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河的诗句(文案精选8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8 10:34:18 浏览59

描写黄河的诗

1、描写黄河的诗句古诗大全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____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5)、译文: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而后,它奔腾万里,汹涌激射,山震谷荡地挺进。飞转的漩涡,犹如滚滚车轮;水声轰响,犹如秦地焦雷。

(6)、译文:黄河巨浪滔天滚滚而来,轰鸣回响犹如雷声震动。

(7)、罗隐在当时讲求出身门第、贿赂趋奉的科举制度下,他摆脱不了“十试不第”的命运,所以他的诗多有感时伤事、讽刺怒张之作。这首诗便是他抒泄心中愤懑不平之气的杰作,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8)、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____贡泰父《黄河行》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____王之涣《登鹳雀楼》

(10)、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11)、由题可知这首诗是诗人在黄河边欣赏了景色后题于河边亭子墙壁上的,诗的第一句便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写黄河的恢宏阔大;二是黄河水的“渺茫”;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更突出了黄河的“阔”。

(1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13)、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14)、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15)、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李白(唐)-《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李益(唐)-《塞下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唐)-《将进酒》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唐)-《登鹳雀楼》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刘采春(唐)-《啰唝曲六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唐)-《使至塞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元)-《山坡羊·潼关怀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唐)-《行路难·其一》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孟郊(唐)-《闻夜啼赠刘正元》。

(16)、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17)、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18)、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王国维《读史二十首》

(19)、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20)、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酒》

2、描写黄河的诗句

(1)、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____温庭筠《拂舞词/公无渡河》

(2)、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3)、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城外的黄河岸边,这是诗人登楼所见自然美景,描绘了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4)、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5)、前句写远景,突显的是冬日天高地远、风寒树枯的静景。后句写近景,呈现的是夕阳西下、余晖在水、或明或暗的动景。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____李白《将进酒》

(8)、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____李白《发白马》

(9)、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河二首》(唐)杜甫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11)、诗人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世路之艰险,抒发作者在坎坷仕途

(12)、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4)、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15)、此诗作于王维居济州期间,诗中描绘的是黄河下游的景致,深沉、壮观、气势磅礴,抒发了思乡之情,发人遐思,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把山水写得崔嵬峥嵘,黛色葱郁,气势廓大,显示出王维前期山水诗的明朗风格。

(1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17)、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黄河二首。(唐)杜甫

(18)、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19)、“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20)、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3、两句描写黄河的诗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5)、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

(6)、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

(7)、黄河奔腾而来,似从云端泻下,在万仞高山中怒吼,何等壮阔,不远处的孤城却因为这份壮阔多了几分悲壮感。

(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____李白《北风行》

(9)、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水调歌头》(宋)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1)、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3)、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14)、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5)、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黄河》(宋)王安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16)、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17)、由此,不仅将塞外大漠的奇特壮丽的风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而且以其开阔的画面、雄浑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美感。

(1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9)、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 

(20)、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4、描写黄河的诗句小学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____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3)、两句都采用了由下向上仰视的视角,有力地凸显了黄河河源之辽远,所守之城之孤危。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____王之涣《登鹳雀楼》

(5)、上的苦痛和忧烦;然而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绝不放弃

(6)、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

(7)、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____宋琬《渡黄河》

(8)、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9)、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____李流芳《黄河夜泊》

(10)、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13)、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4)、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他本在高处任职,却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他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15)、当时的诗人离开客居多年的南京,怀着“长路有时到”的自信,北上京师应试。可惜当时的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的境地,朝政腐败,阉d专权,他的抱负无从实现。这首诗是他夜宿时所看到黄河边凄凉的景象,发出一生漂泊已久的伤感之作。

(1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7)、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18)、短短二十个字,将黄河的壮阔描写得淋漓尽致,全诗由景入理,极富教育意味。

(1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____李白《赠裴十四》

(20)、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____胡秉正《咏贺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