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量造句
1、掂量掂量怎么写
(1)、释义: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2)、(diānliáng):diānliáng的又音。义同“掂量diānliáng”。
(3)、既然大家选你,你就把班长的工作担当起来吧!
(4)、我的作业还没做完,但我很希望和好朋友一起去溜冰,得好好掂量一下怎么让妈妈批准我出去。
(5)、愣头日脑( 释义 )笨,脑子不灵光( 造句 )看你愣头日脑的,以后哪个愿意跟你结婚啊
(6)、爷爷临终前的话刻骨铭心,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学习,无论是遇到多大的困难险阻,我都不曾放弃。
(7)、 下面就来看看大家对这些成语的掌握程度怎么样~
(8)、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他所写的思想或情感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管了,近年来我的习惯几乎已经完全改过。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他的语文。如果他的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藻,存心装饰的文章令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彩妥帖,心里所要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变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严谨和极艰苦的挣扎,一般人只是得过且过,到大致不差时便不再苛求。
(9)、一是切实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多到矛盾突出的基层去,多到困难较多的一线去,听真话、摸实情、重实际、找对策,使各项决策和政策规定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10)、小兰妈妈去买菜时,总喜欢掂量掂量菜的重量,生怕给菜贩欺骗。
(11)、第二天上午秧歌出场,半信半疑的领导人交给贺升亮一幅毛主席画像说:你身子太小挑不动大伞,先举上毛主席画像锻炼。四周观众顿时鸦雀无声目光一齐集中在贺升亮身上。此时的贺升亮毕竟有些紧张,举着主席画像站在场中调整了一会,锣鼓一停,带有几分颤抖的童音进入人们的耳膜:
(12)、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
(13)、玩游戏是非常容易上瘾的,小明却能抵制这种诱惑。
(14)、我一人生死与千万人生死,轻易便可算出孰轻孰重。我心意已决。
(15)、 类似“时间飞逝,日月如梭”,用在正式公文中,就给人一种近乎油腔滑调的感觉。
(16)、当你睡眼惺忪地醒来,还掂量着只为了赢得一些不确定的加分而花大力气把自己从床上拉起来是否值得。
(17)、检阅中,大会主持人要求所有伞头用三首秧歌唱三方面的内容:拜领袖像;唱新戏台;代表大会表决心。贺升亮唱道:
(18)、现在的生活虽然富裕了,可是妈妈过日子仍然很节俭。
(19)、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以后要走怎样的路,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吧!”。
(20)、造句: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2、掂量的掂组词
(1)、释义: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2)、我每次到超市都会掂量着买啥零食吃好呢?妈妈老说我是个馋猫!
(3)、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4)、拜靠歹我( 释义 )坑别人,陷害别人( 造句 )你拜靠歹我,我才不上你的当呢!
(5)、(2)发现: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现新的基本粒子 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②发觉:这两天,我发现他好像有什么心事。
(6)、《老残游记》:贾老儿掂量这个亲事倒还做得。
(7)、组词造句,掂量,老师的话很重要,希望大家好好掂量掂量。
(8)、先说正面例子,比如现在公文中常见的“确系”——“90后女官员确系违规提拔”,“显系”——XX材料显系伪造。这就是广东话系的妙用,也符合古汉语的一些要求。但是相反,比如,类似炒鱿鱼这样的词,可以口头说,但是不宜写到材料中。
(9)、造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10)、造句:现在,我们凡事一起商量,我总是让她了解我的感觉。
(11)、折shé(枝折花落) zhē(折腾) zhé(打折)
(12)、造句:成功,需要我们用水滴石穿一样的磨练造就。
(13)、造句: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14)、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15)、你这道折子递上去,岂不是往李贵妃的脸上抹锅烟子,这后头的结果难道你掂量不出来,朱衡悟到这一层顿时觉得拿在手上的这道折子如一个烫手的山芋。
(16)、妈妈提着手中装着菜的袋子。掂量着有没有称够斤。
(17)、造句:相隔数十年后,他们虽然破镜重圆,但恍如隔世。
(18)、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筋疲力尽——精疲力竭
(19)、你竟然提出这样过分的要求,也不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20)、托在手里上下动动以试重量;再三考虑,斟酌。
3、掂量造句两个意思造句
(1)、六安小伙很穷,却娶上了漂亮媳妇,惊呆了!@看完泪流不止……
(2)、小明提着两个袋子左右掂量着哪个重,哪个轻。
(3)、(造句)看你愣头日脑的,以后哪个愿意跟你结婚啊
(4)、行事鲁莽的人往往武断不计后果,慢条斯理的人往往会先掂量一下。
(5)、四是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大服务基层、服务一线的力度,多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发展事业。
(6)、考试考得一塌糊涂爸妈和老师的话要好好掂量。
(7)、(造句)你看这老几糗不拉叽,可能干个事含?
(8)、掂量造句:当你睡眼惺忪地醒来,还掂量着只为了赢得一些不确定的加分而花大力气把自己从床上拉起来是否值得,这么做真的会有丰厚的.回报吗?
(9)、(9)考试考得一塌糊涂爸妈和老师的话要好好掂量。
(10)、(diānliang):动词,用手托着东西上下晃动来估量轻重。
(11)、你估一哈( 释义 )简单的掂量,计算( 造句 )昨晚在古玩市场淘了个手链,你估一哈大概多少钱。
(12)、文章在充满了排比和对仗,而且在总体都是偏短的句子的前提下,一般短句和长句交替出现,显得行文比较有层次、有节奏。不要全是短句,也不要全是长句,要有搭配,才有美感。
(13)、 据说,以下这些四字“成语”,新六安人可能听着发愣、看着发懵、念着拗口,只有老六安人能懂哦!
(14)、人怕出名猪怕肥。贺升亮这支艺苑幼苗同样承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也经过狂风冰雹的袭击。有人怀疑说:这么个小不点,怎能有如此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对仗的文字?有人奚落说:就是娘肚子里开始练也没有这种水平,该不是“神童”吧?……后来,还是贺升亮的小学教师高灵芝和贺灵巧说出了谜底:升亮这孩子记忆力极强,一节课下来,一篇文章基本上就背下来了。而且悟性特高,常常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有空就抱着连环画小说不放,三年级的时候就看《三国演义》 、 《红楼梦》 、我们在上课时没收过他的小说也不在少数。他现在的表现一点也不奇怪,正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贺升亮高中时的班主任李成鹏对笔者说:升亮在文学方面的天赋确实罕见,从小学至高中,他的文科成绩一直在全公社同年级保持第一直是文体委员和语文科代表;他的作文常常被作为范文在全班、全校甚至校外传阅借阅。如果不是阴差阳错,他应该是个作家。
(15)、强qiáng(强大) jiàng(倔强) qiǎng(勉强)
(16)、造句: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17)、排比、对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同心同德,不屈不挠。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
(18)、晚上九点多,又过樊包头村。果如人言:樊包头村秧歌队严阵以待。灯火通明两军对圆,薛维安、薛精干双雄并肩立于场中;贺升亮这放恰好另一名伞头贪杯误事,只剩他单枪匹马。一通鼓罢,薛维安老将出马先发制人:
(19)、(释义)挡住容器中的固体物质,使液体流出。
(20)、 当面纵有万般好,有一点却足够糟糕。有时大脑一热,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了。可是出去之后,再怎样后悔也做不得主了。白白惹得一顿伤心,更得饶上好一番解释,反倒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4、掂量造句
(1)、慢条斯理的人做事往往懂得掂量,相反,粗鲁莽撞的人做事往往武断不思后果。
(2)、1 福州这么大,况且你又是初次来这里,一下子怎能找到我呢?
(3)、(1)过生日时,我掂量着妈妈会买什么礼物给我呢!
(4)、掂度,掂对,掂掇,掂斤播两,掂斤估两,掂斤抹两,掂倈,掂量,掂量(—liáng),掂梢折本,掂算,掂提,掂详,掂折
(5)、马上就要期末考试,爸爸说要掂量掂量,不要太贪玩了。
(6)、学习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7)、你没有掂量那些“相左的实据”,你在坚持“不大可能正确的观点”。
(8)、造句: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9)、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10)、妈妈提着手中装着菜的袋子。掂量着有没有称够斤。
(11)、慢条斯理——从容不迫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12)、他这个做事情,说话都慢条斯理的,尤其是做事情,特别懂得掂量。
(13)、造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14)、古人对义结金兰绝不会视若儿戏,从此以后,自己就是苏三娘的弟弟,即使杨秀清对自己生了杀机,也得掂量下苏三娘的意思。
(15)、只要我们努力读书,将来就有机会成为祖国的栋梁。
(16)、纵使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却也动摇不了我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17)、在生活中,我们常为了突出自己的表达,会用偏感性的词,但是在公文中,它强调的是客观、公正,要用中性、理性的词。
(18)、解释:(1)掂:你~下有多重。(2)斟酌:事情就是这些,各组回去~着办得了。
(19)、比如,一个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里面:地处某某市的某某局,位于某某路几号,是某某局于某某年成立的,现有干部职工多少人。其中地处和位于就是重复,而且整句话显得很琐碎,应该改成:某某单位此处某某位置,于某某年成立,现有干部职工多少人。
(20)、(造句)这大楼盖得半半拉拉的,怎么能不盖了呢?
5、斤量造句
(1)、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掂量自己的能力,不能弄虚作假,应该切合实际。
(2)、释义: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事情便会成功。
(3)、我左手拿着书包,我右手拿着水瓶,掂量着哪个重。
(4)、 而写信则省却了很多麻烦。只要是提笔落下的,即便算不得遣词造句,也总是要掂量掂量才行,自然是比张口即来要用心太多。
(5)、公文材料有它自己的语言特色,总的来说就是,于平淡中见功力。《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里面对公文提出的要求是:
(6)、 甚至有时为了写一封信,可能前前后后要废掉很多稿,总觉得这么说不合适,那样讲不确切。非要想破脑袋,得出一个最妥帖的法子才行。如此,个中的花样儿便多了。
(7)、读音:孰轻孰重(shú qīng shú zhòng )
(8)、妈妈提着手中装着菜的袋子。掂量着有没有称够斤。
(9)、近义词:斟酌、掂度、揣摩、思量等。意思;估计物品重量。
(10)、俗语,在“两学一做”动员会上,领导说:要做到力戒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做到“不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做到“不空”;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做到“不偏”。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解决突出问题,防止“空对空”;注重分类指导,防止“一刀切”;坚持开门搞活动,防止“封闭式”;推动中心工作,防止“两张皮”;注重建章立制,防止“一阵风”。
(11)、(造句)你搞甚个?这拐不能倒垃圾你不知道?
(12)、关于语文意识养成机制的研究,目前基本上还是空白。2004年我开始着手关于语文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既然语文意识也是一种审美意识,我们不妨从审美的心理机制入手探讨一下语文意识的养成途径。
(13)、公文用词严格,该用词意较重的词语而用了一个词意较轻的词语,语言就缺乏力量,意思就表达得不充分。例如,d建工作开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句话如果写成,“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较好变成优异、成绩变成就、打下基础变奠定基础,就给人说过了的感觉。所以,公文写作遣词造句需仔细掂量,字斟句酌。
(14)、马上就要期末考试,爸爸说要掂量掂量,不要太贪玩了。
(15)、不过他隐隐约约地意识到,现在他已经开始权衡。
(16)、造句: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17)、(6)老师给我分配了一项任务,我就在心里掂量,看看自己是否能完成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