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十句名言警句
1、诸葛亮十句名言警句摘抄
(1)、诸葛亮这句名言,也很警示世人。世间任何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做人就要学会居安思危,才能长久地平安下去。就算有困难来了,自己提前也做好了准备。
(2)、负天下奇才,若定指挥,独惜赍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
(3)、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4)、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5)、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
(7)、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8)、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对联集锦》
(9)、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10)、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11)、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12)、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
(1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4)、喜怒之政,谓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喜怒之间,必明其类。——《诸葛亮集卷便宜十六策·喜怒第十一》
(15)、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16)、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17)、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
(18)、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江西抱、白水东环,只许长留名士隐;
(19)、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乾·象》
2、诸葛亮名言警句励志 经典
(1)、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3)、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4)、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甜酒)
(6)、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7)、——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8)、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9)、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10)、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11)、后来的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三军,他作的《出师表》,亦如与朋友话家常,学的是曹操。曹操倜傥风流,其下属羊祜累官升至尚书左仆射,当其都督荆州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学的亦是曹操。曹操在军中,意态安闲,如不欲战。曾用火攻败操于赤壁的周瑜,当作战时,背后却在听戏,学的也还是曹操。----钱穆《中国文学史》
(12)、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让诸侯知道我而获得名誉富贵。
(1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4)、1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15)、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7)、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展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8)、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19)、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20)、周瑜是被自己气死的,诸葛亮根本没气他----马云
3、诸葛亮名言名句
(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5)、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争报恩》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日,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日,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三日,咨之以谋而观其识;四日,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日,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日,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日,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引诸葛亮《将苑·知人性》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9)、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1)、上好利,则下思聚敛;上求贿,则下肆蟊;不怀愧心,但逞私欲,递相企效,习以成风;闾阎日残,纪纲日坏,不可以礼义劝,不可以刑法惩;此由廉耻之道衰也。——唐·陆贽《全唐文》卷四
(12)、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3)、出自《诫外甥书》。(译文)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
(14)、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5)、10)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6)、出自诸葛亮《将苑》。(译文)军作战的将军不可以有骄傲的情绪,骄傲就容易对人无礼,对人无礼则容易失去人心,而失去人心则容易众叛亲离。
(17)、——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1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诸葛亮
4、诸葛亮的名言警句尽量多,但要简洁
(1)、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3)、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5)、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8)、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9)、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0)、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据《汉晋春秋》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司马懿退还保营。该史料后被《资治通鉴》引用。《晋书》则记魏军卸甲轻装,日夜兼程,在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派将军牛金率轻骑做饵,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卤城,据南北二山,堵水筑围墙。魏军攻破,大破蜀军,俘获斩首数万。而陈寿所著《三国志》里,两种说法均无记载。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4)、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5)、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16)、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1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的《劝学解》
(19)、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徐谓《路史》
(20)、勿以身贵而贱他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5、十句诸葛亮的名言
(1)、(诸葛亮的启示)1)一个打工者,最大的智慧不是智慧本身的多寡,而是对老板的忠诚与敬业;2)欲成大事,定要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3)实力决定一切:蜀魏实力悬殊,结局已定;4)大业靠一个人是不行的:刘备死后,他凡是亲躬,自己辛苦,身体垮了,事业无进展,手下觉得未受重用,只能被动工作。
(2)、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
(3)、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
(4)、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劝学》
(5)、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7)、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8)、22)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9)、高洁自守,矢志不渝,不受玷污,不改素节。孤光自照,肝胆比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10)、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诸葛亮《吊公瑾》
(14)、23)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15)、龙盘虎踞集思广益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
(16)、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7)、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0)、心县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1)、年轻力壮时,不发愤图强,等到年纪大了,就只能空自伤悲懊悔。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6)、1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刘斧《青琐高议》
(7)、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8)、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9)、身居高位而不高傲自满,功勋卓越而不骄傲自衿,有才能而可以礼贤下士,个性刚直而能包容他人。
(10)、国安民乐,四方仰德,果真如此吗?呵呵。我入蜀地,所见所闻,一路沿途尽白骨森森;强征壮丁,妄动国政,沃野千里无一个男人。致耕地荒废,饥荒横陈,是可忍,孰不可忍。七纵孟获,妇人之仁;严刑峻法,民不聊生。诸葛亮,你为何一声不吭?!----此物天下绝响(b站)
(11)、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12)、1不积跬ku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3)、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4)、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15)、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16)、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nì)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17)、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18)、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后汉书》卷二八上
(19)、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20)、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2)、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3)、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6)、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7)、(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8)、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9)、学无止境。——荀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0)、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1)、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12)、5)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其之事而观其性。
(13)、因为我向来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吃货,我只是喜欢藏在吃背后的故事。我在成都生活了三十年,酒肆饭馆间的故事传说在这里,就和麻将、三国、袍哥文化一样,是植入城市染色体的DNA。蜀地最早的美食故事是诸葛亮的馒头,相传诸葛亮在南征孟获的时候遭遇了灵异事件,当地群众建言需用人头祭拜,方能化解怨灵的执念。诸葛亮重视人权、不重视面权,于是他心生一计,用面粉做成人头的形状,摆平了忠厚老实的当地怨灵,这就是国民主食馒头的由来。曾经有人考证,晚清名臣左宗棠之所以自称今亮,就是因为他擅长蒸馒头。同时,在海内外还流传着左宗棠鸡的传说,其实纯属强行同名人拉关系,可见这种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传统,在厨房里同样适用。----拳王《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
(14)、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