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的简介
1、周敦颐写的《爱莲说》
(1)、对比的手法,此文也运用得很好。作者在文中要赞烦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一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壮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此外,作者还善于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
(2)、12月27日,道县周敦颐诞辰千年庆典被上海社科院软实力研究中心评为2017年影响中国社会的十大文化要事之一。上海社科院软实力研究中心认为,坚持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化战略中的全新元素。
(3)、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4)、——94代:周才卿(周 表子,隋德州刺史永城侯,谥日敬。生子二∶周归仁、周怀义);
(5)、15世公刘,商初迁恂邑后迁渭南定居,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6)、——83代:周 纂(周 胤子,东吴咸远将军,生子一∶周 敏。);
(7)、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8)、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9)、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10)、——111代:周 焘 官至徽猷(you)阁侍制派发道州,配杜氏,生子二:縯、絪。
(11)、——106代:周虞宾(彦 朴子,唐天复年进士,生二子∶从 远 、从 本 .);
(12)、予谓20菊,花之隐逸者21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22者也。噫23!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2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14)、——103代:周惟简(周 寓子,唐长庆年进士,生子一∶周 襄.) ;
(15)、——76代:周 纡(周 d子,汉永平年登第,生子一∶周 荣。)
(16)、周敦颐墓,又称濂溪墓,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莲花镇周家湾之栗树岭,墓区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十年动乱期间,周敦颐墓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但地下墓穴仍保存完好。1999年,在香港周氏宗亲总会的资助下,完成周敦颐墓第一期修复工程,使珍贵历史遗迹得以保存。
(17)、一个人如何与上下级相处,很能体现一个人的操守和格局,也是养成一个家庭风气的主基调。周敦颐为官30多年,毫无世俗官气,把权力当作为苍生谋利益、实现人生理想的工具。
(18)、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一是"教人向善,进德修业"的教育目的。周敦颐认为人性向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之教。二是"六经为主,以诚为本"的教育内容。他十分重视儒学经典,始终将"诚"放在育人最显要的位置,反复阐述,在《通书》中"诚"字的出现就高达20次之多。三是"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的教育方法。始终坚持开明的教育方法,除了邀请当时的学界名流来讲学,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特别注重启发原则。
(19)、——115代:周应高(周 洵长子,号四溪园,元公六世孙,宋宁宗朝解元登开庆年进士,历知建康(南京)府事兼制置安抚使,多善政载略行,由湖南道州迁居无锡景云乡张塘里土缘姓著名曰周泾。娶张氏,继欢氏生二子∶周 惠、周 预.);
(20)、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2、周敦颐的简介世称
(1)、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生前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
(2)、月岩位于都庞岭东麓,距周敦颐故居约七公里。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这个巨大的岩洞,还有东西两座洞门。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如果你从东洞门进,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见到一弯“残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像小船,由缺而圆。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继续往前走,这轮“皓月”又逐渐由圆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弯,成为“上弦月”。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方位引起的景物变化,使月岩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月岩的名气也不胫而走。相传周敦颐十四岁时,曾筑室于月岩,在那里读书并在那里悟得“无极而太极”的道理,为其后来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82代:周 胤(周 瑜子,东吴都乡侯生,子三∶周 泰、 周 豫、 周 纂。 );
(4)、哲学思想。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诚"字。"诚"是他关于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达。"诚"主要分为天道本体论和心性本体论两方面。在周敦颐看来,"诚"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据,是宇宙的本体,即天道本体论。在《太极图说》中,他认为人与万物同样都是二气交感所化生出来的,而其源都是太极,再由太极推及到了人极,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与宇宙生生过程相同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的过程,这样,周敦颐便为他的诚的理论奠定了宇宙论的基础。"诚"所体现的心性本体论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人的伦理道德。周敦颐如此推重"诚",就是坚信人类具有真诚善良的本性。他发挥了《中庸》关于"诚"的思想,从宇宙论进而推演出人道观,建立了以"诚"为本的伦理道德学说。
(5)、——67代:周 仁(汉复封汝坟侯,生十子分支.) ;
(6)、周敦颐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处理了“杜万石”事件。由于端砚珍贵,制作销售端砚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时任端州知州杜咨垄断了整个砚石开采、砚台制作与销售,人称“杜万石”,当地百姓对杜咨恨之入骨。周敦颐接到百姓告状后化装到端溪调查,了解到情况属实,奏请朝廷下令:地方官不仅不能参与端砚石的开采,而且自取不得超过二枚。
(7)、——100代:周弘谦(如 锡子,唐天宝年进士,生子一∶从 昌.);
(8)、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9)、周氏后人总结的治家报国的《周氏家训》,各地字句虽长短不但基本内容皆为尊先祖祖训“出污泥而不染”,其中的“规行矩步”“立身厚道”“尊老爱幼”“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摄职从政,报国为民”等内容,体现了周敦颐爱莲文化的精髓,教化了历代后人,使后人中为民者“积德、行善、慈爱”,为官者“兴农事、重教化、救良民”。
(10)、——105代:周彦朴(周 襄子,唐大中年进士,生子一∶虞 宾.) ;
(11)、“拙”,从作风上拙而不巧不贪。周敦颐在政治杂文《拙赋》中说:“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巧”是巧取豪夺,“拙”是廉能补拙。就为官者作风而言,巧者好张扬夸大,言多文饰;拙者注重实际,不在言词。巧者奸诈要挖空心思,身心劳苦;拙者因无私心杂念,轻松安逸。巧者不顺天理人情,常干坏事;拙者不因私害公,常做好事。巧者处处为己,灾祸及身,拙者不求贪得,身家安康。所以,他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要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12)、周敦颐在南安军司理参军(相当于上等县的副县令)任上时,南安监狱有一囚犯法不当死,但顶头上司王逵非要将囚犯问成死罪。身微言轻的周敦颐据理力争,王逵根本听不进去,周敦颐马上写了一份辞职报告,连同自己的任命书及印信一起呈交王逵,说:“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王逵被镇住了,听从了周敦颐的意见。后来王逵对周敦颐非常信任,推荐给朝廷,周敦颐升任郴县县令。
(13)、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14)、33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15)、长子周寿,在1082年即周敦颐去世9年后中进士,善书法,能诗,曾与黄庭坚为同僚,彼此友善。黄庭坚称周寿“纯粹动金石,清节不污,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次子周焘,1088年即周敦颐去世15年后登第,与苏轼同官,亲如兄弟,唱酬甚多。人称“茂叔有子,良不诬也”。周焘生有三子,其后裔迁居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其中迁徙浙江的一支成为周恩来、鲁迅(周树人)的远祖。
(16)、——114代:周 洵(政 卿 长子,处士。生五子∶应 高、应 斗、应隆、应贵、应初);
(17)、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18)、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19)、宋微宗政和六年(1116)封宣奉大夫、嘉定十三年(1220)谥元,故称元公(学生二程同时谥纯谥正)。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封汝南伯,元朝仁宗延祐六年(1319)封道国公,历朝入祀孔庙。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封其后裔十二代孙周冕世袭五经博士,延至清末四百余年共封十三位五经博士,这是自汉武帝尊儒设五经博士之称以来,获五经博士最多时间最长的家族。
(20)、△李致远(1907—1978)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d。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人?
(1)、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谥“元公”。为宋代理学创始人之对宋、明哲学思想影响很大。著有名篇《爱莲说》,脍炙人口。周敦颐的诗句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爱莲说》为一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全文只有179个字。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托物寓意,行文平淡自然,富有情味,委婉含蓄,不露锋芒,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品和情操。
(2)、简要直切。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宜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3)、周敦颐是宋朝人宋营道楼田堡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
(4)、手法多样。作者娴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了花儿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菊花,是隐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而莲花则是美的理想的化身。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娴静多姿;又像高洁不凡的雅士,风度翩翩;还象洁身自好的君子,高标傲世。
(5)、亲戚朋友求办事,一般有职有权的人都难于拒绝,周敦颐是如何接招呢?
(6)、△幸胜标,安徽淮南人,解放军少将。1948年4月出生,1964年12月入伍,历任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67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山东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7)、(以上内容摘自《大宋清官周敦颐》之《序》 周良英)
(8)、香港周氏宗亲总会再出100余万元巨资复修该墓。1959年,周敦颐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复,建成有牌楼、门楼、濂溪祠、爱莲池等景点。
(9)、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10)、周敦颐任郴县县令时,曾给拜他为师的上司、知州李初平讲学,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友谊。两袖清风的李初平因病去世,家里连办理丧事的钱都不够。周敦颐将后事全部承担下来,亲自护送灵柩回其老家安葬。此后,周敦颐“往来经纪其家,始终不懈”。
(11)、周敦颐著有《周元公集》,代表作品《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等。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12)、——43代:周厉王(姬 胡,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革典中央集权) ;
(13)、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14)、周敦颐在治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儒学推进了一步。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南宋理宗时,诏从祀孔子庙堂,其理学奠基者地位为官方所承认。
(15)、社会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德治与刑治两个方面。一是德治。体现在修圣德、重师道、推礼乐三个方面。修圣德,周敦颐称之为立人之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修而万民感化。重师道。周敦颐认为,使天下人从善而不为恶,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师道:"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推礼乐。周敦颐认为:"礼,理也;乐,和也。"礼的实质在于理,"理"的本意在于治。二是刑治。周敦颐的刑治思想体现在他的德刑观和慎刑观上。在周敦颐看来,刑治是为弥补道德的不足而采取的万不得已的选择。他指出圣人以天道为法则,主要是以政养万民,德治是最好的养民方法和手段。他主张"慎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轻易使用刑治。(3)
(16)、“寡”,即从思想上清心寡欲不贪。周敦颐在《养心亭说》中揭示:“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才是为官高洁的修养功夫所在。做到“寡”,就是要做到三“乐”。一要做到“乐乎贫”。“乐乎贫者,独何心哉”,这种乐是一种超越人生不贪婪财物的高尚道德境界;二要做到“乐乎足”。“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这种乐是一种超越富贵不贪财物的自我调适态度;三要做到“乐乎安”。“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这种乐是一种超越官场不贪财物的淡泊名利精神。因此,思想上“清心寡欲”,才是为官廉洁的力量之源。
(17)、——104代:周 襄(惟 简子,唐会昌年进士,生子一∶彦 朴.);
(18)、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19)、△方槐(1917年10月24日 —2019年2月16日),江西于都人,开国少将。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d。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军委民航局机航处处长、中国人民航空公司经理、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也不断地增长,学业大有进步。到十二三岁时,周敦颐已经读完了《四子书》(即《四书》)和《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同时,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八岁时,其父亲已过世。
4、周敦颐的简介谥号
(1)、——113代:周政卿(周 縯 长子,宋荫承务郎,生二子∶周 洵、周 沅.);
(2)、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只,唯独。
(3)、5世,后稷:又名弃,封于陕西武功西南,尊为周族人始祖 ,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4)、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5)、——80代:周 翼(周 景子,东汉洛阳令,生子二∶周 道、周 瑜。);
(6)、“诚”“俭”“忍”三字,是《周氏家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传承周氏爱莲家风的三要诀,更是周敦颐后人周恩来持身自律、严肃家风的渊源所在。
(7)、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8)、周敦颐(10p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资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9)、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楼田堡(现湖南道县清塘镇楼田村)人。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其学术思想被称为“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千百年来影响中华文明甚深。
(10)、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文学家、哲学家。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
(11)、——113代:周政卿 配张氏生子二:钝、钺。(而1998年的《涪陵周氏族家谱》则记载正卿生洵公,洵公生应高、斗、隆、贵、初,斗公生仁孙、智孙、义孙,仁孙公生崇文、崇武、崇诚,崇文公生熏、琥,熏公生泰贲、泰定、泰贞,泰贲公生文渊、文裔、文傅,文裔公生贤,贤公,文傅公生冕公,1356年受翰林院五经博士,冕公生彷辚。彷辚公承袭博士,居道州云乐,生四子:道、遂、迈、纶。);
(12)、——72代:周 燕(汉决曹掾居安成,生五子);
(13)、△柏耀平,安徽淮南人,海军少将军衔。1962年11月出生,1980年7月入伍,1983年4月入d,历任飞行员、舰长、大队参谋长、支队长、舰艇学院副院长等职。2017年1月晋升海军少将。2019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副司令员。
(14)、——101代:周从昌(弘 谦子,唐永泰年进士, 廉、白二州刺史,始迁湖南道州.);
(15)、——117代:周 选 勍公长子,南宋孝宗隆兴元年未由明经授南康训导,配程氏。生子二:师学、为学。
(16)、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17)、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有两个巅峰,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唐宋时期,而宋朝文学的发展几乎达到了极致。周敦颐就是生活在文学繁荣的宋朝。周敦颐的思想和他开创的儒家文学,是文学繁荣的北宋时期的一颗闪亮的星星。可以说,周敦颐和宋朝相辅相成,才成就了这么一个文人。
(18)、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19)、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20)、对比的手法,此文也运用得很好。作者在文中要赞烦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此外,作者还善于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