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100句(文案精选125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20 11:02:26 浏览59

孔子的名言360

1、孔子的名言警句

(1)、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3)、翻译: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5)、观其画作描绘乌云局部,层次变化的墨法,点点染染的厚实感,视觉上的震撼,配以人物的刻画,如似身临其境的悲凉情景。

(6)、明白是不善的,就赶紧修正,决定不恒顺自己的错误,不恒顺自己的欲望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1)、(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12)、                                          这里强调的是学会反思                                              浮皮潦草真的效率不高 

(1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1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是经营事业的重要道理!

(19)、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孔子的名言100句

(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免费结缘|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讲记》(400年来深刻影响中国人的传家之宝!)

(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人家骂我们,把我们的罪业消掉了,还给我们福气!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一个人如果不立下松柏的志向,超越别人,真的不能算什么成功。就好比一个人很容易就走向了成功,这样的成功,没有经历松柏般的苦寒和大雪压松,那么这样的成功,换一个人,也可以走向成功,这样的成功,就毫无价值和意义。

(9)、孔子的人格,在他最爱的两个弟子上凝聚,他们一个叫颜回,一个叫子路。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1)、第“见善必躬亲行之,然后导之,是夫子之能劳也”,见到好的教诲了,必定,“躬亲行之”就是自己亲自先把这个道理落实了、实践了,然后再去引导、再去教导别人。这是用心良苦!这些道理必须自己亲证体会了,然后教给别人。假如自己没有去落实,有时是想象的,想象有时候体证不到,想错了,可能给别人教错就麻烦了。而且他自己先去做了,这也是言行一致,不是变成他听了这些教诲、经典,然后变成教书匠了,都是讲给别人听了。而且在讲给别人听的时候,都没有深刻的体证、感悟,学生受益也有限。因为他没有做,没有真实的感悟,其实也只是“记问之学”而已。所以我们看夫子这句,做到再说,自己先去做,体证了,把最好的体悟再供养给学生,这是用心啊!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3)、《朱子治家格言》:“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1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5)、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6)、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19)、孔子能见怪不怪,指挥门徒和妖物作战,毙而食之,解了陈蔡之围,确实有超人的胆识。然而此非历史故事,乃是神话幻想,孔子和子路在这个幻想故事中一同染上了若干神话的色彩。

(20)、拿孔子来说吧,《论语》说他“不语怪”,民间传说里他却大量地“语”了“怪”,我们在第四章第四节里已略有论述了。现在只说孔子本人身上的神话因素。《史记·孔子世家》说:“颜氏女祷于尼丘,得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圩顶”,就是四旁高而中间凹,是个凹脑袋,相貌就很奇特。《法苑珠林》卷八引《春秋演孔图》说:“孔子长十尺。”《太平御览》卷六九引《论语隐义注》说:“孔子屐长一尺四寸,与凡人异。”《吕氏春秋·慎大篇》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淮南子·主术篇》说:“孔子足蹑郊菟。”菟是虎的意思,楚人方言,谓虎为菟;孔子一脚可以踢翻山野的老虎。以上传说,都把孔子描绘为雄赳赳的武夫,一点儿也不像文质彬彬的学者。《琴操·孔子厄》写孔子被匡人所围,“数日不解,弟子皆有饥色……孔子乃引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风击拒,军士僵仆,于是匡人乃知孔子圣人,瓦解而去。”孔子的琴音,竟能呼来暴风,驭散匡兵,似乎比诸葛亮“借东风”还要神效,岂不是把孔子当做一个具有神性的人物了吗?孔子似乎确实有些不同寻常,从下面一个故事中更充分地表现出来——

3、孔子的名言简短

(1)、持家教子,要有家道、家规才行,“无规矩不成方圆”!

(2)、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5)、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名句

(6)、完整的意思为所以说,善于反省就不会不通达于道,面临危难就不会丧失德行,严寒已经到来,霜雪降临大地,我这才真正看到了松柏仍是那么郁郁葱葱。陈、蔡之间的困厄,对于我来说恐怕还是一件幸事啊!”

(7)、我们所有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招感来的,怨不得任何人

(8)、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9)、杨绛说过,“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坚持正道原则,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辅助国君推行仁政;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一律以真诚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去掉你的邪恶之心,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做事需要机敏,谨言慎行,按照礼义修养自己,并且使天下趋于礼义。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象兄弟一样。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为不机敏,又不依据礼义待人,即使是住在对门恐怕也行不通。”

(1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4)、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都愿意赞美那些靠自己力量去打拼来的成功,不愿意赞美靠自己父母帮忙,靠人扶持,靠投机取巧而得到的成功。

(1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1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9)、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孔子

(20)、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孔子的名言30句

(1)、(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2)、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3)、在他主张的周礼里,他本该安于卑贱,却上下求索,他从破落贵族的每一步上升都是对周礼的挑衅;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6)、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7)、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8)、译文: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孔子的一生,一直在以保守的形态进取,以圆润的方式变通,以小心翼翼达成他的野心勃勃。他自命不凡,却脚步缓慢,他坚定有力,永远向前。

(11)、译文: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12)、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有可止者

(13)、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8)、这是孔子死后多年的事了,忽然被鲁人发现他竟安然无恙,和七十门弟子俱游于海上的亶洲,而且由于爱国心的激发,还授与鲁人一条龙杖,叫他乘了回去告知鲁侯,筑城备寇,后来事情发展经过竟悉如预料:这里的孔子及其门人岂不都成了神人或仙人了吗?

(19)、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发於宰我之昼寝

(20)、“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最早出自《孔子家语·卷致思第八》。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5、孔子的名言人不敬我是我无德

(1)、译文: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2)、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3)、(孔子说:“三百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洁。”)

(4)、     孔子学生3000,只有72贤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但是360行,行行出状元,教育要让每一个人做自己,而不是盗版。

(5)、培根的原句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很明显,他也是想强调后面。

(6)、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语录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人一生当中最后悔的事,往往都是在盛怒之下做出来的

(10)、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

(1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5)、(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6)、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7)、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令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令人也,求备焉。

(18)、孔子生年卒年,平生事迹,班班可考,是一个记载最翔实的历史人物。《论语》又曾经说他:“不语怪、力、乱、神。”像这样一个专以研究政治、伦理、道德为务的极平实的学者、教育家和思想家,照一般的情况而论,应该和神话很少关联了。是的,传说孔子还极力否定过神话。像“黄帝四面”(《尸子》)、“夔一足”(《韩非子》)之类的神话传说,孔子都一概不予相信,而巧妙地用历史的现象去解释它。孔门弟子一个个也都脚踏实地地研究学问,从不发表略带幻想玄虚的言论。如果将孔子和他的门徒,和“神话人物”这样的语词联系起来,一定有人会感到吃惊,而且会觉得是对圣贤的亵渎。

(1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孙中山: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两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

(1)、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赏毕,掩卷沉思,沉思于孔子与颜回的师生情,沉思于颜回苦学精神及大智若愚的智慧。

(7)、    层出不穷的教育理论,让广大教师像墙头上的草。

(8)、孔子都是已经很确定,都观察过、试验过了,才会称赞这个人!

(9)、孔子的门弟子中,神话因素最浓厚的人物,恐怕莫过于公冶长了。公冶长能“识鸟音”,懂得鸟雀们的语言,和神话传说中的伯益“知禽兽”、“综声于鸟语”的情况相同,而公冶长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这就充分说明:历史人物并不妨碍同时兼作神话传说人物。公冶长神话最早见诸记载的是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11)、译文: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2)、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13)、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曰:“《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曰:“《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孔子语录

(15)、(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6)、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帝王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17)、(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1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9)、译文:与人交往,多称赞别人的长处,少谈论人家的短处,关系方能长久。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颜回的典故非常多,最著名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出自《论语雍也篇》的名言警句曾激励无数读书人,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里颜回这样的心态是多么的可贵和珍惜。

(2)、译文:在路上听到传闻不加考证而随意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3)、片刻,慕然回首,看到王旭东教授依然挥毫创作,这位山东艺术史上有着里程碑式艺术成就的绘画大家,德高望重,身居陋室,却有着不忘初心的大情怀,无顾劳疾在身,发挥着厚积数十年的大才情,为齐鲁文化和艺术发展而砥砺前行,心无旁骛致力泰山、黄河、孔子的绘画研究、创作和传播达40余年。成功地把齐鲁地缘特色、历史文脉、民族精神转换成绘画表达优势,在促进齐鲁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和贡献,被誉为齐鲁画派领军人物。

(4)、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名句

(5)、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