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的歇后语
1、吃完饭砸锅的歇后语
(1)、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2)、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鸡鸣戒旦(jīmíngjièdàn)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3)、四个山字山靠山, 四个川字川套川, 四个口字口对口, 四个十字颠倒颠。 田
(4)、灶画,对于农村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曾经烟火气息弥漫的农家土灶头也透露出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一副副“花灶头”便是一件件乡风浓郁的民间艺术品。然而,在民间手工艺渐行渐远的现代社会,灶画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桐乡灶画艺术的历史与现状如何?其传承与保护又将面临怎样的境况?日前,记者为此专门进行了采访——
(5)、艾窝窝打金钱眼---蔫有准儿。京城道教名刹白云观有窝风桥,桥洞内悬挂一个巨大铜钱,钱眼中有一小钟,游人用小铜钱打大铜钱,击中小钟的会发出清脆响声,寓意好运。艾窝窝是老北京清真风味小吃。曾有诗云“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它的特点就是色泽洁白如霜,质地细腻柔韧,馅心松散甜香。同样切糕也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老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特别是到了年节,切糕一定是老百姓必吃的食物,主要是为了取个吉利,因为切糕有“年年高”之意。用艾窝窝打金钱眼当然不会有声。比喻办事情心中有数,不是声张,稳妥的人。
(6)、 两个动物并排站, 一个游泳,一个吃草。 鲜
(7)、鸡犬皆仙(jīquǎnjiēxiān)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8)、牛刀割鸡(niúdāogējī)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9)、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用来比喻追根究底。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打坏了就会有裂纹,且会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
(10)、“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
(11)、鸡尸牛从(jīshīniúcóng)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鸡头鱼刺(jītóuyúcì)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12)、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13)、比喻体弱无力。割鸡焉用牛刀(gējīyānyòngniúdāo)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14)、释义:砂锅打破后,锅体变成两半,一条纹路出现在断裂处的位置,从头到尾,所以是百“纹”到底,这里用谐音的方式,变成了“问”到底。指什么事情都要问个明白的意思。比喻追根究底。
(15)、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6)、半天云里挂锅铲————吵(炒)翻(飞)了天
(17)、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18)、中字加横不加点,莫做申字猜; 若做申字猜,不是真肚才。 神
(19)、鸡骨支床(jīgǔzhīchuáng)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
(20)、等米下锅: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2、锅的顺口溜
(1)、蚂蚁在热锅上乱跑,形容非常着急,比喻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团团转:比喻一种不知所措的表现方式或者形容一种游戏方式。
(2)、热锅里爆虾米(小虾)——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3)、滚油锅里捡金子————难下手;下不了手;无法下手
(4)、鸡鸣而起(jīmíngérqǐ)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5)、打破砂锅问到底(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是一句俗语,用来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6)、热锅上蝼蚁: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7)、说它小,能代表一国, 说它大,填不满麻雀肚皮。米
(8)、牝鸡司晨(pìnjīsīchén)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9)、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
(10)、锅底笑话缸底黑————光看别人黑,不见自己黑
(11)、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2)、一座石灰山,出产各种炭, 石墨、金钢石,也是它生产。 碳
(13)、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14)、一堵大围墙,墙外水汪汪, 水从左边来,冲走右边墙。 汇
(15)、解释: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比喻追根究底。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或“ 打破砂锅问到底”。
(16)、六必居的抹布---甜酸苦辣全尝过。六必居店堂里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出自明朝首辅严嵩之手。此匾虽数遭劫难,仍保存完好,现已成为稀世珍品。“六必”在生产操作工艺上可以解释为: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掌握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酱菜,它也是北京酱园中历史最久、声誉最显著的一家。其抹布当然是擦抹过各种味道,比喻饱经风霜,经历坎坷,见多识广。
(17)、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18)、千字不象千,八字排两边, 有个风流女,却被鬼来缠。 魏
(19)、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侯。砂锅居,正名和顺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清代定王府更房临街之处。主打砂锅系列,其中砂锅白肉是招牌菜,是目前北京规模最大的主管砂锅菜肴的中华老字号。以其特有的烧、扒、白煮等手法将猪肉类精粹烹于一延,赢得“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过去每天只做一口猪,经常是午间就卖完了,过午才来只能等明天了,比喻办事情要赶早,不能耽误时间。
(20)、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3、揭不开锅的歇后语
(1)、锅盖上的米花子————熬出来的;受尽了煎熬
(2)、热锅上的蚂蚁: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3)、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大多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这种锅极易破碎,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演变成“问到底”了。
(4)、蚂蚁搬家-不是凤,就是雨(比喻事先有了预兆)
(5)、杀鸡抹脖(shājīmǒbó)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杀鸡取卵(shājīqǔluǎn)卵:蛋。
(6)、会仙居的炒肝------没早没晚。1956年公私合营,会仙居与天兴居合并,在天兴居的店址,称天兴居。炒肝选料精细,制作考究,味浓鲜美,肥而不腻,吃蒜不见蒜,晶莹透彻,盛在小巧玲珑,碗口只有二寸的景德镇的特制小碗中,苑若宝盏含晶,甚是诱人。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卖炒肝,从早到晚不间断,比喻一些人办事不计算时间。
(7)、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我们应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能似懂非懂。
(8)、嫁鸡随鸡,嫁狗随狗(jiàjīsuíjī,jiàgǒusuígǒu)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金鸡独立(jīnjīdúlì)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
(9)、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10)、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1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12)、灶画在桐乡农村十分普遍。过去每逢新打灶头,必有灶画问世。农村传统使用的柴灶由灶台和灶壁组成,灶台面平列两三只铁锅,放两只锅的叫“两眼灶”,放三只锅的叫“三眼灶”。一般来说,靠里面的锅较大,称“里镬”;外面的锅较小,称“外镬”;如果是“三眼灶”则还有“中镬”,“中镬”的大小一般介于“里镬”和“外镬”之间。两口大锅之间置一小型锅子,称“汤镬”。我市农村以“三眼灶”见多。
(13)、清锅冷灶: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同“清灰冷灶”。
(14)、奶茶铺的炕---窄长。满族先世原无奶食之习。后来谛构满族共同体时将许多蒙古族人编入满洲旗,随着收来的蒙古族人日多,以后又编成蒙古八旗。自此,满、蒙古二族人共同生产和生活,满族人学会了吃奶茶。满蒙旗人入关后,北京商界为应旗人生活之需,有人在街上开设奶茶铺,售奶和奶制品。奶茶铺店堂狭窄,只可顺窗搭一窄长的炕,宽度只容一人坐,长度则可同时列坐十数人或更多。于是奶茶铺的炕就以狭窄而长为突出的特征。奶茶铺的窄长炕,给北京人极为深刻的印象,认为以此比喻物体太窄而无宽是最恰当的,于是形成了这句老北京歇后语。北京最后一家关闭的奶茶铺是西城护国寺街西口内路南的“香薷轩”,停业于1940年。“喝!这倒好!奶茶铺的炕啊!”意思是讥讽这个东西过于窄长。
(15)、灶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成了江南独特的民间文化,也是江南稻作文化的典型代表。
(16)、端午节的黄花鱼------正在盛市(势)上。老北京一到端午节就有吃黄花鱼的习俗,过去北京吃海鱼的机会很少,黄花鱼算是很棒的海鲜了。老北京人做黄花鱼,最简单的是侉炖,就是鱼不炸,葱姜蒜炝锅放酱油兑水成汤,放大料、桂皮、花椒等香料,把鱼搁锅里头炖,这样不仅省油,味道也鲜美。端午时节正是北京的黄花鱼上市盛时,谐音比喻某人发展势头正在最盛之时。
(17)、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 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用
(18)、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19)、出处:现代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不到黄河心不死罢哩!”
(20)、呆若木鸡(dāiruòmùjī)呆:傻,发愣的样子。
4、有关锅的歇后语
(1)、译文:用葛藤接老婆打断掉的禅杖,追根究底。
(2)、斗鸡走狗(dòujīzǒugǒu)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3)、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4)、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5)、吃大锅饭:比喻企业不论盈亏,个人不分勤懒,全由国家包干的办法
(6)、吃了烤肉到卢沟---宛(晚)来宛(晚)走。北京人提到烤肉,必提及“南宛北季”。“南宛”即是烤肉宛。数烤肉宛的字号最老,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20多年历史。烤肉宛的烤牛肉,溢油,荡香,鲜嫩有“赛豆腐”的美称。宛平城位于卢沟桥畔,谐音比喻来得晚走的也应该晚。
(7)、热锅里的螃蟹——爪子紧挠(比喻十分难受。)
(8)、打破沙锅问(璺)到底————追根到底;追根求源
(9)、据一些农村老人介绍,桐乡地区的农民历来重视打灶,灶的大小、方位、朝向等要素都不能随便决定,一般均要选择良辰吉日才能“破土动工”,其重视程度仅次于造房。有些农户在打灶时还要用小甏贮米和茶,打入灶内,或者埋铜钱,祈求灶神菩萨保佑全家安康。正是出于生活的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种种渴求,打灶师傅们便开始在灶头的墙壁上描绘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灶画由此产生。
(10)、凉白开沏茶---没味儿。老北京人钟爱花茶,听老人讲,过去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沏一壶酽茶——浓浓的茉莉花茶,开始一天的生活。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春花秋月,回到家中只要沏上一壶地道浓酽的茉莉花茶,喝上一口,一身劳累不禁一扫而光。用凉白开沏茶,肯定沏不开茶。比喻没有吸引力的人、事情或作品。
(11)、蔼然可亲、蔼然仁者、安然如故、安然无事、安然无恙岸然道貌、黯然伤神、黯然神伤、黯然失色、黯然无色黯然销魂、昂然直入、昂然自得、昂然自若、傲然挺立傲然屹立、勃然变色、勃然大怒、勃然奋励、惨然不乐灿然一新、粲然可观、冁然而笑、怅然若失、怅然自失超然不群、超然独处、超然独立、超然绝俗、超然迈伦超然物外、超然象外、超然远举、超然远引、超然自得超然自逸、超然自引、怆然涕下、嗒然若丧、怛然失色淡然处之、淡然置之、荡然无存、幡然改途、幡然悔悟翻然改进、翻然改图、翻然悔悟、斐然成章、斐然乡风斐然向风、废然而反、废然而返、忿然作色、怫然不悦怫然作色、艴然不悦、果然如此、酣然入梦、悍然不顾浩然之气、赫然而怒、涣然冰释、焕然如新、焕然一新恍然大悟、恍然若失、惠然肯来、惠然之顾、浑然天成浑然无知、浑然一体、浑然自成、混然天成、混然一体豁然大悟、豁然顿悟、豁然贯通、豁然开朗、豁然开悟豁然确斯、豁然省悟、火然泉达、霍然而愈、计然之策计然之术、寂然不动、寂然无声、戛然而止、斠然一概孑然一身、截然不同、井然有条、井然有序、憬然有悟迥然不群、迥然不同、慨然应允、慨然允诺、溘然长逝溘然长往、岿然不动、岿然独存、喟然长叹、了然无闻了然于胸、茫然不解、茫然若失、茫然自失、靡然成风靡然从风、靡然顺风、靡然乡风、靡然向风、漠然置之判然不同、庞然大物、怦然心动、凄然泪下、悄然无声愀然不乐、愀然无乐、跫然足音、阒然无声、确然不群潸然泪下、爽然若失、爽然自失、肃然起敬、肃然生敬索然寡味、索然无味、泰然处之、泰然自若、坦然自若陶然自得、恬然自足、同然一辞、突然袭击、惘然若失巍然屹立、蔚然成风、萧然物外、欣然自得、袖然冠首袖然居首、袖然举首、轩然大波、轩然霞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哑然失笑、嫣然一笑、晏然自若、依然故我依然如故、夷然自若、怡然自得、怡然自乐、怡然自若毅然决然、隐然敌国、悠然自得、油然而生、跃然纸上昭然若揭、卓然不群、自然而然
(12)、鸡皮鹤发(jīpíhèfà)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13)、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了。豆腐可是北京人喜爱的美食,老北京的豆腐制品品种繁多,有的还成为具有北京特色的北京豆制品,如豆浆、老豆腐、冻豆腐、豆腐干、豆腐熏干、白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豆腐泡、炸三角、酱豆腐、臭豆腐等,还有豆汁、麻豆腐、血豆腐……几百年来,老北京民间有无数个制作豆腐的作坊,简称豆腐坊。由此而形成的有关豆腐的地名有十几个,豆腐胡同、麻豆腐胡同、豆腐池胡同、豆腐巷、大豆腐巷等。马尾丝细而坚韧,穿入豆腐,怎能提起来呢!于是用以表示某人、事、物没法提了。
(14)、某字生来横,老是躺着困, 若要问本事,样样是头名。一
(15)、打破砂锅璺到底:璺: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比喻追根究底
(16)、为了充分理解它而打破砂锅问到底,会让你头痛欲裂。
(17)、冻豆腐---没法拌。冬天,老北京人家的看家菜是大白菜和冻豆腐,冻豆腐特别受北京人的喜爱,什么时候想吃用凉水拔化了用它熬白菜、炖肉、鱼汤豆腐、涮锅子都行,用筷子夹起一块冻豆腐您先得慢慢的吸食豆腐蜂窝里的汤汁那味道美极了,而且冻豆腐嚼起来劲道好吃。冻豆腐不能拌着吃,“拌”与“办”同音,指事情没办法而言。
(18)、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19)、老子偷瓜儿盗果,老子杀人儿放火——一辈更比一辈坏。
(20)、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5、形容锅大的歇后语
(1)、杀鸡吓猴(shājīxiàhóu)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2)、范张鸡黍(fànzhāngjīshǔ)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
(3)、形容功夫到家。宁为鸡口,不为牛后(nìngwéijīkǒu,bùwéiniúhòu)牛后:牛的肛门。
(4)、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5)、不敢(擀)---那是煎饼。北京人喜欢面食,烙饼、煎饼、春饼、糊饼等等。饼从做法上说,一般有两种:一是烙饼,一是煎饼。前者要用擀面杖或者手压,把面团擀成圆形,放在饼铖里烙制,如馅饼,大饼、烧饼等等;后者用面糊直接浇在容器上,摊成圆形成饼,如煎饼果子等,不用擀,借用谐音有此歇后语。比如:“你敢打这赌吗?”“切,不敢?不敢那是煎饼!赌就赌!”
(6)、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7)、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8)、上头在水里,下头在天空, 要问家在哪,老家在山东。 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