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警句句子大全(文案精选105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1-17 09:24:08 浏览59

论语警句句子

1、论语的警句都有哪些

(1)、当仁,不让于师。 (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6)、07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论语》

(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0)、(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论语警句句子大全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4)、(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6)、(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7)、(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9)、084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1)、(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13)、(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4)、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1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17)、(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8)、(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20)、(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论语警句集锦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

(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孔子《论语》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9)、精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成语。水,尚流动,富变化,勇争取,所以智者喜欢;山,藏丰富,能沉稳,有爱心,所以仁者喜欢。这大概也就是智者和仁者快乐和长寿的原因吧!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16)、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1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论语》

(1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0)、(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论语》警句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论语》

(14)、(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5)、(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论语的警句名言警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论语》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10)、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论语》

(1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12)、(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3)、(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4)、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1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论语》

(20)、(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