想凡世下了天台山,到如今春风再次吹来时,当年遇到的仙人却不知在哪里?桃花也不见再次开放了。唉,这个命薄的穷秀才,谁让你又回去了?

(12)、宋之词与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元之曲一起并称为“一代之文学”,又以其对情感细致入微的抒写,与以言志为主的唐诗花开并蒂,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朵风姿摇曳的情花。

(13)、虎溪僧: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寺前有虎溪,常有虎鸣。

(14)、施君美是个在杭州开店铺的商人,但他绝然不是一般商人。在青壮年时代是个极有豪情壮志的英武人物,结果却寂寞地死去。从钟嗣成这篇吊词来看,他的晚年,已经是六根洁净不沾尘埃的人了。闲暇之间,他写尽了杭州风光,显示出卓越的文学才华。但他空怀有宏伟抱负,最终还是默默地了此一生。作者为他发出了不平与哀叹。

(15)、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没干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16)、晚春时节,杜鹃声里,满树红花也要飘落了,一切不禁引起了离人的思情。离人设身处地认为所思念之人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相思之情。当夕阳西下、花影模糊的时候,离人更触发了思乡之愁。而萱草(古人认为有使人忘忧的作用)的茂盛显得分外无情。石榴花也好像饱含愁恨,使离人愁变得更浓。

(17)、[译文]刚刚离开了那绿水青山,又来到了竹篱茅屋的乡村农家。野花在路边盛开,新酿的村酒香气浓烈,直喝得酩酊大醉,也不来管我,由我摘下路边的菊花,胡乱地插在白发上。

(18)、  所以2019年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要把碎片时间有效利用,不看闲篇。

(19)、强登临情思幽幽,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

(20)、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4、元曲三百首简介是什么

(1)、《朝天曲》是一首写人之作。作者对姜尚备加赞扬,周武王因信任、重用他,而得天下。这事实上是对周武王姜太公二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其弦外之音是抨击元朝统治者不能选贤任能,贤士只好归隐山林。

(2)、白蘋(pi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3)、战西风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展开笺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4)、《叹世》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意。在元代,许多文人胸怀大志,但结果只是“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纵使才高如萧何,声名如廉颇,也得不到赏识重用,还不如赶快去往海滨山里,做一个快活渔樵,又何苦在这险恶的世道上,无端惹风波。作者愤世嫉俗,以辛辣之笔,抨击统治者不能任用人才,反而使他们非逃即隐的黑暗现实。此作言词简短,愤懑之情溢于言表,风格苍劲奔放。

(5)、自踌躇,想这场烦恼都也由咱取。感今怀古,旧荣新辱,都装入酒葫芦。

(6)、此是首咏情曲,立意新颖、风格诙谐。奇绝妙绝的比喻使作品机趣横生,而全曲尽量以“月”押韵,富于变化而又不觉勉强。这更使得此曲生动有加。

(7)、[写作背景]杨果是元代早期散曲作家,由于这个时期的散曲刚从乐府民歌和两宋词演化而来,因而带有浓厚的民歌和宋词的色彩。

(8)、元人散曲,作者至多,其词清新俊逸,与唐诗、宋词可以鼎足。(吴梅)

(9)、些些:即一些儿。后一个些字读(仨sa),语尾助词。

(10)、此曲《叹世》抒发了不满朝政时局的情怀。他明说“凌烟阁上,功名不在我”,似乎是一种遁世,但也有其现实意义,在当时元代专制统治时代毕竟是一种反抗。语言本色、自然,堪称是一首愤世嫉俗的佳作。

(11)、绿叶阴浓,遍池塘阁,遍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12)、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13)、起首两句从时空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二句的内涵。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极其本色地表达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态。整个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依依不舍的痴情女子形象。

(14)、这首曲子表现男主人公对所爱对象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急欲见面的迫切心情。空庭独自俳徊,来来回回竟然踏出一条小径,可见执着,可见迫切。可是对方却迟迟不肯表态,真是令人急煞。这首曲妙在文字简洁却内涵丰富,不但表现男子的焦急,对女方的矜持犹豫,也从侧面有所表现,不但画面生动,形象感人,心理的微妙变化,亦颇为耐人寻味。

(15)、月曾把酒问团圆夜: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6)、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做一个穷风月训导。

(17)、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为元杂剧,一为元散曲。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和舞蹈结合起来的形式。散曲是诗歌,包括套数和小令,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则只含一支曲子。关汉卿的《窦娥冤》代表了元杂剧艺术的发展巅峰,马致远则写了《天净沙·秋思》等脍炙人口的散曲。

(18)、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

(19)、此曲系作者辞官后写的。他辞官是因为看透了“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的官场险恶。当时一个处于高等民族地位的官员,尚总感到这种朝不保夕的危险,于此可见元朝上层统治集团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与倾轧。因此,避开是非之地,找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之处成为作者远祸保身的理想。这支曲子深刻反映了当时为官者的这种心态。

(20)、《雪夜》吟咏雪夜之景。曲子先用夸张手法,写出银装素裹的雪夜世界,气势恢宏开阔。接着又借用典故,抒写了对幽人的深切同情。构思新巧,画面生动。

5、元曲三百首简介及作者

(1)、此曲描写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一个截面,牧童的形象写得极为活泼可爱。他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凭着童心来看待一切,整个画面显得单纯活泼。作品也显示出作者与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2)、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

(3)、纱幮睡足酒微醒,玉骨冰肌凉自生,骤雨滴残才住声。

(4)、弄影:化用宋.张先《天仙子》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句意

(5)、[译文]手持鱼形玉符,腰扎白玉带,罗袍扣得庄严齐整。黑色车盖,红色旗帜,位居五侯,身负重任。指点万里山河在我笔尖头,正是建功立业得意之秋,要为帝王分忧。(注:‘喜春来’为曲牌名,又名‘阳春曲’。)

(6)、[译文]自从把你送走,习中总是难离难舍,一缕相思的情意在心中萦绕不绝。凭倚栏干眺望,衣袖轻指着银雪般的柳絮,看横斜的小溪空自东流,重重的山峦把小路遮没,心上的人真的去也!

(7)、破清思晚砧鸣,断愁肠檐马韵,惊客梦晓钟寒。

(8)、这里的渔翁实际上是位隐士。船上饮酒,醉醒已是傍晚,但闻啼鸟声与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清脆悦耳,其乐趣不减当年严子陵隐居富春山。今夜月色颇明,渔翁又摇着船儿驶过江湾去垂钓。因为贪看水中的月亮,一不留神握渔竿的手松开了,只能眼睁睁望着渔竿从蓼花滩上漂下去。此曲妙在最后两句,把渔翁那种飘逸洒脱、悠然自得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9)、《钱塘感旧》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的清高品格,透视出他对人自由的真心向往。前两句自我评价,体现了作者对自己仕宦生涯的轻视。接着三句,“愁”字表现了回忆的不快,“客”字也有孤寂之感,“梦”字体现了对西湖的爱。于是作者重返故居,悼念亡友。“消磨尽旧时人物”,表现了作者深挚的怀念之情。全曲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感情深挚,语言通俗平实,耐人寻味。

(10)、若耶:溪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若耶山下。相传西施曾于此浣沙,又名“浣沙溪”。

(11)、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12)、注:①真真:引用杜荀鹤《松窗杂记》故事:唐进士赵颜得一美人图,画工言说画上美人名真真,只要唤其名,一百天就会应声,并可复活。颜如其言,真6真果出,与颜结合。后以“真真”代指美女。(请叫我真真,谢谢^_^)

(13)、[译文]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14)、胡祗遹(一二二七--一二九五),字绍开,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中统初辟为员外郎。至元元年(一二六四)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后出为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宋亡后,转任湖北道宣慰副使。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任济宁路总管,后升任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治绩显著。后召拜翰林学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辞归。卒,谥文靖。《元史》有传。祗遹学出宋儒,著述较著有诗文集《紫山大全集》,今存二十六卷本。卷八有《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朱氏诗卷序》等文,为研究元曲之珍贵资料。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秋潭孤月”。

(15)、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16)、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17)、这首《登会波楼》写登上会波楼所见所感,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先从大明湖自然风光写起,末句说自己从做官的迷梦中清醒过来了,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全曲语言清丽,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18)、注:这首小令作者借讨债人的心态,写男女相思之苦,穷形尽相。后人将此曲与他的(蟾宫曲)《春情》(就是那首著名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233)并比,称“得相思三昧”。少债的:欠债的。准不了:抵不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相思债啊)

(19)、  一般我是一首诗词读20遍,如果觉得好需要背的做好标注。

(20)、《自述》小令是乔吉自述心志的作品,首先描画了自己的形象:穿戴上道士的衣巾,吹着响遏行云的铁笛,浪迹江湖,以饮酒携妓赋诗为务。他把自己称做是“江湖状元”、“风月神仙”。结尾三句表现了乔吉对书籍文墨的感情,也包括对挥洒翰墨创作散曲杂剧的自豪。乔吉所追求的这种生活理想,是与封建正统文化所要求的知识分子风范完全对立的。

(1)、这支小令,用寥寥数笔,勾勒如画美景:广漠的天空中一轮明月朗照,辽阔的江面上一只早行的小舟渐渐远去。白鹭洲上风吹过,岛上的花也落英无声,只有一声杜鹃打破了破晓的沉寂。风、花可使岛、洲增色,鸟声送春更堪流连。曲子小巧简练,但所绘美景却美不胜收。

(2)、南朝旧风: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向来被视作亡国之音。

(3)、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4)、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今何在?

(5)、此曲为《临川八景》之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盛况。万家灯火,华丽明亮。有的如凤凰飞舞,有的似鸾鸟飞翔,真是美妙绝仑。江岸水上,交相辉映。可喜可爱的元宵之夜啊,灯船在水上闪现、巡游,使人如入蓬莱仙境。香烟缭绕弥溢,笙歌喧闹震天,整个城市屋宇如在祥云之中。真是如幻如梦的世界。

(6)、再不著父母忧,再不还儿孙债,险也啊拜将台。 

(7)、作者在画面的摄取上,无疑是以“秋风征棹钓鱼滩”一句为视觉的中心点或出发点的,于是便有俯视、仰视、平视等多角度所得的景象了。秋风、征棹、钓鱼滩三个意象的共存并发,很容易把我们引入归隐的主题上来。此曲刚一看时似乎描摹山水,其实寄寓人生旅程无限艰苦之意。对仗工整自然,写景如画,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8)、(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9)、知荣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白朴(阳春曲)《知几》

(10)、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11)、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崇山峻岭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乔木布满苍苔,一片悲凉。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