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名言名句大
1、诸葛亮 名言名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
(3)、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4)、出自诸葛亮《将苑》。(译文)军作战的将军不可以有骄傲的情绪,骄傲就容易对人无礼,对人无礼则容易失去人心,而失去人心则容易众叛亲离。
(5)、诸葛亮名言名句:志当存高远。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6)、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7)、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8)、蜀主刘备思念诸葛亮,晋家皇帝盼望谢安石,都希望有个能臣匡辅自己。现在的人列五鼎而食,谈笑间千金一掷。
(9)、1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诸葛亮《将苑·将弊》)。
(10)、——诸葛亮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劝农业,无夺其时。
(1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
(14)、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
(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
(17)、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18)、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诸葛亮《将诫》)。
(19)、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頋.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頋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诸葛亮名言大全
(1)、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2)、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1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诸葛亮《将苑·将强》)。
(5)、做人也不能固执已见,要听听大家的意见,如果众人都反对的事,那十有八九自己便是独见,我们就不能违背大家的意愿,要学会去接受,去服从。
(6)、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7)、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
(8)、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9)、郭言多语将情挫,玉石俱焚谁无过,玲珑八面四方处,祸端从此临身迫。媒妁之言莫尽信,体无完肤忆犹新,炒作子虚乌有事,热痊?。
(1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三国·蜀)
(12)、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13)、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
(14)、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诸葛亮《治人第六》)。
(15)、24)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6)、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
(17)、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
(18)、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19)、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表达情感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
(20)、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诸葛亮名言名句大全简短
(1)、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代: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4)、在三国鼎立的时候你就建立了盖世的功绩,八阵图的创造使你名声大噪。东流的滔滔江水推不走你布下阵的石头,只可惜没有灭掉吴国造成了千古遗恨。
(5)、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让诸侯知道我而获得名誉富贵。
(6)、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7)、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襄阳问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沈羽钨,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三分筹策基荆楚;两表精成泣鬼神。
(8)、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9)、1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诸葛亮《将苑·自勉》),
(10)、中益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所尚(诸葛亮《称姚迪教》)。
(11)、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12)、公元207年冬天,在新野住了数年的刘备先后三次到茅庐请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将诸葛亮请出山,并拜其为军师,刘备的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茅庐的时候,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并提出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13)、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14)、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 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1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6)、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17)、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18)、出自《将苑·自勉》(译文)大凡圣人都崇尚天道,贤人则推崇地道,而有智慧的人则效法古代的立身之道。
(19)、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0)、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4、诸葛亮名言名句大全人生哲理解释
(1)、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2)、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诸葛亮
(3)、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4)、圆凿不可以方纳,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5)、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6)、第一句是诸葛亮青年时候在《隆中对》中说的,告诫我们,要有远大抱负,并以古人为榜样。第二句是诸葛亮出山之后,辅佐刘备、刘禅一段时间后,困难重重,异常艰辛,任重而道远,但是诸葛亮依旧不改初心,即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无怨无悔。第三句是诸葛亮临终前所作,回顾一生,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年仅8岁的幼子诸葛瞻。
(7)、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妻子都没有多余的衣服,能做到这一点,怎么不令人敬佩呢?反观我们现代的人,有钱有地位,都做不到如此,那恨不得衣服天天换,甚至很多有钱人都做到了衣服天天换。
(8)、(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9)、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10)、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11)、——诸葛亮(三国·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12)、建立在权势和财利之上的交往,是难以恒久的。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15)、诸葛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谁是每天起的最早的人呢?我心中是最有数的。是啊,他每天起来的时候,都是三五更读书,或是出门远游,回来自然就补觉。真正爱读书的人,都很享受早晨安静的时光,那个时候,读书人也容易安静,读的也受益最大。
(16)、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17)、陨将星于五丈原头,司马尚警余烈; 扶汉祚于三分天下,卧龙不亏宗臣。
(18)、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见《将苑·将骄吝》)。
(19)、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20)、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5、诸葛亮名言短句
(1)、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2)、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
(3)、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4)、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5)、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
(6)、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7)、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来增加些微财产。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8)、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已:止。(译文)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做事,直到死才停止。
(9)、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10)、1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诸葛亮《将苑·出师》)。
(1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3)、勤勤恳恳,竭尽心力,直至死亡为止。感言:诸君,如果看到“鞠躬尽瘁”这四个字,你还会觉得这是在讲诸葛亮以外的其他人,那么,你就太惊人了喔!因为“鞠躬尽瘁”,已经成为这位忠智兼具的诸葛亮的符码了!
(14)、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诸葛亮《察疑第五》)。
(15)、(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6)、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17)、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成学。
(18)、建立在权势和财利之上的交往,是难以恒久的。
(19)、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又诫子书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
(20)、——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志当存高远。——诸葛亮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传说蜀中不闭户,何不息兵乐耕织。诸葛亮蜀国丞相在世时,一心只为酬三顾。
(2)、你可以当个诸葛亮,但你当不上司马懿,知道为什么么?因为,你的血液已经开始燃烧,不像我,我连心都被冰封,活着都像死了你看连诸葛亮那么有才干的谋略家,都不能将阿斗培养成明君,可见要想拯救一个人,得有多难。
(3)、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再看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目中无人,谁也不怕,必然会招致很多人想打败他,其中最记恨关羽的就莫过于吴下阿蒙,而关羽最终的结局,也就是被吕蒙偷袭了荆州,败走麦城的结局。
(6)、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近人王天培撰书。
(7)、后来的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三军,他作的《出师表》,亦如与朋友话家常,学的是曹操。曹操倜傥风流,其下属羊祜累官升至尚书左仆射,当其都督荆州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学的亦是曹操。曹操在军中,意态安闲,如不欲战。曾用火攻败操于赤壁的周瑜,当作战时,背后却在听戏,学的也还是曹操。----钱穆《中国文学史》
(8)、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9)、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10)、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 《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大梦谁先觉》
(11)、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12)、《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这一年是公元234年,也是诸葛亮人生之中的最后一年,诸葛瞻年仅8岁。在诸葛亮的最后时光里,他最放心不下的不是蜀国,也不是后主刘禅,而是自己年仅8岁的幼子。诸葛亮46岁的时候,才有了儿子,因此对其异常宠爱,想陪伴他一生,然而为了复兴汉室江山,常年在外,心中有愧。
(1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14)、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近人钟瀚撰书。
(1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1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
(18)、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
(19)、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0)、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1)、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2)、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3)、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译文: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勋卓著又不骄傲自大,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诸葛亮《将才》曾经诸葛亮唱空城计时,神色自如,司马懿一退,却发现后背湿透。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无惧的人,只有勇敢的人去克制这种恐惧。----楚门子升《快乐在左,痛苦在右》
(4)、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6)、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7)、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0)、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11)、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12)、诫外生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忽田仲)〔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不)〔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