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造句
1、菡萏造句10字
(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夜笙箫。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2)、大学毕业,小王没有从事工程师、技术员等专业对口,也适合他不爱说话的性格的工作。他选择了进入方正集团,做一名讲师,给全国的老师们讲怎么使用方正的软件,他的同学们都觉得他疯了,讲课是你小王能做的事?刚开始的时候,他给老师们讲课,总是战战兢兢颤颤巍巍,讲得颠三倒台下的老师们很多都听懵逼了。慢慢地,小王已经能够自如地给老师们讲课了,甚至能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3)、唐徐凝《古树》诗:“古树攲斜临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花。”朱自清《北河沿底夜》:“暗里流动着小河,两岸攲斜着柳树。”
(4)、烛短宵长,月明人悄。梦回何事萦怀抱。撇开烦恼即欢娱,世人偏道欢娱少。
(5)、缘,是一池疏雨,要偶遇才能有好情致,你打伞站在池边,滴答清响,恍惚回到款款往事中去;情,则是一枝菡萏,香远益清,池上烟雨低,所有的美,全在那一枝上,孤幽清冽。其实,人生万象,单单有那一份美,就足够了。白音格力。
(6)、(成语注音): ㄖㄨㄟˊㄅ一ㄣㄊ一ㄝˇㄒ一ㄤˇ
(7)、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8)、我现在的写作又进入了一个舒适圈,每天写一些有关自己的文字,比如关于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每天发生的事情,这类纪实性的文字我驾轻就熟,花的时间也不长。不过,就像伯韬说得,我应该尝试写不同类型的文章,跳出写作的“舒适圈”,去写一些朋友们的历史,就某一件小事做一些思考,并把思考的过程写出来。
(9)、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回舟朱颜改,子夜照弦歌。
(10)、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11)、作者简介:岳黎丽,女,笔名菡萏,月亮,汉族,1972年出生,山东省沂南县人,斋号醉墨。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先后获得“中国旅游散文创作金牌作家”称号,《时代文学》年度诗歌奖,文狐网文学作品大赛诗歌一等奖,九间棚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新锐奖等。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泰山国画院特聘画家。自幼酷爱诗画,著有个人散文诗画集《流年轻渡》、《水墨清欢》等。诗观:真情感知,执手孤独,方敢触摸诗歌的脉动”
(12)、〔菡萏〕荷花的别称。萏(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属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称莲花,古称水芙蓉、菡萏、芙蕖。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
(13)、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周 · 诗经《泽陂 》
(14)、“悟以往之未悟,实迷途其未远”是朱乃正先生序言的结束语,这套用前贤陶渊明名言的结束语,也正可为今日所感做个注解。
(15)、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棋局。这盘棋没有猎猎西风,没有四起狼烟,只有在取舍和进退中抉择。只有像棋中的小卒那样,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沿着沟沟坎坎的人生之路,艰难而执着的求索,前进,才会谱写人生最壮丽的强者之歌。
(16)、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但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风雪,傲然挺立在寒风之中。在雪中怒放的梅花,是那么鲜艳迷人。
(17)、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是由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倒槽北伸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相结合的产物。
(18)、(零落评)看来是被坑了。这个有事先设意的嫌疑,用词在讲道理和事实,总显得费力了。
(19)、“生态杯”全国诗歌大赛诗词复赛入围作品展示
(20)、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2、用菡组词
(1)、荷叶:荷花叶含有苹果酸、葡萄酸和草酸等,还有可以对抗有丝分裂的碱性成分。用它泡水,饮用下去后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的功效,还能降低血压、降脂减肥。另外,荷叶还有食用用途。荷叶本身具有独特的清香,能够增味解腻,一般用来包裹菜肴,比如荷叶饭和荷叶粉蒸肉等,用新鲜的荷叶将炒熟的米饭和猪肉包裹,味道鲜美而不腻,软糯可口。只是荷叶的性质偏凉,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吃。另外,荷叶和茯苓相克,不能同食。
(2)、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但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3)、10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纳兰容若
(4)、 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祖先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5)、顾先生对诗歌有很敏锐的感受、很深刻的理解,他能透过文字表面讲出一个境界来。一般的老师只是抠着字讲,一个字、一个字地讲明白就算了。可顾先生不是这样,他讲得是上天入地,兴会淋漓。这种讲授,给学生的不是只让你字面懂了,你能把诗歌翻译成散文了,把文言翻译成白话了,那是很笨的,那种翻译不但不能翻译出比本文多的东西,而是把本文给减少了。因为本文五个字、七个字一句诗,给读者很丰富的联想,你把它翻成白话一句话说明了,它的意思就被限制住了,所有的联想都没有了。文字本身在诗歌里边有很多的作用,你把它翻成白话,把它的意思减少了、缩小了,诗歌本来的文字结构、语言作用都没有了。不管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文言翻译成白话都不及原作好。
(6)、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红尘满眼。夕阳新雁,此情时拍阑干。
(7)、元旦来临心情好,风景入目挑一挑,帘卷西风你莫听,夜凉如水你莫察,没事信息翻一翻,祝你好运连成串,喜上眉梢又一年。
(8)、儿女欲成家,有屋方融惬。老地新城数遍寻,犹豫谁能决? 或是价钱高,或是工程劣。万选千挑才称心,却叫商人设。
(9)、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做尘,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
(10)、(曹阳评)行笔稳健,章法得体。下片两七字联略虚,口号,两结感无余味。
(11)、美术的要义是要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而客观美对于中国画来说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求在客观之上有精神的追求。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要表现客观现实的美,还要讲求中国文化中那种虚灵、澄澈的诗意的审美理想,更高一级的话,还要有哲学的意味,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句话,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所以画家石鲁曾感慨:“画山就是画人、画人格、画精神、画自己。”我想,陈传席所说的“古意”,或许也缘于此。
(12)、4公园里的荷花,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含苞欲放,美丽极了。
(13)、晨风袅袅,菡萏清塘老。何处浮香郊原绕,缘是葵花开了。 金朵相对朝阳,似期红日托芳。韵味无从细品,诗眸已酔辉煌。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15)、(零落评)词颇见灵动。起叠字略多,幸不失其味。感觉植物稍多些,似乎可以剪裁一下。
(16)、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等你电话!
(17)、那含苞待放的荷花,宛如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穿着粉红色的裙子,披着薄纱,在荷叶从中翩翩起舞。
(18)、墙上藤萝风染绿,水榭亭台、居有青青竹。食得鱼虾鲜笋肉,菜蔬时伴粗粮粥。 举案齐眉情积蓄,菊酒诗茶,心性清如玉。荏苒光阴君细读,妇随夫唱千般福。
(19)、顾随先生旧学修养颇深,尤其对诗文具有敏锐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英文系出身的他又兼有中国古典与西方文学两方面的学识修养。顾先生一生主要以教学为主,晚年自号述堂,取“述而不作”之义。本书由顾随先生友朋、弟子、家人撰写的纪念评述文章组成,读者可一窥先生多方面之成就,领略其师者风范,学人情怀。
(20)、叶嘉莹从小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工作后开始教授古典诗词,此后七十年,从没有停止过教书。“我之所以九十多岁了还在讲授诗词,就因为我觉得我既然认识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边有这么多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我就应该让下一代人也能领会和接受它们。如果我不能传给下一代,在下对不起年轻人,在上对不起我的师长以及所有古代那些伟大的诗人。”
3、菡组词造句
(1)、在荷花盛开季节,茶亭公园内绿树成荫,荷包满塘,清香远溢,令人流连忘返。
(2)、荷花凋谢了,花瓣像小船一样轻轻地漂浮在水面上。
(3)、 读完荷花的始末,快来试试自己对荷花的阅读理解能达到几分?!扫码进入“花试”通道,答题获取“花礼”积分!
(4)、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
(5)、10玉影无尘雁影来,绕庭荒砌乱蛩哀。凉窥珠箔梦初回。压枕离愁飞不去,西风疑负菊花开。起看清秋月满台。张玉娘
(6)、属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称莲花,古称水芙蓉、菡萏、芙蕖。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
(7)、周朝在历史时期,有一段非常温暖湿润的时期,北方也盛产从南方引种的梅花,竹子,北方齐国水泽众多,而原始的蒲草茂盛,荷花长满水泽。
(8)、他有时在课堂上讲自己的诗,有时他刚刚想出来两句,还没写完就给我们写在黑板上了。有一次在课堂上,顾先生引用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假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的诗意,用中文写了“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两句词。当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是配给的,而配给的混合面又酸又臭,一点黏性都没有,既不能包饺子,也不能烙饼,即使擀成一片,也会碎成碎片,只能一团团煮着吃。白米白面根本就没有。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所写的沦陷区的生活是我亲身经历的,我读《四世同堂》时是一边流着泪一边读完的。那时没有家累的老师都到后方去了,而顾先生是因为家累才留在沦陷区北平的。他有六个孩子,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顾先生以这两句诗为喻托,表达了他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盼望。我当时的处境和顾先生一样,同在沦陷的北平,又深受顾先生的影响,所以顾先生的心情我是能理解的。我小时写诗并不懂得喻托,有什么感动就写什么。可是当你真正受了教育,老师讲了很多诗词里的喻托,所以我就模仿着写一些有喻托的作品。顾先生这两句“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没有完成,我就用这两句凑成了一阕《踏莎行》,并且写了一行小序:
(9)、10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日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往事思量一饷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夏完淳
(10)、微风拂过,菡萏和着风声浅吟低唱,露水在如玉盘的荷叶上来回滚动。再向远望,满眼的荷花淡淡地微笑,风声如水汩汩,诉说着古色古香的拙政之园,诉说着如诗如画的古韵苏州。
(11)、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12)、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地站着,风吹过来,轻轻地点着头。
(13)、边月无端照别离,故园何处寄相思。西风不解征人语,一夕萧萧满大旗。
(14)、 三联书店推出叶嘉莹作品六种,既有其第一本谈词的书《迦陵谈词》、第一本谈诗的书《迦陵谈诗》及其姊妹篇《迦陵谈诗二集》,亦有在讲稿基础上整理而来的演讲录《清词选讲》《好诗共欣赏》(《唐宋词十七讲》之继续),还包括叶先生谈诗忆往的口述传记《红蕖留梦》。叶嘉莹先生曾说:“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美好、高洁的世界,我希望能为年轻人打开一扇门,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只有内在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美,才是永恒的……”而“在中国诗词中,确实存在有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确实蕴含着一股让美好变得更加美好、让忧患变得可以坚持的神奇力量。通过这几本书,我们邀请大家,跟随叶先生,“来一同沐泳和享受这条活泼的生命之流”,“使这条生命之流永不枯竭”。
(15)、顾先生对诗歌的讲授,真是使我眼界大开。他讲课跟一般老师真是不一样,一般的老师讲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顾先生给我的是心灵的启发。顾先生不仅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的修养,而且具有融贯中西的襟怀,加上他对诗歌有着极敏锐的感受与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在讲课时往往旁征博引,兴会淋漓,那真的是一片神行。我虽然从小在家诵读古典诗歌,却从来没有听过像顾先生这样生动深入的讲解,他的课给我极深的感受与启迪。从此以后,凡是顾先生所开的课,我全都选修,甚至毕业以后,我已经到中学教书了,仍然经常赶往辅仁大学或中国大学旁听顾先生的课,直到1948年我离开北平南下结婚为止有六年之久。这一时期,我从顾先生那里所获得的启发、勉励和教导是说不尽的。
(16)、3月发芽,6月开花,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花后落瓣,中央的莲蓬逐渐长大成熟,莲蓬呈蜂窝状。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称“藕”。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用。
(17)、当时也有人认为顾先生之讲课是跑野马,没有知识或理论规范可以遵循,因此上课时不做任何笔记,但我却认为顾先生所讲的都是诗歌中的精华,而且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彩。顾先生讲的是诗歌的生命,是诗歌里那种生命的感发。所以我在听课记笔记的时候,那真是心追手写,一个字都不肯放过。凡是老师说的话,我都要记下来。几十年以后,史树青学长还说我当年记笔记像录音机一样,一个字不落。我的字虽然写得不好,非常潦草,但我重视的是老师讲课的内容含意。因为顾先生讲课都是他心灵的感受,不是哪本书里写的,也不怎么引经据典,完全是他自己读诗的感受。我想我后来教学时喜欢跑野马,以及为文时一定要写出自己真诚的感受,而不敢人云亦云地掇拾陈言敷衍成篇,大概就都是由于受顾先生的鞭策教导所养成的习惯。而顾先生在课堂讲授中所展示出来的诗词之意境的深微高远和璀璨光华,更是使我终生热爱诗词,虽至老而此心不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18)、“生态杯”全国诗歌大赛诗词复赛入围作品展示
(19)、1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
(20)、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4、涵濡造句
(1)、菡萏,荷花的别称。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称莲花,古称芙蓉、菡萏、芙蕖。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除中国外,日本、苏联、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也是印度的国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2)、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毛泽东
(3)、《山花子》开头的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是喜欢古诗词的人耳熟能详的句子,却很少有人追究里面的遣词造句。“菡萏”是“荷花”的别称,今天一般的读者如果不看注解的话,是很难知道它真实的含义的,就是旧时的识字人也不见得人人都懂。而作者为什么放弃通俗易懂的词而选用这么生僻的词呢?
(4)、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问题,而更是中国画中有“我”的存在,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如同一次心灵的散步。美国现代评论家巴巴拉·露兹认为:“现代艺术模拟主观。”而中国画肇始就是在客观之上表现作者自己,特别是自从宋代的文人染指绘画以后,中国画便有了一种特别的追求——文人气。文人们将自己追求的诗意精神需求融入笔墨之中,重意趣自然,追寻高古清幽、离尘绝俗,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愿望。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调。无论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6)、 荷花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每个部位都可物尽其用,不仅是常见的观赏植物,还是千家万户的食材。
(7)、东风压倒西风,进步的力量终究会战胜反动力量。
(8)、(赏析人-菀茹)~余茹。从事教育工作,自幼痴迷文字,喜闻墨香,常写散文随笔,偶尔涂鸦诗歌小说,红袖添香发表近五十万字的小说。平日煮字疗饥,怡情养心,只为心灵自由呼吸,思想能生根发芽,无他。
(9)、顾先生是喜欢讲哲理的,也懂一些禅理,他常给我们讲“心转物则圣,物转心则凡”,说你如果有一种智慧、一种力量可以转变外物,超越外物之上,内心就能得到平静,这就是圣。中国古人说:“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管是造次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中,你内心之中有这样一种境界,你的心灵就有立足之地,你就不被外物所迷惑所困扰。所以我在这首词的上半阕说“撇开烦恼即欢娱”,这是圣者的境界;而你如果面对的都是外物,总是处于人我、得失、利害的计算之中,让这些外物牵累,就是凡人的境界。“世人偏道欢娱少”是说总是把私人利害放在眼前,你就觉得忧愁很多,欢乐很少。这是凡人的困扰。下半阕“软语叮咛,阶前细草。落梅花信今年早”,就是说梅花的消息今年来得早,梅花来得早,落得也早,那春天来得也早。“耐他风雪耐他寒”,是让你忍耐这风雪,忍耐这严寒;“纵寒已是春寒了”,纵然寒冷,春天已经不远了。
(10)、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
(11)、〔菡萏〕荷花的别称。萏(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属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称莲花,古称水芙蓉、菡萏、芙蕖。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
(12)、我讲课时也常常说到,语言文字本身有一种潜在的能力,是藏在语言文字本身里边的,说“菡萏香销翠叶残”,为什么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呢?因为它说的是“菡萏”,它没有说“荷花凋零荷叶残”。菡萏与荷花给你的感觉不同,给你的联想不同。因为荷花很现实,可是菡萏是《尔雅》上的字,读起来就比较古雅。王国维曾经写过古雅的美学价值。还有“香销”这两字双声,它用声音给你一种消逝的感觉。把“荷叶”说成“翠叶”,不仅给人颜色的感觉,还使人想到翡翠、珠翠那样的珍贵。这都是文字本身给人的感觉,一定要用这七个字才能使人有这种感觉,如果说“荷花凋零荷叶残”就没有这种感觉了。所以诗不能死板地翻译,我从来就觉得翻译是把诗歌原作品杀死的办法。小说是可以翻译的,因为小说是讲一个故事,中文讲的一个故事,你用英文讲清楚就可以了。
(13)、荷花茶:荷花性质微寒,将它做成花茶以后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的功效,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防止人体因水分流失过快而导致中暑问题的发生。另外,荷花茶还能够杀菌消炎,饮用下去后能够消灭人体内的多种致病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等。
(14)、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授与桃花一处开。
(15)、 荷,篆文,(艸,代叶子或花)(何,扛在肩上),比喻像自扛在肩上的叶子或花朵。造字本义:名词,芙蕖,水芙蓉,水上部分的叶子与花称作“荷”,水下泥中的茎称作“藕”,子实称作“莲”。莲的主茎生长在水下,使得荷花、荷叶看起来是独自扛着,高高亭立在水面,别样美丽。
(16)、(零落评)上片造境略觉不稳。纤纤丽、如泪缀之类,还可多推敲下。下片虽有新语,尚能接受。尾巴二句立意不错。
(17)、如果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我们不妨试一下,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叶嘉莹说,这样一改就会失去原句所包含的那种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象。为什么呢?“菡萏”一词出自《尔雅》。《尔雅》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就是距离中主李璟那个时代也有千年,它收录的词,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美感距离。叶嘉莹说:“因此有了一分古雅,也更加珍贵,格调自然出俗。”“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这么多珍贵的、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叶嘉莹认为,“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
(18)、小池里那美丽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公主;像可爱的小女孩;像一个正在微笑的姑娘。
(19)、(曹阳评)行笔、章法构筑上还见吃力,个别措词口号,盖未能尽词意,未达词境。
(20)、 这首赏荷词,词风清韵,如月下荷塘,清新雅舒,暗香袭人。赏荷而不仅见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态皆入眼帘,而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遣词造句中,精挑细拣,“秀、静、瘦、远”字字含情。
5、菡萏造句简单
(1)、(曹阳评)上片前三句力大,上结力弱。过片以下又弱,情景未得交融。
(2)、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回舟朱颜改,子夜照弦歌。
(3)、2009年,顾之京师妹意外地、奇迹般地从周汝昌先生刚刚提供的顾先生当年的信件中,发现了顾先生写于1957年2月的一首小令《踏莎行》,前边还有小序:
(4)、“距离”产生美,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用于诗词、绘画创作也一样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却是许多创作者追求一生或许也不明白的道理。
(5)、微风拂过,菡萏和着风声浅吟低唱,露水在如玉盘的荷叶上来回滚动。再向远望,满眼的荷花淡淡地微笑,风声如水汩汩,诉说着古色古香的拙政之园,诉说着如诗如画的古韵苏州。
(6)、3 荷花凋谢了,花瓣像小船一样轻轻地漂浮在水面上。
(7)、本书是叶嘉莹第一本谈词的书。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谈起,继而赏析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后主,晏殊和吴梦窗等各位词人的风格特色。作者素养丰厚,所书所论均为读词时真正的心得和感动,以诗词解读生命,用
(8)、 今天 读问墨的诗,要杀死我很多脑细胞,因为看一遍不解其意,需看两遍,再看会被某些词语击中心底,深叹诗人遣词造句之功深厚,每一个字的排列组合就好像一出戏,先是听到铿铿锵锵的鸣锣声,然后是一声幕后渺远的人声:我来了----,接着就是整出戏开始闪亮登场,让人不觉眼前一亮,刷地一下子,心灵某处的磁场便绕着这些方块字旋转旋转,好像那些文字背后的记忆被点亮了一般,说不出的透彻与清爽。 等你,成一朵花开的姿态,让菡萏做成莲的模样。一朵花开的时间有多长,我不知道,可是我知道读一首诗的时间,就是在今天。在今天,从早到晚的牵挂里,到处都是你的影子,在那个南方之南,所以,你备好行囊准备启程,为了共享那一碗月色的美。 从等待到出发,不需要太久,就在今天,你已经在路上,在路上,光影如老电影一样一幕幕重现,那些相遇的点点滴滴,都在变得清晰而又模糊,我只是为了在今天赴这场约定吗?不是,我只是为了寻觅那一次遇见。 往事不堪回首,当风吹过,眼泪已成河,这里,该有多少的牵肠挂肚,多少的魂牵梦绕啊。 一句“吹湿了眼帘。”让我眼前乍现这样一个背着行囊的异乡人,风尘仆仆,满脸倦容,他,已在路上,就在今天的天。 结尾处的大开城门,让读者一下子随着异乡人从风尘苦旅的奔波中,而进入一个开阔的场景,这里,一场心的战争偃旗息鼓。啊,月色正浓,花儿正香,因为,你来了。收尾的这一笔,总是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似乎,所有的约定就是要这样,去奔赴,就会收获满心的喜悦。 整首诗的结构安排开合自如,收放有力,起笔的等待,柔情款款,一路的快马加鞭,义无反顾,就在这样执着的寻求里,今天,你来了,来的正是时候。 赏析人~菀茹
(9)、你看,那惹人喜欢的荷花,被一串五光十色的灯泡绕着。
(10)、 在不知不觉中,时间走过了最热的三伏天,你是否因为天气太热而错过了夏日的景色?农历六月,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让时光倒回,我们带领着大家一起去“拾花”——“拾花亦识花”,我们将从“花始”认识花的起源与生长;在“花诗”里听诗人们对花的情感寄托;以“花史”了解花卉典故;整理“花食”体味中国味道;通过“花试”赢取十二花信期的“花礼”,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花卉主题阅读,欢迎来围观!
(11)、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
(12)、1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
(13)、瑟瑟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它年我欲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4)、菡萏,指未开放的莲花花苞,多象征爱情,如纯洁无暇,两情相悦,坚定执着,忠贞不渝;也有信仰及得不到的爱之意。而本期临屏限时创作以此为题,确实考验日常积淀和灵感。经过深思,即从“美妙的初见,到美丽的思念,再到美好的怀念,直至结局:因高洁而远观,为坚守而盛绽”,这样的一条主线,层层推进而逶迤漫延出的一咏三叹。用词造句多以空灵、干净的语言,着意营造“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的菡萏独具魅力的爱情观。
(15)、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16)、当代中国画坛同样深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有些人借鉴,有些人照抄,为的是追求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想的就是与众不同。追求独特是再正常不过的艺术行为,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艺术都是独特的,能够青史留名的艺术家都是独特的。
(17)、(零落评)这个题目有点别扭啊。起三句甚见意象。往后则一味说理、秀恩爱,词便无味了。
(18)、 此刻,久违的夜雨比酒更让人怀旧,午夜的暧昧枕着一往情深,以无眠的方式铺陈思念的种子,在静夜里恣意生长。 我睁着双眼在暗夜里歌唱,连绵的雨,被无边的黑重重围困,梦里彼岸,我盯着你模糊的背影,暗自勾勒属于你我的画面。 我抱着棉被睡在灯火辉煌的夜里,倾听夜雨潺潺的诉说,倾听你唇齿不清的表白。满心欢喜的等在流年一隅,盼你从睡梦里走来,轻扣我的门环。 今夜,我的失眠在遣词造句里埋下伏笔,怀旧的灵魂,如一朵菡萏悠然盛开,往日的疼痛,在雨夜路灯下继续迷离。 我喜欢被大雨搂在怀中饮酒取暖,喜欢沉默年代里一个梦与一个梦擦肩而过的美丽,喜欢将尘缘的陷阱覆上不能触摸的黑,喜欢抱着戏曲里的山盟海誓,妄自衍生一个又一个追风逐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